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12月4日下午2時02分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是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標認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將加快探索未來能源。
HL-2M是中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據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所長許敏介紹,核聚變由氘、氚離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損失的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這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
這次建成並首次放電,也標誌中國自主掌握大型先進託卡馬克(Tokamak)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基礎。
HL-2M等離子體體積達到國內現有裝置2倍以上,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能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
聚變科學所總工程師楊青巍表示,國際上等離子體的磁約束時間大約不到1秒,HL-2M可實現10秒,對超高溫等離子體的磁現象、流體不穩定性、約束湍流等前沿研究,有重大意義。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的重要支撐。
據道,目前中國核能發展實施「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戰略中,將聚變能作為解決能源問題的最終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