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糧農組織首次發布中國科學家對地觀測應對蝗災數據集
中新網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獲悉,該院科研團隊研究完成的《亞非沙漠蝗蟲災情監測與評估》系列報告和數據,近日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採用並發布,推動中國科學家科研成果服務全球重大病蟲害的科學防控。
-
沙漠蝗蟲或將入侵?遙感技術預測蝗蟲遷飛路線可能在夏季進入我國
2020年初,「印度蝗蟲肆虐」的新聞吸引了一大群人的關注,沙漠蝗蟲逐步嚴重危害了巴基斯丹等多國糧食生產,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曾發布預警,希望各國高度戒備蝗災的發生,並採取聯合防控措施以防蟲害入侵造成重大糧食危機。那麼這些沙漠蝗蟲是從哪裡來,遷移途徑又會是怎樣?
-
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成功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
央廣網北京8月13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在人類歷史上,蝗災與旱災、洪災並稱三大自然災害,在全球造成了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從2019年到今年6月,沙漠蝗的爆發從非洲之角到伊朗南部和印巴邊境,蔓延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
-
2020年8月11日 六月廿二 星期二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1、基於蠶絲蛋白的高容量生物存儲技術研究獲進展2、理論物理所在縮並任意張量網絡研究中取得進展新型光場顯微鏡高速記錄大腦神經元活動和血流的快速動態變化5、深圳先進院等在水系鋅離子儲能器件研究中獲進展6、空天院
-
蝗蟲止步!
可是就我國而言,經過多年來防治能力的提升,如此大規模的蝗蟲似乎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可為什麼2020年開年,蝗災就成了舉國關注的大事?或許,是因為蝗蟲們的進軍版圖越來越大了。最初,蝗災於去年年底始於東非,持續三個月的東非暴雨為它們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契機。
-
蝗蟲止步!災難的蝴蝶效應
此次蝗災於去年年底在東非醞釀興起,為東非地區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情。然而,千億隻蝗蟲並沒有考慮停下前進的腳步,隨後,它們又飛躍至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西南亞國家,讓各國的農業籠罩在恐慌之下。面對愈發嚴峻的形勢,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於2月11日正式向全球發布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目前正在肆虐的蝗災。 蝗災,究竟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趙竹青)「在生態環境監測中,衛星遙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南極冰蓋正在發生哪些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有何變化?
-
非洲4000億蝗蟲已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下一步真的要到中國了嗎?
CDA數據分析師 出品2020 年 1 月 24 日,電視新聞報導非洲多國遭遇數25年來最嚴重蝗災。對於生在中國又稍微有一點地理知識,外加小時候在田間抓過螞蚱餵過雞的你來說,一定會對遠在8000公裡外的小蝗蟲毫不在意,難道還能比南美洲巴西的那隻動不動就扇翅膀的蝴蝶還厲害?
-
防治沙漠蝗 中國緊鑼密鼓
巴基斯坦只是沙漠蝗蟲最近入侵的國家之一,此前沙漠蝗蟲已經肆虐了從非洲東部到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灣的廣大地區,波及16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影響約20個國家。鑑於沙漠蝗蟲給農業和綠色植被帶來的巨大破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副秘書長兼緊急救濟協調員馬克·洛考克等近日發布了一則聯合聲明,呼籲國際社會採取更加果斷的措施控制沙漠蝗蟲災害的蔓延。
-
沙漠蝗蟲有可能侵入中國嗎?專家:警惕蝗蟲群遷入境
2月13日農業農村部蝗災防治指揮部辦公室發布的第一期《治蝗快報》顯示,該辦公室將密切關注世界沙漠蝗發生動態,積極為巴基斯坦和非洲蝗災防控提供技術支持,分享我國蝗蟲可持續治理經驗。同時,紮實做好國內蝗情監測,掌握蝗蟲發生動態,制定防控方案,做好應急防控準備,確保蝗蟲「不起飛、不擴散、不成災」。
-
「大批蝗蟲進軍上海」?這麼嚇人?上海海關公布數量了,你猜猜有幾隻?
記者從上海海關了解到,目前上海海關確實已經發現有藏在貨物中的蝗蟲,但是,只有1隻。這一隻蝗蟲發現於3月30日。上海海關隸屬浦東機場海關對來自某西亞國家的1批不鏽鋼板木質包裝實施現場檢疫時,截獲活體蝗蟲1隻,進一步排查現場未發現其他害蟲。此蟲經實驗室鑑定為沙漠蝗雄性成蟲。浦東機場海關按規定對相關貨物、木包裝及周邊環境實施除害處理。這是我國口岸首次截獲這種有害生物。
-
誰來驅散漫天蝗蟲-虎嗅網
蝗蟲的破壞力驚人 / statista2020年看起來註定不是一個安穩之年。新冠疫情已讓國際社會疲於應對,幾十年不遇的蝗災又雪上加霜。蝗蟲中的戰鬥機 – 沙漠蝗蟲蝗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遷徙性害蟲之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的埃及。作為一種草蜢,此次蝗災中的主角沙漠蝗蟲是7000多種草蜢中最具有破壞力的一種。
-
4000億蝗蟲奔湧亞洲!把它吃成珍稀動物?一點也不好笑
我知道圖片有點噁心,襲擊這架飛機的傢伙是一群蝗蟲,這群蝗蟲撞擊了飛機的引擎、擋風玻璃和機頭。也就是它:這架飛機降落後進行了大約11.5個小時的清潔和徹底檢查,所幸沒有發現任何損傷。1./ 開年蝗災 /這群襲擊飛機的蝗蟲,只是蝗災大軍的一個縮影。
-
2020年,中科院這些科研成果令人矚目,有液態陽光、新冠疫苗等
近日,經專家評選和網友建議,中科院確定了2020年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和科技創新亮點成果,這些黑科技都有哪些呢?下面帶大家盤點一下。先來看看中科院2020年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1.中科院聯合研發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進入臨床三期試驗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等,該滅活疫苗獲得阿聯衛生部頒布的III期臨床試驗批准證書,成為全球第一款獲批III期臨床試驗的新冠滅活疫苗。6. 自動分揀設備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效率比人工分揀提高2至3倍。設備成本只有進口產品的1/5至1/4。
-
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11月,赤道東太平洋海溫負距平中心值低於-2.5℃,海溫監測關鍵區Ni o3.4區的海溫指數為-1.33℃,最近3個月(9~11月)指數滑動平均值為-1.23℃,拉尼娜狀態持續。預計,此狀態在2020年12月達到峰值並形成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而在2019/2020年冬季,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高,形成了一次弱的厄爾尼諾事件。
-
中科院團隊發布首套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蓋精細分類產品
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近日該院劉良雲研究員團隊對外發布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蓋精細分類產品。目前該數據集已在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據網站免費共享。地表覆蓋分布是氣候變化研究、生態環境評估及地理國情監測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