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為何沒能產生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式的偉大科學家?

2020-10-16 向東向南看

前言
中國科學技術最為鼎盛的時期乃是兩漢之前,以後中國社會所產生的皆是一些詩人、畫家,科學似乎淹沒於歷史的洪流之中。但其實要說四大發明,只是製造者在機緣巧合之下的發現,並非是以其為目標進行發明創造。所以嚴格地來說,中國古代從未產生像西方國家那般卓越的科學理論家。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古人對於宇宙也有著無窮的遐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以及開天闢地和精衛填海,都是古人在不知宇宙的真正奧秘之時,利用聯想與想像來對這些事物進行解釋。但是西方也有神話,但是西方的科學家並不局限於神話的範圍,而是以其為基礎,利用一些理論證據,來解釋世界上萬事萬物所存在的定律。

很顯然,關於中國沒有科學家這個話題,早已經過時,大多數學者還是將其原因歸咎於儒學制度下的中國社會。甚至可能有人提出,雖然沒有科學家的產生,但是中國文化卻是勃勃生機。但其實作為現代人貴在明理,若是一味地抱殘守缺,只以所謂的中國文化而驕傲,而忽視科學不存在的原因,那麼便無法為將來科學的產生提供機會。

認清文化現實

中國文化確實是煥發著強大的生命力,甚至在今日的教材之上,也是眾多後人探索學習的精華,更不用提對世界的影響力。中國文化確實是優秀,但是當時文化所存在的現實社會不應該對其進行粉飾。

中國哲學的高峰要數百家爭鳴時代,各種思想激烈碰撞,仁義禮智信脫穎而出。縱觀全世界,當時的中國社會可謂是拔得頭籌,起點頗高。但是可惜的是,春秋戰國之時的起點,也就是哲學的高峰時期。至此,中國社會再無激烈碰撞的哲學出現,以儒家學術為尊。

但是令我們驕傲的百家學術,其實若是細細研究其中的每一個字眼,便會發現其中的邏輯性與古希臘哲學有著雲泥之別,缺乏足夠的邏輯性。所以歷史書上雖然著重記載了百家爭鳴這一塊的內容,但是關於中國古人的科學卻很少。甚至在宋代之後,當時的社會,文學是遍地開花,但是世界上所有的重大發明都與中國無關。

體制

就像大多數學者所同意的那般,沒有科學便是因為中國的歷代統治者都看不起「奇淫技巧」。既然如此,真正的知識分子以及真正具備邏輯能力的哲學家也自然是不存在,因為科舉制度的盛行以及儒家學說之中所存在的真理,都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而將這一切歸結為兩個字,便是「做官」。

五千年來,無論是任何一個階級,都幻想著「手握天下權」。而科舉制度的出現,便為其提供了正統的進階之路。中國人確實是很喜歡做官,無數寒窗苦讀的學子一年復一年地上京趕考,其實就是為了做官。不管學子真正的抱負是為民請命,還是升官發財,其實都是當時的體質所留下的弊端。

若是過於依存體制,通過體制來謀求自身的發展,那麼便無法跳出舒適圈,也就不會有真正的知識分子來坐下來思考生命所運行的真理。

所以縱觀我國的封建歷史,體制才是真正束縛思想的工具。而當時國家的讀書人,若是想要謀求自己的發展,那麼便需要將自己與體制緊緊地捆綁在一起,認同體制之中所蘊含的理念,排斥體質所排斥的思想。而在當時,被譽為奇淫技巧的科學,這是被體制所排出的異物。

所以真正的科學家,便是走常人不敢走之路,思考常人不思考之事,將束縛社會的體制排斥在外,游離於體制之外,方有真正活力。

結語

所以越是依賴於體制,那麼越無法跳出舒適圈,進行個人獨立的思考。若是人的生活缺乏了活力,那麼自然,談不上創造力與想像力,而這一點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之後,很好地被證明。

其實眼下的情況同樣如此,世人對於編制依賴過於嚴重,但是面對年薪幾百萬的工作卻無動於衷。更有一些觀點認為,女子就應該留在家鄉做公務員,或者是老師,其實這種情況與封建社會寒門士子拼了命做官的道理何其相似。說到底,中國若是想要真正地科學出現,還是得靠當下的年輕人跳出舒適圈,擺脫體制,以此來使自己的思想有活力。

