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人造太陽」,照亮終極能源夢想

2020-08-20 中國科普博覽

提起清潔能源,我們首先映入腦海的自然就是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這三種發電方式是現在世界上比較主流的清潔能源獲取方式。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還有一種方式是核聚變發電,這種被稱為近乎無限能源的核聚變發電,可能是未來主流的發電方式。如果核聚變發電成為現實,那麼世界上能源問題將會永遠解決。

2020年8月19日14點,「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的第三期直播活動走進了中國合肥的科學島帶領青少年們探秘中國「人造太陽」託卡馬克EAST,在「雲上科學營」官方網站進行了直播,引發了熱烈的關注與討論。

△模型還原運行中的「小太陽」

△「小太陽」真身

△神秘的等離子體的診斷系統


△低溫分配閥箱

△王亮研究員在EAST的控制大廳內與營員互動

在科學島「種太陽」的直播活動中,青少年觀看了《「託卡馬克」的前世今生》、《揭秘大科學裝置:託卡馬克EAST》等科普視頻,帶領大家初識「人造太陽」。不僅如此,參與託卡馬克EAST科研的一線科研人員還給青少年們帶來了特別的「禮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首席顧問李建剛進行了特别致辭,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王騰老師帶領青少年「雲遊」託卡馬克EAST,帶領大家了解中國「人造太陽」的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導王亮還對青少年們在線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這場直播不僅讓青少年們深入認識到了中國「人造太陽」的意義,更體會到了一代代全球核聚變人的科學精神。

明日(8月20日)14點,「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將帶領大家走進中國強磁場,探秘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體驗中國強磁場事業發展,敬請期待!

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 活動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共同主辦,由國務院港澳辦、中科院、中國鐵路支持的科技與文化交流活動。「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是2020年「雲上科學營」 重磅推出的專題營活動,由中國科普博覽、格致課堂組織策劃。旨在帶領青少年走進中國科學院五大科學重器,觸摸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

相關焦點

  • 照亮人類終極能源夢想「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啟運
    作為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ITER重要的結構安全部件之一,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貴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其安裝在杜瓦底座環上,不僅承載上萬噸磁體系統重量,還要承受強熱應力、強電磁力、瞬時載荷等複雜工況。
  • 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 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倍
    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 倍!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而「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新一代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裝置,它的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十倍。
  • 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人造太陽」,它還遙遠嗎?
    什麼是「人造太陽」?人類對能源的探索就一直沒有停過。從古代人利用木材、柴薪作燃料燒烤食物和燒制陶器,到17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的興起,開始使用煤炭,再到19世紀的石油時代。可以總結為:人類能源工業的發展經過由薪柴到煤炭,再由煤炭向油氣的轉變。
  • 製造終極能源,人造太陽這事能成嗎?
    終極能源是什麼,終極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人類只需要花費很少的原料投入,就能得到巨大的能源產出。這對解決世界能源問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象徵著人類可以從能源上突破自然的限制,頂尖的科學家們在這條路上前僕後繼。
  • 「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中國造
    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9月11日,由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重力支撐批量產品在貴州遵義正式啟運。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黨委書記張必祥、貴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萬東海等一同見證。「人造太陽」是可控核聚變裝置的俗稱,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我國於2006年正式籤約加入該計劃。
  • 中國自主研製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 閆曉虹)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中核集團12日披露,由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重力支撐批量產品11日在貴州遵義正式啟運。
  • 中國造「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據微信公眾號「中核集團」9月12日消息,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9月11日,由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重力支撐批量產品在貴州遵義正式啟運。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黨委書記張必祥、貴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萬東海等一同見證。
  • 「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中國造
    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黨委書記張必祥、貴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萬東海等一同見證「人造太陽」是可控核聚變裝置的俗稱,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我國於2006年正式籤約加入該計劃。
  • 「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中國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9月11日,由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重力支撐批量產品在貴州遵義正式啟運。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黨委書記張必祥、貴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萬東海等一同見證。
  • 人造太陽 EAST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伴隨全球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然而,地球化石燃料的儲量有限,尋找未來能源成為當務之急。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的能量,科學家們早已探明究竟:來自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託卡馬克,簡單來說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
  • 我國造出「人造太陽」,產生的溫度可達到1.5億度
    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 倍!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而「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新一代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裝置,它的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十倍。
  • 走近「人造太陽」|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EAST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磁體、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它擁有類似太陽的運行機制,因此又有『人造太陽』之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說。有太陽,為什麼還要造「人造太陽」?科研人員介紹,因為煤、石油、天然氣未來有枯竭的危險,還存在一定的環境汙染。
  • 「人造太陽」還有多遠?
    ITER項目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它旨在模擬太陽的核聚變反應產生能量並實現可控利用,俗稱「人造太陽」。該項目有望最終解決人類能源問題。人類合力「造太陽」    ITER計劃2006年應運而生,由中國、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和印度7方參與,計劃在法國普羅旺斯地區共同建造一個電站規模的聚變反應堆,也即世界上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
  • 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EAST是我國「九五」期間立項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由原國家計委在「十五」期間批准開工,「十一五」建成,目標為人類開發核聚變能源提供重要的工程和物理實驗基礎。  「EAST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磁體、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它擁有類似太陽的運行機制,因此又有『人造太陽』之稱。」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說。
  • 瞄準「人造太陽」終極夢想,中國環流器二號M建成運行
    【瞄準「人造太陽」終極夢想,中國環流器二號M建成運行】12月4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在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等離子體放電。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安裝開啟
    (中核集團供圖)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近日,我國傳來好消息: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為「人造太陽」核心設備安裝工作全面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中國向核能高端市場邁出的實質性步伐,將為我國深度參與聚變國際合作、自主設計建造未來中國聚變堆奠定堅實基礎。
  • 人造太陽「現身」!好好的太陽,為啥還要人造呢?
    人造太陽,不由得讓人想起一首兒歌《種太陽》。 可別說,之前還真有一個科學家迪斯科版《種太陽》在網際網路上大火,官方調皮,最為致命。 這個「種太陽」種的也就是「人造太陽」,這是打開核聚變能量的「閥門」,是通往人類終極能源的鑰匙。
  • 七國合建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將有望獲得幾乎用之不竭的能源
    童謠裡唱的「種太陽」,正有望被人類一點點變成現實。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原理就是要模仿太陽發出光和熱的方式,在地球上通過可控熱核聚變的方式,造出在人類控制之下「小太陽」。位於法國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是世界最大核聚變反應堆,是僅次於國際空間站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我國於2006年正式籤約加入該計劃。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安裝開啟,人類離「造太陽」還有多遠?
    (中核集團供圖)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近日,我國傳來好消息: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為「人造太陽」核心設備安裝工作全面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中國向核能高端市場邁出的實質性步伐,將為我國深度參與聚變國際合作、自主設計建造未來中國聚變堆奠定堅實基礎。
  • 獨家探秘
    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倍!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而「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新一代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裝置,它的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