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沒有像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式的科學家?一看便知!

2020-12-03 歷史悠久文化

皇權之道在中國統治了2000年,嚴重壓制了其他學科的發展,除了會寫文章,作作詩,其他的自然科學基本沒什麼發展,一些零星的發現,比如火藥,圓周率等等,基本都是對外部世界的點狀認識,形不成連續的,全局性的認知。國家社會都不重視,甚至輕視,認為這是術,正經讀書人不會去研究這個,四書五經背的倒不錯。以前中國人缺乏科學思維,是混沌思維,喜歡神秘主義,沒有學會歸納分析,凡事不求甚解,因為求也求不出來,解釋不了的東西就開始神秘化,所以過了2000年,技術更新非常緩慢,火藥發明了一千多年了使用還很原始。

並且在近現代人類科技突飛猛進的關鍵時刻,我們沒有抓住這難得的發展機遇,反而成了列強們侵略劃分的對象,於是差距被拉的越來越大,而如今過雖然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時期,但由於底子薄弱,更像是為之前的落後「還債」,把之前挖的「大坑」一點點填平!所以說,在解放之前,我國近現代科學的發展幾乎停滯不前,而歐美等國家在工業革命的驅動下,科學取得了蓬勃發展!

中國人以往科考都是八股文、考秀才、狀元內容都是看寫文章及毛筆字功底,十年寒窗就是背書練字寫詩詞相當現在學生只學一門語文課,所以古代出了很多書法家及文學家和詩人。而現代科學是以數理化為基礎的創造發明。等人家打進來時才在內憂外患的局勢下爆發革命,然後幾十年光打仗啦。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我們已經被甩了好幾條街啦。現代科學已經蔚然成風,高手林立。留下的真正可以誕生偉大科學家的研究領域和題目已經幾乎沒有啦,我們就只剩下學習模仿的份啦。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都是一樣的。

幾千年來的重農抑商,重文輕理,重藝輕技,如何能產生對基礎科學研究的需求?不講邏輯,只講天道;不講哲學思辨,只講三綱五常。西方的地理大發現直接推動了數學、物理乃至整個自然科學體系的發展,而我們的鄭和下西洋,儘管比西方早幾百年,卻只是為了昭示皇恩浩蕩。歷史上儘管出現過劉徽、祖衝之、郭守敬等值得尊敬的學術大家,甚至還有萬戶這樣的驚世駭俗之人,但終究是歷史長河中的星點,無法系統性的從事理論開拓和研究工作。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怎麼會產生基礎科學領域的集大成者呢?

歸根結底,還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些偉大的科學家的誕生幾乎全部集中於產業革命前後是有原因的。以日本為例,歷史上也沒出現多少偉大的科學家,二戰後隨著經濟的復興諾貝爾獎拿到手軟。這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邏輯。 當然,經濟復興與思想解放關係密切。特別是市場經濟理念,資本主義理念確實是西方產業革命的導火索,這個必須承認。

