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在看報紙的時候,我們總能在報紙的角落上看到這麼一則訃告:中國科學院XX院士病逝,享年X歲;中國工程院院士X病逝,享年X歲……後面是幾行對該院士事跡的簡介。
我想,很多人是通過訃告,才知道這些院士的名字。大部分訃告的名字,我們可能都不認識,都需要通過百度才能知道這些人是幹什麼的。這些科學家、院士,在中國的強國徵程上,都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他們有的建造了氫彈。有的參與了航母建設,有的把神舟飛船送上了天……他們是大國重器,是國之利劍。
然而,這些默默付出的科學家、院士,我們記住了他們的名字了嗎?你自己又能說出幾個呢?錢學森、袁隆平、于敏……我能記住的不超過10個。
但是,鹿晗、楊冪、關曉彤、趙麗穎、薛之謙、霍建華、劉詩詩……隨隨便便,我能說出名字,都有幾十個。這是為什麼呢?明天新聞鋪天蓋地,鹿晗和關曉彤兩個小屁孩談個戀愛,都佔據了幾天的新聞頭條。而一位為共和國奉獻一生的中科院院士,有可能在死那天,才能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則小小的訃告。這不是一種悲哀嗎?
我們這是怎麼了?我們的媒體又是怎麼了,每天盯著幾個小鮮肉愛得死去活來。
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黃旭華老人家,一心撲在核潛艇的研究上,三十年時間很少回家,從來不告訴家人自己是幹什麼的,得到家人很多的誤解。直到中國第一艘飛彈核潛艇下水,他的家人才知道黃旭華在從事一樁偉大的事業。
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農業領域有一位院士,妻子早逝,孩子常年就醫,家境貧困。有記者想要採訪,卻被這位院士婉拒,說道:「不要報導我的家庭情況,否則年輕人看到,院士都這麼窮困潦倒,更不願意從事農業研究了。」
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2001年2月,袁隆平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為他授予證書和獎金,獎金不過500萬,而這500萬大多被袁隆平用於農業研究了。袁隆平養活了整個中國,他一輩子的工資和獎金可能都抵不過一個二線明星拍一部電視劇的收入。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領域內的最高學術稱號,是一項終身榮譽。像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氫彈之父于敏這些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從1955年到2013年,中國科學院只產生了1245名院士,可以說,每一位院士在中國各個科技領域上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有人會說,60年時間就出了這麼千把個「國寶」一樣的院士,他們的生活待遇應該很不錯吧!
其實不然,院士只是一項榮譽和稱號,只有補貼,沒有工資!工資只有他們所在供職單位發。
周院士是一位大學教授,國家發明一等獎獲得者,先後獲得各級科技獎勵30餘項,創經濟效益超過400億,而他的工資狀況是:
月基本工資4890;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100;崗位津貼1000;院士津貼:5000;(大學寒暑假時,沒有崗貼);扣除公積金等各項費用約2000,累計月收入9000元,年收入10萬左右。加上一些地方補貼和國家補助,一般一位院士的收入會在10萬到50萬之間。我們所知道的袁隆平教授,也差不多這個工資水平。
讓我們再看看鹿晗的收入:
根據福布斯的統計,在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鹿晗年收入達2.1億元,僅次於範冰冰的3億元。鹿晗四張數字專輯,收入超4000萬元,平均一張專輯收入1000萬。
鹿晗唱一首歌,頂得上一位院士幾年的收入了。周院士領著10萬的年薪,創造了400億的經濟效益;鹿晗領著2億的收入,又創造了多少經濟效益呢?沒有袁隆平教授的話,我們可能還在挨餓;沒有鹿晗的話,我們……貌似也沒什麼損失,而且還拯救了數百萬腦殘粉的智商!
當100個院士、中國頂尖科學家的工資,還趕不上一個小白臉唱幾首的時代,這說明了什麼呢?不尊重科技人才的時代,怎麼能趕上發達國家的步伐?
「愛他就為他花錢!」這是粉絲為自己的喊出的口號!尊重院士,尊重科學,愛他們就請為這條帖子點讚轉發吧!說不定,有關人士看到,給各位教授漲工資了呢!你覺得,這些科學家、院士,該拿多少工資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