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近代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

2020-12-06 憶論歷史

在世界近代史上,亞洲、非洲、美洲幾乎大部分國家都成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依靠工業革命的成果和強大的航海能力,西方的戰艦與滿載貨物的商船幾乎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文明較低的地區成為原料生產地,文明較高的國家成為商品傾銷地,這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

江戶時代的日本與中國一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除了中國與荷蘭之外,日本與世界各國完全沒有交流,發展更是相當落後,那麼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日本吸取了清朝鴉片戰爭的教訓。在與中國的貿易中,日本得到了英國戰勝清朝的消息,日本內部認為西方的船隻早晚會開到日本,各藩主為如何對待西方列強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1853年7月,獨立不久的美國艦隊率先駛向了日本,由於美國正值總統換屆,下任總統可能不支持殖民活動,於是美國準將佩裡急於籤訂條約,條件並不算太苛刻(相對清朝)。日本國內妥協派戰勝了攘夷派,幕府接受了開港要求,籤訂《日美親善條約》,日本被迫開放下田、箱館兩港口,美國享受最惠國待遇。

不久西方列強蜂擁而至,紛紛與幕府籤訂了類似的條約,日本被迫對外開放。西方國家的工業品開始向日本傾銷,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的日本根本無法與廉價的西方工業品競爭,日本陷入白銀外流、通貨膨脹的境地。憤怒的日本國民把矛頭對準了德川幕府,在武士的帶頭作用下,倒幕尊王運動展開。

德川幕府最後一位將軍德川慶喜在作戰失利後選擇投降,將權力還給天皇,明治天皇執政後,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掀起。明治政府拿出巨額資金派出使團前往歐洲各國考察,從此以德國為師,瘋狂學習西方發達的工業文明,快速躋身於強國之列。相對於同時期清朝的戊戌變法,日本明治維新更徹底。

當然日本沒有成為殖民地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國小、資源少、市場小,日本被西方工業品傾銷、白銀大量外流之後,在殖民者的眼中已經沒有了剩餘價值。在西方列強的眼中,中國、非洲、印度、東南亞等地都是不錯的殖民地選擇,有更多的資源和更廣闊的市場,也給了日本崛起的契機和時間。

日本不僅在近代沒有成為殖民地,反而製造了不少殖民地。迅速崛起的日本渴望成為列強的一員,奉行「脫亞入歐」政策,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均取得了勝利,朝鮮、臺灣島等都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參與瓜分中國的大潮中甚至膨脹了野心,這也是後話了。

除此以外日本人自身的努力不容小覷,日本國小,人口相對較少,日本很容易消滅或趕走反對派,從而將一個決策貫徹到底,無論這個決策是否正確。同時日本人本身就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秉性仰慕強者,而又具有學習強者並超越強者的心理。日本在白江口海戰中敗給大唐,從此以唐朝為師;近代又以德國為師完成明治維新。

而清朝統治者對於西方列強給出的預警顯得並不感冒,馬嘎爾尼使團訪問中國後,英國人就做出了必須武力逼迫清朝開放的決定,可惜等到1840年才實施。因為拿破崙在歐洲攪得天翻地覆,幫助「十全老人」保存了最後的體面。如若不然,英國很可能在馬嘎爾尼回國後立即挑起鴉片戰爭。

