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澳媒:他們分不清利弊,不知其中危害

2020-12-16 東霞聊搞笑

「文/牛奶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知道在下一站邂逅什麼樣的人,發生怎麼樣的故事!


太陽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特殊的,雖然太陽與地球距離非常遙遠,但是陽光卻能照射在每個人身上,也正是因為有了太陽,才會有生命存在,因此太陽對人類來說十分重要。記得小時候有一首很天真的歌曲,叫做「種太陽」,這用童言童語的方式描述了一個科技「野心」:人造太陽。


何為人造太陽?實際上就是通過與太陽同樣方式進行反應,也就是通過核聚變來釋放大量能量,從而為生產和生活提供能源。不過由於核聚變技術太過於複雜,如果沒有辦法將核聚變的過程變成可控範圍以及速度,那麼它就是一個巨大「害人武器」。所以在研究這樣設備之前,如何研究出可靠約束裝置才是關鍵。


也正是因為設備的作用非常廣泛,對每個國家發展有著重要用途,因此目前各國都在積極研製人造太陽,而我國也不甘落後,不斷直追猛趕,終於在今年獲得很大進展。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澳媒:他們分不清利弊,不知其中危害。雖然每個國家都在不斷研究和開發,但是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在這一領域方面發展比較前沿。

這個「人造太陽」裝置叫做環流器二號M裝置,可以通過特殊的設計將內芯溫度加熱到太陽十倍,然後燃燒粒子才能達到核聚變效果。這次人造太陽首次進行放電,也代表著我國此項技術走出踏實一步,成功的走在世界前列。對於這樣消息,很多國家都驚訝不已,而澳媒卻表示,他們這樣貿然進行人造太陽裝置的研究,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起了一個「壞頭」,會讓更多等級不夠的國家嘗試開發此項技術。

澳媒表示:他們分不清利弊,也不知道其中的危害,這樣下去根本不行。其實他們表達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怕其他國家模仿研發裝置出現差錯,然後帶來的危害是毀滅性的。對於這樣想法,我國人坐不住了,連連表示:難道核電站洩漏帶來的危害,他們自己能不知道嗎?不過核電站依舊存在。


因此,對於澳媒說的話,我們可以得知,他們生怕我們又實現「彎道超車」,如果真的再實現突破,會增加他們的壓力。所以他們才會發表言論表示,我們分不清利弊,其實我國對於這一技術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澳媒:他們分不清利弊,不知其中危害。如果是澳洲在這一項技術上獲得突破。相信那就是另外一番說辭了,然而這些東西也都只是在不斷研究當中,我們肯定會考慮到所有危害方面,並且做好措施。對此,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或者意見,期待你們的留言,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英國專家:中國分不清利弊,製造「人造太陽」,不知其中危害
    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太陽,雖然太陽離地球非常的遙遠,不過,我們還是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也是因為有了太陽,地球才會孕育出無限的生機,出現無數的生命,所以,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太陽,它佔據著重要的作用。02我國製造"人造太陽"我國在科技領域的不斷探索,在核聚變的研究方面也是領先於很多國家,就連英國也是沒有達到我國在這一領域的高度,我國通過對核聚變的研究,生產了環流器二號M裝置,這個裝置的表面溫度可以到達1.5億度,包含的電流能源也是十分的巨大,就像一個"小太陽"
  • 中國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繼中國華龍一號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剛過去不久,據多維新聞援引綜合媒體12月4日報導,中國成都的「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其採用的先進裝置以及結構與控制方式試驗成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一直鑽研核聚變發展的中國意義非凡,中國再次成功向未來核聚變堆試驗運行邁進一大步,並為中國未來核聚變示範堆和商業堆的自主設計與研發製造奠定基礎。據報導,完成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的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項目,於2009年批准在中國成都建成。
  • 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強國一代有我在 【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太陽能帶來光與熱,是因為它內部時刻都在進行熱核聚變反應,如果人類可以掌控這種反應,就意味著世世代代將擁有無限的、清潔的能源。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成都12月4日電 12月4日14時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外媒:是中國核電研究的重大突破
    國際在線專稿: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實現首次放電,多家外媒表示,這是中國核電研究的重大突破。法國BFMTV電視臺網站報導截圖5日,法國BFMTV電視臺網站報導稱,中國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裝置HL-2M實現首次放電,是中國研究生產清潔能源的重要一步。
  • 印度專家: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其研發人造太陽,並完成首次放電
    印度專家: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其研發人造太陽,並完成首次放電!眾所周知,在地球上存在著各種資源,而煤炭資源,鐵礦資源等,都會有用到枯竭的一天,因此人類也在不斷的研發新能源取而代之,例如如今市面上的太陽能。
  •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時間:2020-12-05 23: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可能是「九章」太過耀眼,以至於昨天的另一重磅消息被人忽略了,媒體也鮮有報導,那就是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成功,並成功進行了首次放電根據中核集團的消息,12月4日14時02分,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裝置HL-2M,在成都成功運行,並進行了首次放電。
  • 中國「人造太陽」在川建成並首次放電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當天的放電儀式上,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說,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運行,這是我國核聚變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人造太陽將意味著什麼?
    最近,人造太陽取得新進展,人造太陽1億度新成果引關注。那麼人造太陽1億度有什麼意義呢?人造太陽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江西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新「人造太陽」研製成功!美媒:領先美國!
    這些年中國的科技發展有目共睹,不僅僅是各種大型製造業,還有諸如半導體、軟體、計算機行業,都在以突飛猛進的速度發展。在如今這個多變的時代,唯獨有自己掌握絕對的產業優勢,才能夠掌握全面的話語權。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個許多人沒有聽說過的科技。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12月4日下午2時02分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是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標認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將加快探索未來能源。
  • 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建成,成功完成首次放電
    中國科技即將迎來新的重大突破,不僅中國自主研發的天宮空間站即將建成,而且今年「中國製造」又迎來新的重大突破!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建後才能,成功完成首次放電!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IT之家12月4日消息 據人民日報,今日 14 時 02 分,新一代 「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 M 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中國環流器二號 M 裝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
  • 中國「人造太陽」成功放電
    媒體周五報導,中國首次成功地讓「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放電,這標誌著中國核電研究能力的巨大進步。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託卡馬克反應堆是中國最大、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研究設施,科學家希望該設備可以未來能夠提供強勁的清潔能源。
  •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我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我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
  • 江西「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我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我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
  • 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四川成都12月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僑報網綜合訊】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4日對外透露,北京時間當天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邁向實際應用還有多遠?
    12月4日14時02分,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核聚變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啟動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核電研究能力再次取得重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