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芒:中國文人的劣根性就是自作多情和自以為純潔

2020-12-05 左岸楓史

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批評家和美學家鄧曉芒,在學術界是一個精神標杆般的存在,這不僅僅在於他的學術研究影響力夠大,主要在於他被認為是敢言的知識分子。

他就像當代的魯迅一樣,用一桿筆死死對著中華文化裡的病灶,以極大的穿透力去穿擊社會深層的現實,揭開一塊一塊的遮羞布。他或許言辭有些許激烈,但他批判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是一種極大的力量。

在《做一個有反省精神的中國人》這一文章中,鄧曉芒先生說,他痛心的是劉小楓身上那種中國文人的劣根性。關於"中國文人的劣根性"首先是魯迅先生提出來的,鄧曉芒將其再拎出來講一遍,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自作多情和自以為純潔

鄧曉芒說:"文人氣質在我的語彙裡不是一個褒義詞,中國人的劣根性在文人氣質裡表現得非常透徹,就是這種自作多情和自以為純潔。"

這並不難理解。中國古代一向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久而久之,這也成為了一個信仰一般的存在,而一旦對信仰盲目崇拜,就容易自以為是,容易失去了自我批判精神。

一個很淺顯易懂的例子便是,清朝時的閉關鎖國。哪怕蒙古人是"馬上得天下",但進入了中原的統治體系裡,清朝終歸還是文人統治的政權,而那個時候,儒家思想的發展已處於一種畸形的狀態,文人對自己文化的盲目自信,是閉關鎖國的重要因素之一。

天朝上國,總以為自己無所不有,以為自己的繁榮文化、優良政策永遠立足於世界的頂峰。中華文化的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有過璀璨的輝煌,但無論是何種文化,如果一直沒有吸收他國優秀的文明成果,那麼很容易就走向衰敗。

唐朝的文化為何能極度繁盛,便是因為整個唐朝社會都有著巨大的包容性

清朝的整個政治體系,上到皇帝,下到小官,都太自作多情了,根本沒有那种放眼望世界的意識,全然不知道在大洋彼岸的國家,一切都在以飛快的速度變換著,論器物,論制度,早已甩清朝幾條街,而中國的文人,卻還在自我欣賞。正是這種文人自作多情的劣根性,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所謂的自以為純潔,不過是文人的自以為清高。這裡也並不是指所有文人,我們不能否認,有風骨的文人也不在少數,只不過有許多自命清高的文人,其所作所為都讓人感到不適。

這種自命清高,或是目空一切,認為自己樣樣都是第一;或是忸怩作態的偽君子;或是半真半假,只要別人看到就行了。若說是虛偽,那倒也只是讓人冷哼一聲,但文人的自命清高,在於虛偽而不自知。

因此,文人自作多情和自以為純潔的劣根性,導致了文人缺乏自我批評精神,也即是自省精神。

自信是好事,但在自信中也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學會繼續地向前探索,才能引領一個社會到達更高的層次。

鄧曉芒的話無疑是一針見血,"一個人如果沒有自我批判精神,至少你要像巴金、韋君宜那樣有自我反省,如果連這個都沒有,中國文化根本就沒有希望,你會衰落,越來越衰落,甚至滅亡。"他認為,自我批判精神正是中國文人最缺的。

推卸責任,互相拆臺

不少人心知肚明的都是:不管是官場還是普通職場,甚至是校園,"踢皮球"都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如若不然,辦一張證明為什麼要東跑西跑,搞了幾個月還不一定能搞好。一些證明根本毫無必要,為什麼還要費心費力去辦。這無非都是源於一種社會習慣性的推卸責任。

推卸責任的一個潛在心理感覺是怕麻煩。不好做的事情誰都不願意去做,就只會將事情往外推而出了問題就是別人的責任,某些文人的嘴臉就是如此。

由推卸責任自然引出了互相拆臺這一劣根性。在中國歷史上的每一次言論罪、文字獄,基本都是文人在害文人。文人自己缺乏包容性,容易陷入自相殘殺的境地,但最後文人自己都是受害者。文人的品質又決定了中華文明整體的品質,文人若互相拆臺,中國人就容易像一盤散沙一樣。

有人說,文人的互相推卸責任、互相拆臺是源於中國儒家文化培養出的都是一批只會吃獨食的文人,但我認為這個觀點未免有點偏頗了。

儒家文化能存在這麼多年,說明它必定有它的合理性,只不過是它畸形的成分造成了文人懦弱自卑的劣根性,所以才造成了他們的害怕麻煩,害怕負責,也造成了他們強烈的嫉妒心。

功利性過強

古人有云:"學而優則仕",這早就表明了古人也認為讀書就是為了做官。這當然也是社會形勢所迫,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經濟落後的古代社會,能讓子弟讀書的都已屬於小康家庭,而如若不是貴族,一個家庭要從農耕做到小康需要幾代的積累。

這樣的說法意味著,普通家庭要經過幾代的積累之後才能讓一個後代讀上書,如果這個讀書人窮極一生也無法謀得個一官半職,那麼少不了還是回到農民的階層,也少不了受到鄉人的嘲笑,所以倒也不免將當官作為讀書的終極目標。

