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一個太陽怎麼樣?

2020-12-05 快科技

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幾百年的時間裡,把人類從騎馬馳騁轉變到駕駛汽車、火車、飛機;從篝火的星星點點亮光到用高效能日光燈把我們的夜晚照成白晝。文明的進步與日常生活的極大便利化的同時,人類對能源的日益依賴。激長的能源需求與現有的不可再生地球資源之間的矛盾,關乎人類文明的未來還能延續多久。

目前,主宰世界的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其不可再生性以及環境汙染性,讓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清潔能源如光能、潮汐能、風能的研究以及開發、利用上,而科學家們還遠不滿足於此。


太陽照耀著地球

人類明白,一切上述地球能源,歸根結底全部來自於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太陽。幾十億年來,太陽以其內部龐大的能量源,溫暖著我們的地球,並由此直接催生了地球生命的誕生與發展。自此,科學家們很早就曾大膽的計劃,地球上是否可以人為製造類似小型太陽的產能裝置,即「人造太陽」計劃。

要製造太陽,必須了解看似能源源不斷的釋放能量的太陽,其能量來自於哪裡。


太陽結構

太陽的能量來源

天體物理學家們研究發現,太陽的核心部分,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壓力高達2500億個大氣壓。如此高溫高壓下,這一部分區域在不間斷的發生著核聚變反應。聚變反應過程中,四個氫原子核結合,成為一個氦原子核,並損失掉一部分質量。根據狹義相對論所堆出的質能方程,這一部分質量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根據科學家們的探測數據粗略推測,太陽中心每秒鐘核聚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92千萬億噸TNT當量,也即相當於每秒鐘太陽中心,爆炸約4萬億顆曾爆炸於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


太陽發生以每秒鐘6.2億噸氫的核聚變反應

實際上,我們所熟知的核武器中的氫彈,利用的正是類似於太陽中心的核聚變反應。只不過這一反應是先通過類似原子彈的裂變反應,提供高溫高壓極端條件,然後觸發了聚變反應。可以看做是模仿了太陽中聚變反應的最後一步,並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具有破壞性的能量。

核能的和平利用

1945年,人類首顆原子彈於廣島爆炸,顛覆了整個人類對戰爭的認知。此前從未有過什麼力量可以在一瞬間毀滅一整座城市。

經歷了二戰的慘痛經歷,以及此後的冷戰中,使人類全部文明在懸崖邊緣徘徊的古巴飛彈危機。人類深深地認識到了核武器駭人的巨大破壞性能量。此後,通過和平的手段利用核能,成為科學界長久以來的夢想與努力的方向。


日本福島核電站

依據原子彈核裂變的原理產生能量的核電站,在世界範圍內發展迅速。特別是歐洲、日本等土地面積和自然資源匱乏,科技實力卻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幾乎把核電站作為本國主要的能源獲取方式。

然而近年來,隨著核洩漏、核汙染事件的報導,世界範圍內的大型核電廠建設遭到廣泛的質疑和詬病。現有的核電廠,全部利用核裂變能,這種裂變反應的產物具有強放射性,難以處理,並且衰變時間長。一旦洩露,其核汙染(主要指電離輻射)範圍不可想像。


核裂變反應原理示意

核裂變為原子彈的基本放能機制,不同於核裂變,氫彈中利用的核聚變反應同為太陽(一切恆星)中心的能量產生機制,產物都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元素,不會產生放射性物質,不存在任何汙染,且聚變反應能量產出遠遠大於裂變反應。此外,不同於裂變反應原料鈾,聚變反應原料為氫的同位素,獲取它十分容易,並且在大海中的存量十分豐富。可以說,聚變反應能必將成為人類在未來的主要能量來源。


核聚變反應原理示意

可是,為什麼現在一直沒有一家核電站是利用聚變能產生能量的呢?這就在於,觸發聚變反應所需要的條件極為苛刻。想要在地球上人為製造類似太陽中心所能達到的超高溫高壓,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而氫彈中,利用裂變觸發聚變的方式又太過武斷、簡單,只能瞬間釋放能量,無法人為可控的長時間持續提供能量。(總不能建造個電場,天天在裡面炸氫彈吧?)

