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這麼亂 我們如何認識幾大宗教文明

2021-01-08 搜狐網

  文:陳嘉映

  導語:最近由於各種動亂,認識幾大文明更迫在眉睫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是什麼關係?他們同佛教有什麼不同?一神教同多神教是什麼區別?著名哲學家陳嘉映提供了他的一些看法。

  作者介紹: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被認為是「中國最可能接近哲學家稱呼的人」。

  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有承接關係,基督教是從猶太教裡面轉出來的,耶穌本人是猶太人,他沒有想要建立基督教,他是猶太教中的一個改革者,他的信徒後來建立了基督教。基督教仍然把猶太人的聖書視作聖書,稱作舊約。伊斯蘭教是從這個傳統裡發展出來的,受到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影響都很深。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一神教,這個一神教傳統如果合在一起看,與希臘文明形成對照。所謂耶路撒冷對雅典,在施特勞斯那裡主要指猶太文明與希臘文明的對照,擴大說來,是中近東文明與希臘文明的對照。

  相對於東北部、南部的周邊地區,希臘文明是後起的,希臘的知識、文明很大部分是從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汲取過來的。希臘人從周邊學到了幾何知識、天學知識,他們的神話故事也有外族來源。不過,人們要知識,本來是要使用這些這些知識,所以,從常態說,知識是通過用途組織起來的。希臘人的特點是,他們按照知識本身的性質把知識組織起來,轉變成了一種理論上的形態。本來,我們發展關於三角形的知識,是為了測量土地,建造金字塔,但是在理論形態裡,三角形的只是首先不是與各種應用相聯繫,而是與關於其他圖形的知識相聯繫。三角形的定理、四邊形的定理、圓形的定理、圓錐與圓柱的定理,這些定理連成一片,形成幾何學這門理論。這樣依知識本身的性質組織起來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現在我們更多是在希臘的意義上使用「知識」這個詞。

  一片一片的知識如果不靠實用聯繫在一起,它們之間是如何連上的?靠道理連上。比方歐幾裡得幾何學設定了一些公理,關於各種幾何圖形的知識都聯繫於這些公理,由此,它們相互之間也獲得了聯繫,構成了一個知識整體。這個知識體系裡的每一片都通過一連串的推理與其他部分相聯繫。對待知識的這種方式,叫做discursive thinking,就把它叫做「論理方式」吧。

  著名科學思想家庫恩曾認為,每一個知識體系都有它自己的概念框架,即所謂基本「範式」。這些框架之間是不可公約的。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正確嗎?牛頓正確還是愛因斯坦正確?這是沒有意義的,這三者是人類理解自然世界的三大框架。如果你是亞里斯多德主義者,那麼亞里斯多德就是正確的。庫恩的這一思想影響很大,它的確給人啟發,但我認為是不對的,他自己後來也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這個學說。我認為不同範式之間仍然存在著翻譯關係、對話關係。但翻譯原樣複製,翻譯帶來變形,會突出某些內容,遺漏某些內容等等,庫恩學說讓我們對這些方面變得更加敏感。

  我們剛才說,基督教是從猶太教轉出來的,但另一方面,基督教也深受希臘思想的影響。四福音書都是用希臘文寫的,基督教一開始也是在希臘語地區傳播開來的。我們都知道,基督教有神學,這是基督教受希臘影響的一個重要體現。本來,一種信仰並不需要神學。最初,你是不是基督徒只有一個簡單的標準:你相信不相信耶穌復活?從倫理的角度看,耶穌復活會帶來一些問題。耶穌復活之後他真的就變成了一個活人嗎?還是一種精神的復活?這又聯繫到一些更廣泛的問題,例如,耶穌是在復活之後才成為神的,抑或耶穌降生時就是神?這也是後來關於三位一體的大論戰裡的一部分。三位一體的爭論內容極為複雜,如果感興趣可以自己去讀一讀,我對基督教神學沒什麼研究,這裡想說的是這樣一點。本來,你有一種信仰,例如,相信耶穌復活,並不要求這種信仰的內容跟你的其他看法在論理層面上融貫一致。實際上,我們對各種事物的各種看法,本來是用來應對實踐生活的,並不需要論理上的一致。而神學是關於信仰的反思,希望獲得一個完整的論理系統,在我看,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希臘人的追求。最早闡發三位一體學說的是奧古斯丁,他曾多年浸潤在希臘哲學之中。

