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020-12-08 老金聊史

文丨老金聊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英國在1840年至1842年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最終結果以中英雙方籤訂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使得我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這場戰爭也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一次鴉片戰爭

19世紀中期,在清王朝日趨衰落的時間段。英、法、美各國的資本主義卻在迅速發展。甚至在18世紀60年代,英國爆發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大機器工業代替了傳統手工業。因為英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工業產量急劇上升,因此英國一直走在努力尋找新的資源及產品生存空間。

工業革命

歐美列強為了擴大自己的商品市場,因此在世界各地不斷的爭奪原料產地,加緊了徵服殖民地的活動。而中國作為物質豐富,且具有巨大擴張價值,但是工業體系與國防體系極其落後的國家,成為了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擴張的對象。

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因此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呢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乾隆皇帝也拒絕與英國進行貿易,這使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

乾隆皇帝

英國在18世紀開始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卻以銀作為貨幣,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令英國人利潤受損。而中國也對英國的入口貨要抽20%的高稅率,使英國大為不滿。

為此英國開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而鴉片貿易給也他們帶來了驚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優勢。其鴉片輸入嚴重敗壞了社會風尚,還破壞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

1839年6月,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並勒令外國煙販交出所有鴉片,並要求承諾不要再販賣。於6月3日至6月25日將大部分法律上屬於英國人的鴉片庫存全部銷毀。而英國人認為禁菸行動為侵犯私人財產,促成鴉片戰爭的爆發。

林則徐

1840年4月,英國國會以271票對262票通過了對清作戰的法案,此戰英國只不過派出二十五艘戰艦以及諸多補給船隻,合計約有六十餘艘一同進入清帝國海域。隨後的結果,世人皆知。清朝全面潰敗。

1842年8月29日,在英軍旗艦汗華號上,耆英與璞鼎查籤訂中英《南京條約》。導致喪失香港島主權,其次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並喪失關稅主權與貿易主權。1843年英國政府又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

耆英

列強在此之後,紛紛與中國籤訂更多不平等條約。1844年7月3日,中美籤訂《中美望廈條約》。10月24日,中法籤訂《黃埔條約》。從1845年起,比利時、瑞典等國家也都脅迫清政府籤訂了類似條約。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並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南京條約》籤訂場景油畫

鴉片戰爭是中國抗擊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第一次戰爭。但是由於清政府整個統治集團內部,瀰漫著享樂苟安,貪汙腐化氣息,結果不出所料的是以失敗告終。而失敗後的一系列事情使中國的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成為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並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參考文獻:《近代中國史綱》《亞洲史》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都說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段時間,現在被定義為「近代史」(1840年-1919年),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這是最為恥辱的血淚史,至今令人憤恨,而關於這段時期的歷史定位,即使是小學上過社會課的人都清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對這個詞比較熟悉,並不代表著對這個詞本身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這麼拗口的一個詞到底指的是什麼?
  • 2019年中考歷史:近代史複習100題,第一輪複習必做!(附答案)
    2019年中考歷史:近代史複習100題,第一輪複習必做!(附答案)2019年第一學期已經開始, 初三的孩子可要緊張了,各科陸陸續續將會進行全面複習,初中三年的歷史知識都將系統化記憶,相信有些同學不記得近代史部分發生了什麼。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提前走進近代史部分。
  • 初中中國近代史知識點梳理:重要的國際條約總結歸納
    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過程   (1)開始: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等的籤訂(2)加深:第二次鴉片戰爭和條約的籤訂   (3)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4)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   2、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   鴉片戰爭(1840—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
  • 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精準預測
    C.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D.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2017.4)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主要的矛盾是( C )A.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B.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矛盾C.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預測2:西方列強對中國首先和主要的侵略方式
  • 徐秀麗:中國近代史研究70年(1949—2019)
    他指出,1840年之後,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的領導者;中國革命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革命史家以此為據,確立了歷史敘述的框架。
  • 清政府的滅亡從鴉片戰爭開始!
    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一階段:1840年6月,懿律率船艦40餘艘、士兵4 000餘人到達廣州海面,封鎖珠江口,戰爭開始。因廣州有備,懿律率主力北上。7月,進犯廈門,攻陷定海。8月,抵達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派琦善到天津議和。
  • 中國近代史研究範式與方法再檢討
    所謂「兩個過程」,也即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所說:「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也就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所謂「三次高潮」,第一次為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第二次為戊戌變法和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第三次為辛亥革命。所謂「八大事件」,指的是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 王建朗:春風過處草木青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創新發展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後,中國近代史研究呈現繁榮景象。首先,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極大地解放了歷史研究者的思想,思想的解放和思維方式的改變給中國近代史研究帶來新的生機,推動中國近代史研究實現了科學轉型。其次,研究者對中國近代史學科研究對象的認識有了新的發展,研究領域由比較偏重政治史研究發展成多領域百花齊放,促進了學科體系的完善。
  • 9月7日:中國成功發射氣象衛星「風雲一號」
    歷史上的今天(9月7日)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歷史上的今天  9月7日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英國、俄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11國籤訂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款9.8億兩白銀。
  • 最後帶你捋一捋政治: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
    幫幫整理了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幫助大家記憶與查缺補漏,臨時抱抱佛腳,會有好
  • 五四運動為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原標題:五四運動為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宣告結束。1919年1月起,協約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也派代表參加了巴黎和會,然而,中國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不但遭到拒絕,而且會議竟然規定德國在山東獲得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使中國人民積蓄已久的反帝愛國情緒如火山般爆發出來。
  • 為什麼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而日本能夠倖免
    中國1840年就和英國遭遇了,發生了鴉片戰爭。戰爭的結果不光給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對日本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日本真正被打開國門,並不是英國人幹的,而是美國人幹的。1853的,發生了著名的黑船事件,美國的準將馬休率軍艦駛進了日本江戶的浦賀港,日本國內為之震驚,到了1854年,雙方籤訂了《日美和親條約》,日本的國門正式被打開,被迫開放了通商口岸。
  • 《紐約時報》駐港記者推特封面,竟是鴉片戰爭英法艦隊集結香港
    延伸閱讀:鴉片戰爭還是英中戰爭?英國很多歷史課對鴉片戰爭仍隻字不提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這場因毒品而起的戰爭被認定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南京條約》的籤訂也開啟了中國以「割地賠款」、「不平等條約」為代表的百年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