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基本經驗

2020-12-02 華夏經緯

  [編者按]近日,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正式出版發行,該書記述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至2012年十八大召開90多年的歷史,準確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歷程、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全書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三冊,是迄今為止國內公開出版的權威讀物中,全面系統反映中國共產黨歷史時間跨度最長、內容最為系統完整的一部黨史基本著作。

  (本文摘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基本經驗和偉大意義<<<

  隨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了基本的勝利。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

  中國革命的發生和勝利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和雄厚的群眾基礎。

  由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殘酷壓迫,中國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鬥爭的偉大道路。

  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群眾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在他們中間,湧現出了無數無畏的英雄和不屈的戰士。隨著鬥爭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也逐步向共產黨靠攏,這種現象曾經被人稱作是「開萬國未有之奇」。

  沒有廣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廣泛參加和大力支持,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從根本上說,是由於有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和全中國人民的利益。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它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切工作的指針。因此,中國共產黨在不斷探索中,能夠制定出適合中國情況的、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為中國人民的鬥爭指明正確的方向。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中國共產黨引領的發展道路不是單憑任何人的願望或意志就能形成的。在很長時期內,中國面臨三種可供選擇的建國方案:第一種方案先由北洋軍閥後由國民黨反動統治集團代表。他們主張實行地主買辦階級的專政,使中國社會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第二種方案由某些中間派或中間人士代表。他們主張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中國社會走上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第三種方案由共產黨代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這三種方案在中國人民的實踐中反覆地受到檢驗。結果是:第一種方案被中國人民拋棄了,它的代表者的統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種方案沒有得到中國人民的贊同,它的代表者的多數後來也承認這個方案在中國無法實現;只有第三種方案最終贏得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治代表在內的擁護。由此可見,中國人民接受共產黨的領導,走上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道路,是他們鄭重作出的歷史性選擇,具有歷史的必然性。連堅決反共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1949年底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是,在中國不存在抵制共產主義的基礎。」雖然他對此並不甘心。

  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提出了符合中國實際和廣大人民利益的建國方案,而且在革命過程中始終英勇地站在鬥爭的最前線。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創建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28年的時間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無數的優秀戰士。它的許多卓越領導人,如李大釗、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鄧中夏、蘇兆徵、彭湃、陳延年、惲代英、趙世炎、張太雷等,許多傑出的將領,如方志敏、劉志丹、黃公略、許繼慎、韋拔群、趙博生、董振堂、段德昌、楊靖宇、左權、葉挺等,也都在這場前赴後繼的偉大鬥爭中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無數先烈和全黨同志、全國各族人民長期犧牲奮鬥的結果。其中,革命領袖群體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許多傑出領袖中,毛澤東居於首要地位。早在大革命失敗以前,毛澤東就明確指出無產階級領導農民鬥爭的極端重要性。大革命失敗後,他是把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開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成功革命道路的主要代表。如果沒有毛澤東多次從危機中挽救中國革命,如果沒有以他為首的黨中央指明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黨和人民可能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時間。在長期艱苦的革命鬥爭中,中國共產黨人以行動表明了自己是最有遠見,最富於犧牲精神,最堅定,而又最能虛心體察民情並依靠群眾的堅強的革命者,從而贏得了廣大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基於自己的切身體驗所確認的客觀真理。這一點,甚至也得到了來自國民黨營壘的一些人士的肯定。1949年6月26日,留在北平的原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團長張治中在他所發表的《對時局的聲明》中說:「我居留北平已八十多天了,以我所見所聞的,覺得處處顯露出一種新的轉變、新的趨向,象徵著我們國家民族的前途已顯露出新的希望。」他說:「我以國民黨黨員一分子的立場只有感到無限的慚疚,但是站在國民一分子的立場說,又覺得極大的欣慰。我們中國人畢竟還有能力把國家危機挽轉過來,還可希望把國家搞好,斷不是一個沒出息的民族,已可得到證明。」

