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愛因斯坦說中國沒有科學?是在貶低中國嗎?

2020-10-10 人間芳菲四月盡

愛因斯坦的一生為科學界做出無數的貢獻,所以受到世人的尊重。但愛因斯坦曾言:中國先哲們沒有產生科學是必然的,不必感到任何的驚訝!愛因斯坦為什麼這樣評價中國呢?是在貶低中國嗎?


他認為,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成就為基礎的,這兩個偉大成就分別是:希臘哲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體系,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聯繫。而在他看來,中國的賢哲並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


有人會問:四大發明和勾股定理是科學嗎?它們其實都是技術。科學是一個有著嚴謹的邏輯體系、並需要大量實驗找出因果關係而建構起來的系統知識。但是中國古代領先的科技則是在實踐經驗上總結出來的。科學講究的是實證精神,你除了說出這個表達式之外,更重要的是你要證明這個表達式是對的。算得再多,也不如一個數學證明來得實在。這其實就是一個科學的基本範式。之前有一個非常火的黎曼猜想,實際上計算機已經驗證到了上萬億位,可是它還不算是被證明的定理,其實道理就在這裡。


至於為什麼中國不能像西方那樣通過大量的實驗而求取邏輯嚴謹的科學體系,有人認為是儒家文化太過強調仕途經濟的緣故,並把那些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的成就稱之為「淫巧之術」而加以邊緣化。這就導致古代中國並不具備孵化科學的土壤。所以愛因斯坦很驚奇,一直站在世界文明前端的中國,在近代科學產生和發展時,為什麼卻沒有產生科學,而是讓近現代科學出現在西方呢?



愛因斯坦曾在1922年訪問中國,而迎接愛因斯坦訪華的學者中,偌大的中國居然沒有一位物理學工作者,主要是書畫界及報界的一些人士。愛因斯坦雖然沒有提這事,不過可以在他的日記中看得出他對中國的印象非常差。他在日記中對中國人的評價有骯髒遲鈍、無精打採、比起人類他們更像是機器等。


站在歷史的角度看,愛因斯坦當時看到的中國和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時看到的情景幾乎是一樣的。西方列強當時徵服世界時,每到達一個新的地方,這個地方連文字都沒有那就直接劃歸自己;有文字沒科技則殖民化;有文字有科技那就是友軍。


