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將建造世界第1個全超導「人造太陽」實驗裝置
新華網合肥10月12日電(記者代群)在地球上模擬太陽,利用熱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中國的科學家們正朝這一理想加快前進步伐。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了解到,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核聚變「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已在安徽合肥進入總裝。 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氫彈爆炸時釋放出極大的能量,給人類帶來的是災難。而科學家們卻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基於這個科學目標,可控核聚變的反應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要想將「人造太陽」運用到實際中,就必須突破保持中心超高溫和持續時間的技術,這是全世界科學家都想要解決的難度。我國在「人造太陽」方面的研究屢次打破世界紀錄,但大家被這方面消息刷屏的同時可能會感到疑惑,「人造太陽」究竟是一個,還是很多個?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開始放電
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劉永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當天的放電儀式上,人們沸騰了。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說,今天,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運行,這是我國核聚變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法國人造太陽核心裝置中國製造
近日,中國製造再一次驚豔世界。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的法國託卡馬克WEST裝置關鍵部件——全鎢偏濾器項目已經全部竣工,將交付給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磁約束聚變研究所,安裝WEST裝置上。
-
國際「人造太陽」總裝工程啟動 中國鎢業功不可沒
7月28日,國際「人造太陽」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總裝工程在聖保羅正式啟動,這意味著人類探索未來清潔能源及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進展。據中鎢在線了解,中國鎢業為這項事業做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ITER計劃組織總幹事比戈表示,中國將以其快速的工程反應和科研進步,成為各合作方中兌現國際承諾的典範。
-
中國「人造太陽」在川建成並首次放電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當天的放電儀式上,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說,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運行,這是我國核聚變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中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圖為12月4日拍攝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工作人員在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的真空室內作業(2019年5月27日攝)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
-
探秘中國人造太陽
12月4日14時02分,位於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團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內,中國環流器指揮控制中心大屏幕上的藍色電光閃爍。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正式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將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人造太陽進入關鍵階段,中國獲世界肯定,美國退群後又加入爭奪
日前從科技媒體獲悉,7月28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正式啟動,這意味著承載人類永恆能源夢想的「核聚變反應堆」開始從實驗室走向試運行階段,距正式運行又接近了一步。目前進行的是全系統以及核心部件的現場安裝工作,意義非常重大,中國力量在這項國家最重大科研項目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已受到各國重視和讚許。不誇張的說,沒有中國科研人員數十年如一日的奉獻,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不可能如期進入安裝階段。
-
新一代「人造太陽」開始放電
中國蘭州網12月9日消息 劉永是被這樣一道電光「擊中」的:漆黑的內壁開始明亮起來,在攝像機鏡頭下泛著藍光,一道白光突然出現,間歇又是一道。隨後,電光交織、頻繁閃爍。「真美!」他的手掌心倏地張開,因為激動,掌心還殘留汗漬。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劉永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成都12月4日電 12月4日14時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的人造太陽世界矚目,美國重返月球想要控制未來的能源?
目前該太空飛行器已進入研製的關鍵階段。按計劃,「奧賴恩」將於2014年前執行飛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並在2020年執行飛往月球的載人飛行任務。 二是月球著陸器。它是重返月球的關鍵設備之一。美國航天局說,這種著陸器將能在無人駕駛和有人駕駛兩種模式下工作,能快速、安全地在月球上任何地點著陸。 三是建設月球永久基地。當年登月是主要為了與蘇聯爭奪太空霸權,在蘇聯放棄登月計劃後也就擱淺了。
-
人造的「太陽」來了
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靠的是其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因此,核聚變裝置被人們形象地稱作「人造太陽」。
-
中國人造太陽在哪裡,如何運行的?
看到這條央視網推送的新聞,覺得我國科研水平真的很牛,據報導,4個多月的物理實驗,人造太陽等離子體中心溫度高達一億度運行10秒,這個成功在國際聚變能大會得到世界的關注與高度評價。人造太陽的名字叫東方超環,是中國自主的成果,自主設計,自主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的一種實驗裝置。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僑報網綜合訊】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4日對外透露,北京時間當天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核聚變發展獲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開始放電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開始放電劉永是被這樣一道電光「擊中」的:漆黑的內壁開始明亮起來,在攝像機鏡頭下泛著藍光,一道白光突然出現,間歇又是一道。隨後,電光交織、頻繁閃爍。「真美!」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劉永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當天的放電儀式上,人們沸騰了。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說,今天,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運行,這是我國核聚變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人造太陽」將噴薄而出
在地球上模擬太陽,利用熱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清潔能源,中國的科學家們正朝這一理想加快前進步伐。能夠穩定輸出安全能源的「人造太陽」將在中國冉冉升起。 目前,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設計製造的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大部件已安裝完畢,進入抽真空降溫試驗階段。
-
「人造太陽」(HL-2M)首次放電!中國核聚變發展獲重大突破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人造太陽」是可控核聚變裝置的俗稱,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
-
新一代「人造太陽」在成都首次放電
今日下午,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四川成都12月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