  七世紀初興起了伊斯蘭教。當時在阿拉伯半島,基督教和猶太教都很流行。伊斯蘭教的很多教義都是從基督教來的,但是它受猶太教的影響可能要更多一點,因為當地就有很多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伊斯蘭教的擴張極為迅猛,向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擴張,很快形成了阿拉伯帝國。僅從西面說,在短短一個世紀裡,阿拉伯帝國就通過北非一直擴張到差不多西班牙全境。在這之後,阿拉伯文明進入了它的全盛時期。在這個時期,伊斯蘭教突出地彰顯了它開明寬容的一面,當時,西歐處在中世紀上半期的所謂黑暗時期,而在定都於新建城市巴格達的阿巴斯王朝,文化、學術極為繁榮。單說一點,古希臘的大部分經典,在西歐已經失傳,是阿拉伯人(以及生活在那裡的猶太人)把它們翻譯出來,加以傳播和研究。後來歐洲文明漸漸復興的時候,一開始主要是從阿拉伯世界了解到希臘文明的。

  我們現在說到宗教,主要是指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樣的一神教。一神教同希臘、羅馬的多神傳統不一樣。希臘人也信神,但他們有很多神祇,這些神祇在很多方面跟人很相似,像是半人半神似的,他們比凡人更強有力,但他們不是在冥冥之中的超驗存在,我們無法通過理知而只能通過神啟才能感知這種存在。在這個意義上,希臘人的生活依託於感性和理智,而不是依託於宗教。

  佛教也不同於基督教這樣的宗教。只說一點吧,佛教裡面沒有神。釋迦牟尼不是神,是sage,是大賢大智者。的確,幾大文明的聖人形象不是完全一樣的。釋迦牟尼是什麼形象呢?他是徹悟者,心懷大慈悲,他用慈悲和徹悟來普渡眾生。在一個基本意義上,釋迦牟尼更接近孔子而不是耶穌。孔子也是個sage,大智大慧,不過,這種智慧主要關心的是我們的政治秩序或社會秩序——我們怎麼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使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他並不是單為老百姓著想,也不是單為君主著想,而是為一個有序的社會著想。一神教傳統裡的聖人卻不是這樣的,他們之所以是聖人,不在於他們面向凡人,倒在於他們始終面向神,在於他們抱有完全的虔信,虔信神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聖人的智慧是通過虔信從神那裡獲得的。這跟希臘的「聖人」蘇格拉底非常不一樣,他在市場上跟人混,他關心的也不是怎樣通過冥想達到心靈的解脫這類問題,他關心的是人怎麼過上一種良好生活,怎麼建成良好的城邦。

更多內容請掃下方二維碼 打開搜狐手機網文化頻道或搜狐文化微信公眾號

http://cul.sohu.com/20151130/n428867053.shtml cul.sohu.com true 搜狐文化 陳嘉映 http://cul.sohu.com/20151130/n428867053.shtml report 3738  文:陳嘉映導語:最近由於各種動亂,認識幾大文明更迫在眉睫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是什麼關係?他們同佛教有什麼不同?一神教同多神教是什麼區別?著名

