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劣根性這種說法,是日本人先跪著發明的,並帶壞了整個東亞

2020-12-05 小成熟an

看到問題不能只看到現在,今天的光輝不能代表過去,也不能抹殺昨天的種種劣跡。低級趣味曾一度深深地困擾著中國國民。魯迅先生也曾為此痛批國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但是實際上劣根性這樣的說法,是日本人先跪下來發明的,並把整個東亞都帶壞了。高質量的日本國民也曾經受過現實的考驗,也曾有過低質量的表現。曾有一段時間,國內流行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人有劣根性」。也有一本叫做《醜陋的中國人》的書,引起了社會的轟動,它專門用來解釋中國人不講文明、本性低劣的根源,並指出這種文化感染力強,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中國人人格的劣根性。

這樣的看法,曾經很大程度上有市場,有很多支持者。那時候中國國內環境不好,國民素質也不高。一件小小的芝麻小事,就會顯露出各種不良行為。實際上劣根性應該指人的劣根性,它不應該有國籍。

劣根是人性的陰暗面,並紮根於人性之中,在有其成長空間和文化土壤的地方,就會表現出這種惡劣的人性。因為人性的陰暗面,容易泛濫,容易代代相傳,所以它又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劣根性」。

細究日本民族的歷史,可以發現,劣根性這種說法,鼻祖是日本,並且強而有力地把整個東亞都破壞了。在《醜陋的中國人》出版之前,1970年有日本人出版了《醜陋的日本人》,這比1985年的《醜陋的中國人》還早了15年。另有韓國人於1988年出版了《醜韓國人》。

日本是一個人格在尋求生存之路上被撕裂的民族,非常具有典型性。它和日本人的生存環境有關。從古代起,日本人就居住在狹小的島嶼,四面環海。島上生存環境惡劣,能夠產出的人們所需要的供應品非常有限。長時間在物產貧乏的島嶼上尋求生存,其實並非易事。這種生存環境,造就了日本人獨特的島國意識和島國人格。

為了生存,日本人只能靠海而居,到海上去謀生。它們首先要做的事是徵服海洋。且海亦非素食之海,不但波濤洶湧,而且變幻莫測,給人以神秘,險惡,狂暴的印象。你的強壯,我的強壯.

為了生存,日本人在與大海的抗爭中,鑄就了日本民族頑強的毅力,尚武和善的徵服性格,同時也衍生出了比大海更為兇猛,更為殘酷的人格意識。

日本人徵服了海洋,並沒有就此止步。殘暴的人格,讓它品嘗徵服的喜悅。日本帝國跨越其領土以暴力手段取得其他國家的物產。在歷史上,日本人多次扮演入侵者、害人者的角色,而且毫無疲倦地侵犯和騷擾鄰國。在中國,朝鮮是一個典型的受害國,沿海的人民也曾遭受日本海寇的燒殺搶掠之害。

無勞動能力、自大的人有一種經歷感,這種暴力作惡的意識在日本人的人格中慢慢地潛伏和累積。二戰期間,日本人民不再滿足於在沿海地區做生意,而是藉機對亞洲國家進行更瘋狂的侵略、搶劫和更殘酷的屠殺。

就是日本人性格上的劣根性,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難以彌補的創傷。在自給自足的日本民族生存過程中,由於與大海的不斷抗衡,人初性本善的人格逐漸被其拋棄,逐漸演變為兇惡的人格。

日本民族暴力作惡的性格在騷擾沿河其他民族的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侵略者的這種卑劣本性逐漸在日本民族中萌發、成長、紮根。

日本是一個與其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人格分裂民族。日本人居住在四面環海的美麗環境中,富於變化的綺麗島國風光,很容易讓人形成一種纖細,敏感,脆弱的個性。

生活中遇到不如意,輕則發出感嘆、哀傷,重則有自虐、自殺之嫌,以此來彌補不完美的現實。它有事實根據予以支持。在日本社會自殺率居高不下的現象中,日本社會存在著龐大的自殺群體。這群喜歡自殺的人,似乎都有想死的欲望和欲望,甚至有不少人不僅崇尚死,而且以死為美。

曾經有一位日本著名畫家生前說過,「死是最高級的藝術,死對我來說就是生」。在日本書《源氏物語》中也有這樣的一句話:「生前誠可恨,死後可愛。」以易開易落的櫻花作為日本民族的象徵,也能感受到日本民族對自身「存在」的一種固有的焦慮與不安。這種特徵,在日本各民族中逐漸印入個性中,加劇了其人格分裂。

在對完美的追求和極致取向的支配下,日本民族的人格發生了分裂,發展成為畸形的人格。焦躁,煩躁,自虐這一低人一等的天性在日本很有市場,並且世代相傳。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戰敗後,精神危機演變為暗淡的天性,並迅速走向現代化。儘管物質生活在日本國內已是豐衣足食,但精神危機卻隨之而來。因為日本工業化出現了大生產,不同程度地讓日本人的工作節奏加快,而生活卻陷於單調、重複性的困境。

