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捍衛人性,追尋不朽?宗教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2020-12-05 大觀天下志

12月21日,8位頂尖青年學者攜手愛道思人學學社和曉島圖書館

從「自黑」開始,將象牙塔中「學科偏見」下的「失敗之處」娓娓道來

本文為精編文字版,全文約3218字,細讀大約需要7分鐘

有人問我宗教是什麼?我想宗教大概可以被總結為一套技術,一套追尋不朽的技術。但是,在人類所有的技術裡,宗教似乎最失敗,因為要把我們這副碳基組成的肉身弄成不朽,實在太難了!

01.人類的終極問題

生物學告訴我們,我們的肉身其實是由一堆碳基組成。碳基生命有一個特點,可以迅速產生化學反應。也就是說,當外界環境變化時,生物體內可以通過迅速發生化學反應進行反應。比如說,我們遇到意中人時會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作為一個碳基生物,你的這點浪漫其實都是靠體內化學反應來支撐。

但化學反應快,也意味著高度不穩定。所以,維持像我們這麼大個的一個碳基生命,需要我們身體的器官和機能不停工作。你每周工作996就覺很辛苦了,但你知道嗎,你的這些器官都是007。上一個0點到下一個0點,連續24小時,每周7天無休。為什麼這麼要007?如果這些器官想休假一天,你敢同意嗎?它可以停下來,但就你回不去了。

在這麼強負荷運作下,這套系統使用壽命有限。一般也就維持幾十年,個別生命力超強的可能超過100年。一旦我們體內維繫各種生命體徵的高速化學反應停止,意味著我們的生命終結,Game Over。古人雖不知道什麼碳基生命,但心裡也有數,正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活的慢點可別急」。這個時候,有一句歌詞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我多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必朽而又渴望不朽,這是人類面對的終極問題。擁有再多的財富、權力、知識等都沒法解決。

02.肉身不朽,煉丹失敗

在這種情況下,人類經過艱難探索,發明了一門讓自己「不朽」的技術。這就是最早的宗教。

考古發現證明,早在距今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經有證據顯示,那時的人相信死後生命仍然存在。有三條證據:

1 在埋葬儀式中,向死者屍體周圍撒紅赭石,以紅赭石象徵著血液,以此作為生命的象徵。

2 掩埋的方位是朝向東方的,表明希望死者像日出日落一樣可以再生。

3 陪葬物裡有死者生前物品以及宴會的殘餘物,說明相信死者仍在另一個世界裡生活。

經過幾萬年的發展,這門追求不朽的技術,擁有了眾多棕絲(宗教粉絲)。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我國古代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這門前沿技術,除了投入大量科研經費,還不惜把自己當成小白鼠,多次親自參加有毒副作用的新特藥試驗。至於製作靈丹妙藥的思路,其實你很熟悉,還是那一套吃嘛補嘛,身體倍棒。你不是要追求不朽嗎,什麼不朽,你就吃什麼。於是,自然界裡化學反應最穩定的某些重金屬,比如汞就閃亮登場了。

含汞硫化汞的丹砂自古被列為煉丹的上品第一。丹砂加熱後,分解出汞,汞與空氣中的硫結合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加熱,就又恢復到紅色硫化汞。東晉有位著名的道士葛洪寫過一部書《肘後方》,一千多年後,屠呦呦根據這本書發現了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獎。但還是這位葛洪葛仙翁,卻對含汞的丹砂讚不絕口,說丹砂這個東西好啊,你看木頭一燒就成灰了,而丹砂燒了以後先是變黑,再燒又變回紅色,這生命力多頑強啊。你不是追求不朽嗎,丹砂就是自然界中不朽的樣板,不吃它吃什麼,來吧,趕緊吃著。