相關焦點

  • 中國為何沒有產生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式的偉大科學家?
    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作出這些發現是令人驚奇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按照人類思維進化的規律,出現中國這樣以經驗為基礎的民族才是正常的,出現科學反而是異常的。比如中國的中醫,中國的算數,天文都是基於表象經驗而歸納出的表象規律,其實除了西方,世界其他民族也具有古代中國一樣的經驗「科學」。人們不會去思考這其中的因果關係,不會去理性思考事物更深層的規律。而且在中國古代,我們沒有理性啟蒙運動,從來都沒有。中國人擅長感性表述。
  • 古代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
    筆者-小文中國是聞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無論是文化、歷史、經濟、發明都曾享譽世界,但縱觀過去的中國,一些人卻感到好奇,中國的歷史文人無數,但為什麼擁有四大發明的中國在過去卻沒有誕生過像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這樣的科學家?
  • 中國為何沒有像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式的科學家?一看便知!
    皇權之道在中國統治了2000年,嚴重壓制了其他學科的發展,除了會寫文章,作作詩,其他的自然科學基本沒什麼發展,一些零星的發現,比如火藥,圓周率等等,基本都是對外部世界的點狀認識,形不成連續的,全局性的認知。
  •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這是著名的科學史專家李約瑟提出的「李約瑟難題」。中國為何沒有產生現代科學?若你了解四大文明古國,那麼就會發現,這四大文明古國其實都是農業大國,農業大國給人們帶來的好處那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帶來這些好處的同時,也會讓人們忙起來,因此人們每天都忙著男耕女織,很少有時間回去研究科學。
  •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這是著名的科學史專家李約瑟提出的「李約瑟難題」。其實我對這個問題也非常疑惑,我們明明是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發展速度還沒有幾個成立不過幾百年的西方國家快,而現代科學的起源,也是起源於西方呢?
  • 中國為何沒有出現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真相太直接
    文/行走天涯中國為何沒有出現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真相有點殘酷世界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為偉大的科學家。比如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居裡夫人等等,這些科學家幾乎都是世界皆知的。還有一些科學家可能在史書上沒有過多的記載,但是追崇者也是無數的,比如說尼古拉斯特斯拉。這些科學家都在各自的領域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比如說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質量守恆定律等等。愛因斯坦對於後世人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哪怕愛因斯坦已經離開人世多年。
  • 愛因斯坦式人物出現的幾個必要條件
    牛頓、愛因斯坦式人物的誕生,不僅在於他們個體的努力,更是大環境的促成。今天有很多科學研究工作者,也有很多民科,都希望能成為劃時代的像愛因斯坦式的人物,但是只局限在個體,是很難看出規律的。像愛因斯坦、牛頓、中國春秋時期的老子這樣的劃時代大思想家的出現,從大環境上看,有以下幾個特徵:一是大多生於多國混戰時期。
  • 牛頓跟愛因斯坦,誰更偉大:古中國,沒有世界級的科學家!
    有關牛頓跟愛因斯坦之間,誰更厲害的爭論,至今依然「不死不休」。早在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之前,牛頓就已經創建了「經典力學」。而在牛頓之前,伽利略則為牛頓的「經典力學」奠定了基礎。在伽利略之前,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
  • 牛頓三大定律有兩個是伽利略發現?為何經典力學還被稱作牛頓力學
    牛頓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為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牛頓那個時候還沒有諾貝爾獎,如果按照現在的諾貝爾獎的評判標準,牛頓的成就能領多少枚諾獎呢?巨人伽利略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雖然是調侃別人的話,但是牛頓的成就也來源於對之前科學巨人的繼承,這個巨人就是伽利略,伽利略也被稱作現代物理學之父,經典力學的鼻祖,物理學上的速度、加速度、自由落體、重力和慣性等理論都是伽利略率先提出的。
  • 中國誕生不了愛因斯坦式頂級科學家?查證後發現,吃得太飽惹的禍
    中國誕生不了牛頓、愛因斯坦式頂級科學家?查證後發現,原來是吃得太飽惹的禍!喜歡科學的小夥伴應該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在中國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過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頂級科學家,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可以看到,在同時期,東亞國家都沒有出現頂級科學家,非洲國家也沒有出現頂級科學家,這個時期科學家多的國家就是西方國家。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一:歷史的角度我們中國和整個亞洲地區和西方國家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當時已經進入了封建王朝,所有的科學技術都大家都不把它當回事,統治階級更加注農業,因為我國當年經常吃不飽肚子,大家的精力都花在了這個方面。
  • 牛頓or愛因斯坦,誰是最偉大的科學家
