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上生命誕生之初到今天,動物滅絕就沒有停止過,僅僅是大的物種滅絕就有5次之多,時至今日,動物的滅絕依然在不斷的上演著。那麼,是什麼造成了動物的滅絕呢?在我國的近代又有哪些動物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在開始盤點之前,我們先要弄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是「近代」。在歷史上世界的近代史劃分有些模糊,但是我國的近代劃分還是比較清晰的,那就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即是近代的開端。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中國近代滅絕的動物,也就是從1840年開始滅絕的動物。
01 裏海虎
在大自然中,貓科動物大都是各自生境中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尤其是像獅虎豹這樣的大型貓科動物,在其生存的空間內幾乎沒有天敵。但是,自從它們的皮毛被人類盯上之後,它們的數量就一直在不斷的減少,再加上人類對森林等植被的破壞,更加使它們的生存現狀雪上加霜。
現存的老虎亞種一共有6個,其中華南虎、印支虎、東北虎、孟加拉虎這四種老虎在我國都有或多或少的分布,其中華南虎更是我國獨有的虎種。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我國還有一種老虎的亞種,它就是裏海虎。
裏海虎曾是老虎亞種中體型第三大的虎種,它曾經廣泛地分布於中西亞,在我國常見於新疆地區。但是在數次的「打虎熱」、偷獵下,裏海虎在我國新疆地區的數量不斷的減少。雖然裏海虎滅絕於20世紀的80年代,但是它在我國早在1916年就已經滅絕。
02 中國犀牛
中國犀牛並不是犀牛的一個亞種,而是印度犀、爪哇犀以及蘇門答臘犀這三種犀牛在中國的總稱。作為陸地上體型第二大的動物,犀牛在自然環境下沒有天敵,但是自從犀牛角被人類盯上之後(入藥),它們的數量就在不斷的減少。
而在我國境內分布的這三種犀牛也沒能倖免,它們的滅絕事件分別是:1916年蘇門答臘犀在中國滅絕、1920年印度犀在我國滅絕、1922年爪哇犀在我國滅絕。
03 蒙古野馬
蒙古野馬也就是普氏野馬。普氏野馬曾經廣泛地分布於亞洲和歐洲地區,尤其是我國的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區分布較多。普氏野馬長著一身土黃色的毛髮,看起來沒有我們常見的馬兒好看,而且它的體型也不如我們常見的馬大。
由於普氏野馬的生存空間內有狼的存在,所以它們的數量一直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是在某一天,它的天敵除了狼外,又增加的人類,人類拿著槍無度的獵殺,終於在20世紀60年代,野外再也沒有普氏野馬了。
值得一提的是,普氏野馬並沒有完全滅絕,而是野外滅絕,在人工飼養下,還有少量的普氏野馬存在。
04 臺灣雲豹
在我國的臺灣,分布著一種非常漂亮的貓科動物,它就是臺灣雲豹。臺灣雲豹是雲豹的一個亞種,它的身體兩側有著雲狀斑紋,而且雲豹還是現存所有貓科動物中,犬齒比例最長的動物,雖然它的平均體長僅有80公分左右(不含尾巴),但是憑藉著靈活的身體以及尖利的犬齒,雲豹能夠上樹捕殺猴子這樣的靈長類動物。
由於雲豹的斑紋非常的漂亮,所以它的皮毛被一些不法之徒盯上,從19世紀開始,人類對雲豹的偷獵就沒有停止過,直到1972年,最後一隻臺灣雲豹死在了偷獵者的槍口下。
當然除了以上四種動物外,還有很多,比如白鰭豚、滇池蠑螈、豚鹿等等這些動物也是在近代從我國消失掉的。離我們最近的一種滅絕動物就要屬長江白鱘了,這種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超過1.5億年的物種,在種種原因下在2019年的9月正式滅絕。
動物滅絕的原因
從整體上看,動物的滅絕分為兩種,一種是動物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滅絕,比如劍齒虎、猛獁象等等,一種是人為因素,比如上面列舉的動物滅絕的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的過度濫殺。
而在近代滅絕的動物中,超過80%以上的都與人類有著間接或者直接的關係。所謂的間接就是指人類的棲息地擴張或者對植被的破壞,使得一些動物的棲息範圍越來越小,最終造成滅絕。而直接就是人為獵殺了,像上面說的臺灣雲豹以及中國犀牛就是因為人類的獵殺才滅絕的。
總結
人類雖然是當下地球的「統治者」,站在食物鏈最頂端,但是,人類畢竟是自然生態中的一分子,任何物種都與人類的生存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而物種的滅絕勢必會造成生態平衡的被破壞,最終危害的還是人類本身。
因此,保護野生動物,其實就是在保護人類本身,切勿飲鴆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