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陳君言 楊虞慧 吳怡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王燁捷)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12月2日從上海海關獲悉,上海海關隸屬浦東機場海關日前在進口快件渠道查獲黑犀牛角切塊975.4克。
據悉,這是今年以來上海海關在空港渠道查獲的多批犀牛角中的一件。今年以來,上海海關在空港渠道已經查獲多批走私犀牛角,除了浦東機場海關近期查獲的黑犀牛角切塊,虹橋機場海關累計查獲8個犀牛整角,24個角製品,合計12.64千克。
11月7日,浦東機場海關發現一票由南非進口的貨物存在瀕危動植物走私風險,該票貨物申報為塑料片,收件地址模糊,且收件電話與收件地存在邏輯不符。海關關員對該票貨物進行機檢檢查,發現圖像混雜,開拆後發現為疑似塑膠塊一包,顏色不一。經關員仔細甄別,發現其中7塊符合犀牛角切塊特徵。經送上海野生動植物鑑定中心鑑定,確認為黑犀牛犀牛角切塊,重量975.4克。目前,該票貨物已移送相關部門做進一步處理。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了解到,類似的犀牛角製品走私案件在上海空港不止一次上演。
7月1日,虹橋機場海關查獲走私重9.79千克的犀牛角及製品31件,這也是虹橋機場海關有史以來查獲的最大一起犀牛角案件。辦案人員介紹,走私分子精心設計了一條南非——香港——上海的國際航線走私路線,自以為可以瞞天過海,逃避海關監管。當日,上海海關緝私局以涉嫌走私珍貴動物及其製品罪對該案立案偵查,並依法對嫌疑人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
(圖為浦東機場海關查獲的犀牛角,海關供圖)
當天下午6點多,正是虹橋國際機場航班密集起降時段,機場大廳內人頭攢動。海關關員通過先期機檢,發現某航班託運行李中有疑似犀牛角物品,進而鎖定兩名嫌疑人員。此後不久,兩個中國籍男子拖著一個大行李箱走進一處洗手間,十幾分鐘後,兩個人一前一後走向出關通道。
這一切都被一路跟蹤的海關關員盡收眼底。對兩個人的行李箱開箱查驗時,裡面已空空如也,但在其隨身攜帶的兩個黑色背包內,發現了大量犀牛角物品。據海關員介紹,當時查獲的犀牛角上還沾著血跡,散發著陣陣血腥味,「顯然是不久前剛剛被盜獵者從犀牛身上割下來的」。
(圖為虹橋機場海關查獲的犀牛角,海關供圖)
為保護瀕臨滅絕的犀牛,非洲白犀牛、黑犀牛和亞洲犀牛3種犀牛都陸續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我國作為該公約成員國之一,始終支持禁止任何犀牛製品交易的禁令。犀牛角走私的查處,具有一定難度。但上海海關引入了一整套大數據分析設備,能夠幫助海關關員精準鎖定「高風險航班」。
相關辦案人員介紹,走私分子為降低被查獲的風險,通常會設計一套複雜的轉運、走私方案。
以犯罪嫌疑人管某某和張某銀、張某軋為例,三個人同為山東老鄉,管某某長期居留南非打工,張某銀、張某軋則在國內「做生意」。三個人走私犀牛角的路線是南非——香港——上海線路。先由管某某攜帶犀牛角及其製品於6月30日自南非約翰尼斯堡機場出發,經香港轉機,行李從約翰尼斯堡直抵上海。張某銀、張某軋兩個人於6月30日自上海出發飛往香港。三個人於7月1日在香港機場匯合後,再搭乘同一航班抵滬。
抵滬後,為躲避大件行李被海關抽查,管某某負責在虹橋機場洗手間內,將行李箱中的犀牛角及其製品分裝入隨身小包並由其本人攜帶入境,張某銀協助分裝,張某軋提供作為掩飾的分裝背包,暗中觀察海關現場查驗情況並微信告知管某某。三個人自以為「不走尋常路」,分工明確、合作默契,殊不知上海海關早已通過大數據分析,將此走私路線列為高風險航班嚴密監控,最終一舉查獲此案。
經江西野生動植物司法鑑定中心鑑定,涉案物品被確定為犀牛角及其製品,重量為9.79千克,案值約244.75萬元。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王聰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