為何古代琉球發展成文明國家,而離大陸更近的臺灣則是一片蠻荒?

2020-12-06 國史拾遺

琉球,這個名稱很多人可能聽說過,不過對於這個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清楚,現在有一個琉球群島、古代有一個琉球國、但歷史課本又說臺灣的古稱是「琉球」,那「琉球」到底是指什麼呢?

其實,「琉球」本來是一種泛稱,這個詞源於中國隋朝 ,公元6世紀中後期,好大喜功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出海尋訪海外異俗,結果到東海上,他見到見一片珍珠般的島嶼浮在海面中,「若虯龍浮在水面」,遂為其取名流虯。之後為避帝王龍諱,改叫「流求」,到了明朝,名稱美化為「琉球」。

而後來「琉球」就泛指包括了臺灣到奄美群島之間一系列島嶼,當然,明朝的人對於臺灣島和琉球本島有區別,這還是有清醒認識的,所以稱呼琉球群島上的國家為「大琉球」;而稱臺灣島上的土著為「小琉球」。不過,從這裡也能看到,古人對於臺灣和琉球哪個大根本沒有正確的認識, 實際上臺灣比琉球要大得多。

後來由於歷史演化,現在臺灣成為中國的領土,而琉球則被日本控制,成為「衝繩縣」(關於日本控制衝繩是不是合法,這個實際仍然有一定爭議,不過現在世界各國均承認日本對琉球擁有主權)。

不過,可能令很多人詫異的是,事實上琉球的文明歷史比臺灣要悠久很多,臺灣本島的大規模開發非常晚,大概要到17世紀;而琉球則不然,14世紀,琉球出現南山、中山、北山三國,分別位於衝繩本島的南部、中部和北部,這個時期稱為「三山時代」,1429年,中山一統,琉球本島統一,並羈縻了附近奇界(喜界島)、馬齒山(慶良間群島)、古米(久米島)等島。

琉球國是十分發達的,大約1400年至1550年期間,琉球國進入黃金時代,商業高度發達,與福建、臺灣、朝鮮、東南亞和日本本土進行貿易,1450年代,他們的國王被明朝賜姓尚。到了16世紀,琉球尚真王確立了琉球的官員品秩、朝儀制度、神官制度、賦稅制度、行政劃分,擴建了首裡城,廢除了殉葬習俗。此時琉球早已是文明國家,而臺灣幾乎還是蠻荒狀態,只有一些山地原住民,並未發展出文明。

明明臺灣島比琉球群島距離中國更近,為何先發展出文明的卻是琉球群島呢?

這實際是因為在古代,琉球的重要性比臺灣要重要太多了:它處於東海貿易的關鍵節點上!

琉球國的文明是怎麼建立起來的?這個尚不清楚,雖然琉球群島有自己的創世神話體系,不過根據考古學的發現,琉球地區的文明和日本原始文明應該有些淵源,在如今的衝繩縣境內至今尚未發現石器時代的痕跡,但後來在衝繩群島和奄美群島出現了日本列島彌生時代的土器以及當時的貝輪等貝製品。

14世紀明朝建立起來後,琉球在外交策略上非常正確,對明朝十分謙恭,這使得明朝對於琉球也另眼相看,儘管明朝對海外活動有嚴格限制,但對於琉球有特殊優待,而且由於琉球本地工藝不精,公元1392年,明太祖為方便貢使往來,賜閩中舟工36姓前往琉球國,助力琉球發展。

琉球王宮

琉球國趁著自身有優越條件,大量從日本、南洋等地進口商品,再通過轉口貿易出口給明朝,同時,也從明朝進口茶葉、瓷器等商品,再賣出去,通過轉口貿易,琉球國變得非常富庶。

一直到16世紀開始,由於大量倭寇襲擊琉球,加之明朝隆慶開關,導致琉球貿易地位喪失,琉球文明衰落,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基本控制了琉球內政。

