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為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020-11-23 人民網

原標題:五四運動為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宣告結束。1919年1月起,協約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也派代表參加了巴黎和會,然而,中國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不但遭到拒絕,而且會議竟然規定德國在山東獲得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使中國人民積蓄已久的反帝愛國情緒如火山般爆發出來。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13所大專學校的學生3000餘人齊集天安門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懲國賊」,以學生鬥爭為先導的五四愛國運動由此爆發。運動很快發展到全國的各階層,6月5日,上海工人自動舉行聲援學生的罷工,幾日之間達到了六七萬人。隨後,北京、唐山、漢口、南京、長沙等地工人也相繼舉行罷工,運動的主力由學生轉變為工人,波及全國20多省的100多個城市。在國內群眾運動的強大壓力下,中國代表沒有出席6月28日巴黎和會籤字儀式。
  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傑出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帶著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這也正是五四運動與以往的農民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同之處。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由封建社會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內的主要矛盾也由原來的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轉變為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要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反帝反封建就成為近代以來中國革命的主題。這種革命從其範疇來說屬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五四運動之前,中國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是由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而五四運動之後,雖然革命的任務仍然是推翻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統治,革命的對象也仍然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但革命的領導者已經不再是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而是無產階級。既然如此,五四運動之後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就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
  五四運動既是反對帝國主義的運動,又是反對封建主義的運動,它將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中國人民自從鴉片戰爭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始終企盼著民族的復興。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斷地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尋找國家與民族的出路,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與奮鬥。這其中,有地主階級改良派開展的洋務運動,有農民階級浴血奮戰的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有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的戊戌變法和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辛亥革命。但是,洋務運動破產了,太平天國和義和團失敗了,戊戌變法只進行了103天就被頑固派破壞,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滿清王朝,男人剪掉了辮子,女人可以放開小腳,國號由大清改稱為民國,但它並不是人民的國家,中國依然是那樣貧窮落後,依舊是那樣的四分五裂,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
  五四運動的發生,正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危機步步加深的背景下,各種社會矛盾鬥爭的總爆發。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遭受外交失敗,再一次陷於民族危難。通過這件事,中國人民從此認清帝國主義的真面貌。毛澤東曾指出:「中國人民對於帝國主義的認識也是這樣。第一階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認識階段,表現在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等籠統的排外主義的鬥爭上。第二階段才進到理性的認識階段,看出了帝國主義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矛盾,並看出了帝國主義聯合中國買辦階級和封建階級以壓榨中國人民大眾的實質,這種認識是從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前後才開始的。」在五四運動中,中國人民積蓄已久的愛國熱情由此噴發。參加愛國鬥爭成員如此廣泛,各階級各階層群眾如此一致地共同行動,是近代以來未曾有過的。五四運動是群眾發動的,是群眾的隊伍在街上公開反對自己的敵人。開始只是覺悟的、先進的學生參加,後來,上海有廣大的工人、商界參加,再後來,漢口、長沙,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都卷進這個潮流裡去了。運動中喊出的「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賦予反帝反封建鬥爭新的內容,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由此翻開新的篇章。
  五四運動又是一場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有力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在努力地向西方學習,並且經歷了從學「器物」學「制度」再到學「思想」的轉變。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誌》(不久改名為《新青年》),它以青年群眾為主要的讀者對象,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當時,西方各種主義和思潮紛紛湧入中國。在這個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也開始在中國傳播,但既沒有得到正確的闡釋,也未為人們所重視,即使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的少數知識分子,也僅將之作為西方的一個學術派別來看待。
  五四運動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後發生的。在此之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際遇就大不一樣了。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革命成功的俄國,在政治經濟上與中國有著許多相同或接近的地方,而它在革命勝利後又以反對帝國主義相號召,並且主動宣布廢除帝俄與中國籤訂的不平等條約。這樣,中國的先進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產生了特殊的好感。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先進分子的代表李大釗、陳獨秀等,滿腔熱情地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克思主義,並不遺餘力地對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加以宣傳介紹。在這個過程中,不但他們自身完成了由激進民主主義者到初步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而且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也使一批和有著他們共同理想的先進青年,如毛澤東、鄧中夏、蔡和森、惲代英、周恩來、劉少奇等等,集合在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於是有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這一群體。