相關焦點

  • 中國為何沒有產生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式的偉大科學家?
    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作出這些發現是令人驚奇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按照人類思維進化的規律,出現中國這樣以經驗為基礎的民族才是正常的,出現科學反而是異常的。比如中國的中醫,中國的算數,天文都是基於表象經驗而歸納出的表象規律,其實除了西方,世界其他民族也具有古代中國一樣的經驗「科學」。人們不會去思考這其中的因果關係,不會去理性思考事物更深層的規律。而且在中國古代,我們沒有理性啟蒙運動,從來都沒有。中國人擅長感性表述。
  •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這是著名的科學史專家李約瑟提出的「李約瑟難題」。其實我對這個問題也非常疑惑,我們明明是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發展速度還沒有幾個成立不過幾百年的西方國家快,而現代科學的起源,也是起源於西方呢?
  •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這是著名的科學史專家李約瑟提出的「李約瑟難題」。中國為何沒有產生現代科學?若你了解四大文明古國,那麼就會發現,這四大文明古國其實都是農業大國,農業大國給人們帶來的好處那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帶來這些好處的同時,也會讓人們忙起來,因此人們每天都忙著男耕女織,很少有時間回去研究科學。
  • 古代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
    筆者-小文中國是聞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無論是文化、歷史、經濟、發明都曾享譽世界,但縱觀過去的中國,一些人卻感到好奇,中國的歷史文人無數,但為什麼擁有四大發明的中國在過去卻沒有誕生過像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這樣的科學家?
  • 愛因斯坦式人物出現的幾個必要條件
    牛頓、愛因斯坦式人物的誕生,不僅在於他們個體的努力,更是大環境的促成。今天有很多科學研究工作者,也有很多民科,都希望能成為劃時代的像愛因斯坦式的人物,但是只局限在個體,是很難看出規律的。像愛因斯坦、牛頓、中國春秋時期的老子這樣的劃時代大思想家的出現,從大環境上看,有以下幾個特徵:一是大多生於多國混戰時期。
  • 中國古代為何沒能產生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式的偉大科學家?
    前言中國科學技術最為鼎盛的時期乃是兩漢之前,以後中國社會所產生的皆是一些詩人、畫家,科學似乎淹沒於歷史的洪流之中。但其實要說四大發明,只是製造者在機緣巧合之下的發現,並非是以其為目標進行發明創造。所以嚴格地來說,中國古代從未產生像西方國家那般卓越的科學理論家。
  • 為何霍金極力反對人類暴露地球坐標位置?站在1千光年外一看便知
    文/行走天涯 為何霍金極力反對人類暴露地球坐標位置?站在1000光年外一看便知! 說到目前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相信很多人都會提到牛頓和愛因斯坦,那其實還有一位科學家在去年的時候才真正離開了我們,但是因為他一直身體有所殘缺,因此也就沒有辦法過多的和人類進行交流,才讓我們更多的忽略了他的存在,但是他曾經提出過的一些言論和著作對於當代人類的影響也是很深遠的!
  • 牛頓三大定律有兩個是伽利略發現?為何經典力學還被稱作牛頓力學
    牛頓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為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牛頓那個時候還沒有諾貝爾獎,如果按照現在的諾貝爾獎的評判標準,牛頓的成就能領多少枚諾獎呢?伽利略作為一個距離牛頓力學最近的科學家,他是第一個將實驗和力學結合起來。通過嚴密的數學邏輯推理進行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他改變了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許多錯誤的力學結論和通過觀察總結的研究方法。但是,伽利略所處的時代依然是封閉的中世紀,強大的教會依然在打擊著新的科學思想,這也是伽利略的不幸。
  • 中國為何沒有出現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真相太直接
    文/行走天涯中國為何沒有出現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真相有點殘酷世界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為偉大的科學家。比如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居裡夫人等等,這些科學家幾乎都是世界皆知的。還有一些科學家可能在史書上沒有過多的記載,但是追崇者也是無數的,比如說尼古拉斯特斯拉。這些科學家都在各自的領域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比如說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質量守恆定律等等。愛因斯坦對於後世人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哪怕愛因斯坦已經離開人世多年。
  • 中國誕生不了愛因斯坦式頂級科學家?查證後發現,吃得太飽惹的禍
