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文人「公知」卻最恨中國?

2020-12-06 海疆在線

中國文人「公知」身為中國人,卻時時、處處、事事敵視中國,從不站在中國一邊,從不為中國的利益著想,從不在乎讓中國吃虧。因為文人「公知」是搞人文的。人文屬於上層建築。上層建築源於經濟基礎,服務於經濟基礎。不同的經濟基礎產生不同的上層建築。每一種上層建築只為產生出自己的特定的經濟基礎服務,而不為不產生自己的其他經濟基礎服務。

「我的戰爭」反映了抗美援朝時志願軍攻佔漢城這一歷史事實,頓時惹得文人「公知」們不高興了,頓時上綱上線將其類比為「日本軍隊攻佔南京」,頓時暴跳如雷歇斯底裡大發作:「蠢貨」、「噁心」、「外交白痴」、「無知無恥」、「毫無判斷力,毫無底線」、「著實讓人羞愧」、「這會釀成嚴重外交事件。也嚴重損害中國形象」、「不停播,民間也應該抵制絕不觀看」……

日本軍隊攻佔南京的戰爭是侵略戰爭,志願軍攻佔漢城的抗美援朝是侵略戰爭嗎?「日本軍隊攻佔南京」後發生了南京大屠殺,志願軍攻佔漢城後發生過「漢城大屠殺」嗎?把「志願軍攻佔漢城」與「日本軍隊攻佔南京」相提並論等量齊觀做類比,本身就是在誣衊中國抗美援朝戰爭是「侵略」——這正是當年美國操縱聯合國強加給中國的「罪名」。文人「公知」做這種類比本身就證明他們完全站在與中國敵對的立場上看問題。

連一個電影的一個情節都不放過,更不用說其它大是大非了:「中國在釣魚島可以對日本妥協」、「對日關係新思維」、「南海九段線非法」、「把南海問題交給一個有公信力國際裁判機構做出最後的判斷」、「接受南海仲裁」、「到法庭上解決問題。別將國內的強權萬能、目無法庭帶到國際舞臺。國際法院不吃那一套」 、「東海可由國際法院裁決」、「即使菲海軍旗艦向我艦開炮也可不回擊」、「處理西藏問題中國不妨換個思路」、「不是所有暴力行為(烏魯木齊暴力事件)都一定是分裂,也可能是因為地方政府不當行為所激發。容不得任何理性聲音是我族近代以來之大患」、「救美國就是救中國」、「告別革命不如告別大一統」、「只有消除大一統思想才能消除對毛的崇拜」、「中國不該造太空戰機應省錢發展經濟」、「中國造大飛機沒有市場優勢」、「不要用我交的稅造航空母艦」、「順利實現和平崛起銷毀核武對華有十大好處」、「祈禱天宮一號發射失敗」、「外資能否進入是鐵路改革的指標」、「請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狂飆突進的中國高鐵亟須反思」、「他媽的奇蹟!」、「涉國家核心安全的國企也可民營化」、「愛國是一個邪惡的字眼」、「愛國賊」、「帶路黨」、「三百年殖民地」、「假如日本統治中國中華民族將更壯大」、「感謝美軍飛行員」、「銜石成痴絕,滄波萬裡愁——為汪精衛辯護」、「方正為日本開拓團立碑」、「我們不需要《懲治漢奸言論法》」……

中國文人「公知」身為中國人,卻時時、處處、事事敵視中國,從不站在中國一邊,從不為中國的利益著想,從不在乎讓中國吃虧——回顧回顧、統計統計,這麼多年來,但凡有事,中國文人「公知」那次不是站在與中國敵對的立場上?哪次是立場堅定、態度鮮明、高度一致地站在中國一邊?一人兩人、一事兩事、一次兩次還可以說偶然,但時時、處處、事事、人人都如此那就是規律了。

為什麼?為什麼中國的文人「公知」卻這麼恨中國?

