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觀念的「神」差異
中國人「神」的觀念跟西方人「神」的觀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西方人所崇拜的神,如耶穌、釋迦牟尼、穆罕默德,大多屬於宗教神。
中國人所崇敬的神,如神農氏、夏禹,屬於功業的神;嶽飛、關羽,屬於功業兼德業的神;孔子、老子,則屬於學業與德業的神。
中國人認為人要永生,最好透過立功、立德、立書。死後不朽,被尊奉為功業、德業、學業的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也長久為人們服務,做出合理的貢獻。中國人是只要活在大家的心中,就永遠不會死。比如伏羲,永遠不會死,他活在我們心中。
我們非常感謝伏羲,是他讓我們中國人沒有宗教。我們不受宗教的約束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神」。伏羲說這是自然而然的一種規律。
西方人也在追求永生,因為找不到任何途徑,最後只有寄希望於宗教,叫作「信我者得永生」。這一句話從有人類以來,沒有一個兌現的,但是直到現在大家還在相信。
其實,什麼是神,《易經》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我們從上圖可以看到,右邊的一卦叫作「天」,左邊的一卦叫作「地」,中間六個卦就叫作「道」,它的變化太神妙了,所以叫作「神」。
宗教所講的,遠沒有《易經》講的這麼精闢、這麼透徹。
宗教最大的問題,就是用九十九句正確的話,來包裝那唯一的一句不正確的話,讓你聽了會掉眼淚的話,那一句不正確的話就是毒藥,就是宗教最大的謊言。
比如,釋迦牟尼佛坐在那裡,一句話不說,眼睛也不看人,就是在告訴人們,你們要靠自己,不要靠他,否則倒黴的是你們自己。可是,大家永遠不懂他的意思。
當你去拜釋迦牟尼佛時你要知道,他在說你來拜他,其實是拜你自己;你擲筊是引發你自己的第六感,跟他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因為每個人都要自作自受。
你什麼時候悟透了,不管信什麼宗教都是很安全的,沒有那麼神秘。宇宙是最透明的,從來沒有隱瞞過任何事情,只是人看不懂,那只能怪自己。
我們不排斥任何宗教,但是大家要知道,宗教僅僅是那一隻指向道德的手,而很多人最後往往只看到了手,卻沒有看到手指向的道德。
讀《易經》就是要擺脫宗教,就是要告訴我們,中國人最高的信仰就是道德。
2
中西文化的「神」差異
從東漢開始,中國出現本土宗教——道教。道教講究驅妖捉鬼,不管妖或鬼,都是靈,所以道教相信世間存在著許許多多的靈。
在東漢同時期,佛教也傳入中國。佛教拜佛,佛實際上也是一種靈,只不過是善靈;佛教也承認有鬼,鬼即是惡靈。所以佛教也認為世間有靈。
到了明代,基督教傳入中國,基督教認為有聖靈,也有惡靈。所以在中國人心目中,靈是存在的,雖然靈有各式各樣的靈,但是靈這個東西是被大家認同的。
因為人類具有靈力,所以擁有道德或宗教上、藝術上、知識上以及社會上的自由。
西方文化自文藝復興以來,認為最大的自由是知識,其次是藝術,最後是社會。至於道德,由於人類具有原罪,必須死心塌地地依靠上帝,祈求上帝賜予力量,才能勉強行善。道德自由必須轉化為宗教上的信仰自由,生命才有價值。
然而,道德在東方文化,特別是中華文化,卻擁有極大的自由。「我欲仁,斯仁至矣」,便是道德自由的宣言。
中華民族透過道德自由,無需西方式的抽象上帝,也能廣土、聚民、凝心,產生高度而悠久的文化。
《易經》就是在講仁義道德。
如果你讀《易經》讀到最後,沒有發現《易經》在講仁義道德,那就是根本沒有讀懂。
3
到底什麼才能挽救人類,避免自我毀滅
當今時代,由於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已經將宇宙的神秘面紗,一層又一層地揭開。我們不斷擴大自身所處的環境,也在把神的範圍逐漸縮小。
西方人相信人有原罪,認為人性先天有其缺陷,僅憑人類自身的努力,很難提升,必須藉助於神明的垂憐關愛,才能增進品德修養。
這種依賴神的觀念,科學愈進步,就愈經不起考驗。信神的人減少,等於神的領域受到侵害,以致道德的信仰,也隨著降低。
西方社會,知識愈發達,道德水平便因而隨著下降。宗教的力量減小,道德的標準也跟著向下,成為人心不安的重大因素,深深困擾著西方思想家,卻難以解決。
而且我們也看到,這種脫離道德的發展模式,破環生態、汙染環境,已經日益威脅著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很可能導致人類的自我毀滅。
中華文化,以人為中心。認為既生為人,便應該重視自修,促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我們不主張為登天堂而行善,也不鼓勵為了怕入地獄而不為惡。
我們所尊敬的神,都是得道高人所變成的。以道德來提高神和人的地位,而不是神在維護和教導人的道德。
人類當中,能量高的稱為得道高人,能量低的便是凡夫俗子,不高不低的即是可造或待造之才。這三種人分別擔任先知先覺、不知不覺和後知後覺的不同角色。
科技愈發達,西方人對神愈不重視,以致道德日趨敗壞。中華民族,居於知與神的對待,科技愈發達,愈覺得神(未知的部分)很重要,必須加以重視,以便更為接近神。
我們不但不依賴神來維持道德的信仰,而且對科技的發展,堅持「正德、利用、厚生」的精神,務求先正其德,然後利用來厚生。
科學愈發展,物質生活愈提升,人們在求食、求色之餘,更應該提升品德以求仁。
我們不得不擴大自身所處的環境,不得不發展科技,當然也不得不提升道德修養,以免利令智昏,為物慾所蔽,而喪失本有的良知良能,掉入禽獸不如的困境。
從個人向外推展,由鄰居、社區、國家,推到全世界。同時把人類共生共存共進化的原理,也就是我們所推崇的道,由人類向外推展,從生物、無生物到靈界。
只要心存誠敬信實,大可以放心地率性而為,而不必存有太多的疑慮。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邪不勝正,我們不可能走火入魔。
中國歷代聖賢,都堅持中庸之道,世世代代,都享受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的美景,過著悠閒的生活。
什麼叫中庸之道?凡事求合理,就叫中庸之道。這樣我們才知道,為什麼堯舜他們最了不起的就是治中、用中,中就是合理,中就是太極。
能不能藉助東方的智慧,來促使西方的科技知識,走上對人類有益無害的大道,已經引起廣大的關注。
隨著全球化的步調,中華文化的向外傳播,也加快速度,希望能夠在核子武器毀滅人類之前,讓西方人有機會接觸到中華文化善于衡情論理的偉大力量。
使道德與藝術,能夠好好駕馭科學技術。向柔性的和平方向發展,而不走向剛性的戰爭。
「風水輪流轉」,當西方文化發現極大的危機時,知道調轉方向,求救於東方的智慧。特別是中華文化的道德和藝術,以道德來彌補法律的不足,以免「只要合法,什麼事情都敢做」而不憑良心。
現代人類,必須在盲目接受以法律、宗教、科學為主的西方文化之際,恢復中華文化重視的道德與藝術精神。
以東方哲學的智慧,來善用西方的現代科技,避免人類的自我滅絕,解除末世的威脅,才能締造人類的現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