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專家:中國分不清利弊,製造「人造太陽」,不知其中危害

2021-01-09 國際觀察棧

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太陽,雖然太陽離地球非常的遙遠,不過,我們還是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也是因為有了太陽,地球才會孕育出無限的生機,出現無數的生命,所以,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太陽,它佔據著重要的作用。

01新型能源的應用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正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在核能方面的研究也是有很多的突破,人們發現的已經有核聚變和核裂變這兩種核反應模式,通過這兩種模式都能夠產生很大的能量,比如,現在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原子彈和氫彈,都是通過核裂變來完成的。

同樣核聚變也可以帶來很大的能量,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新型發電廠,裡面都用到了核聚變反應堆,不僅能夠產生很大的能量,還節能環保,在越來越多的國家被廣泛的興建,在現在環境汙染這麼嚴重的當下,核電廠的擴建也將會是一個趨勢,最後也會取代以前用煤炭發電的"過去式"發電廠。

02我國製造"人造太陽"

我國在科技領域的不斷探索,在核聚變的研究方面也是領先於很多國家,就連英國也是沒有達到我國在這一領域的高度,我國通過對核聚變的研究,生產了環流器二號M裝置,這個裝置的表面溫度可以到達1.5億度,包含的電流能源也是十分的巨大,就像一個"小太陽"一樣。

而英國專家看到我國製造的這個"人造太陽"以後,說我國分不清利弊,不知道這裡面包含的危害,因為這個"人造太陽"本身包含的能量非常巨大,在釋放能量的同時也會產生很強的破壞力,不過,我國科學家卻是表示他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03結論

英國在核能方面也有很多領先的科技,不過,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後,我國在這一領域並不落後英國了,甚至在利用核聚變製造的"人造太陽"上面也是要領先英國,如果英國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可能就不會再說這樣的話了。

