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陽已成現實?「國產太陽」成功落地,國外又是什麼情況呢?

2020-12-21 蟻觀天

大家好,我國在 前幾天發布了一項重大項目,順利造出第二個「人造太陽」。 這可能就會有人問了,這個「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我國為什麼要發展這個呢?


其實在當今世界的發展,主要是依靠能源的驅動,一旦能源無法保障,那將會極大的限制未來的發展,所以很多國家為了有足夠的能源保障,不惜重金在全球布局。就像2000年之後的幾次國家戰爭,都是為了搶奪能源。像石油、煤炭等這種化石資源會隨著消耗越來越少,而且這種資源的消耗還伴隨著環境汙染的問題。所以在1985年,日內瓦峰會上提出「人造太陽」也就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熱核聚變就是把小分子聚合成大分子的過程,在這過程中產生能源,這個核聚變反應堆是可以無限循環的,也就是說不會隨著消耗而能源減少,而且核聚變使用的是氘和氚,氘和氚我們都可以從海水中提取出來,一升的海水提取的能量相當於300升汽油,倘若計劃順利,我們便能夠擁有一個能源接近無限又兼顧環保的「人造太陽」。這樣可以大大的保障未來的科技發展和生活使用。


我國發展這項技術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首先這項技術從1985年就在國際上提出,我國在2003年才加入合作,已經被各國落在起跑線上18年;而且剛加入的時候知識領域方面匱乏,很多科技人員也沒有接觸過,但是經過我國一群群科研者的奮鬥,慢慢的填補上了,最主要的還是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就在這層層困難之下,我國用三年時間便能獨立製造出「人造太陽」,並且成功通過驗收,更是世界上第一個製造成功的國家。


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的契機,極大改善我國在世界能源市場上的被動地位。「人造太陽」能夠很好緩解我國對外的能源需求,並且在「環保能源」呼聲日益強烈的時代中,傳統的煤炭等能源物質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我國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在不久之後,我們能夠用上「人造太陽」提供的能源。


那麼世界範圍內公認的科技強國美國呢?在國內如火如荼開展事業的時候,美國的NIF團隊卻屢次遇到困難,早在去年NIF便不斷推遲點火計劃,現在看來美國想要完成這個計劃仍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難。