    中國誕生不了牛頓、愛因斯坦式頂級科學家?查證後發現,原來是吃得太飽惹的禍!喜歡科學的小夥伴應該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在中國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過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頂級科學家,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可以看到,在同時期,東亞國家都沒有出現頂級科學家,非洲國家也沒有出現頂級科學家,這個時期科學家多的國家就是西方國家。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一:歷史的角度我們中國和整個亞洲地區和西方國家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當時已經進入了封建王朝,所有的科學技術都大家都不把它當回事,統治階級更加注農業,因為我國當年經常吃不飽肚子,大家的精力都花在了這個方面。
  • 牛頓跟愛因斯坦,誰更偉大:古中國,沒有世界級的科學家!
    有關牛頓跟愛因斯坦之間,誰更厲害的爭論,至今依然「不死不休」。早在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之前,牛頓就已經創建了「經典力學」。而在牛頓之前,伽利略則為牛頓的「經典力學」奠定了基礎。在伽利略之前,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
  • 近代的伽利略和牛頓眼中的「時間」與「空間」的關係
    時間、空間 在我們現代理論物理的科學上,關於時間和空間的這兩大物理學概念分別是來自於伽利略和牛頓這兩個偉大的科學家之手 伽利略這樣說道反映出了其並不相信亞里斯多德的說法和觀點。據近代歷史的資料記載,伽利略曾在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上進行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即他將兩顆不同質量的大小鐵球同時從塔上丟下,從而最終得到了一個結果卻是這兩顆質量不同的大小鐵球卻同時著地。經過這次實驗後,伽利略便得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結論,那就是他認為不管物質的質量是多少,其自身的速度增加的速率是一樣的。
  • 迷之巧合:伽利略、麥克斯韋去世當年牛頓、愛因斯坦出生
    你可能會奇怪,從16世紀文藝復興之後,西方科學家如過江之卿,可謂群星璀璨,一位科學家去世和另一位科學家生辰上的接續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何況他們還都分屬不同國家。根據當時的說法:天才的信徒伽利略如同撒旦一樣走錯了路,成為了異端,背叛了上帝;於是上帝讓他變成了天才的牛頓,為了自己的信仰通過科學去尋找上帝,彌補前世的過失。
  • 牛頓等科學巨人,為何晚年會相信神學?
    牛頓當然是虔誠的神甫,但它發現了萬有引力,創建了經典力學,讓上帝控制一切的謊言破產,使人類對世界物質運動有了規律可循,讓人類從黑暗的摸索中走向光明。伽利略、哥白尼、布魯諾發現了天體運行規律,讓宗教奉為千年經典的地心論破產,由此被視為異類受到宗教裁判所殘酷迫害。
  • 伽利略和牛頓的世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現在請跟我一起回到16世紀末的義大利比薩,此時正值文藝複習的後期,國富民強,文學、藝術、科學的春風從義大利席捲整個歐洲,空氣中瀰漫著新世紀即將到來的新鮮氣息(中國此時正值清朝康熙年間
  • 「牛頓第一定律」竟然是由伽利略首先發現的,那牛頓呢?
    伽利略對運動與力之間關係的研究到了17世紀,亞里斯多德的這一觀點才逐漸受到科學家的批判,而義大利更是出現了一位強調用「數學與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來理解自然規律的偉大科學家,他就是「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他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依據,結合嚴密的數學邏輯進行推理的科學研究體系,推動了近代實驗科學的發展!
  • 下一個愛因斯坦將不再像牛頓,從伽利略起所有偉大都是工具發明者
    如果說孔子是一神崇拜的開啟人,那麼近現代科學的開啟人就是伽利略了,因為科學崇尚的是感應信息的延伸,這一點與觀念認知不同,觀念認知往往推崇的是觀念的創始人,所以伽利略被人推崇的程度不如後來的牛頓、愛因斯坦。科學認知源自生命有機體的應激感應,科學,就是通過人類意識工具化的經驗類認知。
  • 為何近代沒有出現偉大科學家了?難道科學遭遇瓶頸,停滯不前了?
    說起為人類科學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大家第一時間就能想到牛頓、愛因斯坦、伽利略這樣在一個領域有著重要學術理論的科學家,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些科學家離現代非常的遙遠,伽利略已經去世了378年,牛頓已經去世293年,就連愛因斯坦也已經走了六十多年了,近代的科學界已經有很久沒有出過如此偉大的科學家了,於是就有網友在網上發布言論,覺得人類的科學遭遇了瓶頸
  • 為什麼近代沒有出現像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人?
    話說距離牛頓橫掃整個學術界已經過去了300多年,距離愛因斯坦叱吒物理學界已經過去100多年,這100多年來的科學家很少有進入到教材當中,很少有像前兩者的成就的,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知識存量。
  • 伽利略,牛頓和愛因斯坦三位偉大科學家誰的成就更高?
    類似這種科學成就的對比是對科學的「褻瀆」,因為任何科學成就的打成都是科學家們集體智慧的結晶,當我們過分把一名科學家「神化」的時候,就是對其他科學家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