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而日本能夠倖免

2020-12-08 歷史中簡堂談古說金

在近代的四五百年的時間,西方列強在全球的擴張,可以說是無孔不入,主要目的是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市場、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以求更好地發展本國資本主義。中國1840年就和英國遭遇了,發生了鴉片戰爭。戰爭的結果不光給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對日本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日本真正被打開國門,並不是英國人幹的,而是美國人幹的。1853的,發生了著名的黑船事件,美國的準將馬休率軍艦駛進了日本江戶的浦賀港,日本國內為之震驚,到了1854年,雙方籤訂了《日美和親條約》,日本的國門正式被打開,被迫開放了通商口岸。中國不但開放的時間比日本要早,而且自強的時間也早於日本,可為什麼日本很快走出了半殖民地的陷阱,而中國則苦苦掙扎了上百年呢?原因有很多,我們在這裡列幾條。

黑船事件

1.西方列強擴張侵略要尋找資源。中國和日本相比,中國國土龐大,資源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西方列強在中國更有利可圖。相比之下,日本的資源就少得可憐。直到現在,日本的很多工業原材料,石油、煤等資源都要靠進口。對於這樣的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西方列強當然不會太感興趣。

2.中國和日本的近代轉型速度明顯不同。日本要明顯快於中國。原因在於日本體量小,而且主要是單一民族,國家政策容易聚焦,國民容易形成合力。而且日本由於資源匱乏,發展生產的動力十足,更容易結成以生產為主的產業團隊,而從更好地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思想。中國就大不一樣了,國內的自然經濟已經維持幾千年,根深蒂因,而且國家太大,地區差異也太大,一項政策的執行可平衡漢、滿、蒙、藏、回各個民族太多的力量和利益分配。政策執行太快又太容易導致國內各地區利益分配不均而造成分裂,所以中國的近代轉型要遠遠慢於日本。

以上兩個原因,中國國家大,資源豐富,而且轉型速度慢。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更有利可圖。日本則不具備這些條件,入侵日本時間長了很可能得不償失。但是,中華民族從來都不是好欺負的。經過近百年鬥爭終於站起來了。正像薩鎮冰詩裡所寫的:龍遊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

