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經濟》: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2020-12-05 峰雲讀書會

林毅夫先生大家也許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最有名的頭銜是前世界銀行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而其身世更是傳奇:98年向中央獻策,提出做多固定資產投資,並預言此策可保中國二十年增長。在中國經濟學界舉足輕重,是國家高層智囊。儘管感覺其情懷上不及吳敬璉、溫鐵軍等經濟學家,但其觀點和見解仍值得大家一讀。從今天起《峰雲讀書會》幾篇文章介紹,林毅夫先生的《解讀中國經濟》,內容讓我們感覺眼前一亮或眼前一黑,顛覆我們傳統認知的內容。今天首先介紹一個有意思的題目: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選這個題目是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還從來沒從這個角度想過這個問題。

我們古代的科學叫不叫科學?

林毅夫認為:我們今天所稱的科學應稱之為現代科學,而古代中國所擁有的是原始科學。那麼,兩者有什麼不同呢?林毅夫認為最大的區別就是方法論的不同,具體來講,第一,現代科學使用數學模型來表達對自然界現象的理解,比其他方式更為準確;第二,有利於知識在時間和空間過程中的傳播。而反觀古代中國,例如,中國的「陰陽五行」理論就讓人難以理解,因為金木水火土的具體所指實在令人難以捉摸。孔子講「五十學《易》可以無大過也」,但是《易經》的解釋實在是五花八門,從古至今沒有統一過意見,我跟哪個學?又如《道德經》裡「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怎麼解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最後等於沒有任何解釋。所以,中國文化在科學方法論上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障礙。而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本身也是一場方法論的革命。

中華文明比西方開化早得多為啥沒孕育出數學體系?

那麼,問題來了,西方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沒有發展出科學方法論,實際上從各方麵條件來講,中國本來有機會比西方早得多提出科學方法論。但是,在至少兩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為什麼沒有?

林毅夫研究發現,歷史上無論中國還是西方的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難題,即在信息和監控手段非常落後的古代,皇帝是如何控制全國的官僚並維持國家穩定的?而在中國自秦朝以後控制不力的情況就再也沒有發生,因為科舉制度為那些既聰明又有野心的人進入官僚體系提供了一個機會。如果可以通過正常的手段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

在科舉制度實行初期,考試的科目也曾經包括數學。但是皇帝很快發現,考數學對於維持自己的統治沒有什麼幫助,所以後來就把數學考試取消了。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工程天才,如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是中國科學史上非常重要的著作。但是,他自己也寫道聰明而有抱負的人不應該看這本書。實際上中國歷史上不缺理工天才,但是,整個社會都覺得學《四書五經》才是正途,研究別的,考試也不考,瞎耽誤功夫,還被別人看不起,所以誰還會去在數學方法上窮其一生來研究呢?更不用說建立以數學為基礎的體系。你仔細想一下,就會明白中國古代所有科技成就實際上都是能工巧匠的創造,都是來源於經驗積累和偶然實驗,並沒有理論層面的先導探索。歷史上留名的帝王將相,哪個在數學理論上有所用建樹?反過來講如果在這方面有建樹那這些人也不可能成為帝王將相。所以,到了近代中國被現代科學產物打得落花流水,人們才意識到,我們傳統維護統治的科舉制度以及讀書人整天讀的聖賢書對科學進步的阻礙,這也是為什麼「五四」有那麼深刻的反思和對傳統文化的反感。平心而論,《四書五經》等經典國學中有很多精華和財富,但是,古代中國的問題在於只推崇學文,導致偏科太嚴重,所以說吃偏科的虧最大的不是別人,是中國。

