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溪蟾,龜蟾科下的一種,最奇特之處在於,孵溪蟾哺育後代的方式,雌性個體會將體外受精後的受精卵吞咽下去,在胃部中孵化並且哺育幼崽。但可惜的是這種奇特的動物在1984年才被人發現,並於一年後被人判為已滅絕動物。
擬斑馬,曾經生存在南非地區的奇特動物,前半身相伴嗎,後半身卻像馬,在當地一度被人視為肉用來源,加之其獨特的皮毛在黑市交易中具有極高的價值,促使了人們對擬斑馬的獵殺活動,最終導致擬斑馬在19世紀後期走向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滅絕於近代1900年,曾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地區特有的袋熊。外型有呆萌,流露出幾分憨態可掬,但這種食草動物同樣在人類的大肆捕殺及侵佔棲息地之後走向滅絕。
袋狼,在近代滅絕的奇特動物,曾廣泛生存在澳大利亞,袋狼因身披虎一樣的條紋而又被人稱作塔斯馬尼亞虎,在當地被人視為「殺羊魔」之後展開瘋狂的捕殺活動,在1936年被獵殺至滅絕,目前袋狼的遺骸仍舊保存較為完好,通過現代克隆技術再尋找出代孕體後,袋狼仍有復活的可能。
臺灣雲豹,臺灣地區特有的大型貓科生物,以體軀分布著六塊雲狀的暗色斑紋而得名。常年隱居在深山密林之中,自近代開始因人類不斷霸佔它們的棲息地,加之過度捕殺臺灣雲豹,在2013年直降將其逼至滅絕的地步。
開普獅,又稱為好望角獅,是近代時期滅絕的珍稀動物,具力量與身形一一體的頂尖掠食者,但是在被人類冠以害獸的身份大肆捕殺,在1858年普遍被人視為已經滅絕,而此前,它們是生存在地球最南端的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