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陽,核聚變,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 ——快科技...

2020-11-24 驅動之家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今天宣布,國家大科學裝置——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再傳捷報,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這標誌著,EAST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這一裡程碑性的重要突破,表明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和未來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建設和運行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同時為人類開發利用核聚變清潔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EAST高11米、直徑8米、重達400噸,是我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其科學目標是讓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溫條件下,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所以也被稱為「人造太陽」。

經過多年研究,中國科研團隊成功攻克了一批國際共性難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5000萬度等離子體持續放電101.2秒的高約束運行,實現了從60秒到百秒量級的跨越。

ITER計劃則是當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是人類探尋未來高效清潔能源的重要途徑。實現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是未來聚變堆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EAST具有ITER類似的先進技術,未來五年內將是國際上唯一有能力開展超過百秒時間尺度的長脈衝高約束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和工程技術研究的實驗平臺,為ITER預演穩態運行是EAST的重要使命。

這次實驗的突破進一步提升了EAST在國際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其科學研究成果將為未來ITER長脈衝高約束運行提供重要的科學和實驗支持,更為我國下一代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的預研、建設、運行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東方超環實現的世界最長101.2秒高約束放電等離子體的基本參數(Ip=0.4MA, Bt=2.5T, PRF=3.0MW, ne=3.0x1019/m3, Te=4.0KeV, H98y2=1.1, USN)

