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沒有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聞名世界的科學家呢?
中華文明延續了千年之久,其中也湧現出了很多的歷史名人。這些名人也為我國創造出了很多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那麼既然出現了這麼多偉大的名人,為什麼就沒有出現過牛頓、達文西、斯特拉、愛因斯坦這麼優秀,聞名世界的科學家呢?
首先,一直以來中國的貿易和文化都是對外封閉的,人們接觸的都是本國的文化。那麼他們的思想因為接觸的都是國內的事物,對其他國家的新鮮事物缺乏了解,所以腦子裡就沒有創新思維。而西方國家不同,他們國家會派遣本國的使者去其他國家學習本國內無法學到的東西,再加上謙虛的儒家文化思想,有也是低調躲藏,不願讓別人知道的。
而人的大腦是有無限的開發潛力,當接觸到新鮮事物時,思維就會打開,同時自身的學習能力會在不斷的學習過程當中加強。因而西方國家就出現了這麼多的偉大科學家,這和一個國家的領導有些莫大的關係,學習這件事情對西方國家來說是生活中不可所缺的一部分。同樣的,他們心中有一種進取精神,這將成為他們內心當中不竭的動力。
我們從科學的網絡報導可以知道,西方國家那些異於常人的科學家從小就接受著良好的教育,還有父母的管教,對他們未來充滿了期待。加上牛頓、達文西這些名人大多數都生在特殊的時代裡,國家無力自保只能靠國民去改變,迫於現實的壓力他們不得不想辦法作出一番成就。不僅僅給自己帶來了社會地位也給自己的家人帶來的無上的榮耀,但我們國家基本處在大一統的局面,工科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而且古人謙遜委婉,就算有了好發明,也是直接投入使用不會大張旗鼓自賣自誇,可能會在乎學術界的名聲,可是古時候讀書人本來就少,所以知名度也就不高了。
對於中國來說,自秦皇統一中國後,告別了長期土地割裂的局面。在之後建立的強盛王朝當中,經歷過鼎盛也有過衰敗。國民對於自己的追求僅僅限於溫飽,尤其是明清時期,國家更是一副安樂的景象。所以對於國民來說,他們過慣了這種國泰民安的日子,體會不到一個國家的危機感,那麼就沒有意識想要去改變,甚至來說要創造出震驚世界的偉大事業,但儘管如此,推動世界科技發展的四大發明也是出自我國的。
其次,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還有的就是國家在本國內實行的政策不同,西方國家鼓勵自己國家的人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一味的靠著國家的興盛滿足自己的要求,就在這一點中國就和他們是不一樣的,這也是中國無法出現這麼優秀的科研人士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