中國在科學方面只是暫時的落後,但這並不代表永遠落後。近40多年,中國在科學方面在大幅度地提升,如今在暗物質、暗能量、引力波、量子通信等前沿領域都有巨大的投入,也有大量的科學家湧現。現代的中國不僅擁有科學,而且已經處於不錯的水平,甚至還有大幅度提升的潛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愛因斯坦說中國沒有科學?
    中華文明在愛因斯坦看來卻沒有科學,這是為什麼?而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並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信件中愛因斯坦也道出了其中的原因,說得相對簡單與抽象,下面我用大白話說一下他的觀點。古代四大發明並非基於科學四大發明哪一項是科學?比如:道士煉丹時,因為一大堆礦物質味道不佳,於是加入了蜂蜜,結果炸爐了,於是就有了火藥。指南針為什麼會指向一個方向?古代的文獻並沒有描繪出地球的磁場及指南針的底層原理。
  •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不能怪我們
    在這裡我們也會發現,中國歷史上沒有什麼厲害的科學巨匠,比如我們熟知的牛頓、愛因斯坦,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裡面的原因不難解釋,而且沒有出現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巨匠,才是正常的現象,為什麼這麼說?從幾個點來看,首先來說歷史原因,當西方科學技術萌芽的時候,中國還是封建王朝統治下的混亂時代,在那樣的時代之下,不說去發展科技科學,僅僅是生活問題都解決不了。而且對於統治者來說,民眾的愚化是他們最注重的,所以雖說中國歷史悠久,且幾乎沒有出現過斷層,但是對科學知識的打壓一直沒有消停,甚至後來的千年時間還沒有春秋百家爭鳴時候的思想開化。
  • 為什麼還在貶低文科,歐洲發展科學前幾百年都在奠基人文基礎
    貶低文科的現狀及原因這個時代是一個貶低文科的時代。最近兩百年科學技術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它的力量實在是太強大了,所有見過它實力的人都會被它所折服。能上天入地,能延年益壽,能保家衛國,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便利等等。人文精神在它面前太弱小了,地位不值一提,尤其是在中國。
  • 為什麼中國沒有比肩牛頓達文西特斯拉和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呢?
    牛頓,愛因斯坦,特斯拉確實是偉大的科學巨匠,但是達文西就顯得有些「另類」了:一個畫家怎麼成為了科學巨匠?問題的嚴謹性先不說,但仔細想想,莫要說中國,人類歷史上比肩牛頓,特斯拉和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又有多少呢?為何總是盯著中國不放呢?
  • 愛因斯坦憑什麼說中國沒有科學?
    眾所周知,在20世紀愛因斯坦被評為最偉大的理論學家沒有之一,縱觀整個物理學史,也只有牛頓、麥克斯韋可以與他相比較,但也是同等的比較。」的來信,想諮詢一下愛因斯坦的意見,畢竟愛因斯坦在當時的言論是非常具有意義性的,愛因斯坦的確是回復了這封信,並且還把它公開了。
  • 為什麼愛因斯坦不會被忘記
    而愛因斯坦已經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還在深刻影響著今天的人,他的思想還在散發新的光芒,在他的科學理論指導下,還正在或即將獲得新的發現,例如最近剛剛得到證實的引力波。這也是愛因斯坦為什麼不會被忘記的緣由。在這次觀展過程中,我還有一個很深的感觸,那就是作為一位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發明和創新方面也很有創見,他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和其他發明人合作,參與了冰箱、助聽器和陀螺羅盤等的發明。
  • 像牛頓、達文西、特斯拉、愛因斯坦科學巨匠中國歷史為什麼沒有呢
    其實,中國人的智商並不比外國人差,許多具有華裔血統的科學家都取得了引領世界科學的偉大成就,獲得過諾貝爾科學方面獎項的就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琨等科學家,他們的成就雖然不一定能與愛因斯坦等比肩,但他們的研究與發現同樣是世界科學皇冠上的明珠。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向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 貶低挖苦式教育,傷孩子最深的毒藥,慎用!
    父母明明是為了孩子好,明明比誰都愛孩子,可為什麼總是用打擊和否定的方式,給孩子造成一次次的傷害?父母一時的氣話,但卻足以構成對孩子終身的傷害,因為它斬斷了孩子對自己將來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一個人對前途失去了信心,一個沒有前途的孩子,他還能好好讀書嗎?讀了書幹什麼呢?
  • 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後代沒有繼承愛因斯坦的智商?
    愛因斯坦極其聰明,這一點毋庸置疑,曾有數據顯示愛因斯坦的智商高達160,而普通人大約在100左右,其中的差距簡直是指數級。我們知道,聰明的人,他的後代一般都會繼承他的睿智,哪怕不是全部,也會有一部分,但是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後代沒有繼承愛因斯坦的智商?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為什麼愛因斯坦,牛頓,達爾文晚年相信神學?
    神,是一個迷信的產物,世界怎麼可能擁有神靈,如果真的有神靈,為什麼我們卻從未有發現過神靈呢?在古代,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無不相信神靈,後來科學的崛起,一件件未解之謎逐漸的揭開了他神秘的面紗,他們就是科學家!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那麼偉大,為什麼沒有因為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