  對於五四運動前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情況,毛澤東有過形象的比喻:「馬克思主義產生於歐洲,開始在歐洲走路,走得比較慢。那時我們中國除極少數留學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馬克思其人」。「總之,那時我沒有看到過,即使看過,也是一剎那溜過去了,沒有注意。」馬克思主義在「十月革命以後就走得這樣快。因為它走得這樣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運動以後,很快就曉得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勢力的口號。在這以前,哪個曉得提這樣的口號呢?不知道!這樣的口號,這樣明確的綱領,從中國無產階級產生了自己的先鋒隊——共產黨起,就提出來了」。中國的先進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之後,就開始意識到組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要。
  五四運動後期工人成為運動的主力,中國工人階級開始走上中國政治的舞臺。五四運動的另一結果,是使那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工人階級力量的偉大,他們脫下長衫,來到工人中間,了解工人的悲慘生活,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開辦工人夜校,提高工人的文化知識,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初步結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思想感情進一步轉變到工人階級方面,實現了知識分子的工人階級化。同時,一部分工人由於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教育而提高了階級覺悟,這就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準備了思想和幹部條件。正是由於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直接推動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工人階級就有了自己的先鋒隊,中國革命就有了新的領導核心力量,這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於舊民主主義革命最根本的特徵。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

相關焦點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五四運動標誌一個偉大開端
    五四運動標誌一個偉大開端1917年,創辦於上海的《新青年》雜誌編輯部遷至北京,此後,眾多擁有先進思想的愛國知識分子以《新青年》為陣地,掀起席捲全國的新文化運動高潮。1919年,北京爆發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熊熊燃燒的革命火種迅疾燎原,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嶄新篇章,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
  • 毛澤東關於五四運動的論述
    原標題:毛澤東關於五四運動的論述   毛澤東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五四運動是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重溫毛澤東對五四運動的有關論述,對於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對於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很有意義。   毛澤東不僅是五四運動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我們黨早期的五四運動研究者。說參與,五四運動時期,毛澤東既到京直接參加五四運動,也是湖南五四運動的領導者。
  • 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五四運動
  • 罕見歷史圖集: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組圖)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也是五四運動95周年紀念日。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麼,一直有不同看法。小編謹以這些罕見的歷史圖片,與大家一起儘可能「返回現場」來感受。「五四運動」本身也可以有兩種理解。狹義上,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場發生於中國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運動。事件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國人極端不滿,從而上街遊行表達不滿。
  •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五四運動狂飆般的吶喊聲早已散去,五四運動精神卻一直沉浸在中華民族奮鬥的血脈裡。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我們回望那段歷史,重溫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加深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的認識,可以更好推動新時代中國青年繼承五四精神,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基本經驗
    全書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三冊,是迄今為止國內公開出版的權威讀物中,全面系統反映中國共產黨歷史時間跨度最長、內容最為系統完整的一部黨史基本著作。
  •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共青團員們,青年朋友們,同志們:100年前,中國大地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鬥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 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的發起者和學生運動的主力軍,就是北京大學。這所創建於戊戌維新之際的高等學府,到「五四」發生時已有21年的歷史了。在救亡圖存的時代命題下,在民族啟蒙與覺醒的一縷晨光中,新文化運動作為五四運動的思想先導,在北京大學孕育發展起來。北京大學教育改革帶來的學術自由、思想獨立、追求真理的新風,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生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 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中國——寫在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 題: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中國——寫在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胡浩、史競男、施雨岑、關桂峰  北京,五四大街,北大紅樓肅然矗立。  1919年5月4日,歷史從這裡轉折。
  • (現場實錄)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019年4月30日)  習近平  共青團員們,青年朋友們,同志們:  100年前,中國大地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鬥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近幾年已考試題(二)
    10、1949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所作的報告中指出,在三大戰役結束後,解決國民黨殘餘部隊的方式有  A、北平B、天津C、綏遠D、湖南E、內蒙古  1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表明  A、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B、中國進入社會主義  C、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