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個全超導「人造太陽」全球開放
中國科學家獨立設計建造的世界首個全超導「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向世界全面開放、共享。在開發核聚變能——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人造太陽」的路上,中國已從「追趕者」「並跑者」,成長為具備強大國際輸出能力的「領跑者」。科學家們數十年艱辛「逐日」,就是盼望核聚變能點亮的第一盞燈在中國。
-
組圖:實拍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
10月23日,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梅德韋傑夫訪問安徽,首站便是來到位於科學島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參觀俗稱「人造太陽」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到底真容如何?讓我們跟隨媒體的鏡頭一探究竟。
-
合肥大科學裝置—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
截至日前,全國僅有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分別是:上海張江、合肥、北京懷柔、深圳。作為全國第二個獲批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的科研創新能力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和肯定。目前,合肥已經建成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同步輻射、穩態強磁場三個大科學裝置。
-
我國「人造太陽」裝置創世界新紀錄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近日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做「人造太陽」。我國科學家宣布,他們成功實現了託卡馬克101.2秒穩態高約束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託卡馬克是一種旨在利用核聚變能量的實驗裝置。
-
向終極能源不斷邁進 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蔡敏/新華網 2016-11-03 08:12 來源:澎湃新聞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等離子體所認真分析了國際核聚變發展的趨向,抓住機遇,果斷決策,接收了T-7裝置,並動員和組織了全所主要的人力、財力和工程技術力量,投入裝置的建設。 T-7裝置不是簡單的引進,而是根據我們的研究和實驗要求進行了根本性改造:將原48個縱場線圈合併改造成24個,並重新設計製作了新的真空室,增加了34個新的窗口,大大改善了裝置的可接近性。
-
【新華社】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啟動重大升級改造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29日舉行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輔助加熱系統工程開工典禮。該系統開工啟動,標誌著EAST裝置進行重大升級改造,進入物理實驗能力大幅提升的「EAST二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所長李建剛介紹,EAST輔助加熱系統將重點發展長脈衝4兆瓦低雜波電流驅動系統和2-4兆瓦中性束注入加熱系統,結合正在改造的4兆瓦離子迴旋加熱系統和2兆瓦/2.45GHz的穩態低雜波電流驅動系統,EAST總電流驅動和加熱功率將達到14兆瓦,是目前實驗水平的3倍多。
-
...託卡馬克|超導託卡馬克|人造太陽|聚變|east|iter|法國|阿齊莫...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日前正式在法國開啟工程安裝工作。人們把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稱為「人造太陽」。ITER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歐盟、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和印度在內的34個國家和組織參與了這個計劃。
-
世界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安裝:人造太陽要來了?人類終於要開掛?
具體就是計劃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共同建造一個世界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於是物理學家便致力於在地球上實現人工控制下的核聚變反應,即可控核聚變研究,希望利用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因此人們也將受控核聚變研究的實驗裝置稱為「人造太陽」。託卡馬克可控核聚變是什麼?
-
世界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安裝:人造太陽要來了?人類終於要開掛?
在2006年,我國正式籤署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除此之外,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多個國家也參與了這項計劃。具體就是計劃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共同建造一個世界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什麼是託卡馬克裝置?首先我們要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核聚變?
-
「人造太陽」將噴薄而出
在地球上模擬太陽,利用熱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清潔能源,中國的科學家們正朝這一理想加快前進步伐。能夠穩定輸出安全能源的「人造太陽」將在中國冉冉升起。 目前,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設計製造的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大部件已安裝完畢,進入抽真空降溫試驗階段。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我有一個~ 美麗的願望~ 長大以後能——前幾天,一則跟中國「人造太陽」有關的消息又刷爆了朋友圈,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 1 億攝氏度運行近 10 秒。
-
竟然1升海水替代300升汽油!中國的人造太陽到底多厲害?
2018年11月,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託卡馬克大科學裝置EAST,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等多項重大突破,獲得的實驗參數接近未來聚變堆穩態運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條件,朝著未來聚變堆實驗運行邁出了關鍵一步。
-
我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
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託卡馬克大科學裝置EAST近期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等多項重大突破,獲得的實驗參數接近未來聚變堆穩態運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條件,朝著未來聚變堆實驗運行邁出了關鍵一步。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資料圖) 記者2月3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
-
1L海水=300L汽油,我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
人總是要從悲傷中走出來才能成長,向前看,這不清明假期剛過上班第一天,中國的科技圈開啟了新的輝煌「人造太陽」信息有新的進展了,央視新聞推送了一條名為: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的文章。
-
...人造太陽,核聚變,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 ——快科技...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今天宣布,國家大科學裝置——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再傳捷報,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
世界最大「人造太陽」開始組裝 合肥高新區企業參與研製
據悉,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我國於2006年正式籤約加入該計劃該項目由 35 個國家合作完成,集成了當今國際上受控磁約束核聚變的主要科學和技術成果,是人類受控核聚變研究走向實用的關鍵一步。
-
「人造太陽」獲突破 超導概念受追捧(附股)
8月16日,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總部官員的現場監造下,765米CB超導電纜導體在白銀有色長通公司下線。據悉,這條導體是ITER裝置中運行的最大長度超導纜,意味著「人造太陽」再次獲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