日本在二戰戰敗後原本也會成為變相的殖民地,可惜民國政府的潰敗和美國韓戰的失敗,註定日本在戰後再次崛起。歷史真是會開玩笑,日本在近代深深地傷害了中國,但中國卻從側面幫助了日本!最後求個關注!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前,大清被歐美公認為列強之一,為什麼還會敗給日本人?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備受西方列強欺凌,但中國從強大走向沒落,真正的轉折點並非是鴉片戰爭,而是甲午中日戰爭。 正是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引發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浪潮,不僅賠了銀子,還搭上了土地,甚至自己的主權。
  • 近代歷史中的東南亞為何只有這個國家沒淪為列強的殖民地?
    泰國的意思是「自由之地」,在其800年的歷史中,泰國可以引以為自豪的是它是東南亞唯一的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泰國過去正式的名稱是「暹羅」(英語:Siam)。泰國為何能夠擺脫成為殖民地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泰國積極進行近代化的改革,從泰國國王拉瑪四世到拉瑪五世都能說口流利的英語,積極引進西方教育和軍事制度,努力振興泰國自身的產業。
  • 為什麼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而日本能夠倖免
    在近代的四五百年的時間,西方列強在全球的擴張,可以說是無孔不入,主要目的是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市場、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以求更好地發展本國資本主義。中國1840年就和英國遭遇了,發生了鴉片戰爭。戰爭的結果不光給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對日本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 西方列強開始殖民統治,中國近代飽受欺凌,原因竟都是因為他!
    在中國近代,飽受列強欺凌,他們瘋狂地掠奪著各種物資,土地也被列強分割的七零八落,不復完整,中華大地滿目瘡痍。事實上,在同一時期內,在世界各地許多弱小的國度都在受到列強的欺凌。而這些列強國家大多都是歐洲國家。
  • 英國為什麼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俄國是怎麼做到的?
    殖民地一般是指沒有政治、軍事、經濟等獨立權益,完全由宗主國控制的地區。隨著文藝復興在歐洲的發展,加上當時對「東方遍地都是黃金」的嚮往,與東方的貿易使大西洋取代了地中海,成為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英國、法國、荷蘭等幾個面向大西洋的國家逐漸崛起。
  • 為什麼從沒聽說過德國或普魯士在海外有殖民地?
    德國 但是,這些似乎與德國沒有什麼關係,同屬歐洲列強,實力不下於英法等國的德國,為什麼沒有殖民地呢 所以說,新崛起的德國雖然實力並不弱,但是,世界上卻沒有給他們留下多少可以大肆擴張的殖民地,這也是德國殖民地極少的最重要原因。
  • 世界歷史:亞洲各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近代工業革命的發生使英法等歐洲國家走上了工業化的快車道,同時對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需求的擴大也極大地推動了歐洲列強對亞洲的殖民擴張。17世紀以來,亞洲逐步陷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的深淵。在南亞,17世紀初,印度開始受到英國殖民勢力的侵略。英國東印度公司是掠奪印度的主要工具。該公司經營200多年,在印度各地建立了一大批商站和居留地,成為英國在印度殖民統治的代理機構,1為英國把印度變為殖民地奠定了基礎。
  • 中國一座古城近代受列強劫掠,現在對外國人一張門票收30萬
    【歷史】近代中華因為長期的閉關鎖國,使得逐步落後於世界潮流,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不光國土淪喪,尊嚴掃地,而且對於很多文化物質遺產來說也是浩劫。比如說下面這個古城,在近代遭受列強劫掠,損失慘重,現在外國人來此遊玩一張門票要30萬。
  • 120年前,組成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八個列強,如今怎麼樣了?
    而當時的美國雖然已經超越了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但是,由於歷史的慣性,再加上軍事、政治、金融等諸多原因,美國的話語權遠遠無法匹配它的工業實力。 八國聯軍侵華時,美國也並沒有作為主力,當時,美國只派了兩艘戰艦、3000餘人的軍隊。
  • 都說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中國是四大古國之一,在古代曾創造出璀璨的文明,令世界為之驚嘆,然而大航海時代後,中國卻沒有跟上世界的步伐,而是落後了。最後被列強打開了大門,陷入了1840-1945這個「恥辱世紀」。這其實是西方的觀念,如果從本意理解,所謂「殖民」,就是屯墾,移民到新的地方,比如秦朝移民開放兩廣,中國近代開發東北(闖關東),日本開發北海道…但近代西方的殖民地指的不是這種的(或者說不僅僅是這種),他們不是要土地本身,而是希望帶來利益,殖民地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宗主國掠奪殖民地的資源,對它們進行商品傾銷,並努力在文化上同化。