由於含硫化汞,丹砂練出來的「仙丹」通常呈紅色。明代著名三大案之一「紅丸案」,說的就是泰昌帝服用仙丹後暴斃一案。吃仙丹登仙的,有一長串名單:秦始皇爺爺、唐太宗、明朝的嘉靖帝,還有你們最愛的四爺雍正帝,也是服用仙丹後駕崩的。實乃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必備之良藥。

當然,我們宗教學博大精深,吃仙丹只是眾多不朽技術裡面的一個小門類,還有很多其他方法。但基本思路可以概括出來,也就是,向「不朽」靠攏,什麼東西不容易朽,那就吃它、用它、盤它。

03.精神不朽,宗教失敗

到了成熟階段的宗教,就不是吃它、用它、盤它那麼簡單了,而是發展出一套精神不朽的理念。成熟宗教的特點是有一套神靈系統,而宗教的主要神靈往往是永生的。不朽的技術也就進入了新的階段:以前實現不朽要靠修煉自己,現在實現不朽要靠信仰神靈。

宗教裡的神靈是不朽的,但怎麼讓人類不朽呢? 比如說,亞伯拉罕宗教相信末日審判,到了那一天所有人都會復活,能上天堂就算是實現了不朽。佛教則認為,根據佛陀教誨,實現覺悟,達到涅槃境界,就是不朽。在成熟宗教裡面,能否實現不朽,要看你能否能跟隨宗教的教誨、達到宗教的要求。

按理說,這比讓你吃重金屬容易多了吧,但是歷史上真正能按照宗教的要求做的人,少之又少。宗教是人類追求不朽的工具,但諷刺的是,就連宗教自己也抵抗不住腐朽的侵蝕。三大世界宗教,影響夠大吧,但無一例外,都要面對腐化侵蝕的挑戰。

佛教

佛祖釋迦摩尼教導眾生平等、慈悲為懷,但歷史上不乏帝王在皈依佛教之後,非但沒有放下屠刀,反而把佛教當作統治的工具,四處徵戰。今天,在緬甸等地,竟有出家比丘鼓吹種族清洗,被稱為「佛子的殺戮」。

基督教

耶穌說神愛世人,世人之間也應該相互友愛,但歷史上,基督徒不僅攻打異教徒,基督徒自己之間也相互攻打,這裡面完全看不到愛世人的精神。當代教會裡面各種貪汙腐敗、相互傾扎不絕於耳。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號召人類超越家族、血緣的界限,建立一個人人皆兄弟的社會。但在他去世後僅30年,穆斯林就陷入了紛爭,先是遜尼派和什葉派、後是伍麥葉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回顧整個伊斯蘭教歷史,團結的時間很短,內鬥的時間很長。直到今天,伊斯蘭世界的很多地方仍陷在內戰和恐怖主義的泥潭中,苦苦不能自拔。

如果我們翻開歷史,再看看其他宗教,猶太教、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印度教、錫克教、神道教的歷史……全都慘不忍睹,什麼慈悲、神聖、超脫,全都被私慾和殘忍所扭曲,可以說,人類的各種陰暗,經過宗教的放大,徹底地暴露。

怎麼辦?有人說,宗教必須自我淨化。其實,各大宗教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掀起一場自我淨化運動,但不幸的是,這些自我淨化最後也無可挽回地又一次走向了腐朽。

我們都知道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故事。宗教改革是為了淨化基督教,反對當時羅馬教廷的腐敗。改革之後,社會應該更加美好了吧,但事實是。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後,歐洲隨即陷入了三十年戰爭的浩劫,損失了500萬人口。新教站住腳後,馬上開始像當初天主教迫害新教那樣,又開始對德國農民起義和其他宗教改革派如再洗禮派等進行新一輪迫害。

04.追求不朽的失敗,才讓人類成為不朽

這是不是意味著:宗教已經徹底失敗了,人類追求不朽的努力徹底失敗了?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宗教,會發生什麼?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東西很可能消失,什麼契約、法律、金字塔、甲骨文、兵馬俑,還有不少科學發明,因為它們都和宗教有關……

