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許多科技還有前沿科學在一開始都是來自於幻想,經過一次次的嘗試和探索,人類實現了很多「幻想」中的科技,比如電話還有網絡在古代就符合人們對「千裡眼順風耳」的幻想,因為幻想和探索的精神,人類實現了「翱翔九天,深潛大海」的夢想。
「理論科學」同樣嚴謹,在物理領域很多前沿的理論都是來自科學家的合理推測,由此衍生了一門物理學科「理論物理」,經典美劇「生活大爆炸」中主角謝爾頓就是一位理論物理系的教授,他主要致力於研究「弦理論」這樣科學家推測幻想出來的理論,但是今天我們要聊的並不是「弦理論」而是宇宙中的「文明等級」。
卡爾達舍夫等級,是一種用來劃分宇宙中智慧文明科技等級的簡單類比,在一開始卡爾達舍夫只給文明劃分了3個等級,1~3分別為利用開發母星資源,可以開發恆星的能量,最後的3級文明就可以進行星際航行開發一個星系的資源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資源」對於一個文明的發展是最重要的。
在「理論物理」的各種推測中,人們對於「維度」還有「平行宇宙」有了越來越多的認知,對於卡爾達舍夫等級也就是文明等級的劃分越來越完善,從3級擴充到了7級,4級時文明就應該可以利用宇宙中無處不在的暗物質和宇宙能量,5級文明已經可以開發平行宇宙,之後的兩個等級太過於誇張,我們暫且不表。
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的「戴森球」就是一種充分開發恆星能源的理想科技,利用類似太陽能的設施包裹住太陽,最大限度利用熱量和輻射,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太陽可不是那麼好脾氣的,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距離這麼遠太陽散發的熱量都足以對人類造成皮膚傷害,可想而知近距離接觸時太陽會有多麼暴躁。
前一段時間大火的《流浪地球》中就因為太陽中的氫元素全部都耗光,太陽內部的高溫高壓就會激發氦元素的巨變,這個時候太陽就會發出它漫長生命中最燦爛的光芒——氦閃,這個時候的太陽再也不是地球的生命之源,它變成了一個吞噬太陽系的超大火球,因此地球不得不逃離,那麼「流浪地球」上的文明,對母星進行了大範圍的改造,他們能不能被稱為1級文明呢?
目前的地球,科學家也僅僅評級為0.7級,但是在流浪地球的世界中,他們的科技比起地球要先進50年,同時他們建立了一個全球統一的共同體,才可以在科技領域獲得眾多突破,在最後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可以說是因為一場危機,「流浪地球」上的各個國家才可以共同努力去改造地球,並且前提就是放棄一半的人類,因為離開了太陽,停止了自轉後天氣快速變冷,地表成為了遍布寒冰的不毛之地。
再來看看我們對1級文明的定義——行星能源的主人,可以完美支配母星的全部能源是一級文明的代表,在這一點上流浪地球可以說做的很不錯,利用全球的資源去推動地球前行,研究出了先進的能源系統,可是人類復出的代價太大了,並且面臨的風險太多。
雖然流浪地球上的文明勉強可以達到一級,但是它們隨時處於毀滅的邊緣,木星危機只是第一課,在接下來的2500年,4光年的距離上還會有無數的災難等待著地球,在危機或者災難來臨時,科技往往會高速發展,但是這種發展比起和平年代是「不健康的畸形發展」,往往會讓一個文明失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點歪了科技樹」。
在和平穩定的前提下緩慢發展才是才是最穩妥的,無盡的宇宙中很多文明可能在人類的眼中都是不健康的,在人類的幻想和推測中專注於生物科技或者專注於精神意識的文明也是存在的,每種文明都有屬於自己的弊端,目前看來人類避免了很多難題,但是能否適應星際時代,開發出讓人震撼的「戴森球」還未曾可知。
那麼,你認為人類在未來能達到的極限在哪裡,我們可以實現星際旅行或者看破時間和空間的奧秘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