不過,琉球畢竟有條件接受中國和日本兩個文明國家的輻射,所以自身也形成了發達的文明。

臺灣就不一樣了,臺灣在古代並不在主要的商道上,所以商業文明很難進入臺灣,至於大陸強行控制臺灣,成本也很大,東吳的衛溫船隊、隋朝的海軍都進入過臺灣島,但很快就因為軍中瘟疫橫行,又無經濟收益而撤離。

臺灣是寶島,不過古代臺灣海峽可是相當危險的一條路,臺灣海峽自然環境複雜,水域內多有淺灘、溝谷、海島礁石;河流入海口和海灣也很多,水團和海水流系多,以風大,浪大,流速大著稱。古代大陸移民要想去臺灣島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雖然臺灣距離大陸很近,但一直到宋元時期,大陸移民基本也只是開墾到澎湖,並沒有大規模去過臺灣島。

一直到明朝中後期,中國東南的武裝海商集團形成規模,臺灣海峽才成為重要商路,而且此時人地矛盾尖銳,閩、粵的移民才開始大規模渡過臺灣海峽,這同樣是相當危險的事情,《渡臺悲歌》稱偷渡黑水溝(臺灣海峽)來臺者「六死三留一回頭」,意即十人當中,有六人會死在臺灣海峽,有三人會留在臺灣,而一人會不敢繼續渡過黑水溝而重回中國大陸。

