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在所有的野生動物之中,獅子已是非洲之王,但是如果把時間推到數萬年以前,或許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種種跡象表明,在數萬年前非洲剛果盆地一帶曾生活著一種體型巨大的猿類——比利猿。這種巨猿別無所好,偏偏就喜歡獵殺大型貓科動物,尤其是獅子更是比利猿的主要攻擊對象。
古生物學家猜測,比利猿的身高大約在兩米六左右,體重不算重大約為四百斤。但是比利猿的肌肉非常發達,尤其是肱二頭肌和胸肌,所以擁有著野生猛獸中首屈一指的力量。而且比利猿的身手非常靈活,相對苗條的身體讓它們可以快速反應和做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
此外,比利猿的智慧也高於大多數的野生動物。在進行捕食的時候,它們非常善於運用策略,經常可以將獵物的去路圍堵住。如果三隻以上的比利猿一起出動捕獵,獵物幾乎很難逃脫,哪怕是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動物豹子。
至於為什麼比利猿總喜歡攻擊大型的貓科動物,古生物學家猜測可能有以下兩點原因:
1、世間萬物相生相剋,被克制的動物總會被上一級捕殺。比如說貓科動物是蛇類的剋星,所以就經常喜歡捕殺蛇類。而靈長類動物算是貓科動物最頭疼的對手,所以體型巨大的比利猿就喜歡獵殺貓科動物。
2、在當時的非洲,大型貓科動物較多(比如獅子),比利猿在攻擊的時候遇到它們的可能性更大。再者貓科動物多為肉食,對於比利猿的生存也是一種威脅。比利猿在獵殺貓科動物的同時,也傳遞了一種信號:你們最好不要輕易來惹我們,不然殺無赦。
當然,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比利猿根本就不存在。畢竟現在也僅僅是發現一些殘全不全的大型靈長類化石。而關於比利猿的目擊者,則多數集中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想要考證和確認也非常困難。不過剛果盆地一帶的確是很少有大型貓科動物出沒,也許就是被這種所謂的比利猿給嚇破了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