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古人對於宇宙也有著無窮的遐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以及開天闢地和精衛填海,都是古人在不知宇宙的真正奧秘之時,利用聯想與想像來對這些事物進行解釋。但是西方也有神話,但是西方的科學家並不局限於神話的範圍,而是以其為基礎,利用一些理論證據,來解釋世界上萬事萬物所存在的定律。
很顯然,關於中國沒有科學家這個話題,早已經過時,大多數學者還是將其原因歸咎於儒學制度下的中國社會。甚至可能有人提出,雖然沒有科學家的產生,但是中國文化卻是勃勃生機。但其實作為現代人貴在明理,若是一味地抱殘守缺,只以所謂的中國文化而驕傲,而忽視科學不存在的原因,那麼便無法為將來科學的產生提供機會。
中國文化確實是煥發著強大的生命力,甚至在今日的教材之上,也是眾多後人探索學習的精華,更不用提對世界的影響力。中國文化確實是優秀,但是當時文化所存在的現實社會不應該對其進行粉飾。
中國哲學的高峰要數百家爭鳴時代,各種思想激烈碰撞,仁義禮智信脫穎而出。縱觀全世界,當時的中國社會可謂是拔得頭籌,起點頗高。但是可惜的是,春秋戰國之時的起點,也就是哲學的高峰時期。至此,中國社會再無激烈碰撞的哲學出現,以儒家學術為尊。
但是令我們驕傲的百家學術,其實若是細細研究其中的每一個字眼,便會發現其中的邏輯性與古希臘哲學有著雲泥之別,缺乏足夠的邏輯性。所以歷史書上雖然著重記載了百家爭鳴這一塊的內容,但是關於中國古人的科學卻很少。甚至在宋代之後,當時的社會,文學是遍地開花,但是世界上所有的重大發明都與中國無關。
就像大多數學者所同意的那般,沒有科學便是因為中國的歷代統治者都看不起「奇淫技巧」。既然如此,真正的知識分子以及真正具備邏輯能力的哲學家也自然是不存在,因為科舉制度的盛行以及儒家學說之中所存在的真理,都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而將這一切歸結為兩個字,便是「做官」。
五千年來,無論是任何一個階級,都幻想著「手握天下權」。而科舉制度的出現,便為其提供了正統的進階之路。中國人確實是很喜歡做官,無數寒窗苦讀的學子一年復一年地上京趕考,其實就是為了做官。不管學子真正的抱負是為民請命,還是升官發財,其實都是當時的體質所留下的弊端。
若是過於依存體制,通過體制來謀求自身的發展,那麼便無法跳出舒適圈,也就不會有真正的知識分子來坐下來思考生命所運行的真理。
所以縱觀我國的封建歷史,體制才是真正束縛思想的工具。而當時國家的讀書人,若是想要謀求自己的發展,那麼便需要將自己與體制緊緊地捆綁在一起,認同體制之中所蘊含的理念,排斥體質所排斥的思想。而在當時,被譽為奇淫技巧的科學,這是被體制所排出的異物。
所以真正的科學家,便是走常人不敢走之路,思考常人不思考之事,將束縛社會的體制排斥在外,游離於體制之外,方有真正活力。
所以越是依賴於體制,那麼越無法跳出舒適圈,進行個人獨立的思考。若是人的生活缺乏了活力,那麼自然,談不上創造力與想像力,而這一點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之後,很好地被證明。
其實眼下的情況同樣如此,世人對於編制依賴過於嚴重,但是面對年薪幾百萬的工作卻無動於衷。更有一些觀點認為,女子就應該留在家鄉做公務員,或者是老師,其實這種情況與封建社會寒門士子拼了命做官的道理何其相似。說到底,中國若是想要真正地科學出現,還是得靠當下的年輕人跳出舒適圈,擺脫體制,以此來使自己的思想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