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陽是什麼?和太陽的差距在哪裡

2021-01-16 科學拾遺

不管在古代還是現在,太陽對人類來說都極端重要,人類一刻也不能離開太陽,哪怕是陰天和雨天,太陽依舊存在,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而地球上的光明基本都來自太陽,不管白天還是晚上,地球面向太陽的那一面始終處於太陽的直接照射下,而背對太陽的那一面也處在月球反射的太陽光之下。太陽如此重要,因此被古人視為神靈,對它非常崇拜,以至於出現日食就會大規模恐慌。到了現在,人們對太陽進行了深刻的研究,了解了太陽的很多秘密,有觀察到的,有計算出來的,有猜想的,總之,太陽的真面目終於慢慢暴露在人們的面前。

研究出了太陽的秘密,科學家自然就想創造一個太陽,而真實的太陽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科學家自然無法造一個和太陽一樣大的,哪怕再怎麼研究太陽。於是他們就準備造一個小的,這個人造太陽的大小遠遠小於地球,而且現在還處於試驗階段,由此可知,太陽和人造太陽基本沒有可比性,與其說它是人造太陽,還不如說它是一個核反應堆,它僅僅是有一部分原理和太陽相同而已,事實上,人造太陽和太陽八竿子打不著,它的真實名字叫ITER裝置,人造太陽只是它的俗名而已。

那麼,人造太陽和真正的太陽差距在哪裡呢?事實上,它們的差距很大,我們先從成分上來說,太陽主要成分是氫元素和氦元素,還有少量的氧、碳等,而人造太陽成分基本是氫元素;再看看質量,由於人造太陽質量太小,既不能公轉,也不能自轉,無法為自己的核聚變反應提供足夠的高壓;最後,人造太陽壽命都很短,也就1到2分鐘,而且還不穩定,而太陽已經存在50億年了,且我們在地球上感受到的陽光都差距不大。

在核反應上面,人造太陽和太陽的差別也很大,太陽是內部核聚變,而且可以控制,因為只有太陽內部的高壓才能保證核聚變的進行,而人造太陽沒有那麼大的壓強,它主要靠高溫,所以人造太陽整個一起發生反應,因此反應十分猛烈,容易失控,再加上人造太陽的大小有限,很快聚變材料就消耗殆盡了。而且,人類對可控制核聚變反應堆的研究一直沒有成功,導致人類一直只能把核能用著武器,而無法用於生產生活中,因此,關於核聚變的一切都處於研究狀態,人類離成功製造出人造太陽還差得很遠很遠。