而琉球呢?雖然離大陸遠,但路徑可安全多了。

所以,古代琉球可以看成是中日兩個文明國家的中轉站,而臺灣幾乎就像澳洲一樣屬於「孤島」,故琉球很早就發展出了文明,而臺灣則長期處於蠻荒。

相關焦點

  • 蜥蜴人真的曾經生活在mu大陸嗎
    恐龍mu文明位於史前太平洋全部區域,包括日本主島、臺灣等,都是整片相連的大陸,在這塊土地上曾有高度發達的mu文明這個古文明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而淹沒於大海之中,如古瑪雅文明一般神秘消失mu文明,史前太平洋全部區域,包括日本主島、臺灣等,都是整片相連的大陸據說mu大陸的首都和各都市中都鋪有整齊的石板道路和運河,都城中的牆壁裝飾著善良的金飾,所有人都過著奢華的生活
  • 離大陸比臺灣還近,臺灣唯一不講閩南話的馬祖跟媽祖到底什麼關係
    這在我去過的世界百餘個國家中還真屬於絕無僅有的特例。當地人告訴我在幾十年前日據時期,敦化路這一帶在臺北屬於荒郊野外,不像今天如此之熱鬧,以至於現在房價都在二三十萬臺幣一平米左右了。當年日本人在這裡修建的是軍用機場,國民黨部隊來了以後改為軍民兩用,後來到70年代臺灣經濟發展時期,才在桃園興建了桃園機場,今天的松山機場絕大部分飛的都是島內的航班。
  • 日本距離中國有多近?最西端島嶼就在家門口,琉球亡國讓人痛心
    文/呆丸刺史日本是一個由6800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國家,領土南北綿延約3800多公裡,其本土與中國大陸隔著浩瀚的東海,距離超過700公裡,但其最西端領土距離中國非常近,只有110公裡。日本最西端領土 歷史上屬於琉球王國
  • 衝繩血淚:一個原名「琉球」的中國藩屬國
    圖 | 知識收發室 文 | 徐秋白在靠近我國福建、臺灣的東部,太平洋的西部,有著一系列島嶼群,名為琉球群島。現在的日本「衝繩」,在古代有過獨立建國的歷史——琉球國,曾是我大明與大清帝國的藩屬國。根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琉球的盛與衰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琉球王國發生內亂,尚圓被推舉為王,1472年,大明按照慣例冊封其為琉球王。此後,琉球的黃金時代到來。在第二尚氏王朝統治期間,琉球的貿易發展迅速,並且逐漸向外擴張。
  • 從古代神話中尋找外星文明的痕跡,我們離外星人越來越近
    難不成那些神話故事或神靈真的存在於古代嗎?如果真存在的話那麼他們是誰又是來自哪裡?我們能不能可以認為古人們將高級文明的智慧生物解讀為神靈呢?眾所周知,站在科學的角度上看問題的話,也只有高級文明的智慧生物才能夠擁有超能力,從現實來看地球上除了人類不存在更高級文明的智慧生物,唯一的可能就是來自宇宙的外星文明。
  • 從神話到歷史:史前社會如何進入古代國家
    世界四大文明都誕生發展於各大河流域。埃及文明在尼羅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在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文明在恆河流域分別誕生,中國古代文明則發源於黃河流域。這些文明發祥地的相似之處在於,河流以及兩岸肥沃的衝積平原為其發展提供了條件, 並且這些平原上都曾存在過發達的農業社會。農業社會的形成及其內容因區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其發展階段以及歷史進程也各有差異。
  • 歷經五千年,為何說中國發展出的文明型國家形態,優於民族國家?
    在公元前6世紀,亞歐大陸中間形成了以伊朗高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為核心的大文明區——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而在亞歐大陸西端,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一個以亞平寧半島羅馬城為核心的小文明區,逐步發展為以地中海為核心的大文明區——羅馬(王政羅馬、共和羅馬、帝制羅馬)。
  • 太平洋上存在過的一個史前大陸,姆大陸是否真的存在過嗎?
    姆大陸的發現和探索之旅二十世紀初,美國學者詹姆斯·丘德沃德提出,在史前的太平洋區域,包括日本、衝繩、臺灣、釣魚島等群島,原本都是整片相連的大陸,曾經存在過高度文明,這片大陸便被命名為「姆大陸」。他也曾在南馬德爾發現過由98座人工島和其它附屬建築物組成的氣勢恢宏的文明遺蹟,玄武巖構造而成遠古城垣、宮殿、神廟和居民區,以及發達的島際運河。
  • 古琉球國往事:明代成中國藩屬國,1871年一場意外改變命運
    朱寬行至琉球,不禁為眼前美景驚嘆。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海水、繁茂的棕櫚、色彩斑斕的珊瑚群與熱帶魚,勾勒成現今與夏威夷齊名的海濱風光。 遠遠望去,位於中國臺灣與日本九州島之間的琉球群島,似虯龍浮於水面,幾百個小島自東北向西南蜿蜒一千多公裡,形成東海屏障,與中國大陸緊密相連。
