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蝗蟲進軍上海」
「數量暴增20倍」
「中國專家稱蝗蟲開始敲中國大門」
……
近日,類似消息在網絡上不脛而走。侵襲非洲、西南亞的蝗蟲真的已經進軍中國了嗎?
記者從上海海關了解到,目前上海海關確實已經發現有藏在貨物中的蝗蟲,但是,只有1隻。
這一隻蝗蟲發現於3月30日。上海海關隸屬浦東機場海關對來自某西亞國家的1批不鏽鋼板木質包裝實施現場檢疫時,截獲活體蝗蟲1隻,進一步排查現場未發現其他害蟲。此蟲經實驗室鑑定為沙漠蝗雄性成蟲。浦東機場海關按規定對相關貨物、木包裝及周邊環境實施除害處理。這是我國口岸首次截獲這種有害生物。經後續監測,上海口岸未發現沙漠蝗疫情。
沙漠蝗(資料圖)。新華社
所以,再聽到「大批蝗蟲進軍上海」「蝗蟲現上海恐超20倍」這樣駭人聽聞的傳言,請大家以權威媒體和上海海關發布的信息為準哦!
科普時間
你知道什麼是沙漠蝗嗎?
蝗蟲俗稱「螞蚱」「蚱蜢」等,是對直翅目(Orthoptera)蝗亞目昆蟲的統稱。全世界現有1萬多種蝗蟲的記錄,我國也有一千餘種。
多種多樣的蝗蟲(Bing)
大部分的蝗蟲種類,以獨居為主,不會危害人類作物。但是,蝗蟲中有少部分種類,可以大規模遷飛。例如:東亞飛蝗、沙漠蝗、南美沙漠蝗、澳洲疫蝗等的大規模遷飛軍團,會搶劫人類「糧草」,可能引起我們人類的糧食危機。我國大部分蝗災的罪魁禍首是東亞飛蝗。
東亞飛蝗(Bing)
沙漠蝗(Bing)
2020年,全球沙漠蝗災情暴發。沙漠蝗屬(Schistocerca)已知50多種,主要分布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亞洲。其中,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自古就是北非,中東到印度等地的農業大害。它們猖獗發生時,可以波及60多國家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區,影響全球1/10的人口。
研究發現,當氣候條件和新鮮的植物達到理想的組合時,沙漠蝗的無數蟲卵被產下並迅速地成功孵化,蝗蝻密度達到它們轉變的臨界值,就會迅速變成群居型的取食機器——「遷飛」蝗蝻,並迅速發育、成長和羽化,形成真正的遷飛軍團。
沙漠蝗遷飛需要約40°C左右的氣溫,它們遷飛的目的之一就是尋找新的地方產卵,留下更多的後代。
沙漠蝗是否會進入中國?
多數研究人員表示,我國不是沙漠蝗的主要分布區,而且有喜馬拉雅山脈的天然屏障存在,沙漠蝗很難抵禦高空的嚴寒,它們的飛行高度即使高達2000米左右,也很難越過喜馬拉雅山進入國內。
雖然專家分析沙漠蝗遷飛入侵我國的機率很小,但中國已在國境線上全面布防。位於中國西南和西北邊陲的雲南、西藏、新疆三省區積極採取措施,加強沙漠蝗防控。日前,雲南林草局制定了《雲南省沙漠蝗林草災害監測方案(試行)》。雲南全省各地將採取地面人工監測、地面定點監測、無人機監測、衛星監測四種技術,嚴陣以待。雲南臨滄市在設立監測點的同時,還與緬甸建立邊境地區沙漠蝗蟲情聯防聯控交流機制。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判斷,此次始於非洲的沙漠蝗災,可能會延續到2020年6月,屆時蝗群規模可能增長至當前的500倍。
此前,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三方發布聯合聲明,要與時間賽跑,立即採取行動。在新的蝗群起飛前和農作物播種前提前採取控制蝗蟲的行動至關重要。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