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安裝:人造太陽要來了?人類終於要開掛?

2020-12-05 我是三飯

文/三飯

2020年7月28日,法國,35位國家領導人通過視頻的方式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祝賀。什麼是ITER?也就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目前為止,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在2006年,我國正式籤署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除此之外,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多個國家也參與了這項計劃。具體就是計劃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共同建造一個世界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

什麼是託卡馬克裝置?首先我們要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核聚變?

人類似乎對「核」特別敏感,與生俱來的核洩漏、核輻射、核廢料都是一些對人類不好的東西,但同時也是一個「強大能量」的代名詞。

眾所周知,現代原子能的利用包括核裂變和核聚變兩種方式。

核裂變是將較重的原子核分裂為較輕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核裂變可以簡單理解為由較大的原子核裂變成幾個較小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原子彈和核能發電廠正是利用的核裂變的方式,現在核電站主要都是鈾裂變,利用熱中子去轟擊鈾-235原子後會放出2到4個中子,釋放出來的中子再去撞擊其它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期間釋放巨大能量。

鈾的裂變反應條件主要是提高鈾-235的純度和體積,所以這一過程會比較燒錢,要花一大堆錢去提取濃縮。而且,鈾是具有輻射性的,所以鏈式反應會造成許多核廢料,核廢料通常都需要深埋地底。

而核聚變,顧名思義,就是兩個原子核的核融合產生新的原子。氫彈正是利用同位素)的核聚變反應所釋放的能量來進行殺傷破壞,其威力比原子彈的高,成本也更低。原子會在高速運動時互相碰撞將核外電子撞飛,剩下的原子核重新組成新的元素核。兩個原子核聚變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其自身質量的損失則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遠大於核裂變釋放的能量。

我們都知道,原子核時帶正電的,兩個原子核靠近時會相互排斥,於是就需要提供一個極高的內能克服兩個核間的庫倫斥力。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它的反應溫度提高原子的速度或者增加壓強,予一個壓力進行壓縮體積從而提高原子的碰撞機率。

可控核聚變

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給至1AU外的地球上的生物生長,太陽內部的壓力很大,所以只需要很小的溫度就可以進行核聚變反應,然而地球上水平受限,我們只能通過增加反應溫度進行反應。

所以核聚變反應溫度通常需要達到1億℃,這是什麼概念,太陽表面溫度時5770k,而太陽內部溫度也只到了2000萬℃,實際上我們也掌握了核聚變反應,氫彈爆炸是不可控的核聚變反應,不能作為提供能源的手段。

於是物理學家便致力於在地球上實現人工控制下的核聚變反應,即可控核聚變研究,希望利用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因此人們也將受控核聚變研究的實驗裝置稱為「人造太陽」。

託卡馬克

可控核聚變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核聚變所需的條件是高溫高壓高密度,要想獲得核聚變帶來的能量就必須「持久」,就是反應時間長,如果反應時間很短,只不過是短暫的聚變功率。而不能讓那個長期獲得燃燒放出能量。太陽之所以能夠燃燒個50億年,主要是靠著太陽內部的萬有引力進行約束。

於是在1950年,蘇聯科學家提出託卡馬克裝置,即環形真空磁線圈,相當於是一個「磁容器」,裝置的內部是一個超高功率的「微波爐」對原子升溫,使其變成等離子體,外部利用電環流產生一個環狀磁場對等離子體進行一個束縛作用。因為所需的磁場很強,所以需要很大的電流,於是就要使用超導材料,所以目前的裝置實際是叫做,超導託卡馬克裝置。

而在我國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在2013年1月5日宣布,「人造太陽」實驗裝置輔助加熱工程的中性束注入系統在綜合測試平臺上成功實現100秒長脈衝氫中性束引出。但是這還遠遠不夠,人類努力了幾十年,還沒有實現核聚變能的和平利用。

而法國的ITER也是一個超導託卡馬克裝置,這是一個費錢費時間的多國合作的項目,也更是為人類探索新能源的一大跨越,當然我國的EAST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也在科學種探索著。

可控核聚變的優點:一是燃料在地球上的儲量極為豐富;二是不產生高放射性核廢料,不汙染環境;三是具有固有安全性等優點。解決人類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如果有一天,人類真正實現了全超導託卡馬克聚變堆的點火,就能遨遊在能源堆裡,那時,太空遨遊也都不是夢了,人類也將迎來新紀元。