  • 史前文明:姆大陸、百慕達金字塔、印度萬年古城!
    印度外海發現近萬年古城遺址2001年,印度國家海洋科技研究所的海洋學者,在印度西部外海坎貝灣(Gulf of Cambay)進行檢測水質汙染程度研究時,意外在水下120英呎處,發現兩座距今至少九千五百年的古城遺址
  • 史前文明:姆大陸、百慕達金字塔、印度萬年古城
    印度外海發現近萬年古城遺址2001年,印度國家海洋科技研究所的海洋學者,在印度西部外海坎貝灣(Gulf of Cambay)進行檢測水質汙染程度研究時,意外在水下120英呎處,發現兩座距今至少九千五百年的古城遺址,科學家認為古代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可能因此大幅改寫。
  • 同樣海陸兼具,為何古代中國選擇農耕文明,而歐洲選擇海洋文明?
    人類的文明類型可分為遊牧民文明、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中國古代屬於農耕文明,西方則走上了與我們截然不同的道路——海洋文明。兩種風格迥異,各有特色的文明在古代交集甚少,但近現代以來,兩類文明開始有了激烈交鋒,海洋文明展現出了其強大的開擴性和侵略性,農耕文明的穩定性此時受到了衝擊。農耕文明內向溫和,具有傳承性,趨於穩定;海洋文明積極進取,創新性強,穩定性較差。
  • 海底龍宮在南海被發現,古文獻揭秘是史前文明「姆大陸」
    可能是1.5萬年前琉球群島與中國大陸還連在一起時的古文明遺蹟,是由於地震引起地質變化而突然沉入海底的。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有理由相信這很有可能是傳說中1.5萬年前由於核戰爭導致火山噴發和地震等地質變化而沉入海底的姆大陸。
  • 十一出行|衝繩-石桓(琉球群島)自然探索開團~
    在我國東海以東,有一串島嶼如珍珠一般散落在西太平洋上,這就是琉球群島。琉球群島從南到北延綿近千公裡,由60多個島嶼組成。
  • 【未解之謎】史前文明:姆大陸、百慕達金字塔、印度萬年古城!
    印度外海發現近萬年古城遺址 2001年,印度國家海洋科技研究所的海洋學者 1968年,範倫坦博士在巴哈馬群島的北比密尼群島附近海域又發現巨大的丁字形結構石牆,長達450公尺,並有兩個分支與主牆形成直角,並且石牆是由每塊超過1立方公尺的巨大石塊所砌成。隨後更發現結構更複雜的平臺、道路及類似碼頭的建築結構,還有一座雙翼的棧橋,整個建築遺址呈現出類似港口的分布。
  • 古代世界可劃分為幾大文明體系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對歷史發展進程有非常大的影響,也正是地理上的隔絕將人類文明分割開來,使不同的地理區域形成不同的文明體系。西方人最初按照距離西歐地理位置的遠近將東方劃分成:近東(東南歐巴爾幹與東地中海沿岸的亞非國家),中東(伊朗等西亞腹地國家),遠東(中國、日本等亞洲東部地區)。而所謂的近東最初還包括希臘在內的巴爾幹半島上的歐洲國家,希臘也曾被西歐人視為東方國家,但這並不意味著近東的希臘與遠東的中國能歸屬同一個東方文明體系。
  • 12月26日,兩岸共同辦了一件大事,祖國大陸距臺灣又「近」一步
    新華社報導稱,12月26日上午,隨著G5322次列車從平潭站緩緩駛出,祖國大陸離臺灣島最近的鐵路——福平鐵路正式開通運營。該篇報導介紹稱,平潭是祖國大陸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與臺灣新竹相距僅68海裡。當兩岸共同辦了這一件大事後,讓祖國大陸距離臺灣又「近」了一步。
  • 突發:臺灣在距離大陸6公裡處公然開炮 兩岸離統一又近一步
    大陸微博上3日流傳一則消息稱,臺灣軍方不顧在金門海域作業鋪設海底管道的大陸施工船,公然向這片海域進行火炮射擊防登陸訓練,炮彈降落點距離大陸施工船只有200多米。該微博並稱「那情景,那感覺,那聲音,也仿佛讓我們又回到了以前戰火硝煙瀰漫的那個年代」。
  • 臺灣農村真實樣貌,與大陸農村有區別,或成我們發展方向
    臺灣擁有著獨一無二的氣候環境,養育了溫柔的臺灣人。除此之外,臺灣還擁有著比較豐富的旅遊資源,國內外遊客會因為臺灣美食和風景到臺灣旅遊。遊客從臺灣結束旅遊行程後,他們都會發出由衷的讚嘆:臺灣的農村和大陸的農村有著明顯區別。
  • 大陸經濟更依賴臺灣?驚人言論背後,是對岸島民不敢直面的真相
    臺灣地區有部分人始終不敢面對真相:經濟發展根本離不開大陸。正解局出品前兩天,臺灣地區發布貿易統計數據。大部分島民們一驚:臺灣地區超過40%的出口,要靠大陸。這也意味著,臺灣地區連續多年來推動的所謂「新南向政策」成了笑話。不過,就這樣,臺灣地區仍然有人給出驚人解讀:說明大陸越來越依靠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