每個個體的存在感越來越弱,甚至變得無足輕重,日本人陷入了精神孤獨的怪圈。與城市發展相結合,派生出牢籠式的空間生活方式,這進一步加劇了人口發展的孤立。人際間的「老死不相往來」已成為人間的常態。

這種脫離群體、自我封閉的狀態使日本人越來越感到絕望和恐懼。在日本,心甘情願地做一個外來者,游離於社會群體之外,但內心仍然糾纏不清,為自己變成了一個社會多餘人而苦惱、恐懼。

相關焦點

  • 老人跪著上吊自殺其實需理性看待
    粘孝康  10月6日上午,在鄭州市西四環梧桐街交叉口盛世港灣小區,一老人跪著上吊自殺身亡。對於居民的說法,記者隨後電話採訪了老人的兒子,張先生表示並未虐待老人。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10月9日中國網)  近日,各大新聞紛紛報導「河南七旬老人跪著上吊自殺身亡」事件,許多人稱是老人兒子和兒媳不孝,以至於老人以這種非常規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面對群情激奮的人們,兒子只能跪在地上默默承受著小區居民的斥責。筆者認為任何事物都存在多樣性,不應只看表面,何不理性看待老人跪著上吊自殺一事呢?  正所謂:「百善孝為先」讓父母安享晚年是每個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 《人都有劣根性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人總是有一種劣根性,無論是哪一種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不要說我很成熟,根本就不會存在這樣不好的一面,也許你只是注意到了自己好的一面,而刻意的選擇不去理會自己的劣根性,這種劣根性雖不是好事,但也不是什麼控制不了的事情,人無完人,是人就會有缺點,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
  • 晚清中國的「日本轉向」:東亞古典精神的相逢與終結
    要強調指出的是,這種變法的精神啟動力雖然源於甲午戰爭慘敗的衝擊,但倘若欠缺日本的參與,師法日本的維新可能同樣無法順利實現。事實上,在主政者們重構中華帝國憲制的過程中,當時的中日關係作為既定的條件得到了有效的認知與利用,甚至有意的發明與創造。中日兩國「同俗」「同文」「同種」的觀念,正是這種發明與創造的結果。
  • 日本人為什麼不承認自己是黃種人?我們現在已經被認為是白種人了
    這是回歸到馬可波羅時代,西方人對東亞人的認知,在馬可波羅時代,西方人的旅行筆記中,中國人和日本人被描述成「膚色白皙的人」,從13世紀至19世紀,中國人和日本人一直被西方人認為是白種人。(日本女明星,長澤雅美,皮膚很白)「黃種人」這個詞被發明是在19世紀的時候,當時西方的人類學家根據有限的樣本資料對世界人種進行了非常粗略的劃分,這種劃分被認為是不科學的,並且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到了20世紀之時,不斷的有人類學家對以膚色劃分人種的觀點提出質疑,比如在1940年,比薩提(R.
  • 一場突發的全球災難讓日本人曾總結國人的十大劣根性不攻自破
    近鄰日本曾經吹牛說對中國人如何如何了解,所以在對國人的觀察和總結後列出所謂的十種劣根心理狀態。這裡要說的是:或許曾經有,那也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這次影響全球的疫情就像試金石一樣,用事實把所謂的十條劣根性批駁的一文不值。承認存在是勇氣,努力去改變才是王道!第一種是旁觀心理。曾經魯迅先生的《藥》一文中寫得極其詳細。
  • 東亞人最勤勞,智商也很高,為什麼卻不是世界最富裕的地區?
    今天,我們就拿黃種人聚集的東亞地區來簡單分析一下,東亞地區相比於歐美的四個短板。通過相關數據參考我們也發現,日韓領土當中的山地佔比竟超過70%,剩餘不到30%還包含內陸水域、河道、沼澤、居民區等地形,日本的實際耕地佔只有12.5%,韓國18.5%,而中國也只有16%左右。在這種現實情況下,東亞各國要想真正搞好農業,我們只能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日本業主為啥喜歡跪著拖地?一直跪著不嫌累嗎?拖把不更方便!
    記得小時候看電視,總是能看見一休哥在辛勤地打掃家裡的衛生,每次擦地板還都是跪在地上用雙手拖地板,那個時候總認為是為了拖地更乾淨才這樣拖得,後來大了感覺不是那麼回事了,明明用拖把就能輕鬆解決的打掃衛生,幹嘛那麼辛苦地跪著擦呢?
  • 人最大的劣根性!
    他說: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雙眼都用來盯著別人和外邊的世界,難以自檢。所以,我們應該用一隻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另一隻眼睛審視自己。不少人都存在著這個"劣根性",喜歡並容易盯著別人,批評別人,要求別人改變;但他們看不到自己的問題,不會自我批評,不能主動改變自己。
  • 鄧曉芒:中國文人的劣根性就是自作多情和自以為純潔
    唐朝的文化為何能極度繁盛,便是因為整個唐朝社會都有著巨大的包容性。清朝的整個政治體系,上到皇帝,下到小官,都太自作多情了,根本沒有那种放眼望世界的意識,全然不知道在大洋彼岸的國家,一切都在以飛快的速度變換著,論器物,論制度,早已甩清朝幾條街,而中國的文人,卻還在自我欣賞。