道理其實很簡單。

文人「公知」是搞人文的。人文屬於上層建築。上層建築源於經濟基礎,服務於經濟基礎。不同的經濟基礎產生不同的上層建築。每一種上層建築只為產生出自己的特定的經濟基礎服務,而不為不產生自己的其他經濟基礎服務。

中國文人「公知」所學所搞的人文理論體系所屬的上層建築不是源於中國的經濟基礎,而是源於西方列強的經濟基礎——隨著中國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孔孟之道、諸子百家等源於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的人文理論體系破產了。代之而起、佔了統治地位的是西方列強用大炮跟「聖經」、鴉片等一起送來的「普世價值」。也就是說,今日中國文人「公知」賴以生存的全部人文理論體系都是西方列強的經濟基礎的產物,而不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物。

不是中國的經濟基礎產生的上層建築不能為中國的經濟基礎服務——爬牆虎即使葉子布滿牆頭遮住一切,那也只是對牆的利用,只為爬牆虎服務,不為牆服務。

西方經濟基礎產生的上層建築的天然服務對象是西方的經濟基礎而非中國的經濟基礎。西方的人文理論體系的天然服務對象是西方而非中國。

不顧一切生搬硬套在中國強行推行西方的人文理論體系必導致如下後果:

第一,否定中國——西方的一切都對,中國的一切都錯。

如今中國文人「公知」所學所用的人文理論體系全部來自西方——政治、經濟、法律、金融、哲學、管理……所有相關專業從基礎理論開始全部都是從西方人文理論體系中直接照搬過來的。照搬照抄本身就意味著對中國人文理論體系的全盤否定——中國沒有、中國不行、中國錯誤、西方有、西方對、西方的是絕對真理——所以叫「普世價值」,就是說不必做任何修改直接照搬照抄就能用,也就是說中國的一且都不值一提,不在話下……人文科學生的學習從對中國人文理論體系的否定開始,從大張旗鼓潛到移默化,從頭到尾從裡到外多少年如一日,最後形成條件反射本能反應,見了中國的東西想不反感不否定都做不到。

第二,不為中國——一切從西方經濟基礎的情況和需要出發,而不從中國的經濟基礎的情況和需要出發。

比如,西方國家工業處於發展初期時主張「貿易保護」、「特許貿易」,取得壟斷優勢後則主張「貿易自由」、「機會均等」。也就是說,西方國家的人文理論體系按照西方經濟基礎的需要而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而這一套「普世價值」搬到中國後則只剩下雷打不動的一條:「門戶開放」——與西方列強對殖民地國家的要求完全適應。這是典型的「只為西方的經濟基礎服務,不為中國的經濟基礎服務」。又比如,在西方可以是愛國主義,到了中國就成了「愛國賊」,就只應該「三百年殖民地」、「帶路黨」……這都是「不為中國」的必然產物。

文人「公知」既然靠這全套的「否定中國、不為中國利益服務」的人文理論體系吃飯,那怎麼可能不跟中國為敵?怎麼可能不時時、事事、處處站在中國的對立面?

文人「公知」說,我的人文理論是「普世價值」——雖然來自西方,但是「普世」;既然「普世」,那自然既是西方的也是中國的,能為中國的經濟基礎服務。

但文人「公知」用無數行為證明「普世價值」不普世,而只適應產生「普世價值」的西方經濟基礎;只為西方的經濟基礎利益服務——存在決定意識,外國的經濟基礎產生不了認同中國、能為中國利益著想的上層建築人文理論;滿腦子外國「普世價值」人文理論的中國文人那「公知」則最恨中國,最不會為中國的利益著想。

外國的人文理論體系有沒有積極因素?有沒有可取之處?當然有,但必須先中國化:移植到中國來,在中國的經濟基礎上紮根,為中國的利益需服務——一句話,變成中國的東西。

有人早這樣做了——毛澤東。馬列主義是外國的人文理論,剛開始也有人生搬硬套硬在中國推行。毛澤東實現了馬列主義中國化,把外國的東西變成了中國的東西,變成了從中國的經濟基礎出發、按照把中國從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改造為現代化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而發展出的、肯定中國、為中國利益需要服務的全套適應中國社會的人文理論體系。

