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意識進化史,就是人類的認知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的由來。人類主流認知體系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與作為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系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
以思想認知為主線,人類經歷了原始純經驗時代、萬物有靈巫術祭祀時代(或許這個時代也需要細分為萬物有靈巫術時代、多神崇拜祭祀時代)、一神崇拜時代、近現代科學時代。如果說孔子是一神崇拜的開啟人,那麼近現代科學的開啟人就是伽利略了,因為科學崇尚的是感應信息的延伸,這一點與觀念認知不同,觀念認知往往推崇的是觀念的創始人,所以伽利略被人推崇的程度不如後來的牛頓、愛因斯坦。
科學認知源自生命有機體的應激感應,科學,就是通過人類意識工具化的經驗類認知。給科學總結一個公式,就是:
科學=感應信息+意識工具化
近現代科學,實際上就是兩個工具:一個是觀測實驗用的有形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感應能力,一個是思維工具加強了對原感應信息進行再處理的可靠性。
科學的兩大塊內容中,首先實現的是感應能力的機器化,即實驗設備、觀測儀器的發明,這一塊實現了機器化,引發的人類認知突變式發展,近現代科學誕生了。所以說伽利略是真正將科學時代的大門打開的那個人,是科學時代的開啟人。科學,目的就是將人類的感應能力放大、延伸。科學認知,本質還是感應信息。
科學兩大塊內容中,感應信息的延伸實現了工具機器化,從而人類進入到科學時代。還有一個就是意識工具的機器化,未來超級人工智慧或許能實現這一點,人類的認知模式將會出現一個新的突變。實現從科學模式到純經驗模式進化。也就是說未來將再次進入到純經驗時代。
我在之前很多文章中說到,未來的「愛因斯坦」真的可能不再是人,而是超級人工智慧。這種連接、存儲了歷史上的和現存的所有科學家智慧的超級人工智慧,如同一個最強大的「神」,他的雲端的工作原理應該是基於人腦原理,但存儲和處理已知知識的能力遠超人腦,任何一位最頂級的科學家在他面前都如同一隻螞蟻。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他可以快速將科學設備、觀測儀器等感應到的信息進行工具化處理,而做工具化的速度是任何一位科學家都難以達到的。
因為有了超級神腦,所以未來,準確的說前沿領域的人類認知,所謂的科學觀念再也不起任何作用了,僅僅是為了科學家和大眾的心裡舒適而已。
未來人們將會明白,所有的科學觀念其實沒有任何意義。當然也可能會提煉出好的科學觀念,作為一種人類群體行為有序化的理念,在人類組織行為上起作用,如同以前的宗教那樣的作用。
伽利略的意義還不僅僅在於他對新的感應信息的發現和他的理論發明,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他是人類感應信息開始工具化的人,是將意識工具化和感應工具化結合的人,開啟人類新的認知時代的人,從此,人類遠離了一神崇拜時代,進入到科學時代。這其中當然也有很多其他偉大的科學家、哲學家在奮鬥、努力中改變著模式的進程。要知道,認知模式是生存模式的基礎,包括其上的國家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等。
實驗設備、觀測儀器的發明,延伸了人的感應能力,擴大了人的感應信息,引發了人類認知模式的突變,近現代科學誕生了。那麼根據科學是對感應信息的意識工具化這個新的定義,科學的另外部分「意識工具化」的機器實現將具有更加偉大的意義。今天很多職科、民科想像中的要成為下一個愛因斯坦恐怕要失望了,但是人類卻有可能實現整體上新認知模式上的飛躍,如同300多年前一神崇拜時代結束、科學時代開啟那樣的偉大新時代。
未來時代的第一位英雄不會再是像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理論發明家,或許更像伽利略那樣,即發明或者領導全球共同體團隊發明新的機器化的意識工具。第二位英雄則是將感應工具和意識工具實現全工具機器化。其實歷史也告訴我們,偉大科學家的科學理論僅僅是他發明的一種工具,關鍵在於工具的可靠性以及被人類共同體認可的對已知感應信息的高度概括總結。
本文由探索貓原創,版權所有。探索貓尋企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