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揭秘「人造太陽」

2021-01-15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院士揭秘「人造太陽」

本報訊(記者 汪永安)12月12日下午,由皖新傳媒主辦的公益活動——「院士進校園」在合肥四十二中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所長李建剛和數百名中學生親切互動,用通俗生動的語言揭開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俗稱「人造太陽」)的神秘面紗。

李建剛院士先從困擾我國環境的霧霾講起,闡述人類開發清潔能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隨後作了《追逐太陽——磁約束聚變:人類未來理想的戰略能源》科普講座。 「聚變能是人類的終極能源,一座1000萬千瓦的電站一年要燃煤50萬噸,而用海水裡的氚和氘產生聚變能一年只需幾百公斤,且不產生任何汙染。但產生聚變能需要1億度的高溫,還要有能耐受如此高溫的『容器』,這是科學家正在解決的難題。」「由於太陽是我們在自然界目前能看到的最大核聚變體,所以人們把能產生聚變能的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形象地稱為『人造太陽』。 」

李建剛院士勉勵同學們刻苦讀書,培養自己對科學、對探索未知世界的濃厚興趣,早日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有用之才。

相關焦點

  • 揭秘人造太陽 一起來看看
    聊點科技【揭秘人造太陽 一起來看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預計於2020年投入運行。該實驗裝置的建成將為可控聚變能開發提供重要技術支撐。我們距離「人造太陽」的夢想,又近了一步。核聚變能一旦實現商用,地球上的能源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問題及能源短缺帶來的社會問題有望得到根本解決,人們的生活和科技水平也將因此而得到極大提高。
  • 主導國際合作交流 共同託起「人造太陽」——李建剛院士引薦義大利...
    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計劃(俗稱「人造太陽」)是當今科技界為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而開展的重大國際合作計劃,與不可再生和常規清潔能源不同,它具有資源無限、不汙染環境等優點,可以解決人類的能源需求。李建剛院士是中國磁約束聚變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計劃理事會成員,長期從事磁約束聚變研究,主持完成EAST裝置工程設計、建設和輔助加熱系統項目,積極倡議和推進我國參加「人造太陽」計劃,使我國高參數長脈衝等離子體物理研究走在國際前列。今年1月30日,李建剛院士攜手白銀有色長通電線電纜有限公司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
  • 「人造太陽」 made in China!
    「超高溫」與「超低溫」共存,「超強磁場」與「超大電流」並行,要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陽」,必須要有性能極其特殊的材料承載。
  • 揭秘「人造太陽」
    我們距離「人造太陽」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從「進口」上說,當前可控核聚變所需的反應原料(氘和氚),在地球上「儲量」非常豐富。氘大量存在於水中,每公升水可提取出約0.035克氘,通過聚變反應可釋放相當於燃燒300公升汽油的能量;氚由於半衰期較短,在自然界中儲量有限,但其可通過中子轟擊鋰來製備,而在地殼、鹽湖和海水中,鋰都是大量存在的。
  • 為什麼要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究竟怎麼造?聽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剛講述34年「追逐太陽」之路。李建剛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人造太陽,受控的核聚變裝置大家都知道太陽,但什麼是人造太陽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太陽為人類產生了很多光和熱,萬物生長靠太陽。
  • 特斯拉的手稿揭秘太陽系的真相,太陽是人造的?
    比如,太陽並非天然的,它更接近一個「人造」天體,並且特斯拉還從一些方面進行了論述。由於當時的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人們對太陽以及其他天體的了解並不深入,因此漸漸遺忘了特斯拉的驚天言論。根據特斯拉的說法,太陽表面擁有一層「蛋殼」,用來保護內部結構的同時,也避免了人類的深入探索。
  • 白銀有色長通再續「人造太陽」緣
    「人造太陽」是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計劃的俗稱,是當今科技界為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而開展的重大國際合作計劃,該計劃對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具有重大意義。李建剛院士作為中國磁約束聚變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計劃理事會成員,長期從事磁約束聚變研究,主持完成EAST裝置工程設計、建設和輔助加熱系統項目,積極倡議和推進我國參加「人造太陽」計劃,使我國高參數長脈衝等離子體物理研究走在國際前列。十年前,白銀有色長通公司就積極與中科院合作,參與了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計劃,與「人造太陽」結下了不解之緣。
  • 國際領先,全球唯一,湖北院士團隊20年研製"人造太陽"
    前不久,參與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的情侶劉林子、佟瑞海的合影,"刷屏"了華中科技大學師生的朋友圈。作為華中大人,這對90後情侶見證了"人造太陽"的誕生,而在喻家山下,追夢、造夢的華中大人其實已在這條路上奮進了20年。12月22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發了這群華中大人的奮鬥歷程,譜寫了新時代"夸父逐日"的故事。