相關焦點

  • 都說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歐洲其實也一樣那殖民地社會呢?這其實是西方的觀念,如果從本意理解,所謂「殖民」,就是屯墾,移民到新的地方,比如秦朝移民開放兩廣,中國近代開發東北(闖關東),日本開發北海道…但近代西方的殖民地指的不是這種的(或者說不僅僅是這種),他們不是要土地本身,而是希望帶來利益,殖民地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宗主國掠奪殖民地的資源,對它們進行商品傾銷,並努力在文化上同化。
  •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使得我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這場戰爭也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而中國作為物質豐富,且具有巨大擴張價值,但是工業體系與國防體系極其落後的國家,成為了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擴張的對象。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因此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乾隆皇帝也拒絕與英國進行貿易,這使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直到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王朝籤訂《江華條約》從而打開朝鮮國門之前,朝鮮就像1840年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政府一樣,把自我封閉、閉關鎖國作為基本國策,西方國家遂美其名曰「隱士王國」。「朝鮮」國號的由來朝鮮半島的社會發展階段從公元前1000左右算起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古代社會(公元前1000年左右-1866年)、近代社會(1866-1926年)和現代社會(1926年至今)。
  • 為什麼中國的文人「公知」卻最恨中國?
    也嚴重損害中國形象」、「不停播,民間也應該抵制絕不觀看」……日本軍隊攻佔南京的戰爭是侵略戰爭,志願軍攻佔漢城的抗美援朝是侵略戰爭嗎?「日本軍隊攻佔南京」後發生了南京大屠殺,志願軍攻佔漢城後發生過「漢城大屠殺」嗎?把「志願軍攻佔漢城」與「日本軍隊攻佔南京」相提並論等量齊觀做類比,本身就是在誣衊中國抗美援朝戰爭是「侵略」——這正是當年美國操縱聯合國強加給中國的「罪名」。
  • 揭秘近代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
    文明較低的地區成為原料生產地,文明較高的國家成為商品傾銷地,這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江戶時代的日本與中國一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除了中國與荷蘭之外,日本與世界各國完全沒有交流,發展更是相當落後,那麼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日本吸取了清朝鴉片戰爭的教訓。
  • 中國經濟學構建的近代探索與現實鏡鑑
    這一論斷將中國化僅停留在外來理論和方法的應用層面。而侯外廬則更進一步上升到自主理論建構的高度,認為「要把中國豐富的歷史資料,和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做統一的研究,從中總結出中國社會發展的規律和歷史特點」。其代表著作《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近代思想學說史》即為此學術觀的產物。
  • 李公明|一周書記:近代日本「中國觀」背後的……方法與立場
    子安自言之所以能寫出這本著作,關鍵是他站在「外部視角」的角度,我們可以理解為這種「外部視角」使他能夠以「旁觀者清」的優勢看到近代日本的「中國觀」中的問題和盲區。在子安看來,日本學者過去的亞洲主義和中國中心論「已完全喪失了批判性和思想性機能」,他要做的工作就是刷新和重新表述在共時性和聯動性基礎上實現共同變革的「亞洲主義」的可能性,重塑日中關係的未來前景。
  • 初中中國近代史知識點梳理:重要的國際條約總結歸納
    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過程   (1)開始: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等的籤訂(2)加深:第二次鴉片戰爭和條約的籤訂   (3)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4)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   2、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   鴉片戰爭(1840—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
  • 中國遺失國寶的驚天去向:令人痛心疾首!
    歷史長河,煙雨濛濛,展望未來,今朝終將成為歷史,我心不禁飛回到了過去 眾所周知,由於近代清朝的腐敗統治,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割地賠款,國土喪失,百姓水深火熱,當然還有就是由於國家衰落,加上不重視,中國大量的古代文物流失海外,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
  • 2020是近代以來第4個庚子年:為何每個庚子年,都非同尋常?
    當然,這是按照羅馬曆法的計算,如果按照中國的農曆,2020年並未過去,因為春節還有一個多月呢。回顧2020年,很多人都說,這是一個不怎麼愉快的回憶。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因為在整個2020年,我們都與新冠病毒相伴。一直到現在,隨著河北等地「告急」,新冠肺炎已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2020年,不只是病毒的肆虐,還有經濟的停擺(尤其是美國、印度、巴西等地)。
  • 從宇宙背景看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但是都是站在人類自身的社會文化認識範圍內進行的探討,都是在不明就裡狀態下的論說,均沒有切中要害,這是為什麼吶?現在我們從宇宙背景來看一下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的問題。近代科技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的問題由來。這一問題的主要提出者李約瑟博士(1900至1995)是英國著名學者,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李約瑟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科技史時就提出了這一問題。
  • 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2)
    探索問題的新視角:非社會學角度大家都在沙灘上找貝殼,我一遊泳健將可以到近海裡試試近代科學是指16~19世紀的自然科學(又稱「近代實驗科學「),現代科學是指19世紀末~20世紀的自然科學。中國在20世紀開始參與世界現代科學的發展,並且貢獻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中國對於近代科學的直接貢獻,卻為「零」。近代科學的誕生為什麼在歐洲而不是中國這個問題,近百年來,有無數人在腦海裡盤旋,也有無數的答案。中國的科技發展歷史悠久,無論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等等,查一查歷史,都比歐洲早很多年。但是,近代科學卻誕生於歐洲而不是古代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 新書《近代山東城市下層社會群體研究》簡介
    《近代山東城市下層社會群體研究》  書名:近代山東城市下層社會群體研究  書號:ISBN978-7-01  在中國近代城市近代化的進程中,城市下層社會群體發揮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作為人數眾多,生活貧困的群體,他們的生活卻真實記錄和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轉型和城市社會近代化進程所帶來的影響,能夠全面反映中國社會的歷史面貌。店員、學徒、人力車夫、碼頭工人、攤販、妓女、乞丐等群體在近代中國城市中普遍存在,山東城市也不例外。
  • 50年來的中國近代歷史人物研究
    如同整個中國近代史學科一樣,近代中國歷史人物的研究在過去50年間一直隨著中國政治、社會生活的變動而變而而發展,大體說來可分為1949年至1976年、1977年至1989年、1990年至1999年三個大的歷史階段。
  • 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
    二十世紀有個英國人叫李約瑟,他很納悶,中國在世界上強盛了幾千年,為何在近代落後了,科技革命怎麼沒有在中國發生。按現在西方學者的研究,即使在1820年,也就是鴉片戰爭前2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都是世界第一的,佔到全世界的1/3。
  • 從革命報刊的發展看近代立報意義
    摘 要:中國報刊業起源於近代。革命派和保皇派為了宣傳其政治思想,分別創立了自己新式的輿論宣傳工具——報刊,從近代中國報刊業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它的存在有著十分濃烈的政治性色彩,為政治服務是它的本職工作,亦是它的特點。但是,雖然是為政治服務,中國近代報刊依然有著非比尋常的重大意義。
  • 我國近代有哪些動物滅絕了?為什麼?
    在歷史上世界的近代史劃分有些模糊,但是我國的近代劃分還是比較清晰的,那就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即是近代的開端。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中國近代滅絕的動物,也就是從1840年開始滅絕的動物。01 裏海虎在大自然中,貓科動物大都是各自生境中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尤其是像獅虎豹這樣的大型貓科動物,在其生存的空間內幾乎沒有天敵。
  • 探訪新中國的神聖之地(一)
    閉關鎖國、固步自封、列強入侵導致中國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鴉片戰爭和其後的《南京條約》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籤訂,成為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點。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條約》籤訂 1856年開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和隨後籤訂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加快了中國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進的歷史進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和隨後的《馬關條約》的籤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