任何的成功都不是隨隨便便的,我國也是用無數的科技人員不斷地努力才能成功的,相信不遠的將來,城市的藍天白雲會慢慢的回來,霧霾沙塵暴也會成為歷史,對此你有什麼建議呢?歡迎關注評論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人造太陽「現身」!好好的太陽,為啥還要人造呢?
    12月26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
  •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人造太陽將意味著什麼?
    最近,人造太陽取得新進展,人造太陽1億度新成果引關注。那麼人造太陽1億度有什麼意義呢?人造太陽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江西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可能是「九章」太過耀眼,以至於昨天的另一重磅消息被人忽略了,媒體也鮮有報導,那就是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成功,並成功進行了首次放電根據中核集團的消息,12月4日14時02分,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裝置HL-2M,在成都成功運行,並進行了首次放電。
  • 太陽和月亮是外星人造的?中國人造太陽裝置放電成功意味著什麼!
    近日,我國的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造成功並完成了首次的發電,所以現在的很多人在驚訝中國人的高科技的同時也是深深的產生了濃厚的疑問。既然人類能夠在短短幾千年的時間就製造出類似的人造太陽,那麼在歲月的長河之中,是否會有其他的高等生命體製造過真正的太陽,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太陽和月亮都有可能是被外星人所構造的。雖然這個假設十分的不合理,但是在很多人看來也是十分合理的,畢竟人類的文明歷史才多少年,都能夠製造模擬太陽了,這還了得,所以現在的很多人都對天上的太陽和月亮都產生的懷疑的態度。
  • 人造太陽是什麼?和太陽的差距在哪裡
    太陽如此重要,因此被古人視為神靈,對它非常崇拜,以至於出現日食就會大規模恐慌。到了現在,人們對太陽進行了深刻的研究,了解了太陽的很多秘密,有觀察到的,有計算出來的,有猜想的,總之,太陽的真面目終於慢慢暴露在人們的面前。研究出了太陽的秘密,科學家自然就想創造一個太陽,而真實的太陽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科學家自然無法造一個和太陽一樣大的,哪怕再怎麼研究太陽。
  • 中國「人造太陽」成功放電
    媒體周五報導,中國首次成功地讓「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放電,這標誌著中國核電研究能力的巨大進步。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託卡馬克反應堆是中國最大、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研究設施,科學家希望該設備可以未來能夠提供強勁的清潔能源。
  • 中國「人造太陽」出現,而太陽好好的,為何還要去製造太陽呢?
    文/仗劍走天涯中國「人造太陽」出現,而太陽好好的,為何還要去製造呢?中國近幾年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航天領域和基礎建設領域等等一些領域都已經遠超世界各國了,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不知道排在多少位?現在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曾經的日本拉到了第三。
  • 人造太陽能夠代替太陽嗎?它有什麼用?
    除了陰天和夜晚,太陽總是會掛在天上給地球上的萬物以光亮,那麼,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什麼是人造太陽?人造太陽顧名思義就是人為製造的太陽,那它與真實的太陽有什麼區別呢?而人造太陽其實也是核聚變的一個過程,不同的是熱核反應的「原材料」不同,人造太陽是用的氫的同位素氘和氚作為聚變的原材料,而最終產物為氮和能量,在氘和氚的核聚變反應中同樣也能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而且氘和氚從海水中就能夠提取,所以,人造太陽的原材料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造太陽有什麼用處?
  • 為什麼要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究竟怎麼造?聽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剛講述34年「追逐太陽」之路。李建剛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人造太陽,受控的核聚變裝置大家都知道太陽,但什麼是人造太陽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太陽為人類產生了很多光和熱,萬物生長靠太陽。
  • 鋼鐵俠方舟反應堆照進現實?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成功放電,概念...
    鋼鐵俠方舟反應堆照進現實?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成功放電,概念股一覽 2020-12-04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造太陽」技術是什麼?太陽也能被製造出來嗎?
    如果我們能製造出"太陽",用它巨大的能量為人類服務,那是否能解決未來的能源問題呢?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人造太陽」技術,所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造太陽」技術吧!你知道太陽和許多其他的恆星為什麼會不斷發光並釋放能量嗎?
  •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我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我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
  • 中國「人造太陽」現身!問題來了:太陽好好的,為啥還要造?
    最近一個科學家迪斯科版《種太陽》在網絡上大火,一群科學家跳起現代舞來簡直毫無違和感。核電版《種太陽》,來源:國資小新為什麼要唱《種太陽》呢?難道我們真的要造一個太陽?網友開始各種腦洞大開——微博截圖說這麼多,到底啥叫「人造太陽」呢?簡單說,就是科學家想在地球上建造一個裝置,模擬太陽發光發熱釋放能量,一勞永逸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
  • 江西「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我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我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
  • 「人造太陽」 made in China!
    「超高溫」與「超低溫」共存,「超強磁場」與「超大電流」並行,要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陽」,必須要有性能極其特殊的材料承載。
  • 同為核聚變反應,為什麼中國「人造太陽」成不了另一個太陽?
    為什麼大家對剛在成都建成的「中國人造太陽」這麼感興趣?相信一定是因為中國和太陽這幾個字,一方面想了解這個東西是不是領先全球的尖端科技,另一方面也想知道,它是不是和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會對所有人造成影響。那麼,這個在本月初實現首次放電的大型裝置到底是何物?真的可以拿來升溫嗎?
  • 從利用太陽到「人造太陽」:極簡核能發展史
    7月28日,「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南部卡達拉舍舉行。這個項目總成本預計128億歐元,堪稱本世紀最雄心勃勃的能源科技合作項目。而參與的中國的企業和科研人員,也為這一項目的順利推進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人造太陽」是可控核聚變裝置的俗稱。
  • 新一代「人造太陽」是什麼?
    2020年12月4日14時,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聚變能研發再邁出一步。▲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 ▲ 「人造太陽」是什麼?
  • 假如人造太陽成功以後是不是真假難辨?用途適用範圍有多大
    那麼,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讓我們簡單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人造太陽,顧名思義,是人造太陽。它和真實的太陽有什麼不同?首先,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它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2.86%,相當於160萬個地球。畢竟,人造太陽是以地球為立地的。它肯定比地球小得多,更不用說和太陽相比了。事實上,人造太陽不是我們抬頭就能看到的太陽。這是一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項目。這個項目是由世界上許多國家聯合開發的。自1988年以來,只有10年的成本超過50億美元。
  • 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運行20秒,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
    當然人造太陽最終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人類提供更加清潔能源,因為它在使用的時候,聚變能具有資源無限,不汙染環境,不產生高放射性核廢料等優點,所以才成為了世界各國研究的重點。而這兩天,全球的人造太陽項目又出現了重大的突破,韓國在運行時間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性。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從對人造太陽的運行時間來看,確實韓國人造太陽已經超過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