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年收入2億,中科院院士袁隆平教授的收入又是多少呢

2021-01-13 小鎮青年在流浪

平日在看報紙的時候,我們總能在報紙的角落上看到這麼一則訃告:中國科學院XX院士病逝,享年X歲;中國工程院院士X病逝,享年X歲……後面是幾行對該院士事跡的簡介。

我想,很多人是通過訃告,才知道這些院士的名字。大部分訃告的名字,我們可能都不認識,都需要通過百度才能知道這些人是幹什麼的。這些科學家、院士,在中國的強國徵程上,都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他們有的建造了氫彈。有的參與了航母建設,有的把神舟飛船送上了天……他們是大國重器,是國之利劍。

然而,這些默默付出的科學家、院士,我們記住了他們的名字了嗎?你自己又能說出幾個呢?錢學森、袁隆平、于敏……我能記住的不超過10個。

但是,鹿晗、楊冪、關曉彤、趙麗穎、薛之謙、霍建華、劉詩詩……隨隨便便,我能說出名字,都有幾十個。這是為什麼呢?明天新聞鋪天蓋地,鹿晗和關曉彤兩個小屁孩談個戀愛,都佔據了幾天的新聞頭條。而一位為共和國奉獻一生的中科院院士,有可能在死那天,才能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則小小的訃告。這不是一種悲哀嗎?

我們這是怎麼了?我們的媒體又是怎麼了,每天盯著幾個小鮮肉愛得死去活來。

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黃旭華老人家,一心撲在核潛艇的研究上,三十年時間很少回家,從來不告訴家人自己是幹什麼的,得到家人很多的誤解。直到中國第一艘飛彈核潛艇下水,他的家人才知道黃旭華在從事一樁偉大的事業。

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農業領域有一位院士,妻子早逝,孩子常年就醫,家境貧困。有記者想要採訪,卻被這位院士婉拒,說道:「不要報導我的家庭情況,否則年輕人看到,院士都這麼窮困潦倒,更不願意從事農業研究了。」

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2001年2月,袁隆平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為他授予證書和獎金,獎金不過500萬,而這500萬大多被袁隆平用於農業研究了。袁隆平養活了整個中國,他一輩子的工資和獎金可能都抵不過一個二線明星拍一部電視劇的收入。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領域內的最高學術稱號,是一項終身榮譽。像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氫彈之父于敏這些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從1955年到2013年,中國科學院只產生了1245名院士,可以說,每一位院士在中國各個科技領域上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有人會說,60年時間就出了這麼千把個「國寶」一樣的院士,他們的生活待遇應該很不錯吧!

其實不然,院士只是一項榮譽和稱號,只有補貼,沒有工資!工資只有他們所在供職單位發。

周院士是一位大學教授,國家發明一等獎獲得者,先後獲得各級科技獎勵30餘項,創經濟效益超過400億,而他的工資狀況是:

月基本工資4890;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100;崗位津貼1000;院士津貼:5000;(大學寒暑假時,沒有崗貼);扣除公積金等各項費用約2000,累計月收入9000元,年收入10萬左右。加上一些地方補貼和國家補助,一般一位院士的收入會在10萬到50萬之間。我們所知道的袁隆平教授,也差不多這個工資水平。

讓我們再看看鹿晗的收入:

根據福布斯的統計,在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鹿晗年收入達2.1億元,僅次於範冰冰的3億元。鹿晗四張數字專輯,收入超4000萬元,平均一張專輯收入1000萬。

鹿晗唱一首歌,頂得上一位院士幾年的收入了。周院士領著10萬的年薪,創造了400億的經濟效益;鹿晗領著2億的收入,又創造了多少經濟效益呢?沒有袁隆平教授的話,我們可能還在挨餓;沒有鹿晗的話,我們……貌似也沒什麼損失,而且還拯救了數百萬腦殘粉的智商!

當100個院士、中國頂尖科學家的工資,還趕不上一個小白臉唱幾首的時代,這說明了什麼呢?不尊重科技人才的時代,怎麼能趕上發達國家的步伐?

