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中國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

2020-12-06 前沿崗哨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

繼中國華龍一號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剛過去不久,據多維新聞援引綜合媒體12月4日報導,中國成都的「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其採用的先進裝置以及結構與控制方式試驗成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一直鑽研核聚變發展的中國意義非凡,中國再次成功向未來核聚變堆試驗運行邁進一大步,並為中國未來核聚變示範堆和商業堆的自主設計與研發製造奠定基礎。

據報導,完成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的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項目,於2009年批准在中國成都建成。此次,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陳宮放電多項數據達到國內現有裝置之上,能夠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的電流運行。

另外,該裝置是中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試驗研究裝置,裝置採用技術,結構與控制方式要遠高於國內現有的其它裝置,採用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將是實現中國未來發展核聚變能開發應用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託裝置,同時也將是中國未來消化吸收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技術並試驗運用,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

相信大家可能對這個「人造太陽」有點陌生,它跟人們平常理解的「人造太陽」不同,「人造太陽」又稱超導託克馬克,它可不散發光和熱用的,而是一個能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裝置,因其與太陽內部的聚變原理相同,所以稱之為人造太陽。其中,託克馬克指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能被冠以超導的託克馬克裝置是能夠可以實現核聚變試驗達到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持續時間達到量級。

簡而言之,「人造太陽」與核電廠一樣,屬於新能源,但兩者又有本質區別,核電廠利用重核(如鈾235、鈽)的裂變而釋放能量,其產生的核廢料和熱汙染處理是兩大難題,最重要是,核電廠一旦發生核洩漏,核輻射對環境和人的影響危害不堪設想。

但「人造太陽」不同,它利用輕核聚變發電,確切地說是氘,氚,氦3等核聚變放出的「裂變能」,與宇宙間所有恆星釋放光、熱、氫彈的能源相同,資源無限,不產生高放射性核廢料,基本沒有危害,屬於清潔能源。

中國作為一個能源大國,不管從生產還是消耗來說,為了我國社會的長遠發展,我們必須儘快學習使用非化石能源來取代國內煤和石油的消耗。拋棄掉能源需求,核聚變的研發技術對每個大國也都是必要的。

據悉,此前雖然也在研究核聚變能,但中國核聚變能據悉美歐等發達國家有不小距離。後來,中國成功在2003年才加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的國家,作為當代各類高新技術的綜合平臺的ITER,中國科技人員自加入以來,一直長期、全面地參與ITER各項建設和研究工作,為推動我國超導技術的發展做出努力。

此次,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放電成功意義非凡可想而知。最後中國科技研發成果井噴式突破,仿佛積累多年的研究,在近年紛紛取得突破。除了核電技術和「人造太陽」的技術突破,據環球網等媒體12月4日報導,中國科研團隊研製出高超音速飛行器領域「革命性」的「站立式斜爆轟衝壓發動機」,在高超音速技術發展再度邁進一大步。中國量子計算機原型「九章」也成功問世,成功實現量子霸權(特定說法,指量子計算擁有的超越所有經典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相關焦點

  •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時間:2020-12-05 23: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12月4日下午2時02分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是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標認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將加快探索未來能源。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記者昨天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昨天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四川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國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核集團獲悉,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建成新一代人造太陽 並實現首次放電
    聊點科技【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建成新一代人造太陽 並實現首次放電】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靠的是其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
  • 重大突破!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建成,成功完成首次放電
    中國科技即將迎來新的重大突破,不僅中國自主研發的天宮空間站即將建成,而且今年「中國製造」又迎來新的重大突破!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建後才能,成功完成首次放電!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靠的是其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因此,核聚變裝置被人們形象地稱作「人造太陽」。
  • 中國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核集團獲悉,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人造太陽」成功放電!中國核聚變獲重大突破,專家:前景光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此前報導,中國最大規模、最高參數的「人造太陽」,於12月4日在中國成都正式宣告建成,且同時完成了「放電」的目標,這意味著中國再度加快了在未來能源探索方面的步伐。中國正是為了實現該目標,著力於在能源困境問題上的突破,所以才啟動了「人造太陽」的一攬子計劃。據悉,所謂的「人造太陽」其實就是我國最新研發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代號為HL-2M。而之所以將其稱為「人造太陽」,主要是由於該設備的原理是通過核聚變的方式,完成質量向能量的轉換,這與太陽的發光發熱原理相同。
  •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國內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
    在「探月」成功的同時,我們距離「人造太陽」的夢想也更近了一步。今天,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也就是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未來開發核聚變能打下基礎。
  • 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小央視頻、快科技、國際核電的那些事近日,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東方超環」是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據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報導,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近日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
  • 核聚變技術重大突破!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外媒:是中國核電研究的重大突破
    國際在線專稿: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實現首次放電,多家外媒表示,這是中國核電研究的重大突破。法國BFMTV電視臺網站報導截圖5日,法國BFMTV電視臺網站報導稱,中國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裝置HL-2M實現首次放電,是中國研究生產清潔能源的重要一步。
  • 東方傳來好消息,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曝光
    尤其是對於中國來說,除了在經濟上和軍事力量上有了重大的突破以外,還在科技上有著飛躍的進步,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其他國家忙著治理國家內部疫情的時候,我國卻已經憑藉自身的力量成功的控制住了疫情,並且還頻頻傳來捷報。
  • 「人造太陽」(HL-2M)首次放電!中國核聚變發展獲重大突破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人造太陽」是可控核聚變裝置的俗稱,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
  •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
  • 中國核聚變發展獲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開始放電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開始放電劉永是被這樣一道電光「擊中」的:漆黑的內壁開始明亮起來,在攝像機鏡頭下泛著藍光,一道白光突然出現,間歇又是一道。隨後,電光交織、頻繁閃爍。「真美!」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劉永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當天的放電儀式上,人們沸騰了。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說,今天,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運行,這是我國核聚變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我國核聚變取得新突破
    因為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但要推動社會持續發展下去,人類現有的能源使用方式能否取得突破相當關鍵。而化石能源時代過去之後,人類最有希望、也最可能依靠的就是核能。但到目前為止,人類對於核能的使用依舊存在著許多問題。雖然核電站的出現幫助人類緩解了一些壓力,可目前所有核電站的建設基礎都是核裂變,而核裂變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很難處理的核廢料。更嚴重的是,如果發生了核事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非常大。
  • 中國核聚變最新進展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核集團獲悉,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重大喜訊!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可能是「九章」太過耀眼,以至於昨天的另一重磅消息被人忽略了,媒體也鮮有報導,那就是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成功,並成功進行了首次放電根據中核集團的消息,12月4日14時02分,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裝置HL-2M,在成都成功運行,並進行了首次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