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河,儒家的河流
楊義堂
在中國的江河水系中,濟寧的泗河只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河,然而,在中國文化的版圖上,泗河的地位卻不可小覷。在它古老的河灣裡孕育了源遠流長、厚德載物的儒家文化,它的一泓碧波從遠古流來,在中華五千年歷史裡迴旋激蕩,並從這裡流向全國和世界,即使在萬裡之遙的邊陲,也有它汩汩流淌的清音。可以說,泗河,是一條儒家的河流。
泗河古稱泗水,發源於山東泗水縣泉林的陪尾山麓。這裡曾是東夷族群聚居之地,也是中華古老文明的發祥地。在泉林以東有一片廣闊的低洼地帶,上古時代曾是一個碧波蕩漾的巨大湖泊,據史籍記載及當地傳說,這裡就是古雷澤湖遺址,是三皇之首的伏羲和五帝之一的虞舜生活的地方。《史記》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壽丘即今天的曲阜,負夏亦稱負瑕,即今天的兗州。當地一些古老的地名也印證著伏羲、虞舜當年生活的痕跡。
雷澤湖夏秋時節積水成湖,秋後冬前湖水洩漏,「湖響如雷,三日漏涸,故曰雷澤秋聲。」雷澤湖的水從陪尾山前湧出,有大泉十數,渟泓澄澈,稱之泉林。其中尤以趵突、洗缽、響水、紅石四源並發,匯流成河,泗河因之得名。泉林景色宜人,歷代歌詠詩文眾多,宋朝朱熹曾至此遊春踏青,留下了「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詠嘆。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經駐蹕泉林,後來乾隆皇帝南巡,又九度駐蹕泉林。
泗河之水湧出泉林,流向西南400米,就是卞橋。卞橋是中國最早的石拱橋之一,始建年代無考。橋西有一處春秋時代卞國故城的城牆遺址,卞國有兩個著名歷史人物,以勇著稱。一個是卞莊子。卞莊子是個孝子,他的母親在世時,他隨軍作戰,三戰三敗,朋友看不起他,國君羞辱他。其母死三年,魯國興師伐齊,他請求從戰,三戰三獲敵人甲首,以雪昔日敗北之恥,最後又衝殺七十人,戰死在疆場上。孔子稱讚卞莊子之勇,說這是成為一個完人的重要條件。另一個人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孔子很喜歡子路,但也深知這個弟子性格魯莽,因此時時點撥他。子路曾經問孔子什麼是強。孔子說:「你問的是南方之強、北方之強,還是你所當行的強呢?南方之強教人寬厚柔順、逆來順受,為君子所遵行;北方之強摜甲提刀、死而不惜,為強者所遵行。一個君子,心平氣和而不為流俗所誤,那才叫強啊!直道中行而不偏差,那才叫強啊!國家有道,不改變最初的操守,那才叫強啊!國家無道,不變節媚俗,那才叫強啊!」泗河潺潺流淌,一如孔子和弟子們流傳千載、直達心靈的絮語。
泗河一路歡快地向西奔流,來到曲阜境內,南側有一條洙水河成為它的支流。孔子周遊列國、到處碰壁之後,晚年來到洙泗之間的杏樹下,在這裡帶領弟子們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著春秋。《莊子》記載:「孔子遊乎緇幃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真是一段教學相長、其樂融融的和諧景象!泗河之濱有一片院落,古柏參天,深幽雅靜。東漢時「諸弟子房舍井甕猶存」,後來建起了講堂、大成殿、兩廡等,歷代碑刻遍布其間。宋代之前稱為「先師講堂」,元代時改稱「洙泗書院」,這裡應是世界上第一座書院吧?就像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經的兩河流域是西亞文明的濫觴一樣,洙水和泗河流經的地方,也是儒家文化的兩河流域,是聖賢教化之地的代名詞。千年嶽麓書院就有一個美麗的別名—瀟湘洙泗,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有一個大牌坊,名字就叫「洙泗淵源坊」,就連日本、印尼,也有泗水的地名呢。
泗河溫柔地流過孔子家鄉之後,匯入了沂河等支流,河水大漲,到了古九州之一的兗州城東,開始折向南流。這裡是古代的泗河、濟水、淮水與黃河等「四瀆」交匯的地方,是大禹治水的古戰場。鯀採用堵塞的辦法失敗被殺,大禹則採用疏導的辦法,不屈不撓,三過家門而不入,「盡力乎溝洫」,才止住了洪水。大禹是中國儒家經典中所稱頌的堯舜禹三代時的聖君,而三代則是儒家理想的社會,大禹帶領人民治水的精神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兗州城東、泗河之上,有一座金口壩,堪稱歷代人民治水的見證。金口壩古名石門,始建於漢代。隋文帝元年(581年),兗州刺史薛宙為治理泗河水患,在這裡「積石為堰」,挖府河西流,灌溉農田。金口壩全長130米,設有5個洩水孔。元朝實行「泗水濟運」,通過金口壩上的黑風口引水閘,將泗河之水引入府河,然後匯合汶河、光河之水流到濟寧天井閘,補充大運河的水源。金口壩還是古代驛道上的交通咽喉。
泗河從兗州南折向西南,這裡地勢平坦,阡陌縱橫,泗河像脫韁的野馬,左右衝撞,經常泛濫。再往下進入微山境內,在魯橋匯入了京杭大運河和江北第一大淡水湖—微山湖。今日泗河僅限於魯橋以上159公裡,流域面積2350平方公裡,共有32條支流、7處閘壩、26座水庫。建國後,通過多次治理,在防洪、灌溉、供水、生態修復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受到泗河之水的潤澤,這裡的人民長期以來形成了見義勇為、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在歷史上和建國後,湧現出一大批豪傑志士和英雄模範,為社會進步和國家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他們身上,依然流淌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儒家血脈。
近年來,濟寧市對泗河進行全流域治理和生態景觀提升,建成了泗河景觀大道,這裡成了一條生態景觀、文化長廊。夏日,你可以開著車在堤頂路上馳騁,觀賞「無邊光景一時新」的泗河美景,也可以在岸邊駐足,聽著潺潺流水,抒發「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甚至也可以下河暢遊一番,體驗「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真性情。
(原載《齊魯晚報》2014年1月13日《青未了》副刊頭條,榮獲山東新聞獎報刊副刊散文獎一等獎。文末有改動。)
《魯國春秋》作者:楊義堂
楊義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金長城中國作家創作室成員,曲阜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濟寧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出版長篇歷史文學作品《大孔府》《大運河》《魯國春秋》《北遊記:蘇祿王傳》《抗戰救護隊》《千古家訓》,儒學專著《祭孔大典》《新鄉賢歸來》,歌曲《再出發》《我家住在運河邊》《運河長》《尼山情》等。獲得泰山文藝獎、山東省文藝精品工程獎、喬羽文藝獎、日本孔子文學獎等獎項。
約稿:神偉
感謝您的關注和閱讀,
歡迎其他友情組織或個人轉載分享
尊重作者,尊重原創
轉載敬請註明出處「二馬看天下(EMKTXWTT)」
謝謝!
微信號:EMKTXWTT
以文會友,以文載道
貫通正能量,打造新思維
如果您喜歡,請點讚,您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