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即將迎來新的重大突破,不僅中國自主研發的天宮空間站即將建成,而且今年「中國製造」又迎來新的重大突破!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建後才能,成功完成首次放電!
12月4日,中國的核聚變發展迎來新的重大突破,研發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四川成都建成並且成功完成首次放電!這是中國對核聚變試驗迎來新成就。中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是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更為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建造時間約為10年,耗費50億元美金巨資成功打造。它是一個成功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超導託克馬克,也被叫做「人造太陽」!
ITER計劃在1985年開始提出,實驗堆的研究設計工作於1988年開始實行,經過13年的努力,耗費15億美金,終於在集成世界聚變研究主要成果的基礎之上,於2001年完成設計。設計完成之後就是緊張的談判環節,中國耗時5年,最終ITER計劃在2006年和其他七大國家正式籤署聯合實施協定。ITER計劃擁有著重大意義,它是僅次於國際空間站的另一個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其中提到的核聚變研究是目前世界科技界為了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而實施的一項重大國際合作計劃,中國設計、中國「製造」、中國技術將會改變未來世界能源格局!
我國的核聚變研究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期,曾經也經歷過漫長的困難時期,但是本著堅強的毅力,不斷解決困難,最終建成目前在發展中國家兩個最大、由理工結合的大型現代化專業研究所——西南物理研究院、合肥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國家為了培養更多關於這方面的人才,在幾大科技學院都相繼設立了核聚變以及等離子體物理專業以及研究室。
那「人造太陽」有何用處呢?天上已經有一個太陽了,多出一個「太陽」會不會有何副作用呢?此太陽非彼太陽,「人造太陽」在未來就用來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一旦實施運用,未來人類將會擺脫對礦物能源的依賴,給人類帶來更加清潔的能源,就像太陽光芒普照大地一樣!
人類生活的環境不僅面臨自然資源缺乏的問題,還有大量能源被浪費的問題,還有大多數能源在生活中帶來不同程度的汙染,對人類的生存帶來重大的影響,為了改善這一系列的糟糕狀況,核聚變應該被好好利用起來,它所釋放的能量很有可能掌控未來的能源格局!市場前景很廣闊,未來中國技術將會再創輝煌!
「國際空間站」曾經拒絕中國的加入,如今有些國家參與著中國研發設計的「人造太陽」工作,雖然曾經的中國不被看好,並且經常被數落,但是中國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臥薪嘗膽」,潛心研究之下,終究會迎來最大的爆發,「人造太陽」就是最好的見證,除此之外,中國自主建造的天宮空間站在未來兩年也將會投入使用,屆時便成為唯一的太空空間站,中國正如冉冉升起的「太陽」,在未來將會用自己光芒萬丈的「陽光」普照大地,讓世界的每一寸土地都會感受到中國帶來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