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發生蝗災時,為啥災民寧可挨餓也不吃蝗蟲?專家:想吃也不能吃

2021-01-17 騰訊網

我們經常聽到除四害,比如蒼蠅、老鼠、蟑螂、蚊子這些個動物昆蟲都會對人類的生活質量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政府才會號召大家一起消滅它們,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在古時候也有這麼一種昆蟲,它的泛濫成災不僅會干擾到生活質量,更多的時候是直接威脅人的生命的,它就是蝗蟲。

我國有記錄的蝗災共有八百多起,最早是在周朝便有記載了。這個蝗災通常有一個現象,它多數是伴著旱災發生的,如此一來靠農作物過活的老百姓的日子就苦不堪言了。

有個電影臺詞叫「這年頭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這基本就是不符合實際的,在任何時候有錢人家都不用為吃飯擔心,單是他們攢下的糧食起碼就夠吃三年的。但是蝗災一來窮苦的老百姓就遭殃了,辛辛苦苦在田頭勞作一年,黑壓壓一片衝過來片刻就一掃而空了,看到此情景,任何人都束手無策只能急得掉眼淚。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中國人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遊的哪個不敢吃,把蝗蟲當下酒菜吃這災情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專家介紹,古時候的人們心智相對閉塞,他們往往認為旱災和蝗災同時降臨,天下間一定是有什麼禍事惹怒了蝗神,他便派出蝗蟲大軍前來懲罰,虔誠心善的百姓們便修建了蝗神廟,經常去燒香供奉禮品祈求蝗神的保佑,希望風調雨順,無病無災。別說吃了,跪地求拜還來不及呢。

就算是吃蝗蟲,那時的人們也並不知道這蟲倒底能不能吃,幹不乾淨?據傳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回去御花園裡解悶,看到滿園子裡都是蝗蟲,氣得大手一抄抓住了一隻蝗蟲就塞進了嘴巴裡。

身旁大臣趕緊勸阻,說吃了蝗蟲恐有傷陛下的龍體,李世民卻說:「朕知道,朕就是希望這些災難就都到朕一個人的身上,莫要再害百姓了。」大臣們都被嚇得不輕,就怕這蝗蟲真的會要了皇帝的命一樣。

加之蝗災一般伴著旱災,就算餓急了真想吃蝗蟲來充飢,如果不用水來佐食極可能一命嗚呼,那時水是相當寶貴的,沒有人會那麼的奢侈。百姓的家中多少會有點存糧,哪怕常常吃不飽也總比冒險吃蝗蟲強。

退一步說即使願意試試,蝗蟲成批成批以掃蕩形式出現,飛得又太快,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把莊家吃完了,然後又飛到別的地方禍害莊家,根本無法抓到足夠多。所以那時的人們跟吃蝗蟲基本就無緣了。

另外,我們可以知道,農耕文明的主食只能是稻米,小麥之類的作物,而不可能是牛羊豬馬,因為飼養他們所需要的食物農耕文明並不豐富,農耕文明是不可能保證每個人又那麼大一片草地的,同樣的遊牧文明的主食不會是稻米。

因為想要獲得耕地資源和環境所付出的代價是承受不起的,假若有,那麼意味著社會模式已經發生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幾十年前依然有饑荒的原因,因為那時候人均耕地很少,而畝產很低,也只能勉強維持生存。很多食物都無法成為主食,哪怕今天吃蟲子很常見了,也沒見那種蟲子成了主食。