相關焦點

  • 從宇宙背景看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藍星新時代網承平關於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這個問題人們討論了近百年,各種各樣的文章論文充斥網絡和出版物上,大家從不同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十分深入的探討,但是都是站在人類自身的社會文化認識範圍內進行的探討,都是在不明就裡狀態下的論說,均沒有切中要害,這是為什麼吶?
  • 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呢?
    這個提問實際上是李約瑟難題,英國學者李約瑟提出了類似的提問:它提出:為什麼中國有雄厚的技術基礎,卻沒有發生像歐洲工業革命那樣的科學革命和產業革命呢?對於這個問題,國內外很多人進行了討論,所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但大都圍繞在哲學與科學的層面上的 討論,我也就不再這兩方面展開討論了。
  • 不為人知的秘密:為什麼會發生科學革命
    但是要發生工業革命的話,必須要有科學革命,當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改變,再次促進人們的美好生活。就像第1次工業革命的時候,科學是發展了很多的,有很多科學家在一直的努力,最後再經過一一個歷史時刻,人類才從封建社會走向資本社會。那麼最早的科學起源於哪裡呢?
  • 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
    英勇的海軍沒有被敵人打敗,卻敗給了海洋。與黃河大水一樣,英國艦隊的沉沒也屬天災,但英王沒有感嘆人事不修,而是懸賞重金,希望科學家們能找出精確計算經度的方法。為此還專門成立了經度局,設立格林尼治天文臺。這兩個故事都說明一個事情,即數據問題。康熙46年中西方並沒有完全拉開差距。
  • 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它能讓人很輕易就得出中國文化不如西方文化的謬論。如果不是在這次疫情中,亞洲國家優異的抗疫表現,我們都很難找到理由去反駁它。客觀地講,現代科學,的確沒有誕生在中國,中國甚至不具備誕生現代科學的土壤:即使沒有西方的入侵,中國出現現代科學的可能性依然十分渺茫。因為,中國文化土壤中孕育的是科技,而不是科學。
  • 中國近代為何沒有科學革命?李約瑟難題年內破解
    中新網3月19日電 「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提出的這一問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  據北京日報報導,由李約瑟開創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和編寫工作今天仍在繼續。
  • 李約瑟難題:為什麼科學沒在中國近代發生?
    原標題《「中興事件」的李約瑟難題:為什麼科學沒在中國近代發生?》 一 即使是中國人,也很少有人比英國人李約瑟發自心底地愛這個東方古國。故事始於他與一名中國女留學生的婚外情。那是1937年,留洋青年方鴻漸正在返回上海的船上。「紅海早過了。船在印度洋面上開駛著。
  • 姜義華:中國發生大革命的社會基礎已經沒有了
    李澤厚的《告別革命》一書出來後,金觀濤、劉青峰要我寫一個書評在香港發,後來我在上海的《學術月刊》上發表了《20世紀革命的事與理》。革命不是想像就能想像出來的,也不是幾個人鼓動就能鼓動出來的。改良也不是說你想改良就改良的。之所以發生辛亥革命,之所以後來又發生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都不是哪個人的主觀想像就搞出來的。
  •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
    而如果我們看得更長遠一點,文藝復興時代的威尼斯、佛羅倫斯,這些都是歐洲文化一度最燦爛、經濟最發達的地方,為什麼這些地方都沒有發生工業革命,而獨獨發生在英國的中北部,像曼徹斯特、蘭開夏這些英國相對貧窮落後的地區,並繼而席捲英國乃至世界? 前些年彭慕蘭教授提出的「大分流」問題,也從另一角度提出了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18世紀中國發達的江南地區的命題。江南的手工業特別是紡織業也很發達。
  • 科學革命的根源
    科學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中國、古典時代的希臘和中世紀的穆斯林世界。  但是題目上的科學革命又是什麼?可能就是大的變化吧,也許還有大的影響。  科學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獨特產物。原因似乎在於,只有在西方,科學才成為一般社會的組成部分。
  • 為什麼愛因斯坦說中國沒有科學?是在貶低中國嗎?
    但愛因斯坦曾言:中國先哲們沒有產生科學是必然的,不必感到任何的驚訝!愛因斯坦為什麼這樣評價中國呢?是在貶低中國嗎?而在他看來,中國的賢哲並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這就導致古代中國並不具備孵化科學的土壤。所以愛因斯坦很驚奇,一直站在世界文明前端的中國,在近代科學產生和發展時,為什麼卻沒有產生科學,而是讓近現代科學出現在西方呢?
  •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主要的經濟理論創新
