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當下,非洲大草原儼然成為了世界大型動物的「寶庫」,這裡有體重5噸的大象,有像攻城車一樣的犀牛,也有體重過噸的河馬以及數量眾多且體型龐大的水牛等等。但是,反觀我國的野生動物,除了動物園中,我們很難看到一些大型的猛獸。那麼,為什麼地大物博的我國如今的大型猛獸很少見了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在我國陸地上分布的大型猛獸有哪些?
說起猛獸,許多小夥伴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型食肉動物了,而陸地上的大型食肉動物並不少,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以下兩大類了:
第一,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熊科動物
在整個食肉目下,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就是熊科動物,其中北極熊和科迪亞克棕熊是熊科動物中最大的兩個代表動物,不過,科迪亞克棕熊和北極熊的分布相對局限,不僅在我國沒有,在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都沒有,所以我們不能以它們為例。除了這兩個極大個體的動物,熊科動物下最大的就是棕熊了。
現存的棕熊有20個亞種,它們廣泛地分布於歐洲、亞洲以及北美大陸上,其中在我國有兩個亞種的分布,它們分別是:東北棕熊和西藏棕熊。
第二,大貓
在陸地的食肉動物中,如果說熊科動物是最大的,那麼貓科動物就是最兇猛的了,因為所有的大貓都站在其生境的食物鏈最頂端。大型貓科動物在世界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當然非洲和美洲地區也有,只不過較少而已,比如非洲的獅子、非洲豹,美洲的美洲豹等。而在亞洲地區,有著全部的6個老虎亞種、8個花豹亞種(一共9個)以及亞洲獅。
其中,在我國有分布的老虎亞種有4個: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和印支虎,同時在我國分布的花豹亞種有3個:華北豹、印度花豹以及遠東豹。
除了大型食肉動物外,有一些大型的食草動物也能稱為大型猛獸,比如河馬、犀牛、野牛(水牛)等大型動物雖然是吃草的,但是它們有著極強的攻擊性,並且這些動物大都易怒,所以,嚴格意義上說它們也屬於大型猛獸。
但是,在我國,河馬、犀牛一頭野生的都沒有,不過大型的野生牛科動物還是有的,其中野生的亞洲水牛分布在雲南地區,還有野犛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區。
小結:從大型猛獸的亞種數量上看,在我國分布的並不少,比如僅僅是老虎的6個亞種,在我國分布的就有4個,而花豹亞種在我國也有三個,並且像體型龐大的棕熊,在我國也有2個亞種分布。
為什麼大型猛獸亞種分布較多的我國,反而讓人感覺缺少大型猛獸呢?
其實,說我國陸地上少有大型猛獸並不是錯覺,而是真的,儘管上面我們列舉了多個在我國分布的大型猛獸的亞種。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現狀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分布
雖然我國有不少種類的大型猛獸亞種的分布,但是它們的分布大都比較局限。首先是老虎,表面上看我國有4個老虎亞種的分布,但是在這四個亞種中,華南虎早已經野外滅絕,野生東北虎在僅分布在我國的東北地區,還僅剩下了不足30頭,而其他兩個虎亞種只是在我國的雲南與其他國家交界的森林中有零星的分布,因此,在我國野生環境下,想要見到一頭虎,非常的不容易。其他的幾種動物大致也是這樣的情況,棕熊的兩個亞種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和西藏地區,而且還是人跡罕至的地方,也非常少見。
野生的亞洲水牛僅在雲南的邊境還有少量分布,野生犛牛更是在人跡罕至的高海拔的高原之上。因此,分布比較的局限,讓我們很難有機會發現野生的大型猛獸。
第二,人為原因
在我國雖然大型猛獸的亞種不少,但是到目前為止它們清一色的都是瀕危動物。在我國,這些大型猛獸的數量極為稀少,而原因與人為是分不開的。比如我國獨有的虎種華南虎就是因為數次的「打虎熱」、人為的「偷獵」行為以及人對它們棲息地的破壞,最終才走到了野外滅絕的地步。而且許多小夥伴可能都知道,早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我國是有犀牛生活的,而且在我國的犀牛雖然統稱為中國犀牛,但其實中國犀牛是由三個犀牛的亞種組成的,它們分別是:印度犀、爪哇犀以及蘇門答臘犀。但是由於偷獵行為非常的猖狂,這三種犀牛,分別於1920年(印度犀)、1922年(爪哇犀)、1970年(蘇門答臘犀,雖然是1970年宣布滅絕的,但是實際上從20世紀20年代後就沒有人發現過野生個體了)。
因此,在我國曾經也有過許多大型的猛獸,但是由於它們本身的分布較為局限以及人為獵殺的關係,現在我國大型的猛獸幾乎在野外很難看到了。
總結
如果單純地從大型猛獸的亞種數量看的話,我國還是有不少的,但是,如果看回物種數量,那就少得可憐了。而且在我國分布的大型猛獸,要麼因為人為關係滅絕,要麼本身就棲息在人跡罕至的地方且已經瀕危。因此,說我國很少有大型猛獸非常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