一旦過分追求,就會產生過度的功利性,這便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總歸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莫說在古代社會,即使在現代社會,這種過強的功利性也總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寒窗苦讀十二年是為了高考,考更好的大學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在高校裡,許多學生努力讀書是為了拿獎學金,而不是通過讀書提升自己。大學老師更在意評職稱、評績效,鮮少有人會真正去關心教育,關心學術發展。純粹的學者是稀有動物,在這個紛亂的世界裡被人當作智力殘疾。

文人是功利的,這個世界也是功利的,我們關注的重點自然是在"如何更好地活著",可若所有文人都帶著過度的功利性去探尋這個世界,一些東西就會逐漸變了味。

鄧曉芒說:"中國文人,中國知識分子應該走出這種文人情結。不要去爭寵,迎合什麼東西,撈一點什麼話語權之類的東西,有什麼意思?你還不如做點紮實的學問。"鄧曉芒的學術精神,相比於大多數學者,還是純粹的。這樣不刻意帶有較強功利性的學者,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文人的劣根性是根深蒂固的存在,改變這種劣根性的道路必定艱難漫長,但只要有更多的文人能成為社會的良知,這種劣根性就必定能慢慢被消除。

相關焦點

  • 「自作多情」,就是為了「繁衍」後代嗎?!
    古話說的好:「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有些人除了喜歡給自己加戲之外,還有點自作多情,愛幻想,而在兩性方面,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自作多「情」,除了表現在愛情上,還體現在愛愛生活上。雨村見她回了頭,便自為這女子心中有意於他,便狂喜不盡,自為此女子必是個巨眼英雄,風塵中之知己也。」後來這丫鬟在賈雨村當官後,還娶代正室當了夫人,全因他自己當時的「自作多情」,實際上,這丫鬟並非對他有意。
  • 人類別自作多情了
    故此,人類的大腦和思維就是宇宙。應該說,哺乳動物的特質,決定人類永遠也不可能飛出地球去生存,除非自身發生變異。比如,來無蹤去無影的高維度飛碟智慧文明,早已進化到不吃不喝不用個體繁衍種群的地步。沒有欲望的飛碟不會在乎人類的,從而也根本不會什麼降維打擊;尋找外星人,別自作多情了。
  • 自作多情荷蘭弟是什麼梗? 荷蘭弟和女粉絲的合影讓人笑到頭掉
    自作多情荷蘭弟是什麼梗? 荷蘭弟和女粉絲的合影讓人笑到頭掉時間:2019-05-24 12:37   來源: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自作多情荷蘭弟是什麼梗? 荷蘭弟和女粉絲的合影讓人笑到頭掉 自作多情荷蘭弟是什麼梗?今日,一張荷蘭弟和女粉絲的合影火了!
  • 澳大利亞不讓中國使用地面衛星站,恐是自作多情
    前不久外媒爆出消息,說是在西澳大利亞的雅加拉加地面衛星站不讓中國用了,雖然西方媒體暫時沒有對此事進行深入報導,但是普遍共識是澳大利亞此舉與科研無關。其實這個衛星站我國使用的次數並不多,上一次使用還要追溯到2013年,也就是發射神舟10號的時候。在那之後,我國再也沒有使用過這個衛星站。
  • 看《摩登家庭》學地道口語:自作多情&沒心情
    怎樣表達「自作多情」和「沒心情」? 一起來看《摩登家庭》學地道口語。 史蒂夫自認為是個優秀的演說家。 flatter to deceive的意思是「以假象蒙人,掩人耳目」。 I suspect these statistics flatter to deceive. 我懷疑這些數據是掩人耳目的。 be/feel flattered就是被誇獎了,形容「被奉承得高興;感到榮幸」。
  • 關於所謂的中國人的劣根性,我想說幾句
    其實從前經常看到這三個字「劣根性」,但是後來才知道「劣根性」是什麼意思。魯迅先生說的中國人的劣根性包括: 精神勝利法、卑怯的奴隸根性狹隘、保守、因循守舊、膽小怕事。從前可能覺得有幾分道理,但現在覺得卻有些荒誕。為什麼呢?
  • 人性漫畫:貓咪擺好姿勢等著長頸鹿拍照,結果是「自作多情」!
    人性漫畫:貓咪擺好姿勢等著長頸鹿拍照,結果是「自作多情」!
  • 適合發朋友圈很有態度的句子,多一點自知之明,少一點自作多情
    1 多一點自知之明,少一點自作多情。 2 所謂孤獨,就是有的人無話可說,有的話無人可說。
  • 鄧曉芒:儒家最大的問題是偽善
    被古人奉為圭臬的儒家學說如今飽受現代國人批判,我國著名學者鄧曉芒就是批判儒家的代表人物。鄧曉芒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學術主張十分新穎,自成名以來,鄧曉芒就一直認為儒家學說「害人匪淺」,並寫了很多文章對儒家學說進行批判。 鄧曉芒在他的作品《我是批判儒家的儒家》中表示,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偽善。