  • 東亞人平均智商排第一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日前,一名英國教授繪製出了「世界IQ地圖」,他的研究顯示,不同種族的人存在智力差異,而東亞人是全球最聰明的。不過,這份「地圖」惹來了不小爭議,批評者認為,這一研究是「種族歧視」。 東亞人平均智商排第一 這一地圖由英國阿爾斯特大學教授理察?
  • 閒來無事,細數下日本人從古到今發明的東西
    今日小編沒吃早飯,於是買了個桶面泡著吃,吃到一半突然想好奇心大作,就想知道是誰發明這麼方便的速食品,結果上網一查原來是日本人發明的方便麵,於是趁著電腦,一併網絡淘了歷來日本發明的東西!第一個【杯麵(方便麵)】方便麵,又稱快熟面、速食麵、即食麵、泡麵、快速面、快餐面,是一種可在短時間之內煮熟食用的面制食品。
  • 東亞人智商高的根源?……歐洲人居然與東亞人血緣關係最近
    英美等國專家近年在研究全球人種的智商時發現,東亞人智商在全球最高,世界上智商最高的國民分布在中國、新加坡、韓國和日本,他們的平均智商高達105,東亞人成年後大腦容量比白種人平均多1立方英寸,歐洲人緊隨其後。
  • 中國人的劣根性真的存在嗎?
    有條件的人可能就逃離了中國,移民國外。剩下有一片罵聲、有默默接受、也有理性看待和積極改變。因此也有人就斷言中國人多麼的劣根性。其實,劣根性在任何民族、國家、個人中都是存在的,為什麼此刻的我們似乎顯得這麼突出。其中一點就是因為我們拋棄了傳統人文精神的護佑,一味的追求物質利益,導致打開了內心惡的一面。人是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內心中有惡與善兩種狀態。
  • 關於所謂的中國人的劣根性,我想說幾句
    其實從前經常看到這三個字「劣根性」,但是後來才知道「劣根性」是什麼意思。魯迅先生說的中國人的劣根性包括: 精神勝利法、卑怯的奴隸根性狹隘、保守、因循守舊、膽小怕事。從前可能覺得有幾分道理,但現在覺得卻有些荒誕。為什麼呢?
  • 大衣哥家門被人踹開後,很多人說劣根性也會傳承!
    劣根性最早見於魯迅的筆下,是說國人的,也沒有局限於農民。然而,近日,大衣哥朱之文被村民踹家門的視頻流出,引起網友憤怒。讓大家重新探討起國人的劣根性。朱之文回應:說一下:今天出門了在臨沂,一個村的人喝了酒喊門,睡覺了沒聽見,就踹門了,都是老朱家的人,都是鄉裡鄉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不跟他們一般見識!在魯迅的早期著作中,研究所謂國民劣根性的相當多,他棄醫從文也是為了改造中國的國民性。
  • 梁文道:東亞共同體到底是個啥
    在這本書裡面第一章就叫做東亞共同體論述,這個東亞共同體論述裡面白永瑞教授首先回頭梳理了我們東亞這個地方原來有的一些秩序是什麼。他就說到我們這邊的秩序,其實簡單講,就三個帝國,哪三個帝國?第一個就是過去的中華帝國,建立的朝貢體系,這我們昨天也稍微說過,今天就不再詳談。第二個當然就是日本帝國,日本帝國當時也有個東亞論述,這個東亞論述是什麼?就叫做大東亞共榮圈,我們都知道。
  • 出生漁民的他,是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為何稱東亞教育是浪費生命?
    還記得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揚名,又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中村修二嗎?他畢業於《日本德島大學》,是一名日裔美籍的電子工程學家。可能很多人光聽到諾貝爾學獎得主這個身份,都會覺得這個人從小就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學霸,然而事情的真相卻與之差距甚遠。
  • 基因證日本人是混血兒 繫繩文人和東亞大陸後代
    現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島的當地居民繩文人和來自東亞大陸的彌生人不斷混血形成的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研究人員11月1日在日本《人類遺傳學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基因分析證實,現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島的當地居民繩文人和來自東亞大陸的彌生人不斷混血形成的
  • 日本人不是「日本人」,他們的血統最純正,卻被日本稱為「蝦夷」
    截止到目前,大和民族約有1億2500萬人,主要分布於整個日本列島。在公元前300年的彌生時代,朝鮮半島的三韓民族、北方漢族和阿爾泰語系民族等黃種人,自東亞大陸開始,乘船漂流過海,沿著朝鮮半島不斷向下前行,渡過洶湧的海峽,慢慢地向日本列島遷徙,最終與日本本土的繩文人融合,形成如今的大和民族。
  • 從春節事件看中國玩家的劣根性
    公元2009年1月24日,WOW中的春節較現實中的春節早開始了那麼兩天    每個人,都應當沉浸在節日的喜悅與遊戲的快樂中。。可是總會有那麼一兩點令人憤恨的事,讓我不免思憂。。會有人說,這種思憂,是無謂的,是多餘的。。我想不是,以一個華夏後裔的身份思考,這份思憂,是必要的,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