除了這些,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人會被當作牛馬一樣驅使,當作人肉電池一樣使用。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有一些比其他動物高貴的東西。人的高貴在於,明知道自己幾十年後必然死去,但卻不甘心,要與命運搏鬥。明知必朽,卻懂得追求不朽,這是人不同於牛馬的區別所在。

宗教捍衛了人性,這個答案或許出乎一些朋友的意料。有人會說,宗教不就是一種能給我帶來保佑,能讓我生活的更幸福的東西嗎?哪有什麼高貴不高貴的。

把宗教當成「和菩薩交易」,這是對宗教的偏見,成熟的宗教往往會否定這種功利性追求。舉一個例子。聖經裡有一位「義人」約伯,道德高尚,信仰虔誠。按照功利的想法,上帝一定會保佑約伯,約伯一定過著土財主般的幸福生活。但聖經偏偏不這麼講,而是講了另一個版本的故事:約伯本來過著富足幸福的生活,但上帝先是奪取了他的財產,然後讓他的妻子兒女離他而去,最後約伯自己也落得一身病痛,落魄不堪。

為什麼聖經要講上帝怎麼虐待自己粉絲的故事呢?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破除世人對宗教的偏見。人類發明宗教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功利的需要,而是為了追求不朽。

財富、法律、秩序、文明,這些不是宗教的目的,而是宗教在追求不朽過程中,「順便」實現的輝煌。舉個例子,你可能知道清教徒,清教徒相信預定論。預定論就是說,上帝預先決定了誰才是真正的基督徒,誰才能上天堂,而人類無法知道上帝的揀選了那些人。但上帝的選民一定有一些特徵,比如信仰虔誠、品德高尚、努力工作。為了使自己符合上帝選民的特徵,清教徒勤奮工作,但是不抽菸、不喝酒、不消費、不上淘寶,清心寡欲。有人會問了,那幹嘛還勤奮工作?為了上帝唄,但也正是這批清教徒開創了美國文明。

所以說,宗教的真正價值,不是通過一個完美的彼岸世界帶給你不朽,而是就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裡實現不朽。人類追求不朽的努力雖然一次次失敗,正是在追求不朽的過程中,人類才一次次在不同領域取得成功,才延續了人類文明。可以說,正是追求不朽的失敗,才使得人類成為不朽。

明知必朽,卻有戰勝命運的勇氣,敢於追求不朽,這正是人類的高貴。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哪怕是販夫走卒、街邊小販,都找到了不朽。因為我們總在某一個瞬間能察覺到,每個人身上都有不甘平庸、不甘接受命運而追求不朽的高貴,都有不為環境所壓抑的人性的光輝。 END

