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人類真的是一個無比偉大的文明,走進文明時代不過5000多年,我們就走上了科技發展的道路。而數百年的科技發展就讓人類走出了地球開始探索宇宙,這樣的時間對於一個文明的發展來說是非常短暫的。
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之後,除了對宇宙產生好奇和敬畏之外,我們還在不斷思考:外星文明存在嗎?如果是站在宇宙浩瀚的角度以及宇宙138億年的年齡來看,外星文明的存在是不用懷疑的。
雖然人類目前的可觀測範圍達到了930億光年,可是這個範圍有可能只是整個宇宙的冰山一角,有科學家推測,目前的宇宙範圍有可能達到了數十萬億光年。而且,我們不要忘了,宇宙還在繼續加速膨脹,未來它到底會膨脹到什麼程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即使是在有限的930億可觀測範圍內,類似於銀河系這樣的大星系,數量至少達到了萬億以上。而每一個大星系又有數千億個恆星系,每一個恆星系又有數量不等的行星存在,其中自然也包括類地行星。所以,宇宙中到底有多少恆星系,有多少行星是很難數字來衡量的。
地球生命的誕生以及人類的出現已經能夠證明,只要條件合適,生命就可以誕生,文明就可以誕生。雖然生命誕生以及演化的條件非常嚴格,可是宇宙中的行星數量多到無法用數字來衡量,即使是極小的概率誕生生命,誕生文明,那麼宇宙中的文明數量也是非常可觀的。
宇宙中有數量可觀的文明存在,那麼不同的文明誕生和發展的時間自然也不同,文明的實力自然也不同。那麼如何來劃分宇宙文明的實力?對此在1964年,天體物理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根據文明能夠利用的能源量級,提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卡爾達肖夫指數。
卡爾達肖夫認為,一個智慧文明的實力取決於兩樣東西,一個是能源,一個是科技。而能源是科技發展的基礎,沒有它科技就無法前進。所以,能源科技越強大,科技實力也越強大,文明等級也就越高。
根據能源來判斷文明的實力等級,是非常合理的一個標準,得到了科學家的普遍認可。卡爾達肖夫將文明分成了三個量級:I型、II型和III型。簡單來說,I型文明使用的是自己母星上的能量,II型文明使用的是當前所在恆星系的能量,III型文明則使用當前所在星系的能量。
這樣的一個劃分比較籠統,後來科學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更細的劃分,將宇宙文明從三個等級拓展到了七個等級。
一級文明:這個文明可稱之為母星文明,是指能夠利用所在母星上所有的能量以及周圍產生的各種能量。對於一個一級文明來說,控制行星上的一切都是能夠做到的,也就是戰勝了大自然。地震,洪水,火山噴發等都是可以控制的。
通過一級文明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人類現在離這個目標還有一段距離,我們所使用的能源主要還是化學能源。而且很多的自然能量,比如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等還無法得到高效率的應用。所以,人類目前最多只能算是0.7級文明,以人類目前的發展速度,成為一級文明可能還需要數百年。
二級文明:二級文明是星系文明,是指已經能夠自由離開母星,探索所在的整個恆星系,可以利用所在恆星系的所有能量。一個恆星系最強大的能量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是中心的恆星,沒錯,恆星就是一個龐大的核聚變反應堆。
在一個恆星系中,沒有誰能夠比恆星的能量巨大,而對於一個走出母星的文明來說,對能量的需要也在增大,行星上的能量已經無法滿足需要。這個時候就需要更好地利用恆星的能量,而要充分利用恆星的能量,我們就需要一個龐大的巨型結構,這個結構就是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在上個世紀60年代提出的設想-戴森球。