    拉格朗日則直呼牛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作為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的愛因斯坦,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之後最偉大的那麼誰是你心目中最偉大的科學家呢?牛頓是一個百科式的全才,幾乎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建樹。關於牛頓最經典的一個故事就是「一個蘋果砸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而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這兩種共同構成了經典力學的基石,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在數學方面,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創立和發展了微積分,開創了數學史上的新紀元。
  • 伽利略和牛頓的世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真是了不起,學醫學的也能對數學如此感興趣,你一定會成為一名偉大的醫生的!」    伽利略的臉突然一下就紅了,說:「其實,先生,我不喜歡醫學,我更喜歡數學和物理。但是我的父親希望我能成為一名醫生,我為此感到十分的苦惱。」    瑪竇說:「別洩氣,年輕人。你可以自學,大學很短暫而生活很長,追隨自己的興趣,你一定能成功的。
  •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
    我們都知道,牛頓是位偉大的科學家。為自然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那麼,他成就主要在哪些方面呢?先看看他在天文學方面的貢獻。在牛頓之前,哥白尼、布魯諾、克卜勒等人曾經取得了很大成就。牛頓繼承並發展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 迷之巧合:伽利略、麥克斯韋去世當年牛頓、愛因斯坦出生
    為避免誤解,先解釋一下題目,這是指科學史上非常特別的兩個巧合,即伽利略去世當年的聖誕節,牛頓出生;而偉大的麥克斯韋去世當年,愛因斯坦出生。 至今,即便是最嚴肅的科技史專家,這兩個事件也經常是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 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德國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中國呢?
    ,人們現在的生活才如此豐富多彩,那麼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都是誰呢? 因為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實在是太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從諸多網友的投票來看,我們也一一選出了前100位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個別科學家。
  • 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德國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中國呢?
    科研是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道路,即便這條路無邊無際,科學家們依舊在黑暗當中尋找希望的太陽,正因為有這些科學家的努力,人們現在的生活才如此豐富多彩,那麼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都是誰呢?因為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實在是太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從諸多網友的投票來看,我們也一一選出了前100位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個別科學家。
  • 未來還會出現牛頓和愛因斯坦式的人物嗎?
    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科學家恐怕從人類歷史長河中看,以後再也不會有了,別說中國,全世界都不會再有了。人類未來的偉大「科學理論」,反而很有可能是「機器」做出的。我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在人類歷史上,也就僅僅幾百年的歷史,或者說實際上科學這個範疇,是人類某一個階段中的事情,而不是人類歷史上的所有。
  • 伽利略、牛頓因她而偉大!中學生們卻因她把物理作業做到吐!
    中學物理力學部分,有一種最常見的物理實驗裝置,伽利略、牛頓都因她而偉大,中學生卻因她而作業做到吐!之所以用「她」而不用「它」,是因為她孕育了太多偉大!她是一種物理實驗裝置!這種實驗裝置非常簡單,生活當中也最常見,但是正如絕大部分的偉大物理發現都是從大多數人最司空見慣卻視而不見的生活物理現象中發現的一樣,她是平凡的,卻偉人伽利略和牛頓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偉大發現!這個似乎很神奇的物理實驗裝置,就是生活中最為常見而卻很神奇的「斜面」!
  • 伽利略被人罵叛徒,牛頓炒股虧錢,物理學家的八卦故事
    在普通人的眼裡,偉大的科學家們如神一般為人類帶來了知識與智慧,不過再偉大的科學家也終究不是神,他們也會有普通人的煩惱,這次我們為大家分享幾個大科學家的八卦故事,一起吃個科學瓜。1.牛頓是公認的最接近於神的人類。他幾乎無所不能,可惜非常不善於炒股。
  • 「牛頓第一定律」竟然是由伽利略首先發現的,那牛頓呢?
    伽利略對運動與力之間關係的研究到了17世紀,亞里斯多德的這一觀點才逐漸受到科學家的批判,而義大利更是出現了一位強調用「數學與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來理解自然規律的偉大科學家,他就是「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他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依據,結合嚴密的數學邏輯進行推理的科學研究體系,推動了近代實驗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