相關焦點

  • 胡適:不朽—我的宗教
    梁武帝叫了七十幾個名士作論駁他,都沒有什麼真有價值的論議。其中只有沈約的《難神滅論》說:「利若遍施四方,則利體無處復立;利之為用正存一邊毫毛處耳。神之與形,舉體若合,又安得同乎?若以此譬為盡耶,則不盡;若謂本不盡耶,則不可以為譬也。」這一段是說刀是無機體,人是有機體,故不能彼此相比。這話固然有理,但終不能推翻「神者形之用」的議論。
  • 哲學史:霍布斯的哲學,宗教懷疑主義與理性主義的結合
    霍布斯在解釋人性時竭力仿效伽利略在解釋自然物體運動時所做的一切。他認為,人類像物理對象一樣,受到各種自然規律的統治。對霍布斯而言:「自然的法則,是理性發現的戒條或一般法則。它禁止一個人去做毀滅他生命或剝奪保存其生命的手段之事,並禁止人忽視他認為可以最有利於保全生命的手段。這樣一種對待法則的觀點,非常不同於道德法則中早先的規範性觀點。
  • 易經:「神」到底是什麼?別再信宗教的「謊言」了!
    死後不朽,被尊奉為功業、德業、學業的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也長久為人們服務,做出合理的貢獻。中國人是只要活在大家的心中,就永遠不會死。比如伏羲,永遠不會死,他活在我們心中。我們非常感謝伏羲,是他讓我們中國人沒有宗教。我們不受宗教的約束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神」。伏羲說這是自然而然的一種規律。
  • 科學vs宗教?不,科學與宗教攜手並行
    [摘要]人們往往會將科學和宗教看作是互為矛盾的兩件事物,同時又會覺得科學優於宗教,但事實並非如此。科學與宗教多有相通之處,互利互惠,又各有分工,相輔相成,需要辯證看待宗教與科學的關係。2007年新加坡高校入學考試出了一道作文題:科學提倡懷疑精神,宗教信仰鎮壓懷疑精神,你對此認可多少?
  • 霍金生前曾揭發宗教天堂真相,他:怕死人的童話故事
    2011年,霍金曾接受《衛報》採訪,他說天堂是怕死之人所編的,人腦就像一臺電腦,當零件出現問題失效就會停止,人死了之後什麼都沒有了,也就會停止一切運作。難道壞掉的電腦還會去天堂嗎?天堂只是個害怕黑暗的人想像出來的童話故事罷了。」
  • 宗教是一種普遍的強迫性神經症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1927年的著名作品「 幻想的未來」(The Future of a Illusion)中宣稱,宗教是一種普遍的強迫性神經症。這項工作引起了直接的爭議,並繼續成為任何對哲學,心理學,宗教和文化交叉感興趣的人的重要參考。本卷包括奧斯卡·菲菲斯特對弗洛伊德對宗教觀點的批判性參與。瑞士牧師和非專業分析師普菲斯特捍衛弗洛伊德的「科學主義」中的成熟宗教。
  • 科學與宗教矛盾嗎?
    科學和宗教並不一定矛盾。首先有一門學科叫宗教學,那是一個有很多本教材、論文,屬於半歷史半哲學的一門科學學科。都是在用科學和邏輯解釋宗教。那麼科學到底是什麼?大眾最熟知的判斷科學和偽科學的標準,可能是"可證偽性"。但"可證偽性"這一標準顯然太過簡單。
  • 牛頓、巫術和宗教:論藝術和科學、宗教的關係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老天沒有安排孔子出來,沒有安排孔聖人講學,那麼即便歷史可以發展更多年,也沒有多少用處,因為沒有孔子,就好像生活在黑暗中一樣。這句話言下之意就是,孔子的出現,讓漫漫長夜得以被打破。這其實跟亞歷山大 波普評價牛頓時候說的「一切變為光明」有相似的地方。
  • 宗教發展簡史—人類的生活在一個想像的世界
    大家都承認它們的價值。用想像構建的秩序來解釋就是,它們的價值都是我們想像出來的,而且不是一個人,是所有人都接受這種想像的,所以他們存在才有價值。金錢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統!在農業革命之前,「商業」基本是沒有的,部落中大家需要食物基本是自己去採集或者狩獵,不會有太多的存糧。
  • 宗教與科學是什麼關係?
    宗教與科學是什麼關係?
  • 宗教對人類社會的意義 化解科學一元的困境
    我們都是顧客與消費者,而不論除此之外我們還會是什麼。市場已成為生活哲學與世界宗教,而對某些人來說甚至意味著『歷史的終結』。無所不在的市場化在各個層面給社群帶來破壞。因為人僅僅以其市場價值而被加以衡量,他們僅僅因其能對市場提供什麼以及能買得起什麼而被賦予價值。」的確如此。當以「科學」作為社會生活的唯一形式,那麼一切將被量化;一切都轉換成市場價值來加以交換,這顯然不是人類社會的正當追求。
  • 在無神論的時代,宗教在人類生活中起什麼作用?