");}

相關焦點

  • 宗教不是文明,它只是文明的一種
    但這種崇拜卻是宗教產生的初始形態。後來人們崇拜的是什麼呢?巫師等一切可以做出來普通人不能做出的事情的人。回看下我們的經典神話故事集《山海經》,就不難發現,遠古文明的時候,人們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種神靈的概念,為什麼產生神靈這個概念,因為人類對於自然界的了解不徹底。
  • 西方文明的崛起;宗教狂熱造就的戰爭最終敲響了至高神權的喪鐘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中,那些掩映在歷史塵埃中的古老文明的風採依舊光彩奪目,而我們就生活在一個人類文明繁盛的時代,並且、就目前看來,這文明還遠沒有走到鼎盛。專欄的第五篇,還是一篇概論性的文章,同前幾篇一樣,概述歷史進程的因果關係。
  • 人類文明進化史,我們現在屬於幾級文明
    如果將人類文明劃分等級,那我們現在屬於幾級文明呢?一級文明類人猿時代在距今約7.5萬年前,火山噴發使地球大氣層和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只剩下了優良的人類。二級文明現代智人時代在距今約四萬年前,地球環境逐漸改善,萬物開始復甦,使人重新從非洲走向了世界。三級文明冰河時代兩萬年,且天氣寒冷乾燥食物變少,人類經常與大型動物發生爭鬥,為了生存,團隊的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長久的協作能力開始催生出表達的行為,這是是人類能夠走下去的重要轉折點。
  • 人類文明進化史,我們屬於第幾級文明
    如果將人類文明劃分等級,那我們現在屬於幾級文明呢?一級文明類人猿時代在距今約7.5萬年前,火山噴發使地球大氣層和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只剩下了優良的人類。二級文明現代智人時代在距今約四萬年前,地球環境逐漸改善,萬物開始復甦,使人重新從非洲走向了世界。
  • 人類文明進化史,我們現在屬於幾級文明
    如果將人類文明劃分等級,那我們現在屬於幾級文明呢?一級文明類人猿時代在距今約7.5萬年前,火山噴發使地球大氣層和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只剩下了優良的人類。二級文明現代智人時代在距今約四萬年前,地球環境逐漸改善,萬物開始復甦,使人重新從非洲走向了世界。
  • 《文明6》宗教勝利玩法心得 宗教勝利怎麼達成
    導 讀 《文明6》宗教勝利有哪些技巧?很多玩家都不了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文明6》宗教勝利玩法心得,希望對各位玩家有所幫助。
  • 宗教作為人類文化現象的產物 今人該如何理解
    人類文明至今的歷程是一脈相承的連續體,無昨日就無今日,這和動物世界有著顯著不同,除了人類大規模佔有他們的生存資源,使它們做出了一部分改變和適應之外,他們千年前什麼樣子今天還是什麼樣子,千年前的生活方式如何,今天還是依舊。
  • 宗教捍衛人性,追尋不朽?宗教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比如說,我們遇到意中人時會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作為一個碳基生物,你的這點浪漫其實都是靠體內化學反應來支撐。但化學反應快,也意味著高度不穩定。所以,維持像我們這麼大個的一個碳基生命,需要我們身體的器官和機能不停工作。你每周工作996就覺很辛苦了,但你知道嗎,你的這些器官都是007。上一個0點到下一個0點,連續24小時,每周7天無休。為什麼這麼要007?
  • 何謂文明?如何認識:親社會性、人類理性與文明本質
    本文載《如何理解人類文明的本質:親社會性、人類理性與合作性倫理》。《鄧小平研究》2019年第4期。導讀:人類文明源於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的社會協作,是社會倫理在大規模地域範圍上所凝結而成的相對正式的社會關係之體現。因此,人類文明和社會倫理的內涵在本質上是相通的,都體現為合作性,都是人類親社會性的呈現。
  • 人民日報:西方之亂何以成了「燈下黑」
    隨著西方國家與非西方國家差距的拉大,西方國家根本不想也不願發現和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  西方中心主義實際上是一種觀察和看待世界的選擇性機制。西方國家的科學文明、經濟發展、社會繁榮、政治秩序等都被視為世界的範本,而愚昧無知、經濟停滯、社會混亂、政治動蕩則被當成非西方國家的標籤。正是受這種偏見色彩濃重的選擇性機制影響,「西方之亂」往往被西方國家自覺不自覺地忽視了。
  • 淺析科學家信仰宗教的原因——尚九玉