戴森球這種巨型結構能夠將恆星包圍其中,然後充分吸收恆星釋放出的龐大能量。戴森球也是目前科學家尋找外星文明的一個重要參考,如果宇宙中有恆星被戴森球包裹,那麼恆星的光度就會出現明顯的變暗情況,這是比較容易觀測到的。
根據這個思路,科學家通過望遠鏡還真的觀測到不少異常的恆星光亮變化,或許在這些恆星的周圍就有戴森球,這裡就有一個至少達到了二級文明的宇宙文明存在。當然,戴森球不是二級文明專有的,事實上科學家研究認為,一級文明也是無法製造出完整的戴森球,只能建造一個簡配般的。原因就是戴森球建造需要的材料實在是太多了,一個恆星系所有行星的資源也無法滿足。
三級文明:從三級文明開始才能算得上是星際文明,這樣的文明已經可以輕鬆走出恆星系,探索整個大星系。所以三級文明是指能夠利用自身所在星系的所有能量,能夠進行初步的星際航行,除了要掌握初步的超光速技術之外,還要有比較強大的基因技術。
因為宇宙環境是非常惡劣的,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身體素質,即使具備了超光速飛行的能力,也無法進行星際航行。所以,三級文明已經有比較成熟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改造自身,身體素質大幅增強,壽命也會大幅增加
三級文明可以走遍所在的大星系,所以建造戴森球的材料是不缺的,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夠建造完整版的戴森球,而且會在不同的恆星系建造多個,滿足文明發展對能量的需求。
四級文明:四級文明本質上也是星際文明,也掌握了超光速技術,可以走遍所在的大星系。可是四級文明跟三級文明不同的是掌握了另外一種更強大的能量,那就是黑洞能源。我們要知道,黑洞是宇宙最霸道的天體,它的引力可以吞噬任何天體和物質,正是因為黑洞非常強大,所以它蘊含的能量也是恆星無法相比的。
到達四級文明,能量需求更是高,利用戴森球吸收的恆星能量已經無法滿足。只有黑洞產生的能量才能夠滿足其發展需求,所以,當一個文明發展到四級,就有可能會前往星系的中心,然後在靠近黑洞的地方或者直接進入黑洞建造一個能量吸收裝置來吸收黑洞能量。
五級文明:從五級文明開始已經不是星際文明,而是超脫星際文明的宇宙文明。五級文明掌握了初級的時空技術,能夠任意打開蟲洞,在宇宙空間內穿梭。能夠利用整個宇宙的能源為自己服務,而發展到這一程度之後,文明也不用在宇宙到處收集能量,只需要在某一個地方固定生存下來就可以。
而五級文明由於具備了自由穿梭宇宙空間的能力,所以它們的家園大概率會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裡是整個宇宙的中心,能量級別必然也是非常高的。正好能夠滿足五級文明對能量的需求。
六級文明:六級文明可以稱之為神級文明,除了能夠自由穿梭宇宙空間之外,還掌握了維度科技,能夠穿梭在不同的維度空間,甚至有可能已經掌握了真正的時空技術,在不同的時間線上穿梭。
七級文明:這是一個文明發展的終極巔峰,是我們目前猜測的一種文明實力。宇宙中是否存在這樣的文明還是一個未知數。
看完以上七個文明等級的劃分標準,相信朋友們對七級文明是非常向望的,那麼人類有希望達到最高級嗎?其實可能性非常小,不要說終極的七級文明,即使是六級文明,人類想要實現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文明等級每提升一級,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會呈現幾何倍增長。
六級文明已經具備在宇宙間自由穿梭的能力,理論上能夠看到宇宙的一切,那麼地球和人類的存在自然也逃不脫六級文明的目光。可是我們現在什麼也沒有發現,看到的宇宙卻是孤寂一片,排除了外星文明不存在的情況之外,那麼只有一種可能的解釋,那就是目前宇宙還沒有六級文明。
138億年的宇宙演化時間,最早誕生的一批文明還沒有發展到六級文明,可見它的難度有多高。而人類誕生的時間不過才數百萬年,科技發展了才不過數百年。其他的智慧文明沒有做到的事情,人類能夠做到嗎?恐怕也同樣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