相關焦點

  • 人造太陽
    「那麼,問題來了,天上有個太陽,為什麼還要造個太陽?」人造太陽「和太陽有什麼不同?它們的溫度哪個更高?人造太陽多了,會不會又被一個叫后羿或者前什麼的人給射下來?帶著許多的不明白,我去問了度娘。她說,人造太陽,只是一個俗稱,它真正的名字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ITER最大的能耐是可以產生大規模的核聚變反應,從而向宇宙釋放大量的光和熱。
  • 中國「人造太陽」現身!問題來了:太陽好好的,為啥還要造?
    最近一個科學家迪斯科版《種太陽》在網絡上大火,一群科學家跳起現代舞來簡直毫無違和感。核電版《種太陽》,來源:國資小新為什麼要唱《種太陽》呢?因為他們真的在造一個「太陽」……這幾天,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發起的#科幻作家走進新國企#中核篇活動中,這個神秘的「太陽」基地才首次大規模對外開放!微博截圖核工業人就是在這樣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不懈研發中國「人造太陽」。「人造太陽」?
  • 走近「人造太陽」|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EAST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磁體、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它擁有類似太陽的運行機制,因此又有『人造太陽』之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說。有太陽,為什麼還要造「人造太陽」?科研人員介紹,因為煤、石油、天然氣未來有枯竭的危險,還存在一定的環境汙染。
  • 人造太陽「現身」!好好的太陽,為啥還要人造呢?
    人造太陽,不由得讓人想起一首兒歌《種太陽》。 可別說,之前還真有一個科學家迪斯科版《種太陽》在網際網路上大火,官方調皮,最為致命。 這個「種太陽」種的也就是「人造太陽」,這是打開核聚變能量的「閥門」,是通往人類終極能源的鑰匙。
  • 人造太陽是什麼?和太陽的差距在哪裡
    太陽如此重要,因此被古人視為神靈,對它非常崇拜,以至於出現日食就會大規模恐慌。到了現在,人們對太陽進行了深刻的研究,了解了太陽的很多秘密,有觀察到的,有計算出來的,有猜想的,總之,太陽的真面目終於慢慢暴露在人們的面前。研究出了太陽的秘密,科學家自然就想創造一個太陽,而真實的太陽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科學家自然無法造一個和太陽一樣大的,哪怕再怎麼研究太陽。
  • 同為核聚變反應,為什麼中國「人造太陽」成不了另一個太陽?
    為什麼大家對剛在成都建成的「中國人造太陽」這麼感興趣?相信一定是因為中國和太陽這幾個字,一方面想了解這個東西是不是領先全球的尖端科技,另一方面也想知道,它是不是和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會對所有人造成影響。那麼,這個在本月初實現首次放電的大型裝置到底是何物?真的可以拿來升溫嗎?
  • 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萬物生長靠太陽。有沒有可能在地球上造出一個「人造太陽」,它能給人類帶來什麼?
  •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人造太陽將意味著什麼?
    最近,人造太陽取得新進展,人造太陽1億度新成果引關注。那麼人造太陽1億度有什麼意義呢?人造太陽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江西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 為什麼要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究竟怎麼造?聽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剛講述34年「追逐太陽」之路。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太陽為人類產生了很多光和熱,萬物生長靠太陽。
  • 「人造太陽」 made in China!
    新春前夕,記者走進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聽到一個又一個中國「超級材料」從無到有、後來居上的故事。產生核聚變反應需要幾千萬攝氏度乃至上億攝氏度的高溫,這麼高的溫度常規材料無法承受,一個可行方案是用磁力將其約束在「磁籠子」裡。但是,產生強磁場需要「超大電流」,用電強度達到普通家用空調的數千倍乃至數萬倍,這將產生巨大的熱量,普通導體會被燒斷。
  • 我們現在的太陽不夠用嗎?為什麼我們要再造一個人造太陽出來呢?
    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是我們自主設計與建造的項目。不管是可能很多朋友一聽說我們要人造太陽,第一個反應是我們現在的太陽不夠用嗎?為什麼我們要再造一個人造的太陽出來呢?
  • 人造太陽能夠代替太陽嗎?它有什麼用?
    首先,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它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相當於130個萬個地球。而人造太陽畢竟是以地球為場地製造的,它比地球肯定是要小多了,更不用說跟太陽比了。事實上,人造太陽並不是我們抬頭就能看到的太陽,它是一項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這項計劃是由世界多個國家聯合開發的一個項目,從1988年開始,僅僅10年的時間就耗資超過50億美金。
  • 甘肅敦煌沙漠中有一個「人造太陽」?30億打造的奇蹟
    從太空中俯視地球,就像一個藍色的小舟,是它孕育了生命,哺育了人類。在茫茫的宇宙當中,地球是有生命的星球,地球無私地給人類提供資源,可是人類過度的開採和無節制地浪費,再加上環境的破壞,我們的地球現在是千瘡百孔。回顧歷史,無不伴隨能源的消耗。最早是利用煤,除了當作燃料以外,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 中國「人造太陽」即將起飛,氣溫為高達,解決了一個級的難題
    除了向太空海洋和地下新能源勘探外,中國科學家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在實驗室研製出了人工太陽。聽起來像不可思議,所謂的人造太陽很快就會遇到你,將誕生中國「人造太陽」,氣溫將達到高達1億,解決一個世界級的問題!中國人工太陽的正式名稱是中國第2號循環器A(HL-2A)核聚變實驗設施。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我有一個~ 美麗的願望~ 長大以後能——前幾天,一則跟中國「人造太陽」有關的消息又刷爆了朋友圈,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 1 億攝氏度運行近 10 秒。
  • 「人造太陽」將噴薄而出
    在地球上模擬太陽,利用熱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清潔能源,中國的科學家們正朝這一理想加快前進步伐。能夠穩定輸出安全能源的「人造太陽」將在中國冉冉升起。  目前,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設計製造的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大部件已安裝完畢,進入抽真空降溫試驗階段。
  • 「太陽」人造 逐夢夸父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建成,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之所以稱「人造太陽」,是因為它的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一樣,可以理解為兩個小質量的原子聚合成一個較大的原子,能夠釋放出巨大能量。
  • 「人造太陽」來了
    原標題:「人造太陽」來了   7月28日,世界上第一個實驗性「人造太陽」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在法國正式啟動安裝。
  • 人造太陽的前世今生
    人造太陽的前世今生 2020-11-08 1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澳媒:他們分不清利弊,不知其中危害
    「文/牛奶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知道在下一站邂逅什麼樣的人,發生怎麼樣的故事!太陽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特殊的,雖然太陽與地球距離非常遙遠,但是陽光卻能照射在每個人身上,也正是因為有了太陽,才會有生命存在,因此太陽對人類來說十分重要。記得小時候有一首很天真的歌曲,叫做「種太陽」,這用童言童語的方式描述了一個科技「野心」:人造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