「愛他就為他花錢!」這是粉絲為自己的喊出的口號!尊重院士,尊重科學,愛他們就請為這條帖子點讚轉發吧!說不定,有關人士看到,給各位教授漲工資了呢!你覺得,這些科學家、院士,該拿多少工資合適呢?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 揭秘中科院真實收入
    眾所周知,近日,中科院有多人集體離職了,引起了廣泛關注!有工作人員透露這90多名科研人員被挖走的。然而,大家就比較關心中科院的工資,你知道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嗎?據說,中科院的福利不錯的,年薪也是挺高的。
  • 中國院士的年收入有多少?袁隆平年收入600萬,不及明星日收入
    今年的新冠疫情再一次讓我們見識到什麼才是國之大器,什麼才是國家棟梁,由此而引發的:鍾南山院士與明星片酬比較的話題,再一次將輿論推上巔峰。如何看待這樣高片酬的事情,在我看來:科研人員的待遇確實不如明星。
  • 袁隆平為什麼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但這位把一生傾注在土地上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其實對於這些頭銜並沒有過多關注,就連外界對他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的事而憤憤不平,袁隆平本人也只是淡淡地回應:「不要再搞啦,把注意力放在地上。」如今的袁隆平雖然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並不妨礙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專家在其專業上繼續開疆擴土。為何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 「新手遊」袁隆平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
    如果說評選21世紀中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其實當屬袁隆平和屠呦呦,袁隆平先生是在雜交水稻上有著突出的貢獻,他的科研成功,使得普通的水稻實現了增產增收,變相的幫助了全中國幾億人口吃飯,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她發明的青蒿素,可以拯救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可以說屠呦呦的成就,是中國醫學界最高的榮譽成就。
  • 揭秘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稱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10月改為現名。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大陸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群體。下面小編為你揭曉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希望你喜歡。  作為院士身邊的人,有機會接觸很多學術界泰鬥,網上正在熱議的金融高管6000萬年薪,突然讓我覺得有必要曬曬身邊院士的工資。
  • 屠呦呦、袁隆平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是被一硬性條件卡住
    如果說評選21世紀中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其實當屬袁隆平和屠呦呦,袁隆平先生是在雜交水稻上有著突出的貢獻,他的科研成功,使得普通的水稻實現了增產增收,變相的幫助了全中國幾億人口吃飯,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她發明的青蒿素,可以拯救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可以說屠呦呦的成就,是中國醫學界最高的榮譽成就。
  • 「兩院」院士哪個更牛?工資一般多少?
    同時,也讓一個高頻詞彙頻繁的出現在大眾的耳畔,也即「院士」,我們知道鍾南山院士、陳薇院士、張伯禮院士以及我們熟知的袁隆平院士都是工程院院士,我們也經常聽到中國科學院院士,那麼這兩種榮譽稱號有何區別?作為國家的最高級人才,他們各自的待遇又是怎樣的呢?
  • 中科院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遭質疑!其實袁隆平也是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入選院士名單,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深耕所獲得的傑出成就。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名單中包含120名美國本土院士和26名外籍院士,仔細查看後我們發現,這26名外籍院士中有一位中國院士的身影。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中科院,是多少科研人員夢寐以求的地方,那裡擁有最好的資源,更是我國最高科研水平的代表。那裡聚集了我國頂尖的科研人才。就像「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一樣,每個科研人員的夢想則是能有朝一日成為中國的院士,那將是多麼的榮耀。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老先生是院士,但並不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對於很多學者來說這都是夢寐以求的終身榮譽,從設立以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的人數還未超過1000人,他們是一個國家最為聰明、最有貢獻的人。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袁隆平落選院士,理由更加奇葩袁隆平教授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研究出的超級水稻,解決了數十億人的溫飽問題,不僅如此,袁隆平教授受邀到杜拜,幫助杜拜研究出了抗旱水稻,是的沒錯,在超級乾旱,水比油貴的杜拜,研究出了抗旱水稻。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袁隆平落選院士,理由更加奇葩袁隆平教授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研究出的超級水稻,解決了數十億人的溫飽問題,不僅如此,袁隆平教授受邀到杜拜,幫助杜拜研究出了抗旱水稻,是的沒錯袁隆平教授可以說是杜拜的信仰了,不信你去杜拜問問,可能有人不知道國家糧食部是誰,但是肯定都知道袁隆平是誰。很多年前,袁隆平教授就已經申請了中科院院士了,可是知道如今也沒能進入中科院,難道中科院就這麼難進去嗎?
  • 張文宏教授年收入184萬,是真的嗎?
    之前鍾南山院士的兒子鍾幃德,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自己從小愛逃學,沒少被父親訓誡。鍾幃德,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這樣一個人,愛馬仕配不配得上他才需要商榷吧?
  • 中國院士的年薪有多少?能過百萬的只是少數,不及明星日收入
    相信很多人都好奇,既然院士這麼厲害,那麼他們一年的年薪是多少呢,待遇怎麼樣呢?對於院士來說,收入並不可一概而論,有高有低,但是超高收入像年入百萬千萬的少之又少。中國院士的收入很不均勻,很多院士其實收入並不高,平均一年二三十萬元都達不到。那麼我們今天來看看最近比較熟知的幾位院士的待遇吧。
  • 這些牛人都曾「落選」中科院院士,院士是怎麼評出來的?
    近日,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在157名院士候選人中,有61名學者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世界膜蛋白結構生物學領域,頗有盛名的39歲年輕美女科學家顏寧遺憾落選,目前,顏寧已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其實,曾經落選中科院院士也不乏一些我們所熟知的「牛人」,例如:袁隆平:從小我們就是知道,袁隆平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然而袁隆平曾經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來卻成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為什麼袁隆平評不上國內的院士?當年的討論可謂非常激烈,而袁隆平本人卻看得很淡,認為:當院士不是目的。
  • 正確認識袁隆平、李愛珍等科學家落選中科院院士(附圖)
    近日,一篇《李愛珍四次落選科學院院士卻被美國評上,拒美國橄欖枝留在中國》在朋友圈熱議。無論作者還是轉載者多是為李愛珍的愛國情懷點讚,再為國人樹立一個榜樣。與此同時,有些人則關注她「 關於落選中科院院士引起網上和坊間熱議這已經不是第一次。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貢獻卓著,卻為何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雖然中科院的影響力比較大,但是工程院也毫不遜色,一個人能夠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就已經十分了不起了,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請看下文。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統稱為兩院院士,而且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地位相當,同屬部級單位,院士待遇相同。所以,不論是中科院院士還是工程院院士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歷史課本中就有他的事跡。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現在已經91歲高齡了。
  • 科學VS工程院院士,誰含金量高?高福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工程院士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方面,最高學歷為博士,與世界接軌,在學術榮譽上,應該是院士最高了,因為院士稱號是終身的,能評上院士說明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對於科技方面有重大和突出的貢獻,大家在評價大學的時候,都是以這所高校有多少院士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當代神農袁隆平,一個讓中國人吃飽的男人,為何卻進不了中科院?
    因為中科院院士的增選流程是內部選拔,首先需要有院士和有關學術團體推薦才可以成為院士預備候選人,然後又需要經各學部院士成員投票進行初選,再然後交給主席團評審,才能成為正式候選人。最後由全體院士投票,票數過半,才能真正當選。從這套增選流程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有院裡的資深大佬阻撓,袁隆平是很難進入到中科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