相關焦點

  • 合肥大科學裝置—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
    目前,合肥已經建成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同步輻射、穩態強磁場三個大科學裝置。本文小編將帶您了解三個大科學裝置之一的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說起全超導託卡馬克,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人造小太陽」,應該有很多人都聽過。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又稱「東方超環」或「人造小太陽」。它坐落於合肥西北部董鋪水庫上面的科學島。
  • ...託卡馬克|超導託卡馬克|人造太陽|聚變|east|iter|法國|阿齊莫...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日前正式在法國開啟工程安裝工作。人們把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稱為「人造太陽」。ITER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歐盟、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和印度在內的34個國家和組織參與了這個計劃。
  • 組圖:實拍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
    10月23日,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梅德韋傑夫訪問安徽,首站便是來到位於科學島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參觀俗稱「人造太陽」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到底真容如何?讓我們跟隨媒體的鏡頭一探究竟。
  • 人造太陽 EAST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的能量,科學家們早已探明究竟:來自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託卡馬克,簡單來說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它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真空,外面圍繞著線圈。
  • 用中國人造太陽,來說說什麼是可控核聚變
    中國「人造太陽」第四代核聚變試驗設備是我們中國的科研成果。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核聚變實驗的世界主流是強磁場約束託卡馬克聚變,其代表就是中國「東方超環」EAST,這才是它的真名。而中國『人造太陽』只不過是小名。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資料圖)  記者2月3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
  • 東方超環實現1億度運行10秒,離可控核聚變又進了一步
    近日據央視報導,中國自主設計的核聚變實驗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東方超環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在1億度的超高溫度下運行了近10秒。要知道,太陽表面溫度才5500度,中心溫度也在2000萬攝氏度。這個溫度被稱為小太陽當之無愧。實際上,太陽就是核聚變能量體,為太陽系內的所有行星輸送能量。
  • 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東方超環」是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據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報導,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近日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東方超環」是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核聚變被視為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終極方案,而要引發核聚變,需要上億度的超高溫度,但要利用它,則需要長期穩定運行。
  • 讓「人造太陽」從東方升起(砥礪奮進的5年·中國溫度)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即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縮寫為EAST,也被稱為「東方超環」)是在真空室內加入少量氫的同位素氘或氚,通過類似變壓器的原理使其產生等離子體,然後提高其密度、溫度使其發生聚變反應,反應過程中會產生巨大能量。其原理在本質上與太陽核聚變相似,因而,「東方超環」也被譽為中國的「人造太陽」。
  • 中國人造太陽託卡馬克EAST領先全世界。
    那麼如果真能種出一顆太陽,將太陽核聚變的能量直接轉化為我們所使用的可控能源,那是不是就會意味著無限能源時代即將來臨?其實這也是科學家一直在研究的問題。託卡馬克EAST(原名HT-7U)核聚變實驗裝置(又稱「人造太陽」)首次完成了工程調試。
  •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中新社北京三月一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新聞辦公室一日下午向媒體發布信息稱,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俗稱「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的「EAST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當天在其所在地安徽合肥成功運行並順利通過國家峻工驗收。
  •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在託卡馬克上產生聚變能的科學可行性已被證實,但相關結果都是以短脈衝形式產生的,與實際反應堆的連續運行有較大距離。超導技術成功地應用於產生託卡馬克強磁場的線圈上,是受控熱核聚變能研究的一個重大突破。超導託卡馬克使磁約束位形能連續穩態運行,是公認的探索和解決未來聚變反應堆工程及物理問題的最有效的途徑。目前建造超導裝置開展聚變研究已成為國際熱潮。
  • 我國「人造太陽」裝置創世界新紀錄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近日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做「人造太陽」。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5日稱,這一裡程碑式事件標誌著,我國的"全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東方超環)"成為世界首個運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託卡馬克裝置。東方超環也被稱作"人造太陽"。
  • 世界最大「人造太陽」開建 核聚變的發展方向會是啥?
    經過35個國家14年的籌備,當地時間7月28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在法國開啟了組裝工作。其中,磁體饋線、極向場線圈等重要部件是由中國提供的。人們把可控核聚變稱為「人造太陽」。這項技術意味著清潔和近乎無限的能源供應,一直都被寄予「解決全球能源問題」的期望。但是技術難度和高昂的成本使之離推廣商用似乎還很遙遠。
  • 中國的人造太陽到底多厲害?
    為中國下一代核聚變裝置的建設和國際核聚變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說起EAST的學名——大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幾乎沒多少人知道,若說起「人造小太陽」馬上能夠明白。人造太陽熱核聚變能量驚人。
  • 新一代「人造太陽」反超美國,中國會不會率先實現可控核聚變?
    這個時候可能大家對「可控核聚變」這個解決人類終極能源的辦法,又開始心心念念了。新聞不是剛剛的報導: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了嗎?這是個好消息哈,聽說技術已經反超美國了。我們會不會是最早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國家?什麼時候可以實現呢?答案,你看完這篇文章,也許心中就有數了。今天我們就通俗的來聊一聊「什麼是可控核聚變?」
  • 可控核聚變還需多久?深度解讀:我國的「人造太陽」之路
    可控核聚變還有多久可以成功?我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技術屬於哪個梯度?剛剛成功放電的HL-2M是什麼水平?和已運行的EAST「人造太陽」有什麼區別?我國的核聚變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規劃又是如何?相信廣大網友在關注核聚變的同時,或多或少會對這些問題比較好奇。作為深處核聚變研究一線的「打工人」,為大家分享解讀:我國「人造太陽」之路的前世今生。
  • 第一個全超導「人造太陽」全球開放
    中國科學家獨立設計建造的世界首個全超導「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向世界全面開放、共享。在開發核聚變能——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人造太陽」的路上,中國已從「追趕者」「並跑者」,成長為具備強大國際輸出能力的「領跑者」。科學家們數十年艱辛「逐日」,就是盼望核聚變能點亮的第一盞燈在中國。
  • 推薦|可控核聚變還需多久?深度解讀我國的「人造太陽」之路
    文章來源:DrSHI觀科技 控核聚變還有多久可以成功?我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技術屬於哪個梯度?剛剛成功放電的HL-2M是什麼水平?和已運行的EAST「人造太陽」有什麼區別?我國的核聚變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規劃又是如何?
  • 我國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
    1月28日凌晨零點26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千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是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