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中國是聞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無論是文化、歷史、經濟、發明都曾享譽世界,但縱觀過去的中國,一些人卻感到好奇,中國的歷史文人無數,但為什麼擁有四大發明的中國在過去卻沒有誕生過像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這樣的科學家?
其實,關於中國過去沒有誕生科學家的問題的核心應該是「近代科學為何起源自西方,而不是中國」,這也是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從前提到過的「李約瑟難題」。
近代科學沒有起源於中國,其實涉及到的問題有很多,如果從歷史的層面去考慮的話,最早可以追溯到智人時期的人類。
起初,人類的祖先都生活在非洲,後來,隨著東非大裂谷的出現,人類的祖先被分布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
但問題在於,走出非洲的那部分人群過著極其不安定的生活,早期人類一直過著「遊牧」的生活,也就是哪裡有食物就在哪裡定居,一旦食物被消耗完畢就立刻轉移。
直到後來,智人們發現了小麥的存在,並嘗試種植小麥,在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之後,人們的農業和文明也開始發展起來,而縱觀四大古國,你會發現這幾個國家都屬於農業大國。
而自文明開始發展後,各區域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於是紛紛開始把重心發在了農業的發展上。
而我們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無論是哪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是「重農抑商」的,也正是因為「重農」,因此人們並沒把多少心思放在「不實用」的科學上。
而導致過去的中國沒有誕生近代科學的關鍵還在於兩個點,其一是嚴謹的邏輯性思維,其二則是通過科學的實驗方式去探究真理。
在第一點上,以我國的四大發明中的司南為例,司南是我國古代用來辨別方向的一個儀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杓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就能根據磁性指南了。
但人們只是知道了結果,並沒有對過程進行推導,也就是研究出個所以然了,這是古代中國的一個缺陷。
第二點是實驗去驗證,我們都知道,西方很多物理、化學的成果都是經過實驗來進行推導的,但古代的中國卻缺少了這個步驟,發明僅僅是一個科技,而不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