我國經過不斷的研究和探索,終於在核能上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並且,有很多都已經用到了人民的日常生活當中,比如,核電站的建立,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資源,還保護了環境,而"人造太陽"會不會有一天真的成為真正的太陽掛在我們的頭上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對此,你認為會不會實現呢?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澳媒:他們分不清利弊,不知其中危害
    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澳媒:他們分不清利弊,不知其中危害。雖然每個國家都在不斷研究和開發,但是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在這一領域方面發展比較前沿。,也不知道其中的危害,這樣下去根本不行。
  • 「人造太陽」即將建成,中國科技再創輝煌,美日專家:不愧是中國
    中國又火了!「人造太陽」即將建成,美日專家直呼:不愧是中國。近日,我們國家在高端領域方面獲得了很多國外的好評,中國人造太陽即將完成,並且中國在國際上又火了,我們國家一旦有了新的創造都會引起個各個國家的轟動,並且我們國家的實力也是得到國外的認可。
  • 中國「人造太陽」出現,而太陽好好的,為何還要去製造太陽呢?
    文/仗劍走天涯中國「人造太陽」出現,而太陽好好的,為何還要去製造呢?中國近幾年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航天領域和基礎建設領域等等一些領域都已經遠超世界各國了,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不知道排在多少位?現在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曾經的日本拉到了第三。
  • 英國人:中國人製造了個「人造太陽」,簡直是「反人類」操作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我國在各方面的領域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也後來居上,也在逐漸趕超著發達國家,隨著各國早期工業發展,地球的資源正在一步步的耗費,環境汙染也變得愈發嚴重,很多國家也都開始研發新能源並逐步推廣。英國人:中國人製造了個「人造太陽」,簡直是「反人類」操作。
  • 中國參與「人造太陽」計劃 製造輸出關鍵部件
    當初這個勇敢的「空想」或將在本世紀中葉變為現實:通過模仿太陽的熱核聚變反應,中外科學家們正在建造人類首顆「人造太陽」,它將帶來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  「人造太陽」計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簡稱ITER),由歐盟、中國、美國等7大經濟體聯合打造,耗資50億美元(1998年價),已歷經30餘年,預計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成都12月4日電 12月4日14時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人造太陽」成功放電!中國核聚變獲重大突破,專家:前景光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此前報導,中國最大規模、最高參數的「人造太陽」,於12月4日在中國成都正式宣告建成,且同時完成了「放電」的目標,這意味著中國再度加快了在未來能源探索方面的步伐。中國正是為了實現該目標,著力於在能源困境問題上的突破,所以才啟動了「人造太陽」的一攬子計劃。據悉,所謂的「人造太陽」其實就是我國最新研發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代號為HL-2M。而之所以將其稱為「人造太陽」,主要是由於該設備的原理是通過核聚變的方式,完成質量向能量的轉換,這與太陽的發光發熱原理相同。
  • 「人造太陽」技術是什麼?太陽也能被製造出來嗎?
    如果我們能製造出"太陽",用它巨大的能量為人類服務,那是否能解決未來的能源問題呢?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人造太陽」技術,所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造太陽」技術吧!你知道太陽和許多其他的恆星為什麼會不斷發光並釋放能量嗎?
  • 「人造太陽」橫空出世,核心溫度達2億度,中國製造或將造福世界
    中國製造在世界上一直都負有盛名,此次「人造太陽」橫空出世,更是很有可能讓全世界受益。「人造太陽」橫空出世,中國製造或將造福世界事實上,很多人對於核能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威力巨大的核武器方面,但如果我們能夠將核能妥善利用起來,就會發現它極其巨大的能效和作用,比如說我國科學家所研製出的環流器2號M裝置,它的作用就是利用核能來提供清潔能源。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開始放電
    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劉永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當天的放電儀式上,人們沸騰了。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說,今天,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運行,這是我國核聚變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中國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繼中國華龍一號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剛過去不久,據多維新聞援引綜合媒體12月4日報導,中國成都的「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其採用的先進裝置以及結構與控制方式試驗成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一直鑽研核聚變發展的中國意義非凡,中國再次成功向未來核聚變堆試驗運行邁進一大步,並為中國未來核聚變示範堆和商業堆的自主設計與研發製造奠定基礎。據報導,完成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的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項目,於2009年批准在中國成都建成。
  • 印度專家: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其研發人造太陽,並完成首次放電
    印度專家: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其研發人造太陽,並完成首次放電!眾所周知,在地球上存在著各種資源,而煤炭資源,鐵礦資源等,都會有用到枯竭的一天,因此人類也在不斷的研發新能源取而代之,例如如今市面上的太陽能。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見證傳承的新一代太陽:HL-2M早在 1970 年,中國開始自主設計、研發投建第一座「人造太陽」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一號,直至 1984 年建成。在中國環流器一號的基礎上,經過重新改建,1994 年中國環流器新一號竣工建成。
  • 「人造太陽」核心部件是如何製造的?
    近日,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下稱「東方電機」)為中國新一代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製造的主機磁體線圈中心柱在成都成功交付,正式啟動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人造太陽」總體安裝,標誌著中國人朝著實現聚變清潔能源的夢想又前進一步。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成都配合安裝裝置的外圍部套。」東方電機項目經理李友偉說。
  • 人造太陽是神話?不,讓中國用事實告訴你真相!
    太陽也能被人製造出來?這是神話?還是科幻小說?如若在幾十年前說起人造太陽的夢想,恐怕這是一件讓人笑掉大牙的事情吧?但是今天的中國真的是造出來了,不但如此,我國的人造太陽早在18年的11月份就首次實現了一億度的運行。說了半天,人造太陽究竟是啥?和太陽一樣的?又用來幹啥的?
  • 中國「人造太陽」正式發電,比美俄歐還要快5年,西方專家被打臉
    「人造太陽」的重要性相當於第一顆爆炸的原子彈,自從問世以來就飽受關注。最近,關於「人造太陽」終於有了最新進展。據報導,由我國負責建設的「人造太陽」在成都正式建成並成功發電,這意味著,在人類未來能源的探索上,中國再次搶先一步,成為了世界的領跑者。
  • 法國人造太陽核心裝置中國製造
    近日,中國製造再一次驚豔世界。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的法國託卡馬克WEST裝置關鍵部件——全鎢偏濾器項目已經全部竣工,將交付給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磁約束聚變研究所,安裝WEST裝置上。
  • 我們現在的太陽不夠用嗎?為什麼我們要再造一個人造太陽出來呢?
    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是我們自主設計與建造的項目。不管是可能很多朋友一聽說我們要人造太陽,第一個反應是我們現在的太陽不夠用嗎?為什麼我們要再造一個人造的太陽出來呢?
  • 德國專家:中國人太無知,大力興建水力發電,卻不知其中的危害
    科技興國,科技不僅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甚至可以改變世界,現在人類還改變了很多大自然原本的東西,將這些東西開發出來為自己所用,當然過度的開發當然是不可取的,不然的話人類只會自取滅亡。但是有很多對於大自然的改變不僅是保護了大自然,同樣也是方便了人類。
  • 「人造太陽」影響深遠
    人民網-人民日報前不久,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7方30多個國家共同參與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啟動主體安裝工作,標誌著人類距離「人造太陽」夢想又近了一步。我們知道,當今原子能電站及原子彈的能量來自核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