(如果中國文人「公知」不服氣,那不妨跟毛澤東比一比:把「普世價值」中國化,變成從中國的經濟基礎出發、按照把中國從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改造為現代化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而發展出的、肯定中國、為中國利益需要服務的全套適應中國社會的人文理論體系,而且比毛澤東思想更高明——問題是中國文人「公知」敢嗎?能嗎?想嗎?)

如今中國人面前的人文理論體系有三套:第一,孔孟之道、諸子百家。第二,「普世價值」。第三,毛澤東思想。

——孔孟之道、諸子百家是土生土長的國粹,對中國的一切全盤肯定——聖賢之言不可疑也。

——「普世價值」是百分之百的洋貨,對中國的一切全盤否定(所以才要用「普世價值」取而代之)。

——毛澤東思想則既不全盤肯定也不全盤否定,而是批判地繼承——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對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文理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而來的人文理論體系。

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早就被西方侵略摧毀了,與之相對應的孔孟之道等傳統的上層建築人文理論早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再折騰尊孔也只能是鬧劇。

毛澤東思想既然對中國有利,對靠中國的強大而生存的人有利,當然就對中外一切想靠吃中國、坑中國、滅中國生存的人不利,他們當然要竭盡洪荒之力、洪荒之技、洪荒之屁反毛,當然要瘋狂圍剿、無孔不入妖魔化毛澤東。

三套人文理論體系,老祖宗的老一套破產了,毛澤東思想又堅決拒絕,中國文人「公知」就只剩下全盤否定中國、全盤肯定西方、只為西方服務、不為中國服務的「普世價值」了。經過這套人文理論體系洗腦的文人「公知」豈能不恨中國?豈能不本能地站在中國利益的對立面?——有人總結:中國人裡最堅決反華、最積極搞垮中國的基本都是搞人文的文人「公知」;中國搞人文的文人「公知」凡反毛的基本都堅決反華、都積極搞垮中國。這已經成了人所共知的規律。

由此可見,中國文人「公知」群體性反華、自覺站在中國利益對立面絕非偶然,絕非個別人的個別行為,而是規律——上層建築領域盲目西化、人文領域無條件全面採用西方「普世價值」基礎理論的必然惡果。這決不僅僅涉及教育領域和組織領域,而涉及整個國家安全和社會生存——「中國的文人『公知」卻最恨中國」僅僅是開頭,更嚴重的後果還在後邊,如果不迅速予以徹底改變的話。