  • 人造太陽
    「那麼,問題來了,天上有個太陽,為什麼還要造個太陽?」人造太陽「和太陽有什麼不同?它們的溫度哪個更高?人造太陽多了,會不會又被一個叫后羿或者前什麼的人給射下來?帶著許多的不明白,我去問了度娘。她說,人造太陽,只是一個俗稱,它真正的名字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ITER最大的能耐是可以產生大規模的核聚變反應,從而向宇宙釋放大量的光和熱。
  • 中國「人造太陽」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
    【科技前沿】「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 ——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點擊播放 GIF 0.9M萬物生長靠太陽。今天支撐人類社會運轉的幾乎一切能源,從煤、石油、天然氣,到風能、生物能,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上的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就像兒歌中所唱的,「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來創造出「人造太陽」,從而獲得源源不絕的能源,大幅改善人們的生活。
  • 華科大為人造太陽耕耘20年
    聊點科技【華科大為人造太陽耕耘20年】近年來,不斷發光散熱的太陽成了科學家在能源領域重點關注的研究對象:我們可以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機制,升起一輪能自主掌控的「人造太陽」嗎? 核聚變,正是太陽能量秘密之所在。
  • 走近「人造太陽」|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EAST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磁體、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它擁有類似太陽的運行機制,因此又有『人造太陽』之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說。有太陽,為什麼還要造「人造太陽」?科研人員介紹,因為煤、石油、天然氣未來有枯竭的危險,還存在一定的環境汙染。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基於這個科學目標,可控核聚變的反應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要想將「人造太陽」運用到實際中,就必須突破保持中心超高溫和持續時間的技術,這是全世界科學家都想要解決的難度。我國在「人造太陽」方面的研究屢次打破世界紀錄,但大家被這方面消息刷屏的同時可能會感到疑惑,「人造太陽」究竟是一個,還是很多個?
  • 探秘「人造太陽」,照亮終極能源夢想
    2020年8月19日14點,「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的第三期直播活動走進了中國合肥的科學島,帶領青少年們探秘中國「人造太陽△低溫分配閥箱△王亮研究員在EAST的控制大廳內與營員互動 在科學島「種太陽
  •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人造太陽將意味著什麼?
    最近,人造太陽取得新進展,人造太陽1億度新成果引關注。那麼人造太陽1億度有什麼意義呢?人造太陽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江西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 人造太陽「現身」!好好的太陽,為啥還要人造呢?
    12月26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
  • 人造太陽是什麼?和太陽的差距在哪裡
    太陽如此重要,因此被古人視為神靈,對它非常崇拜,以至於出現日食就會大規模恐慌。到了現在,人們對太陽進行了深刻的研究,了解了太陽的很多秘密,有觀察到的,有計算出來的,有猜想的,總之,太陽的真面目終於慢慢暴露在人們的面前。研究出了太陽的秘密,科學家自然就想創造一個太陽,而真實的太陽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科學家自然無法造一個和太陽一樣大的,哪怕再怎麼研究太陽。
  • 揭秘中國「人造太陽」內部核心結構!過去曾被拒之門外,如今卻成一枝獨秀
    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就開始展開了「人造太陽」的研究,人們口中所謂的「人造太陽」則是一種以核聚變為基礎的新能源,由於「人造太陽」的意義非常重大,因此,我國在這一領域中一直在不斷地鑽研,近日,我國的「人造太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
  • 人造太陽 EAST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的能量,科學家們早已探明究竟:來自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託卡馬克,簡單來說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它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真空,外面圍繞著線圈。
  • 從利用太陽到「人造太陽」:極簡核能發展史
    7月28日,「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南部卡達拉舍舉行。這個項目總成本預計128億歐元,堪稱本世紀最雄心勃勃的能源科技合作項目。而參與的中國的企業和科研人員,也為這一項目的順利推進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人造太陽」是可控核聚變裝置的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