我是三飯,腦子不動就會壞掉;下期預告:你關注了就知道了!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的託卡馬克裝置安裝:人造太陽要來了?人類終於要開掛?
    文/三飯2020年7月28日,法國,35位國家領導人通過視頻的方式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祝賀。什麼是ITER?也就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目前為止,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在2006年,我國正式籤署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除此之外,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多個國家也參與了這項計劃。
  • 最大「人造太陽」啟動安裝!它會給人類帶來鋼鐵俠嗎?
    7月28日,「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簡稱ITER)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舉行,標誌著ITER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正式啟動。
  • 中國人造太陽託卡馬克EAST領先全世界。
    「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夠播種太陽,一個掛在掛在冬天,一個掛在掛在晚上......到那個時候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會變得溫暖又明亮託卡馬克EAST(原名HT-7U)核聚變實驗裝置(又稱「人造太陽」)首次完成了工程調試。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安裝開啟,人類離「造太陽」還有多遠?
    (中核集團供圖)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近日,我國傳來好消息: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為「人造太陽」核心設備安裝工作全面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中國向核能高端市場邁出的實質性步伐,將為我國深度參與聚變國際合作、自主設計建造未來中國聚變堆奠定堅實基礎。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安裝開啟
    (中核集團供圖)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近日,我國傳來好消息: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為「人造太陽」核心設備安裝工作全面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中國向核能高端市場邁出的實質性步伐,將為我國深度參與聚變國際合作、自主設計建造未來中國聚變堆奠定堅實基礎。
  • 中俄科學家討論「人造太陽」託卡馬克
    這就是託卡馬克!託卡馬克,是一種外形酷似「甜甜圈」、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也是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人造太陽」裝置。在「核聚變」領域,兩國早就攜手共進。託卡馬克作為凝聚兩國科學家智慧之光的大科學裝置,是中俄友誼的見證。
  • ...託卡馬克|超導託卡馬克|人造太陽|聚變|east|iter|法國|阿齊莫...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日前正式在法國開啟工程安裝工作。人們把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稱為「人造太陽」。ITER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歐盟、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和印度在內的34個國家和組織參與了這個計劃。
  • 誰才是人類未來的太陽,託卡馬克?仿星器?
    現在人類用的核電站都是根據核裂變原理建設的,優點有很多,相對清潔的能源,相對對環境汙染較小、能量密度大等等。但是它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核原料都是帶有強核輻射的,半衰弱周期極長,不要說人類文明史,就是人類歷史也比不過。
  • 為什麼要人造太陽?
    近日,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東方超環」是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因為它的目標就是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為人類提供能源。
  • 世界最大「人造太陽」正式安裝,受控核聚變研究走過了哪些路程?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日前正式在法國開啟工程安裝工作。人們把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稱為「人造太陽」。ITER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歐盟、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和印度在內的34個國家和組織參與了這個計劃。
  • 「人造太陽」來了
    原標題:「人造太陽」來了   7月28日,世界上第一個實驗性「人造太陽」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在法國正式啟動安裝。
  • 人造太陽何時能實現?技術關鍵託卡馬克裝置,仍然需要技術突破
    上一期,我們談到了人造太陽,是人類目前看到的最可靠的新能源之一。從這個高大上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是一項很高精尖的科技,不是輕易就能完成的。實際上,從1955年錢三強提出這個計劃的原型到現在,六十多多年過去了,我們依然還在探索的路上。有一些關鍵的難題,依舊還等著我們解決。
  • 我國「人造太陽」裝置創世界新紀錄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近日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做「人造太陽」。我國科學家宣布,他們成功實現了託卡馬克101.2秒穩態高約束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託卡馬克是一種旨在利用核聚變能量的實驗裝置。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開始組裝 它到底能幹啥?
    ITER項目 圖據「今日俄羅斯」當地時間7月28日,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南部卡達拉舍舉行。長期以來,核聚變一直被視為是一種取之不竭的清潔安全能源選項。ITER項目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開始組裝,它到底能幹啥?
    ITER項目 圖據「今日俄羅斯」當地時間7月28日,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南部卡達拉舍舉行。長期以來,核聚變一直被視為是一種取之不竭的清潔安全能源選項。ITER項目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
  • 世界最大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工作:「人造太陽」拯救能源危機
    在這裡,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下稱 ITER)正式開始組裝工作。數百萬個零件從世界各地運到法國,僅組裝時間長達 4.5 年,最終變成直徑約 30 米,高度約 10 層樓的大型反應堆。
  • 世界最大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工作:「人造太陽」拯救能源危機
    在這裡,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下稱 ITER)正式開始組裝工作。數百萬個零件從世界各地運到法國,僅組裝時間長達 4.5 年,最終變成直徑約 30 米,高度約 10 層樓的大型反應堆。如果 ITER 成功運行,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核技術的一大突破。
  • 人造太陽 EAST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的能量,科學家們早已探明究竟:來自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託卡馬克,簡單來說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它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真空,外面圍繞著線圈。
  • 新民一周 | 「人造太陽」來了
    作者|朱國順 7月28日,世界上第一個實驗性「人造太陽」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在法國正式啟動安裝。這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被認為是人類能源新時代的黎明。35個合作國家領導人通過遠程視頻參加了慶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基於這個科學目標,可控核聚變的反應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要想將「人造太陽」運用到實際中,就必須突破保持中心超高溫和持續時間的技術,這是全世界科學家都想要解決的難度。我國在「人造太陽」方面的研究屢次打破世界紀錄,但大家被這方面消息刷屏的同時可能會感到疑惑,「人造太陽」究竟是一個,還是很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