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人造太陽將意味著什麼?
最近,人造太陽取得新進展,人造太陽1億度新成果引關注。那麼人造太陽1億度有什麼意義呢?人造太陽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江西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
噴薄而出的太陽風,爆發的太陽耀斑,你可了解這些神奇的太陽現象
這種氣體的溫度高達100萬攝氏度,以每秒數百公裡的速度向外噴薄而出,衝擊著影響範圍內的行星和彗星。我們將這些陣風稱為太陽風。產生太陽風的原因是什麼?坦白說,我們不太確定。六十年來,這個謎團一直困擾著宇宙學家。我們知道太陽風的突然爆發是由變化莫測的太陽磁場引起的,但它的磁場無比複雜,我們無法完全理解它的演化和行為。
-
人造太陽
「那麼,問題來了,天上有個太陽,為什麼還要造個太陽?」人造太陽「和太陽有什麼不同?它們的溫度哪個更高?人造太陽多了,會不會又被一個叫后羿或者前什麼的人給射下來?帶著許多的不明白,我去問了度娘。她說,人造太陽,只是一個俗稱,它真正的名字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ITER最大的能耐是可以產生大規模的核聚變反應,從而向宇宙釋放大量的光和熱。
-
走近「人造太陽」|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EAST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磁體、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它擁有類似太陽的運行機制,因此又有『人造太陽』之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雲濤說。有太陽,為什麼還要造「人造太陽」?科研人員介紹,因為煤、石油、天然氣未來有枯竭的危險,還存在一定的環境汙染。
-
智利維利亞裡卡火山噴發 巖漿噴薄而出
智利維利亞裡卡火山噴發 巖漿噴薄而出 (1/3) "← →"翻頁
-
人造太陽「現身」!好好的太陽,為啥還要人造呢?
12月26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
-
有太陽,為什麼還要人造「太陽」?
萬物生長靠太陽。有沒有可能在地球上造出一個「人造太陽」,它能給人類帶來什麼?
-
人造太陽是什麼?和太陽的差距在哪裡
太陽如此重要,因此被古人視為神靈,對它非常崇拜,以至於出現日食就會大規模恐慌。到了現在,人們對太陽進行了深刻的研究,了解了太陽的很多秘密,有觀察到的,有計算出來的,有猜想的,總之,太陽的真面目終於慢慢暴露在人們的面前。研究出了太陽的秘密,科學家自然就想創造一個太陽,而真實的太陽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科學家自然無法造一個和太陽一樣大的,哪怕再怎麼研究太陽。
-
「人造太陽」 made in China!
「超高溫」與「超低溫」共存,「超強磁場」與「超大電流」並行,要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陽」,必須要有性能極其特殊的材料承載。
-
人造太陽的前世今生
為什麼核聚變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核聚變裝置研發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點,科學家們又如何克服?9月18日,「走近科研團隊,感受科技魅力」線上直播活動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協辦,並得到北京廣播電視臺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共同支持。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基於這個科學目標,可控核聚變的反應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要想將「人造太陽」運用到實際中,就必須突破保持中心超高溫和持續時間的技術,這是全世界科學家都想要解決的難度。我國在「人造太陽」方面的研究屢次打破世界紀錄,但大家被這方面消息刷屏的同時可能會感到疑惑,「人造太陽」究竟是一個,還是很多個?
-
「人造太陽」來了
原標題:「人造太陽」來了 7月28日,世界上第一個實驗性「人造太陽」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在法國正式啟動安裝。
-
新一代「人造太陽」是什麼?
2020年12月4日14時,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聚變能研發再邁出一步。▲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 ▲ 「人造太陽」是什麼?
-
為什麼要人造太陽?
「東方超環」是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因為它的目標就是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為人類提供能源。與2018年首次實現1億度溫度相比,這次的創舉實際上是將1億度維持了近10秒,是東方超環取得的重大突破。如果能較長時間維持1億度的高溫,那人類距離解決核聚變商業化應用真的就不遠了。
-
人造太陽能夠代替太陽嗎?它有什麼用?
除了陰天和夜晚,太陽總是會掛在天上給地球上的萬物以光亮,那麼,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什麼是人造太陽?人造太陽顧名思義就是人為製造的太陽,那它與真實的太陽有什麼區別呢?太陽之所以看起來非常的亮,就是因為它在「燃燒」,但是在太空中沒有氧氣,自然不滿足燃燒的條件,所以太陽的燃燒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燃燒,而是一種核聚變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熱核反應,太陽的熱核反應是將太陽中的氫轉化為氦的一個過程,具體的說是4個氫原子核轉化為1個氦原子核,在轉化的過程中,約有千分之六的損耗,而這些損耗就轉化為了能量,使得太陽看起來像一個大火球一樣。
-
中俄科學家討論「人造太陽」託卡馬克
目前煤炭的儲量大概還能再供我們使用不到200年,天然氣將在57-65年內枯竭,石油最慘,大約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如果有一種清潔、安全、高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供我們使用,「能源危機」是不是就不復存在?
-
「人造太陽」在成都正式建成!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4日正式建成放電標誌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HL-2M是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
-
人造的「太陽」來了
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靠的是其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因此,核聚變裝置被人們形象地稱作「人造太陽」。
-
中國「人造太陽」進入總裝階段
中國「人造太陽」進入總裝階段 記者昨日從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口中了解到一個最新消息:中國造的「人造太陽」已經於本屆高交會開幕的當天進入總裝階段,預計將於2005年建成世界首個「人造太陽」實驗裝置,這預示著核聚變能開發和利用的曙光已躍出地平線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受到全球矚目,「人造太陽」為何如此重要
2019年12月份,俄羅斯、美國等各國媒體都相繼報導: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取得重大突破,有望2020年投入使用。為何中國的「人造太陽」備受矚目?科幻片中的人造太陽能源的重要性及能源危機對現代人類本身而言,能源與生存息息相關。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電、沒有汽油、沒有天然氣、沒有自來水,現代人將如何生存呢?對國家而言,能源代表著經濟,代表著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