人造太陽和太陽唯一的相同點就是都是核聚表反應,但人造太陽和太陽相比,還不如一個玩具,而這樣的人造太陽,對人類來說,都是極端重要的。所以說,人類目前的發展並不是沒有方向,只是沒有了開拓前路的力量。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造太陽在哪裡,如何運行的?
    看到這條央視網推送的新聞,覺得我國科研水平真的很牛,據報導,4個多月的物理實驗,人造太陽等離子體中心溫度高達一億度運行10秒,這個成功在國際聚變能大會得到世界的關注與高度評價。人造太陽的名字叫東方超環,是中國自主的成果,自主設計,自主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的一種實驗裝置。
  •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人造太陽將意味著什麼?
    最近,人造太陽取得新進展,人造太陽1億度新成果引關注。那麼人造太陽1億度有什麼意義呢?人造太陽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江西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 人造太陽
    「那麼,問題來了,天上有個太陽,為什麼還要造個太陽?」人造太陽「和太陽有什麼不同?它們的溫度哪個更高?人造太陽多了,會不會又被一個叫后羿或者前什麼的人給射下來?帶著許多的不明白,我去問了度娘。她說,人造太陽,只是一個俗稱,它真正的名字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ITER最大的能耐是可以產生大規模的核聚變反應,從而向宇宙釋放大量的光和熱。
  • 人造太陽能夠代替太陽嗎?它有什麼用?
    除了陰天和夜晚,太陽總是會掛在天上給地球上的萬物以光亮,那麼,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什麼是人造太陽?人造太陽顧名思義就是人為製造的太陽,那它與真實的太陽有什麼區別呢?而人造太陽其實也是核聚變的一個過程,不同的是熱核反應的「原材料」不同,人造太陽是用的氫的同位素氘和氚作為聚變的原材料,而最終產物為氮和能量,在氘和氚的核聚變反應中同樣也能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而且氘和氚從海水中就能夠提取,所以,人造太陽的原材料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造太陽有什麼用處?
  • 為什麼要人造太陽?
    李建剛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人造太陽,受控的核聚變裝置大家都知道太陽,但什麼是人造太陽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太陽為人類產生了很多光和熱,萬物生長靠太陽。
  • 太陽和月亮是外星人造的?中國人造太陽裝置放電成功意味著什麼!
    近日,我國的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造成功並完成了首次的發電,所以現在的很多人在驚訝中國人的高科技的同時也是深深的產生了濃厚的疑問。既然人類能夠在短短幾千年的時間就製造出類似的人造太陽,那麼在歲月的長河之中,是否會有其他的高等生命體製造過真正的太陽,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太陽和月亮都有可能是被外星人所構造的。雖然這個假設十分的不合理,但是在很多人看來也是十分合理的,畢竟人類的文明歷史才多少年,都能夠製造模擬太陽了,這還了得,所以現在的很多人都對天上的太陽和月亮都產生的懷疑的態度。
  • 新一代「人造太陽」是什麼?
    2020年12月4日14時,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聚變能研發再邁出一步。▲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 ▲ 「人造太陽」是什麼?
  • 走近「人造太陽」|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EAST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磁體、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它擁有類似太陽的運行機制,因此又有『人造太陽』之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說。有太陽,為什麼還要造「人造太陽」?科研人員介紹,因為煤、石油、天然氣未來有枯竭的危險,還存在一定的環境汙染。
  • 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萬物生長靠太陽。有沒有可能在地球上造出一個「人造太陽」,它能給人類帶來什麼?
  • 人造太陽「現身」!好好的太陽,為啥還要人造呢?
    人造太陽,不由得讓人想起一首兒歌《種太陽》。 可別說,之前還真有一個科學家迪斯科版《種太陽》在網際網路上大火,官方調皮,最為致命。 這個「種太陽」種的也就是「人造太陽」,這是打開核聚變能量的「閥門」,是通往人類終極能源的鑰匙。
  • 「人造太陽」技術是什麼?太陽也能被製造出來嗎?
    如果我們能製造出"太陽",用它巨大的能量為人類服務,那是否能解決未來的能源問題呢?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人造太陽」技術,所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造太陽」技術吧!你知道太陽和許多其他的恆星為什麼會不斷發光並釋放能量嗎?
  • 人造太陽的前世今生
    原創 見文末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在能源危機和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受控熱核聚變無疑成為了未來能源的希望之光。為什麼核聚變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核聚變裝置研發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點,科學家們又如何克服?9月18日,「走近科研團隊,感受科技魅力」線上直播活動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協辦,並得到北京廣播電視臺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共同支持。
  • 人造太陽已成現實?「國產太陽」成功落地,國外又是什麼情況呢?
    大家好,我國在 前幾天發布了一項重大項目,順利造出第二個「人造太陽」。 這可能就會有人問了,這個「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我國為什麼要發展這個呢?所以在1985年,日內瓦峰會上提出「人造太陽」也就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
  • 人造太陽會招惹外星人?先看看中國科技實力再說
    試想一下,如果外星人已經有這方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那地球上這100多年來的科技信號早已被外星人探測到了,人類每年向宇宙發射那麼多的火箭衛星和其他探測器、飛行器,早就在外星人的掌握之中,哪裡還需要等到中國建設天眼才發現地球人?這種對策荒唐可笑至極,反而讓人覺得酸醋味十足,完全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這個「太陽」怎麼造?
    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中國工程院、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李建剛演講實錄:人造太陽 受控的核聚變裝置大家都知道太陽,但什麼是人造太陽太陽為人類產生了很多光和熱,萬物生長靠太陽。我們想要實現聚變,一個不可控因素就是氫彈。氫彈不能輕易地爆炸,要用原子彈去把它點一下,點到上億度以後才有可能發生爆炸。為什麼要人造一個太陽?那麼怎樣能夠實現人造太陽?
  • 「人造太陽」 made in China!
    「超高溫」與「超低溫」共存,「超強磁場」與「超大電流」並行,要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陽」,必須要有性能極其特殊的材料承載。
  • 「人造太陽」影響深遠
    人民網-人民日報前不久,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7方30多個國家共同參與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啟動主體安裝工作,標誌著人類距離「人造太陽」夢想又近了一步。我們知道,當今原子能電站及原子彈的能量來自核裂變。
  • 人造一個太陽怎麼樣?
    太陽照耀著地球人類明白,一切上述地球能源,歸根結底全部來自於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太陽。幾十億年來,太陽以其內部龐大的能量源,溫暖著我們的地球,並由此直接催生了地球生命的誕生與發展。自此,科學家們很早就曾大膽的計劃,地球上是否可以人為製造類似小型太陽的產能裝置,即「人造太陽」計劃。
  • 「人造太陽」來了
    原標題:「人造太陽」來了   7月28日,世界上第一個實驗性「人造太陽」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在法國正式啟動安裝。
  • 太陽的摩擦?人造太陽新的曙光?
    太陽是我們最常接觸的恆星,對於我們來說,太陽仿佛擁有著發不完光和熱,地球上的生物大部分也是依靠著太陽的光芒維持著生命,難以想像如果有一天太陽的火焰熄滅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人類在近二百年間迎來了物理學的飛速發展,科學家們告訴人們太陽是因內部的核聚變才能有如此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