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成功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
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為保護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手段。為什麼蝗蟲容易聚集成群? 近80年來,對蝗蟲如何形成有許多的假說,分別有食物、繁殖地、性成熟、群集信息素、氣候等假說,但究竟是哪一個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其中的奧秘和機理並沒有在科學上被揭示。
-
河北大學康樂院士團隊成功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
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馬利)成千上萬的蝗蟲聚群而來,所到之處寸草不留,給農業和環境帶來嚴重威脅。小小的昆蟲因何而聚?河北大學康樂院士團隊,經過科研攻關發現了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成功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8月12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自然》:康樂院士團隊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使綠色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
最近,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通過分析飛蝗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該研究不僅揭示了蝗蟲群居的奧秘,而且使蝗蟲的綠色和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長期以來,人們對於蝗災的防治主要依賴化學殺蟲劑大規模的噴施,而不合理的化學農藥的使用對食品安全、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
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video:20200814我國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最近,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通過分析飛蝗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在35種化合物中鑑定到了一種由群居型蝗蟲特異性揮發的氣味,釋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化合物,4-vinylanisole(4VA,4-乙烯基苯甲醚)。通過一系列行為實驗確定4VA對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不同發育階段和性別都有很強的吸引力。
-
我國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原因
本報北京8月13日電(記者吳月輝)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康樂團隊通過分析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在35種化合物中鑑定到由群居型蝗蟲特異性揮發的氣味——4—乙烯基苯甲醚(4VA)。
-
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丨亮點成果
近年來,中科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進一步增進公眾對中科院亮點工作的了解,同時促進院屬各單位進一步加強對重大成果的傳播推廣,特啟動「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篩選」活動。中科院相關職能部門現已推薦候選條目,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投票,相關得票數將作為正式當選條目的重要參考依據。
-
中國科學家在《自然》發表文章 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文章 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在人類歷史上,蝗災與旱災、洪災並稱三大自然災害,在全球造成了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儘管蝗災與人類發展歷史長期相伴,但是真正在科學上對蝗災成因的認識不足百年。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了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
Nature突破 | 康樂/王憲輝團隊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東非蝗災成群結隊的蝗蟲飛躍莊稼,所經之處片甲不留,嚴重威脅糧食安全,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對東非國家的境況雪上加霜。那麼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是什麼呢?為了揭開這一秘密,2020年8月12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王憲輝研究員團隊在Nature合作發文題為
-
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最近,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通過分析飛蝗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在35種化合物中鑑定到了一種由群居型蝗蟲特異性揮發的氣味該研究不僅揭示了蝗蟲群居的奧秘,而且使蝗蟲的綠色和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長期以來,人們對於蝗災的防治主要依賴化學殺蟲劑大規模的噴施,而不合理的化學農藥的使用對食品安全、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
中國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 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在世界範圍內,蝗蟲災害對農業、經濟和環境構成了重大威脅。揭示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成為各國科學家不懈努力的重要課題。最近,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和確立了一種飛蝗群聚信息素,它不僅揭示了蝗蟲群居的奧秘,而且使蝗蟲的綠色和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
-
中科院團隊成功揭秘蝗災罪魁禍首
【中科院團隊成功揭秘蝗災罪魁禍首】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央視新聞截圖康樂團隊通過分析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在35種化合物中鑑定到由群居型蝗蟲特異性揮發的氣味——4—乙烯基苯
-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文章 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
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了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8月12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研究團隊通過分析飛蝗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在35種化合物中鑑定到了一種由群居型蝗蟲特異性揮發的氣味,釋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化合物——4-乙烯基苯
-
蝗蟲為何能聚群成災?河北大學康樂院士團隊研究透了,研究成果在權威期刊《自然》發表
河北大學康樂院士團隊,經過科研攻關發現了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成功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8月12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康樂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了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在35種化合物中鑑定出一種能讓群居型蝗蟲發出特異性氣味的化合物4VA,它釋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
-
中科院團隊成功揭秘蝗災罪魁禍首怎麼回事?蝗災罪魁禍首是什麼
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康樂團隊通過分析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在35種化合物中鑑定到由群居型蝗蟲特異性揮發的氣味——4—乙烯基苯甲醚(4VA)。
-
中國科學家歷時16年找到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 綠色防控成為可能
中國科學家對世界的又一個重大科學貢獻 蝗災追兇16年飛蝗 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供圖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蝗蟲成災的原因找不到,人類的飯碗就難說端得踏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年追蹤研究,終於找到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8月12日,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中科院團隊成功揭秘蝗災罪魁禍首,將改變治理蝗災理念
日前,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發現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康樂團隊通過分析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體表和糞便揮發物,在35種化合物中鑑定到由群居型蝗蟲特異性揮發的氣味——4—乙烯基苯
-
中國科學家歷時16年,找到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綠色防控成為可能!
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蝗蟲成災的原因找不到,人類的飯碗就難說端得踏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年追蹤研究,終於找到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8月12日,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中國科學家歷時16年,找到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綠色防控成為可能
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蝗蟲成災的原因找不到,人類的飯碗就難說端得踏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年追蹤研究,終於找到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8月12日,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之謎
聊點科技【科學家揭示蝗蟲聚群成災之謎】究竟是什麼讓蝗蟲聚群成災?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鑑定出一種由群居型飛蝗特異性揮發的化合物——4-乙烯基苯甲醚(4VA),被認為是導致飛蝗聚群的關鍵性群聚信息素之一。該發現使對蝗蟲的綠色和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康樂介紹,「我推測,其他蝗蟲屬種,比如沙漠蝗,或許它的群聚信息素不是4VA,但這一研究框架同樣適用。」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
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蝗蟲成災的原因找不到,人類的飯碗就難說端得踏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帶領團隊歷時16年追蹤研究,終於找到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8月12日,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