    在科學發展史上,信仰宗教的科學家大有人在,如哥白尼、伽利略、萊布尼茲、牛頓、達爾文、普朗克、海森堡、愛因斯坦等。英國著名科學史家亞·沃爾夫指出:「近代科學的先驅者們實際上都篤信宗教,事實上都是基督教的兒子。」
  • 世界三大宗教分別是哪三個?三大宗教的由來
    官方目前認定三種宗教,簡稱世界三大宗教,你知道三大宗教是哪個幾個嗎?下面筆者為你介紹。一、基督教1、簡介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宗教是一個一神論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教會。3、宗教經典基督教基本經典是《聖經》,以《舊約全書》(與猶太教經典相同)和《新約全書》兩大部分構成的。基督教信仰聖父、聖子、聖神三而一的上帝。
  • 楊光斌:作為世界政治思維框架的文明範式——歷史政治學視野的...
    引言:「世界政治的思維框架」亨廷頓是中國學者最為熟悉的國外社會科學家之一,他的很多觀點,大家都能夠信手拈來,對他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以下稱《文明的衝突》)中所做的很多判斷更是耳熟能詳,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真正認識了亨廷頓的思想貢獻。《文明的衝突》幾乎精準地繪製出21世紀頭20年世界政治變遷的路線圖。
  •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比瑪雅文明早兩千多年,真正的開掛文明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文明是蘇美爾文明,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建立起了最早的人類文明。蘇美爾文明比華夏文明的確立時間要早一千多年,比瑪雅文明早兩千多年。在這裡先了解一下文明的概念,文明,是人類建立的物質與文化財富的總稱,文明的三大標誌是城市,文字和國家。
  • 我對科學的幾個認識
    關於人類知識體系地球形成於隱生宙開始(46億年前),生物出現於顯生宙開始(6億年前),人類出現於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開始(260多萬年前),6000多年前,人類文明開始。文明就是知識,文化,本領,叫什麼都沒關係,就是一個符號,代表人類認識自然,認識自己,戰勝自然,保護自己的能力,不管你是有意無意,我們這種能力的發展都是為了人類自身。
  • 認識動物,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
  • 改變世界:偉大的發明家,世界文明的推動者,東漢時期的一個侯爺
    說起我國古代的宦官,他們在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很多的宦官甚至替皇帝把持著朝政,批閱者奏摺,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的宦官——蔡倫01蔡倫剛開始也是個小太監,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蔡倫18歲才入宮當得太監,這屬於年齡比較大的了,一般小太監都是十幾歲就入宮,18歲都成人了,作為成年人的蔡倫深知後宮有多亂,所以他也留了個心眼,小心翼翼的伺候著他的主子們,同時也在尋找著機會投靠一個比較靠譜的主子。
  • 古希臘神話:貴圈為何這麼亂?
    一般讀者看希臘文化可能會一臉懵,主要原因就在於人物關係太亂太複雜,尤其是在性關係上簡直亂倫亂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像宙斯,就和自己的姐姐、姑姑、重孫女等,幾乎是一切稍有美色的女性都發生過關係。為什麼希臘神話裡的性這麼亂?有人給出了一種解釋。
  • 【臺大校長報告】我們證實了宗教世界「靈界' 的存在
    後來應臺灣地區「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陳履安等人的邀請轉入氣功、特異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使其學術地位充滿爭議性。李嗣涔為臺灣大學電機系、電子所固態組、電機所醫工組教授,並擔任幾個社團的指導教授,先後有臺大星艦學院、臺大特異功能社。在臺大校務行政方面,其於1996年到2002年間擔任「國立」臺灣大學教務長,2005年通過臺灣地區「教育部」遴選,擔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 書單|認識動物,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