相關焦點

  • 「公知」「法律黨」與臺獨、帶路黨
    1965年中國警告美軍不得越過北緯十七度線,美國人再也不把這當成「拿軍事恫嚇、軍事機密、軍事戰略當嘴炮,不是馬謖,就是馬季」了,乖乖不越雷池一步。為什麼?抗美援朝。1962年中國警告印度不得繼續武裝挑釁蠶食中國領土,被印度人視為「拿軍事恫嚇、軍事機密、軍事戰略當嘴炮,不是馬謖,就是馬季」,置之不理。
  • 胡錫進說過,中國沒公知不行,公知太泛濫太能帶節奏同樣不行
    還是當公知好」在胡錫進看來,公知就是那種批評中國政府、表揚美國與西方,遇中外衝突光會說一堆風涼話的。但清華名教授孫立平對胡錫進說:「這公知你還真當不了。因為公知除了知識,還需要人格、尊嚴、獨立的思想等等,你有嗎?」
  • 呂景勝:中國公知在新冠輿情中的沉默與不沉默
    中國疫情初期公知不沉默,著文立說中國體制必然帶來疫情,中國不民主專制言論不自由必然造成疫情失控。中國抗疫前期問題及原因大家都能看到,且專業診斷批評及建設性文章一堆堆,但把疫情與中國整體政治制度掛鈎,不沉默中有味道。而西方疫情開始且不斷惡化,公知沉默。武漢封城中國公知起舞於西方輿論指責中國防範過度、威權侵犯人權自由。
  • 致公知:所有潑在中國身上的髒水,未來都會原路奉還!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公知。他們,對自己的祖國充滿了鄙視,對自己的精神祖國充滿了阿諛。廣大網民稱他們:磚家叫獸,慕洋犬,恨國黨,帶路黨。他們,逢中必反,逢國必黑,標榜自己是自由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良心。
  • 慕容雪村 我是被逼成公知的
    2009年底,他臥底進入傳銷集團,根據這一親身經歷,寫作揭露傳銷的紀實作品《中國,少了一味藥》。其他作品還有《原諒我紅塵顛倒》等。    1996年,慕容雪村大學畢業來到成都。5年後,他寫出第一部長篇小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紅極一時。
  • 「黑色眼睛」視野下的抗疫中國——方方們的公知話語邏輯
    無論川普還是中國公知,他們這個自打自的嘴巴,打得太響亮了。一位網友仿方方日記代美國公知擬寫了一封給川普的信,讀畢不禁使人啞然失笑。建議方方去西方朝朝聖,再給我們奉獻一部《紐約日記》《倫敦日記》或《佛羅倫斯日記》,那一定會比《武漢日記》更出彩!敘事話語無需多少改變,換一下敘說著客體就行。封城剝奪了神聖的自由,不人權,已無新意。
  • 歐美控制不住疫情是中國的錯?火鍋大王批美「公知」謬論
    歐美控制不住疫情是中國的錯?火鍋大王批美「公知」謬論 2020-04-07 13:07:56   來源:@NathanRich火鍋大王
  • 那些年中國公知炮製的關於美國的十大謠言,2020年全部被打臉
    隨著時間推移,公知這個詞兒似乎慢慢變味了。  如今呢,中國今時不同以往,國民教育水平早已大幅度提高,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發達,傳遞知識和發表意見早已不是件難事。  當一個社會的絕大多數人的眼界變寬,所謂的「意見領袖」的作用就逐漸被淡化了。  當人們獲取了足夠多的信息,回過頭來,這幫人的狹隘和偏見言論漏洞百出。
  • 連嶽稱公知必亡遭港作家反駁 公知討論公知亡不亡
    微博、大V、公知,似乎是三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概念。微博日益式微,引諸多大V競相關閉微博,公知又將何去何從?騰訊《大家》欄目11月14日發布原《南周》記者連嶽的文章,《「公共知識分子」必然死亡》。連嶽認為「公知」因無私的「犧牲」而受到公眾青睞,但這樣的犧牲本身是反人性的。而事實上公知替公眾發聲早已不是公益事業。
  • 中國救災從來不靠「公知」的爛嘴
    但輿論場中,一些所謂的「公知」「大V」卻藉機活躍了起來。他們又是鼓譟「負面新聞不能播」,又是以漫畫諷刺「(國內)媒體只盯著美國」,陰陽怪氣,上躥下跳。只不過,今天的網友並不好糊弄。在「水災隱瞞論」冒頭後,許多網友自發開始闢謠。媒體沒有報導水災?廣西、廣東的地方媒體報導一搜就有;主流媒體沒有關注?
  • 鄧曉芒:中國文人的劣根性就是自作多情和自以為純潔
    在《做一個有反省精神的中國人》這一文章中,鄧曉芒先生說,他痛心的是劉小楓身上那種中國文人的劣根性。關於"中國文人的劣根性"首先是魯迅先生提出來的,鄧曉芒將其再拎出來講一遍,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鄧曉芒的話無疑是一針見血,"一個人如果沒有自我批判精神,至少你要像巴金、韋君宜那樣有自我反省,如果連這個都沒有,中國文化根本就沒有希望,你會衰落,越來越衰落,甚至滅亡。"他認為,自我批判精神正是中國文人最缺的。
  • 95後網友回顧:我是怎麼從「公知」變成「戰狼」的?
    像郎君這樣的90後、00後一代,為何成為了讓國產網絡公知最頭疼的群體?!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先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說起,和大家聊一聊我是怎麼從「公知」變成「戰狼」的。我是怎麼被「逼」成戰狼的?簡單地說就是,當代公知們最討厭的事物,也是我當初所討厭的。可是幾年過去,尤其是走出國門之後,我卻活成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模樣,我變成了「小粉紅」,寫起了「政治帖」,談起了「輿論戰」,譴責起了「美利堅」。▲從歷史推文可見,郎君早已是「超級粉紅」了。