  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各少數民族、愛國的知識分子和華僑等,都在中國革命鬥爭進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偉大的愛國者宋慶齡、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國民黨左派何香凝、救國會領導人鄒韜奮等,即使在最艱苦的年代,也始終堅持革命的立場,與共產黨站在一起。鄧演達、李公樸、聞一多等,在反獨裁、爭民主的鬥爭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民主黨派的領導人李濟深、張瀾、沈鈞儒、黃炎培等,愛國僑領陳嘉庚、司徒美堂等,也都先後成了共產黨的親密朋友。

  進入20世紀,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自身解放的鬥爭,已經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鬥爭的一部分,所以,中國革命能夠贏得勝利,同國際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毛澤東說過,假如沒有蘇聯的存在和人民民主國家的出現,沒有被壓迫民族的鬥爭和資本主義國家人民的鬥爭,堆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國際反動勢力不知要大多少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不可能勝利的;勝利了,要鞏固,也不可能。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一些國際友人還直接參加了中國的革命鬥爭,有的已經長眠在中國的土地上。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

  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經歷了資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樣兩個階段。近代中國的歷史經驗表明,沒有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把革命引向勝利,一條根本性的經驗就是,必須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正是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正確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找到了適合本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革命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鍛造出了有效的克敵制勝的武器。毛澤東指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

  第一,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

  由於中國人民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嚴重壓迫,在中國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群眾基礎是十分廣泛的。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是堅持和發展革命的政治基礎。

  統一戰線中存在著兩個聯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同農民和其他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工農聯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有時還包括與一部分大資產階級的暫時的聯盟。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後者是輔助的、同時又是重要的。必須堅決依靠第一個聯盟,建立和擴大第二個聯盟。

  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的關鍵,是堅持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權。為此,必須率領同盟者向共同的敵人作堅決的鬥爭並取得勝利;必須對被領導者給以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對被領導者給以政治教育;必須對同工人階級爭奪領導權的資產階級採取又聯合、又鬥爭的政策。

  第二,堅持革命的武裝鬥爭。

  由於中國沒有資產階級民主,反動統治階級憑藉武裝力量對人民實行獨裁恐怖統治,中國人民的革命只能以長期的武裝鬥爭作為主要形式。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務。

  中國的武裝鬥爭實質上是工人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中國共產黨必須深入農村,發動和武裝農民,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才能逐步地爭取革命的勝利。

  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革命,必須建立一支在工人階級政黨絕對領導下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人民群眾保持親密聯繫的新型人民軍隊。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這支軍隊必須實行一系列具有中國特點的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第三,加強共產黨自身的建設。

  在工人階級人數很少而戰鬥力很強,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佔人口大多數的中國,建設一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黨,是極其艱巨的任務。毛澤東建黨學說成功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是緊緊圍繞黨的政治路線進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線的基礎上,制定和貫徹執行黨的正確的政治路線。

  中國共產黨首先著重黨的思想建設尤其是理論建設,要求黨員認真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努力用工人階級思想克服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思想,解決思想上入黨的問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培育和發揚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在黨內鬥爭中實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並創造了整風等新的形式,在全黨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

  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繫,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的標誌。由于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堅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方針;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這就使得中國共產黨能夠受到人民真心的擁護和支持,能夠使自己不斷地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風險,而贏得勝利。

  中國共產黨正是遵循毛澤東建黨學說,在長期的鬥爭實踐中,把自己鍛鍊成了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繫人民群眾的黨,成了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成了全國各族人民堅強的領導核心。

  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毛澤東在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歷史道路時指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個專政必須和國際革命力量團結一致。

  新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這就是新中國的國體;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就是新中國的政體;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在單一制國家中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就是新中國的國家結構形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就是新中國的政黨制度。以上四個方面,構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礎上所建立的或即將建立的新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而其中的國體,即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具有最根本的意義和決定性的作用。