    休謨、狄德羅和孟德斯鳩都承認即使是在巴黎也很難找得到真正的無神論者。(唉,可惜狄德羅沒有披露這15個人的名字)。但是一直很難確定,像伏爾泰這樣強烈反對宗教的人在否認真正的無神論時,多大程度上是出於明哲保身的策略,還是防範政教合一之下的國家勢力的權宜之計。幾乎每個法國的知識分子都曾受到審查,被迫在國外發行作品,不得不用筆名寫作或是目睹自己的著作被無恥的劊子手焚毀。
  • 中國的宗教特殊在哪裡
    02我們先來說制度性宗教是什麼?制度性宗教有自己獨立的神學和宇宙解釋系統;有獨立的宗教生活、組織方式;也有專門的人員進行神學闡釋、負責祭祀活動。03真正在中國社會生活中居於主流的,還是分散性宗教。分散性宗教同樣具有神學理論、崇拜對象和信徒,但它沒有獨立的制度和運作形式。
  • 嚴梅福:邪教從傳統宗教那裡盜取了什麼
    但遺憾的是無論政府、學者抑或是宗教界都很少深入揭示邪教究竟從宗教那裡冒用、盜取和篡改了些什麼宗教固有的本質性內容,但如果揭示不出,僅憑一些口號式的批駁和指責,不僅會令邪教不服,也會讓人感到不公平。1.邪教盜用篡改了傳統宗教「神」的概念宗教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是宗教率先將超人間力量的信仰定格為神和加以崇拜的。信仰和崇拜神是一切宗教的本質特徵。在沒有宗教之前,原始人類只是切身感到自然事物對自己的重大壓力和重要價值。
  • 淺析科學家信仰宗教的原因——尚九玉
    關於『是什麼』這類知識,並不能打開直接通向『應當是什麼』的大門。人們可能有關於『是什麼』的最明晰最完備的知識,但還不能由此導出我們人類所嚮往的目標應當是什麼。……終極目標本身和要達到它的渴望卻必須來自另一個源泉。」著名西方哲學家、思想家羅素也認為「科學確實不能解決各種價值問題」。他說:「堅持認為科學是木夠的那些人訴諸這樣一個事實:科學不講『價值』。這我承認」。
  • 牟鍾鑑:尊重宗教是無神論的新高度
    戰鬥的無神論以「與宗教作鬥爭」為己任,在蘇聯實踐了70餘年,它給社會主義蘇聯造成的損害及其最後的失敗是有目共睹的,歷史教訓應當記取。 還有一種無神論者,即相信唯物史觀的無神論者,也可以稱為溫和的無神論者。這種無神論者不信仰宗教又能以理性的態度說明宗教和對待宗教,其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
  • 為何世界上絕大多數科學家沒有宗教信仰?
    恩格斯說過:「自然科學藉以宣布其獨立並且好象是重演路德焚燒教諭的革命行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這本書……來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會權威挑戰。從此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 「那本不朽著作」就是哥白尼傾畢生心血寫就的《天體運行論》。
  • 趙法生 | 殷周之際的宗教革命與人文精神
    從《詩經》《尚書》等的記載看,這場宗教革命的主導者無疑是周公。《尚書大傳》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處於天地巨變並日理萬機中的周公等人,為什麼要急於創立一種新的宗教呢?他們從殷周之變中發現了什麼?又是什麼震撼了他們的心靈?
  • 對於中國來說,沒有宗教信仰意味著什麼?
    於是TA就去知乎網上提問:「對於中國來說,沒有宗教信仰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什麼呢?網民們看到這個問題,紛紛忍不住了,各抒己見。我們整理了部分精彩回答,感謝下文中各位網友的授權。 網友「Phoolean」說: 你的老師說,一個民族總有些東西是不能褻瀆的。
  • 習近平:黨員絕不能在宗教中尋找自己的價值信念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關係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關係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係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我國宗教工作形勢總體是好的,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得到貫徹,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不斷鞏固,宗教工作法治化明顯加強,宗教活動總體平穩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