在你看來,古人寧可挨餓,也不吃蝗蟲的原因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古代鬧蝗災,為啥百姓寧願挨餓也不吃蝗蟲?專家:他們不能也不想
    而今年又是一個庚子年,結果就是全球新冠疫情,非洲蝗災等等。而且,在這個秋天時候,非洲的蝗災在夏天消停了一會兒之後,又再次捲土重來。蝗災發生時,會有鋪天蓋地的蝗蟲四處取食,所到之處是寸草不生,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自然災害。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完全是兩碼事!
    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解決兩碼事,你不會真覺得靠人吃能消滅蝗災吧?太文盲了,一是大規模蝗災蝗蟲有毒,吃多了會死人,其次數量太多,快速吃完一個地方的糧食就飛走,蝗蟲能飛一兩千米高。在沒有現代科技加持的古代,蝗災是無解的。其實吃不吃的真的沒所謂,人類不缺這點蛋白質,主要也還是因為不好捉,現在工業滅蝗普遍還是飛機噴灑農藥,但都集中在前期預防,對這種成規模的流動性大群體是否有效真的存疑。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為什麼?
    由於4000億沙漠蝗蟲到達印度之後,有概率會東移南下,甚至會進入到我國雲南地區,所以如今控制了,那對我國的影響基本上解除,但是印度也說明了。在6月份的時候,「蝗災」可能會「捲土重來」,那麼我們也必須提前準備下,這不是說一定會來,但是準備是沒有錯誤的。在這麼多的蝗蟲面前,可能不少的人「嘴又不聽話了」,很多人會這樣的一個問題。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
  • 說吃蝗蟲的醒醒吧!群居蝗蟲是有毒的,不能依靠吃來解決物種入侵
    近日,印度爆發的蝗災可謂是讓全世界都為之擔憂,如果不加以控制,這些蝗蟲甚至有可能進入中國,一些中國網友笑稱,這些蝗蟲,也就是俗稱的蚱蜢,是可以拿來吃的,「如果它們敢來中國,我們就把它們吃光。」因為在中國古代也確實有吃蝗蟲的先例,甚至現在仍然有人吃蝗蟲,因為蝗蟲怎麼說也是一種高蛋白的昆蟲。
  • 史書中的蝗災,中國現在為什麼很少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蝗災」了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蝗蟲被古人奉為蝗神,當蝗災來臨時,老祖宗們都是怎麼應對的
    可這新一年的起始,國人卻著實承受了太多:新冠病毒令我們談蝙蝠而色變,而另外一位賣相同樣不太漂亮的客人——蝗蟲,正從東非鋪天蓋地向世界各地進擊。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判斷,本次非洲蝗災規模之大,是二十五年一遇。當然,綜合了氣溫、季風和地理屏障等因素進行考量後,專家們得出結論——我國不會受蝗災的波及——總算給群眾吃了一顆定心丸。
  • 蝗災來時,「吃貨」可以消滅蝗蟲?史書記載,豬吃蝗蟲長得很快
    即便是它們飛到不適合其繁殖的地方,依然可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所以蝗災時,場面是非常壯觀和可怕的,遮天蔽日,所過之地莊稼不留。根據經歷過民國時期的老人說,40年代初蝗災來時,站到廚房裡,把鍋蓋打開,再把鍋蓋合上,鍋裡就是一鍋螞蚱了,螞蚱連廚房裡的灶王爺貼紙都吃了。
  • 史書中的「蝗災」,為何中國現在很少見?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一旦有蝗災發生,田裡莊稼幾乎是顆粒無收,在長發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蝗蟲出現意味「路有餓死骨」;蝗蟲飛過代表「莊稼盡毀」,能夠號令千軍萬馬、指揮眾多猛獸的統治階層對蝗蟲也無可奈何。它們體積小、飛地高,想要將其一網打盡幾乎是難於登天。蝗蟲難治,難道古人對蝗蟲就聽之任之了嗎?儘管這種難以根治的小蟲子令人抓狂,這並不代表古人就舉旗投降了。
  • 古代常見蝗災,但現在中國為什麼沒有蝗災了?蝗蟲都被吃貨擼了嗎?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困擾中國農民數千年的「蝗災」,為什麼現在很少見了?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古代蝗災頻發,為何我國現在卻很難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物種了?
    前段時間出了一則熱搜,標題為「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網友們了解過後紛紛表示「衝鴨,滅了可惡的蝗蟲」「想不到鴨子們那麼厲害!」其實早在2005年,我國就曾出動30000隻「鴨兵」前往新疆北部滅蝗,根據統計,1隻鴨子1頓能吃100多隻蝗蟲,著實厲害。
