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的四五百年的時間,西方列強在全球的擴張,可以說是無孔不入,主要目的是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市場、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以求更好地發展本國資本主義。中國1840年就和英國遭遇了,發生了鴉片戰爭。戰爭的結果不光給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對日本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日本真正被打開國門,並不是英國人幹的,而是美國人幹的。1853的,發生了著名的黑船事件,美國的準將馬休率軍艦駛進了日本江戶的浦賀港,日本國內為之震驚,到了1854年,雙方籤訂了《日美和親條約》,日本的國門正式被打開,被迫開放了通商口岸。中國不但開放的時間比日本要早,而且自強的時間也早於日本,可為什麼日本很快走出了半殖民地的陷阱,而中國則苦苦掙扎了上百年呢?原因有很多,我們在這裡列幾條。

1.西方列強擴張侵略要尋找資源。中國和日本相比,中國國土龐大,資源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西方列強在中國更有利可圖。相比之下,日本的資源就少得可憐。直到現在,日本的很多工業原材料,石油、煤等資源都要靠進口。對於這樣的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西方列強當然不會太感興趣。
2.中國和日本的近代轉型速度明顯不同。日本要明顯快於中國。原因在於日本體量小,而且主要是單一民族,國家政策容易聚焦,國民容易形成合力。而且日本由於資源匱乏,發展生產的動力十足,更容易結成以生產為主的產業團隊,而從更好地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思想。中國就大不一樣了,國內的自然經濟已經維持幾千年,根深蒂因,而且國家太大,地區差異也太大,一項政策的執行可平衡漢、滿、蒙、藏、回各個民族太多的力量和利益分配。政策執行太快又太容易導致國內各地區利益分配不均而造成分裂,所以中國的近代轉型要遠遠慢於日本。
以上兩個原因,中國國家大,資源豐富,而且轉型速度慢。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更有利可圖。日本則不具備這些條件,入侵日本時間長了很可能得不償失。但是,中華民族從來都不是好欺負的。經過近百年鬥爭終於站起來了。正像薩鎮冰詩裡所寫的:龍遊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