  • 虎撲平頭哥是什麼意思 教科書般的自作多情是怎麼回事
    這個梗也是由此而來,許多人說這簡直是教科書般的自作多情也有人說,平頭和平頭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啊而妹子喜歡的平頭是這樣的。這就是平頭梗的由來。在草原上可以單挑鬣狗和獅子。並且存活的機率非常大。連獅子有時拿它也很無奈。它的抗擊打能力是非常強的。他牙齒咬合力很大,而且爪子相當鋒利,可以說是食物鏈當中的頂級強者。
  • 東方之美——中日韓畫作的文人情懷
    明代文人畫開山之人王紱的代表作—《北京八景圖》,是卷作於畫家第二次跟隨明成祖朱棣北巡之後,是以所見之景為基礎進行創作的實景山水。明代中期,「吳門派」崛起,佔據畫壇主流。展覽中有「吳門派」文徵明和唐寅的兩幅雪景山水。文徵明的《雪景山水圖》作於76歲,屬於晚年水墨粗筆一類,也是文氏雪景山水的常用之法。
  • 花卉攝影:秋英,什麼樣的花,可以同時代表純潔、多情、永遠快樂
    秋英02花語寓意秋英花的花語是純潔、多情、永遠快樂,不同顏色的秋英花有不同的花語,白色秋英花代表單純美好,紅色是多情,而黑色秋英花是唯一的愛和一段浪漫愛情的結束。
  • 中國給外星人帶去病毒,又一個朋友本性暴露?中國網友自作多情了
    特雷弗的這些言論,在瘋狂抹黑中國的國外媒體中簡直是一股「清流」,也讓很多中國網友覺得,他是一個難得清醒的美國媒體人。這麼一對比,很多網友對他的好感度立馬直線上升,很多視頻彈幕中也全是對特雷弗的欣賞和誇獎。
  • 男人對你有沒有「意思」,試一次就知道了,別再自作多情
    當然,一個男人對女人有沒有「意思」,實際上早就在和女人交往的細節裡表現得淋漓盡致,只是女人錯把假象當成了深愛,愛到最後才發現自己是自作多情。那麼,如何判斷一個男人是不是對自己有「意思」呢?其實很簡單,用下面的3種行為試一下就知道了。
  • ——中國男人劣根性
    其根本原因是中國男人(很多男人)骨子裡劣根性導致的!當一個窮的年輕人被瞧不起時,他會說或者暗暗發誓「哼!有朝一日,你等著!」其實他的後半句沒有說完「等我有錢了,當大爺!」。這就是中國很多男人的劣根性,總想了有錢了就可以當大爺!這個社會有錢能使鬼推磨啊,男人在外面風光無限,當大爺很爽快。
  • 中國人的劣根性真的存在嗎?
    有條件的人可能就逃離了中國,移民國外。剩下有一片罵聲、有默默接受、也有理性看待和積極改變。因此也有人就斷言中國人多麼的劣根性。其實,劣根性在任何民族、國家、個人中都是存在的,為什麼此刻的我們似乎顯得這麼突出。其中一點就是因為我們拋棄了傳統人文精神的護佑,一味的追求物質利益,導致打開了內心惡的一面。人是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內心中有惡與善兩種狀態。
  • 鄧曉芒: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作者鄧曉芒|來自《現代哲學》2011年講西方哲學史的人,往往對西方兩千多年的哲學發展有這樣的概括,要麼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要麼是感覺論和先驗論的對立,有時候這兩種觀點又交織為觀念論和實在論,唯名論和唯實論,經驗論和唯理論。這類劃分模式一直延伸到今天的英美經驗主義和大陸思辨哲學。但人們比較忽視的是另一種劃分維度,即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 其實劣根性這種說法,是日本人先跪著發明的,並帶壞了整個東亞
    低級趣味曾一度深深地困擾著中國國民。魯迅先生也曾為此痛批國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是實際上劣根性這樣的說法,是日本人先跪下來發明的,並把整個東亞都帶壞了。高質量的日本國民也曾經受過現實的考驗,也曾有過低質量的表現。曾有一段時間,國內流行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人有劣根性」。
  • 你太自作多情了
    在美國,食品安全問題,科學家和醫生可以有個人意見,但是說了都不算。人類和動物食品的安全性由FDA來評估和監管。 在各種食物進入市場之前,FDA會進行毒理、致敏性、營養學及環境等多方面的評估。 FDA認為安全的才會放行,包括轉基因食物。
  • 魯迅批判過的人性劣根性在現實生活中的幾種表現
    (作者:千嶺之松)魯迅將他的雜文和小說當作匕首和投槍,對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國民人性中的劣根性進行過無情的揭露,辛辣的嘲諷,直擊要害的批判。公眾場所和辦事場所就像他家開的一樣,想什麼時候進就什麼時候進,想將車開進去就開進去。自己沒多少本事,對社會沒什麼貢獻,卻總喜歡拉大旗作虎皮,目無法紀,目空無人。這些人一旦觸犯了法律,牽連到背靠的大樹一併倒塌,在失去了權利的庇護後,又會四處託人走後門找關係,搖尾乞憐,企圖逃脫罪責,裝出一副可憐相,以換取別人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