    所以,愛因斯坦實際上並不需要諾貝爾獎來證明自己,相反他願意接受諾獎,反倒會給諾獎無上的榮光。可問題就來了,愛因斯坦為什麼沒有因為他最大的科學成相對論而獲獎?1905年的愛因斯坦奇蹟年這事要從1905年說起,在這一年,愛因斯坦一口氣發表了4篇極具開創性的論文。它們分別是布朗運動、光電效應、狹義相對論、質能等價。但是你真的以為他在那一年一下子成為了物理學界的霸主了嗎?
  • 他真的比愛因斯坦還厲害嗎?
    部分粉絲還慣以通過貶低愛因斯坦來突出特斯拉的偉大。其實這樣做反而給特斯拉本人招黑。尼古拉•特斯拉嚴格來說就是個工程師,而愛因斯坦是世界頂級物理大師。前者主要從事科學理論的實踐轉化,而後者在物理純理論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成就。
  • 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但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原來是這樣
    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但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原來是這樣大家好,歡迎關注「精彩歷代史」,今天呢,又到了小編每天給大家講講歷史的時間,希望各位看官們看完心情愉悅,看的高興,現在就讓小編帶你們走入歷史的世界,一起暢遊歷史的海洋吧
  • 愛因斯坦成就曠古絕今,未來會有人超越他嗎?有沒有可能是中國?
    愛因斯坦的存在,是否也是限定了未來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呢?我們人類在後來百年多的時間裡面,一直無法避免繞開這個圈子,毫不誇張的說,愛因斯坦為科學界樹立了一座高峰,而我們後世的科學家就只能沿著這個高峰向上攀爬,股卻不論愛因斯坦的成就,那麼在未來,人類是否還有可能擁有超越愛因斯坦,替後世科學家另立一座高峰的人呢?
  • 愛因斯坦為什麼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大家其實都誤解了他的意思
    愛因斯坦曾說:當科學家登上一座高山之後,發現神學家早都坐在那裡。換而言之: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樣的言論從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口中說出來,你肯定跟我一樣非常的疑惑。科學家們不應該是無神論者嗎?科學不就是用來推翻神學的嗎?他們不是站在對立面的嗎?
  • 楊振寧先生和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是同一個級別的嗎?
    但與愛因斯坦相比,儘管兩者都是偉大的科學家,但咱認為楊振寧仍然無法與愛因斯坦平起平坐,那麼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地方是有欠缺的!不用懷疑的是上面這張照片中,大部分都是影響千年的人物....而愛因斯坦,被他們眾星拱月般的擁坐在正中,似乎從這張照片上已經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宋志平談愛因斯坦,好奇心出創新人才
    愛因斯坦是一個充滿夢想、不斷探索未知的人。他說過,如果沒有對藝術和科學永遠無法達到的東西的不斷追求,生活就會顯得空虛;最美麗的體驗,是我們面對藝術和科學所感受到的神秘。哈諾赫說,歷史上的名人,差不多60年以後基本上就被忘記了,能超越60年的時間仍然被人銘記,那就說明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愛因斯坦已經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還在深刻影響著今天的人,他的思想還在散發新的光芒。
  • 愛因斯坦兩次途徑中國,卻為何爽約沒有訪問北大呢?
    日本的慷慨,讓愛因斯坦在日本多呆了13天,日本雖然花了錢,但收穫頗豐,日本青年學生掀起了一股學習科學的熱潮。當時,中國學生想聽愛因斯坦的演講,只能不遠千裡的去日本,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愛因斯坦在上海停留的三天內,沒有人提訪問北大的事情,他自己也沒有提出來約定的事情,中國方面尤其是北京大學,沒有人過來陪同愛因斯坦,或者與他進一步商談去北大講學的事情,所以三天一過,愛因斯坦就啟程去了新加坡,取消了訪問中國的計劃。
  •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沒有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聞名世界的科學家呢?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沒有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聞名世界的科學家呢?中華文明延續了千年之久,其中也湧現出了很多的歷史名人。這些名人也為我國創造出了很多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那麼既然出現了這麼多偉大的名人,為什麼就沒有出現過牛頓、達文西、斯特拉、愛因斯坦這麼優秀,聞名世界的科學家呢?首先,一直以來中國的貿易和文化都是對外封閉的,人們接觸的都是本國的文化。那麼他們的思想因為接觸的都是國內的事物,對其他國家的新鮮事物缺乏了解,所以腦子裡就沒有創新思維。
  • 新時代的牛頓或愛因斯坦在中國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結合,一場更偉大的科學革命即將產生。可是,由於中國主流的科學界迷信西方科學,對新科學不斷進行打壓,致使中國的牛頓和愛因斯坦早已出現,卻沒有機會得到科學界的承認。這不僅是世界的可悲,更是中國的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