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中,儒家思想如同一顆經久不息的獨特明星,閃耀在我國歷史長空中。古往今來,它散發著看似理性卻飽含蠱惑的光芒。
它是古代帝王手中睥睨天下的無雙利器,是無數儒生秀才趨之若鶩的萬物真理,時代的進步卻給儒家思想蓋上了迂腐落後的印章,儒家思想的崩塌讓飽受欺凌的華夏大地重獲新生。文明富強籠罩之下,國人有關儒家思想的爭議從未停止。
一、儒家聖人們的偽善
在我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中,儒家學說一直影響著歷朝歷代的中國人們,「仁義禮智信」的為人觀念一直深入人心。近幾年,隨著「國學熱」興起,現代人們對於傳統儒家學說的議論也愈演愈烈。
被古人奉為圭臬的儒家學說如今飽受現代國人批判,我國著名學者鄧曉芒就是批判儒家的代表人物。鄧曉芒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學術主張十分新穎,自成名以來,鄧曉芒就一直認為儒家學說「害人匪淺」,並寫了很多文章對儒家學說進行批判。
鄧曉芒在他的作品《我是批判儒家的儒家》中表示,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偽善。鄧曉芒表示,歷史上自詡為聖人的的儒家學者們滿嘴仁義道德,實際生活中卻是劣跡斑斑。
至聖先師孔子是儒家的開創者,主張「仁義禮智信」,提倡每一個人都要爭做君子,與人為善,以思想約束自己的行為。而孔子的行為卻與自己推崇的思想相悖,孔子最出名的惡行就是他成為了魯國的大司寇之後,無故殺害少正卯這一事件。
少正卯和孔子同為思想家,他也和孔子一樣開設了私學來傳播自己的思想。史料記載,少正卯的思想新穎,吸引了很多孔子的學生轉投少正卯的門下。
孔子當了魯國大司寇後7天就將少正卯殺害了,並將其曝屍三日。《荀子·宥坐》中記載了孔子述說自己殺少正卯的理由:少正卯的品行實在是太差了,是「小人之桀雄」,他一定會造反,不可不殺。
換句話講,孔子因為覺得少正卯看起來像是一個壞人,有可能會造反,於是就將他殺了。這樣的理由實在太過牽強,真正原因則是因為孔子認為少正卯與自己思想相悖,且不斷搶奪自己的弟子,於是嫉恨在心,公報私仇。這一事件成為孔子一生的汙點。
將仁義道德掛在嘴上的至聖先師因一己之私殘忍殺害他人,在看見少正卯的身死的那一刻,筆者相信幾千年前的孔子心中的仁義道德早已經蕩然無存了。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也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他號稱是儒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被後世尊稱為「朱子」。無論是對人性還是天理,朱熹的言論都是一套又一套。可是他只願意教導世人行善積德,自己卻不願意以身作則,與孔子一樣,聖人朱熹也有很多歷史黑料。
朱熹主張每個人都要抑制自己的欲望,不能被欲望所左右。可朱熹本人卻不曾抑制自己的欲望。根據史料記載,朱熹曾經納尼姑為妾,為了侵佔家產而逼迫自己的弟媳改嫁,甚至還曾經與自己的兒媳發生過不倫關係,朱熹也對自己的這些行為供認不諱。
朱熹的這些行為即使是在思想進步的今天看來,仍舊是有違人倫的,而在封建時期的朱熹膽子卻如此之大,一邊置自己口中的仁義道德而不顧,肆意放縱自己的欲望,一邊卻大肆宣揚仁義道德,實在是儒家偽善的一大代表。
二、儒家思想是偽善的統治工具
儒家偽善的另一個表現則是表面上憂國憂民,實際上卻是統治者手中不折不扣的統治工具,儒家的仁義道德思想實際上是不斷扼殺古代人民的人性和自由的利器。
鋪開中國長達幾千年的歷史長卷我們不難發現,中國曆朝歷代的統治模式一直是君主集權制度,鮮少有民主制度,君主制在古代中國的長久不息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儒家思想的深入人心。
儒家思想的偽善正是古代歷朝歷代統治者們所需要的,自孔子開創儒家以來,就一直推崇「唯有讀書高」、「忠心君王」的理念,主張只有做官才能實現人生抱負,這是一種錯誤的價值觀念。
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孔子一生鬱郁不得志,春秋時期想要做官卻一直沒有國家願意重用他,孔子做官的執念就越來愈強,進而影響了整個儒家的思想。而「忠心君王」的觀念自然也深受統治者的喜愛,所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結果。
儒家思想無限拔高君主的在社會上的地位,讓古時候的中國老百姓普遍都形成了一種「奴性思想」,永遠不會抗爭,甚至永遠不會形成追求民主的想法,只會勤勤懇懇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就是儒家和統治者們最想要看到的。
儒家經典書籍之一的《弟子規》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認真學習背誦過,然而這一儒家經典近年來卻不斷遭受各界有識之士的廣泛批判。《弟子規》尤為注重人的孝悌思想,認為父母的命令高於一切,即便是正確地指出了父母的錯誤,也要甘願讓氣急敗壞的父母打罰自己。
《弟子規》實際上就是古代君主制度在家庭中的縮影,向人們傳輸了一種無條件順從父母的「奴性思想」。
孔子還向曾經向君王建議:「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讓老百姓按著君主的說法去做就可以了,而不能讓老百姓們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去做。
孔子的這一」治國建議「本質上就是一種「愚民」的做法,老百姓們什麼都不懂,就之只能一昧服從,自然有利於皇帝的統治,這樣的思想被很多統治者所採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儒家正是靠著對統治者的擁護,而得以成為歷朝歷代都推崇的思想,而並不是因為儒家思想本身有多麼優越。而中國封建君主制度正是有了儒家思想的普世傳播而牢不可摧。
三、捲土重來的迂腐思想
即使儒家在我國傳承了幾千年,思想內容一直在被豐富,可是其偽善的本質始終沒有改變,也因此,它註定會被歷史所淘汰,民主自由註定是新時代人類社會的主旋律。
近幾年,我國興起了一股「國學熱」,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讓儒家學說逐漸重回了人們的視野,再次被很多國人推崇。捲土重來的儒家思想仍舊是萬變不離其本,在蠱惑人心的同時也成為了很多沽名釣譽的「國學大師」獲取名利的工具。
社會上廣受批判的「女德學校」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它竟然將「男尊女卑」腐朽觀念稱為一種「正統觀念」,大肆宣揚男女不平等的錯誤觀念,讓我國很多花季少女深受其毒害,迂腐儒家,害人匪淺,理應被抵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