  • 為什麼說科學是近代才產生的,與古希臘無關?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除了西方,為什麼其他文明都沒有產生科學?為什麼科學只在歐洲產生?其實,看了本文你就知道:科學是近代產物,古代任何文明都沒有科學,包括古希臘羅馬。大航海時代來臨後,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經濟中心。隨後,經濟中心轉移到荷蘭、英國。在這一過程中,真正的科學產生了。歐洲各國產生了很多近代科學家。比如笛卡爾、牛頓、萊布尼茨、法拉第、拉瓦錫等。七,為科學家們算一下時間帳。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皇太極在1627年派阿敏打敗朝鮮,但雙方議和後,朝鮮不僅沒有中斷與明朝的宗藩關係,還拒絕承認皇太極在1636年建立的大清國,於是皇太極在1637年再次派兵入侵朝鮮,朝鮮被迫臣服清朝並斷絕了與明朝的宗藩關係。不過,朝鮮雖然在表面上臣服於清朝,但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著「思明反清」的意識形態,這從近代朝鮮王朝的服飾和日常生活習慣可以看出,由此可見我國明朝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對朝鮮的深刻影響。
  • 近代文明是歐洲人獨創嗎?
    大家都知道歐洲是近代文明的發源地。15世紀末,葡萄牙、西班牙進行海外探險、殖民,成為第一代殖民帝國,開啟了歐洲近代史。隨後,荷蘭、英國相繼崛起,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率先爆發工業革命,引領世界進入了新時代。
  • 相比英國快速非殖民化,為什麼法國放棄殖民地過程這麼複雜?
    英國和法國在近代是一對「黃金搭檔」,雖然兩個國家有著幾百年的恩怨情仇,但兩國卻又在很長時間裡臭味相投。法國也是老牌殖民主義國家,雖然跟英國相比差那麼一點,但法國的殖民地同樣遍及各大洲,面積比法國本土大了差不多二十倍。 二戰後,兩國同時要面臨的就是殖民地的問題。經歷過戰爭創傷的兩國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但英國在放棄殖民地的道路上相對順利且快速。法國卻不同,法國不僅不放棄,反而還想著重新染指。
  • 意義堪比航母,後被日本搶走!
    很多時候我們翻開歷史,會發現近代中國總被列強欺負,直到近年來中國穩坐世界第二大國交椅後,情況才稍有改觀。實際上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在近代也曾一度崛起,曾經一度也是一個大帝國,這就是經歷洋務運動後一定現代化的清帝國。
  • 為什麼英國殖民地大多成為發達國家,法國西班牙的則比較落後?
    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都曾經擁有很多海外殖民地,是世界殖民大國。隨著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意識的覺醒,絕大多數殖民地都實現了獨立。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很多英國殖民地再獨立後都成了發達國家。當然,也並非所有前英國殖民地都成為發達國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埃及等非洲國家。而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獨立後幾乎沒有產生一個發達國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1.英國殖民地的地理條件好。一個國家要想成為發達國家,有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很重要。
  • 宇宙殖民地是什麼:日本人科幻知識超越歐美,或許應該歸功於高達
    面對越來越擁擠的地球,幾百年前的科幻小說家就有想過要移民到外太空,而月球、火星是否宜居也是近代宇宙科學的研究重點,不過你對於「宇宙殖民地」的概念又了解多少呢?專門研究宇宙科學的日本作家大貫剛就發現日本人對於宇宙殖民地的知識遠遠超過外國歐美人的水準,即使是普通的日本人都能夠描繪出宇宙殖民地可能長成什麼樣子,而他則是將原因歸功於《機動戰士高達》為首的經典科幻動畫,原來動畫還可以提升全體國民的知識水準啊!
  • 以史為鑑|美國曾經是列強裡講點道理的國家
    美國曾經是列強裡講點道理的國家平心而論,相比大英帝國野蠻的海盜式掠奪,大日本帝國對不擇手段的土地擴張,美國似乎曾經是一個相對文明,講點道理的列強。雖然美國也是試圖從思想上影響控制別國的精英,但是相比英國的貪婪和日本的殘暴,已經文明得多了。1940年開始美國支持中國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國人民還是記住的,雖然美國開始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一直給日本提供戰略物資,直到發現不對勁,開始限制日本,幫助中國也是為了自己太平洋的國家安全戰略。
  • 這個韓國邪教發動暴亂,不僅把國家坑沒了,還改變了近代東亞格局
    01中國的鴉片戰爭與日本的黑船來航後,西方列強開始進入遠東地區。儘管是為了侵略擴張,但他們也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文化,出現了李鴻章所說的「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作為中國的藩屬國李氏朝鮮,仍頑固持守著傳統思想,不思進取。而統治集團更是奢華腐化,對民眾橫徵暴斂,韓國人處於水深火熱當中。而這樣的衰世,成了民間秘密結社產生的溫床。
  • 為什麼很多美洲、非洲國家都以「經緯線」作為國界?
    為什麼不喜歡北美洲?因為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國界,幾乎是一條直線了。不僅加拿大的南部邊界是一條直線,就是加拿大西部,與阿拉斯加交界的地方,也是一條直線。美國很多州的版圖幾乎就是一個長方形,但加拿大又何嘗不是?可能美墨邊界好一點,但那僅僅是因為格蘭德河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