  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在全國範圍內的建立,是中國人民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標誌。幾千年來受壓迫、受奴役的中國人民從此成了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結束了100多年來中華民族遭受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和中國各族人民遭受資本—帝國主義同封建統治階級聯合壓迫與剝削的歷史,結束了國家戰亂頻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受壓迫、受奴役的中國人民從此成了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紀元。

  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掃清了主要的障礙,創造了政治的前提;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不單是中國從古未有的大勝利,也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勝利,是繼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後世界歷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它在一個人口佔全人類近1/4的大國裡,衝破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鬥爭,從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和支持。

  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取得的。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找到了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這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是一個重大的貢獻。

  在1949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時,毛澤東說:在過去28年的長時期中,我們僅僅做了一件事,這就是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基本勝利。這是值得慶祝的,因為這是人民的勝利,因為這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勝利。但是我們的事情還很多,比如走路,過去的工作只不過是像萬裡長徵走完了第一步。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中國共產黨還要繼續領導人民,在捍衛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同時,努力建設新中國,為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走更加偉大和更加艱苦的道路。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近幾年已考試題(二)
    10、1949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所作的報告中指出,在三大戰役結束後,解決國民黨殘餘部隊的方式有  A、北平B、天津C、綏遠D、湖南E、內蒙古  1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表明  A、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B、中國進入社會主義  C、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
  • 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經驗和基本規律
    根本經驗是中國共產黨不間斷地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引領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創新發展;始終不渝地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間斷地實現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雙向互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條基本規律。
  • 孫佔元: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基本問題的探索和回答
    原標題: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基本問題的探索和回答 毛澤東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對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如何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基本問題進行了艱辛探索和系統回答
  • 五四運動為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原標題:五四運動為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國內群眾運動的強大壓力下,中國代表沒有出席6月28日巴黎和會籤字儀式。   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傑出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帶著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這也正是五四運動與以往的農民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同之處。
  •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是什麼?
    他不僅在實踐中首先把武裝鬥爭的重心轉向農村,創造出堅持、發展農村根據地的系統經驗,而且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從理論上初步對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作了闡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闢,以及有關這條道路的理論的初步闡明,是同當時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作鬥爭的結果,從而為中國革命指明正確的道路,並沿著這條道路最終走向勝利。
  • 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歷史證明,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中國革命不可能取得勝利;而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同樣會把革命引向歧途。  在總結革命經驗教訓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加深對理論創新的認識。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國的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勝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密切地聯繫起來,這是我們黨的一貫的思想原則」。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 浙江省2008年4月自學考試中國革命與建設真題
    《論人民民主專政》2.新民主主義革命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是(  )A.新三民主義  B.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C.共同綱領  D.抗日救國十大綱領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  )A.五四運動  B.中國共產黨的成立C.中共二大  D.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4.毛澤東第一次提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
  • 石油的一般性質研究與勝利油田基本情況
    二、中國原油的一般性質(一)中國油田分布(圖一)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裡木、鄂爾多斯(600295,股吧)、準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在產油量方面長慶、大慶、勝利、塔裡木、渤海油田位居前五。
  • 初二歷史複習資料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同步練習題
    點撥:本題以對聯的形式考查了學生對五四運動基本內容的識記及理解能力。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結合所學知識,即可解決問題。   12.(探究題)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黨的奮鬥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和實現共產主義。   材料二 在現階段,黨的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論析
    正是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最新成果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並在此基礎上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對此,黨章和憲法都作出了充分肯定和明確規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多次強調「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 新中國70年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實踐歷程、基本經驗與戰略路徑
    【內容提要】 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自我革命性是其與生俱來的政治基因,勇於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長期有效執政的根本原因。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黨員及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強化黨內突出問題的解決,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始終以黨的自我革命保持其先鋒隊性質,不斷提升黨的全面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確保黨的自我革命內在動力長期充沛和政治保障日益穩固,是新中國70 年來黨的自我革命的基本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