  • 周總理批准的《1958年的中國》紀錄片播出!公知卻造謠是美國CIA拍攝
    上世紀30年代末,多位國外記錄片導演來華攝製影片,他們中最傑出的代表就是尤裡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國拍攝的《四萬萬人民》不僅是他電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與中國維持50年的情誼的開端。從抗戰開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鏡頭紀錄下了不同的中國。
  • 公知說「中美航班博弈」是中國服認慫了,同時狂噴「熔斷」
    先看下事件的時間軸:6月3日,美國運輸部發布聲明:「計劃自6月16日起禁止中國航空公司的赴美客運航班(來源:觀察者網)6月4日,民航局發布信息:「自2020年6月8日起,所有未列入『第5期』航班計劃的外國航空公司,可在本公司經營許可範圍內,選擇1個具備接收能力的口岸城市,每周運營1班國際客運航線航班」(來源:中國民航網
  • 為什麼總有些中國人不看好中國,詆毀中國?一些公知還去帶節奏
    高曉松直播翻車事件引起了大眾的注意,其實對於這些公知的人設崩塌是很簡單很順理成章的事情。你要在公眾面前講知識,要注意三點:1、不要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妄加評論;2,不要賺著國人的錢還說國人不好;3、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被你糊弄,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 日研究機構: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有共同祖先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等機構研究人員13日宣布,他們成功解讀了日本古代繩文人的遺傳信息,並推斷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擁有共同祖先。繩文人是指約1.6萬年前至約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古人,因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而得名。
  • 日本研究稱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有共同祖先
    新華社東京5月13日電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等機構研究人員13日宣布,他們成功解讀了日本古代繩文人的遺傳信息,並推斷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擁有共同祖先。繩文人是指約1.6萬年前至約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古人,因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而得名。
  • 何謂文人畫
    中國文人畫的緣起、脈絡和格調美國學者卜壽珊的文人畫研究專著《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正是呼應了這一脈絡,這本書的英文名為Chinese Literati on Painting,直譯為「中國文人論畫」,這本專著並不以畫面本身為研究對象,而是從文人的畫論入手研究文人畫,歷史流變中,中國文人的畫論就如揚蹄高驤、形神各具的駿馬在卜壽珊的筆下閱過,駿馬在開闊的視角前得以展示自我的形象特質
  • 深度文:這些年被公知炮製的8大謠言,隨著疫情到來已成為笑話
    網際網路不發達的時候,我們國內有各個領域的知識分子都跳了出來,他們自稱為意見領袖,向我們宣布美國這裡好,那裡也好,這些人就是公知的原型。公知的具體定義是什麼呢?尤其是這次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中國和西方對於疫情抗擊方面的截然不同的力度更是讓這些鼓吹西方民主自由制度的公知被啪啪的打臉。
  • 張維為:這次疫情把中國公知虛構出來的美國打回原形
    《愛爾蘭時報》專欄作家芬坦·奧圖爾說,兩個多世紀以來,美國讓世界人民可謂是百感交集,愛與恨,恐懼與希望,嫉妒與蔑視,敬畏與憤怒,可現在人們正對美國抱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情感——可憐。   我們這個節目經常進行各種國際比較,有比較才有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