  • 東非蝗蟲肆虐之際,一部《蝗蟲毀滅日》告訴你蝗蟲能不能飛到中國
    關鍵時刻,人們發現蝗蟲會被光吸引,用高壓電力能殺死它們,最後,在蝗蟲預計飛行的路上,用高壓電消滅了蝗蟲。現在,讓聯合國發表聲明讓人們重視起來的蝗蟲主要是沙漠蝗蟲,如果控制不住的話可能會波及整個非洲大陸、中東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國家。最終造成的結果是:糧食都被蝗蟲吃了,人們只好忍飢挨餓。
  • 千億蝗蟲逼近邊境,雞鴨等待出擊!吃貨卻在研究蝗蟲怎麼做著吃
    對於此次蝗災,FAO(聯合國糧農組織)也早已經發出預警,希望全球各個國家都要重視和警惕起來,而且有必要採取一些措施做好滅蝗準備。根據專業人士分析,咱們國家的西藏、雲南毗鄰尼泊爾、緬甸,因此可能會有少量蝗蟲隨季風進入這些地區,但不會對咱們國家造成嚴重威脅。為啥專家這麼自信?因為早些年我國治理蝗災非常成功,積累了許多經驗。
  • 蝗蟲,蝗災與人類
    蝗蟲屬於為不完全變態昆蟲,在發育過程中經歷卵-稚(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而且稚蟲與成蟲相似,只有翅膀有無的分別,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而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變態的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大約公元前1422年至1411年,古埃及一個墓室的狩獵壁畫中,就出現了關於蝗蟲的細節繪畫。宗教典籍聖經中的《出埃及記》也曾記載了公元前1446年埃及地區的大瘟疫,《古蘭經》中也有蝗災的記錄。而在古代中國,西周時期(公元前9世紀)就有專門處理蝗災的官員。
  • 蝗蟲不是在天上飛嗎,怎麼用鴨子去吃呢?鴨子能滅蝗蟲嗎?
    鴨子治理蝗災靠譜嗎?答案是肯定的。蝗災在我國古代就發生過多次,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人們沒有農藥、沒有無人機,所以蝗災的遏制成了一個大問題。
  • 蝗蟲最怕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蝗災?
    根據專家的預測,如果不對蝗蟲數量加以控制,其規模還將進一步大幅增長,最多可能會達到200萬億隻,因為蝗蟲現在已經進入繁殖季節。為什麼會發生蝗災呢?蝗蟲容易泛濫成災的一大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繁殖能力非常強。蝗蟲每隔三周就能進行一次繁殖,而且對於產卵地的要求很小,只要土質較為鬆軟就行,幾乎可以隨時隨地繁衍後代。而且蟲卵都在地下,它們不容易遭到破壞。
  • 蝗蟲太逆天了:群居就變態,雌蟲還能自己生娃
    而且經常禍不單行旱災之後常發生蝗災蝗災過處牛羊皆盡餓殍遍地瘟疫隨之發生災民暴動朝廷鎮壓兵災又起來了古代很多官僚不敢治蝗怕惹怒上天卻也有不少官僚提出有效的治蝗手段唐玄宗的宰相姚崇力主利用蝗蟲的趨光性把它們引到火堆裡燒掉;宋代朱熹治蝗災的時候重金懸賞百姓抓蟲大蝗一鬥給錢一百文;唐代還鼓勵大家吃蝗蟲
  • 蝗蟲能吃麼?
    蝗蟲到底能不能吃,這需要看品種和時間了。據統計,蝗科有859種,能入藥供食用的主要是東亞飛蝗和中華稻蝗這兩種,兩種蝗蟲營養豐富,肉質鬆軟,鮮嫩,味美如蝦,它倆可是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與昆蟲激素等活性物質,另外還有維生素A、B、C和磷、鈣、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另外蝗蟲不但美味還有治病功能,有暖胃肋陽,健脾消食,祛風止咳之功效。
  • 把雞、鴨送到巴鐵去吃蝗蟲真的有作用嗎?
    300萬隻雞,吃光現在的6000億隻蝗蟲,要4000天,這4000天,蝗蟲數量已經增長4000倍了。很顯然,雞鴨根本不可能「治理」蝗災。鬧蝗災時,確實可以讓雞鴨增加食物來源,讓他們養得壯壯的,還節約了飼料。蝗蟲可以給雞吃是真的,雞可以滅蝗蟲是假的。蝗災的出現與乾旱密不可分。
  • 雲南蝗蟲侵襲11萬畝,不是沙漠蝗,當地農民:第一次見
    但是和我們常說的沙漠蝗不同,是當地獨有的一種蝗蟲。大環境如此,我國也難以獨善其身了。很多人都想有著喜馬拉雅山的天險,沙漠蝗飛不進我國,但是不想,雖然沙漠蝗飛不進來,卻有其他蝗蟲品種捷足先登了。今年的6月28日,在雲南普洱市發現了一種黃脊竹蝗,它們從寮國飛來,目前已經影響到當地11萬畝土地。
  • 蝗蟲危害很大,如果發生蝗災,要如何防治?
    蝗蟲俗稱螞蚱,是農田中常見的一種昆蟲,蝗蟲主要發生在熱帶、溫帶草原和沙漠地區,蝗蟲的食性雜、食量大,喜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蔬菜的農作物,食物匱乏時豆類、菸草、蘆葦、果樹、林木及雜草的葉子、嫩莖、花蕾和嫩果等等植物都會受到蝗蟲的危害,蝗蟲每天都要吃掉和自己的體重相當的食物,一旦成災,有可能導致糧食顆粒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