    以此為標準,中國經濟學家對經濟科學的重大貢獻,是提出並且論證了"三個重要的理論假說":一是社會主義公有制與市場經濟體制統一或兼容假說;二是經濟體制漸進式轉軌假說;三是土地"三權分置"假說。對於該問題,有兩種極端的觀點或判斷:一是認為,按照國際標準衡量,中國經濟學家、甚至所有華人經濟學家,並沒有掌握國際經濟學界的話語權,在頂尖經濟學雜誌上發的文章也少,在國際前沿領域沒有領導者和開創者,一些做得好的也只是做了一些跟隨型和補充性的研究;另外一些人士卻極端自信,對國際經濟學界不了解、不懂,也不學習、不敬畏,盲目地認為自己有很高水平、要創造自己的話語權,要創建不與國際接軌、只跟自己說話的所謂「
  • 【思享家】中國革命精神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如何看待中國革命精神在今天繼續存在並發揮作用的依據?  首先,中國革命精神作為中國革命事業的精神遺產和文化傳承,將隨著這一事業的發展而不斷延伸。中國革命精神是中國革命事業的一部分,只要這個事業在繼續發展,這個精神就會繼續存在並發揮自己的作用。
  • 張柏春:中國緣何錯失多次科技革命良機
    18世紀:閉關自守,不知工業革命與技術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與技術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主要標誌是蒸汽機的發明與應用及機器作業代替手工勞動。技術發明之間互動,技術與產業互動,形成集群式的發明與創新的態勢。技術突破成就了工業革命,極大豐富了物質財富,變革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使西歐向工業社會轉變,進而改變世界格局。
  • 諾獎獲得者:這次知識經濟的革命,受惠於中國偉大經典《易經》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但是因為它的玄妙,很多人始終將它視為是一本算命的書籍,科學家甚至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易經》進行批判,中國近代之所以沒有萌發出現代科學基礎,就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一些思想的限制。那易經當真是偽科學?它當真是文化造假的源頭?西方研究者卻認為易經是超科學!
  • 科學革命能夠引發人類生活觀念深刻變化的科學巨變
    世界範圍內的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搶佔國際經濟科技制高點已經成為世界發展大趨勢,科技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他還指出:「進入21世紀,世界新科技革命發展的勢頭更加迅猛,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的突破。」
  • 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2)
    中國在20世紀開始參與世界現代科學的發展,並且貢獻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中國對於近代科學的直接貢獻,卻為「零」。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這個問題,近百年來,有無數人在腦海裡盤旋,也有無數的答案。中國的科技發展歷史悠久,無論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等等,查一查歷史,都比歐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學卻誕生於歐洲而不是古代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 近代的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學上的進展和工業革命發生
    從中國近代的發展來看,在近代,中國確實是沒有在科學方面的進展,也沒有過工業革命。中國,一個文化古國,一個擁有兩千年歷史的國家,為何到近代卻停止了科學的發展呢?錢穆一.近代的中國是從封建時期到民主的過渡,地主階級為極力鞏固自己的權力和保護財富,不允許科學進步和工業革命的產生
  • 廣州講壇第十九講:解讀中國宏觀經濟
    而且不僅僅是像這些低收入人口的生活水平提高,比如說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人民幣沒有貶值,這是在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之後,很短時間之內經濟能夠復甦的原因,97年11月份,東南亞金融危機從泰國爆發之後,很快就向傳染病一樣傳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韓國,東南亞經濟基本上都受到了影響,而且不僅僅是受到影響,整個經濟崩潰程度和幅度之深,超過美國1929年發生紐約市場股票崩盤之後出現的世界經濟大簫條當時的下降幅度
  • 中國為什麼幾十年來沒有發生過經濟危機?
    這則中式幽默的背後,不僅描繪了中國春節的特別意義,更讓人不由得感嘆和思考:中國為什麼幾十年來沒有發生過經濟危機?要討論這個話題,不妨先看看這幾十年來,世界怎麼樣,中國怎麼樣:往遠了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之後迅速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國家,股市匯市一路下跌,許多大型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經濟陷入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