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博士失聯15天後死亡後續:6年未發一篇論文 常打遊戲很頹廢

2020-12-04 都市現場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紅星新聞、新聞晨報

轉載請註明來源

連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劉春楊春節失聯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 1月31日凌晨,他從學校宿舍離開後失蹤,失聯15天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的遺體被發現。

劉春楊應該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學位,但他沒有達到博士畢業要求。據紅星新聞報導,劉春楊「6年未發一篇文章」,他身邊的人也表示「最近一年,他過得比較頹廢」「白天睡覺,晚上玩玩遊戲」,對於劉春楊的死因,他的家人說,「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寫不出論文,沒法畢業,壓力太大。」

【事件回顧】

劉春楊出生於1991年,今年28歲,籍貫為安徽肥西縣,目前為中科大地球化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劉春楊失聯15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1月30日】

劉春楊給家裡打電話,說自己31日就可以回家過年,將在31日下午4點左右到家,並提到已經買好了過年的新褲子與新鞋子。劉春楊姐姐回憶,弟弟最後一次跟父母通話時,沒有任何異常。

【1月30日晚】

劉春楊把回家要帶的衣服整理好並打包,還告知室友第二天回家。在室友眼裡,劉春楊作息規律,當晚也沒有察覺他有任何異常。

【1月31日凌晨4點半】

劉春楊離開宿舍,身著黃色大衣、黑褲子,手裡只拿了一把青色雨傘,沒有帶任何行李。其舍友稱出門前一晚,劉春楊「該打包的行李都打包好了」,以為他起早趕車。

【1月31日凌晨4點36分】

劉春楊從中科大西門走出學校。監控顯示1月31日凌晨4時36分,劉春楊獨自撐傘走出了中科大西門。

【6點50分】

合肥市廬陽區大楊所董鋪水庫的一座橋上,劉春楊打著傘一個人走過,此時距離他出門已經兩個半小時。而從中科大西門到董鋪水庫路程約9公裡,步行需2個多小時。此後,再也沒有監控視頻捕捉到劉春楊的身影。

遺體被發現

種種疑問困擾著劉春楊的家人,他的父母幾度崩潰,父親曾想自殺,「我們只希望人還活著,能快點回家。」

劉春楊失聯的消息在網上發布後,他的同學也在積極地幫忙尋人,他們回憶與劉春楊的種種細節,並分析其可能的去向。

然而,14天的努力並沒有等來如意的結果,不幸的消息還是傳來了!

2月14日中午,記者從合肥市公安局巢湖水上分局一名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已失聯15天的中國科大博士遺體在董鋪水庫蘆葦蕩中被發現。

2月14日14時15分許,劉春楊的遺體在董鋪水庫大壩北側蘆葦蕩內被當地水上公安和藍天救援隊救援人員發現並打撈上岸。

2月15日,劉春楊家人從警方處拿到劉春楊身上的遺物——幾百元現金、身份證、一張銀行卡、一部手機,以及幾塊錢硬幣。劉春玲透露,法醫未在劉春楊身上檢查出傷痕,警方判斷其大概率為自殺。

劉春楊的遺物

2月15日,劉春楊家人從警方處拿到了劉春楊身上的遺物——幾百元現金、身份證、一張銀行卡以及一部手機。劉春楊姐姐劉春玲告訴記者,法醫未在劉春楊身上檢查出傷痕,警方判斷其大概率為自殺,目前家人認可此結論。不過這一消息,記者未從合肥警方處得到證實。

劉春楊

家人認為,劉春楊是不堪學業壓力而選擇自殺。2月17日晚,記者從劉春楊室友李東(化名)處了解到,最近一年,劉春楊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待在宿舍,「基本沒去過辦公室,經常打遊戲,比較頹廢」。

劉春楊的失聯,疑點重重

失聯後查他聯絡方式,微信只有5個聯繫人

警方提供的通話記錄顯示,劉春楊在失聯前後,沒有與陌生人有過聯繫,最後一通電話就是打給父母的。劉春楊家人說,他一直也沒談戀愛,所以失聯不太可能是因為感情問題。

但劉春楊曾提到過,因為畢業論文還沒有發出來,要延期一年,即2019年畢業。「弟弟從小到大求學都很順利,這是第一次出現畢業延期的情況。」 劉春楊姐姐猜測,弟弟可能是面臨畢業和就業壓力,「我們都知道博士難畢業,也開導過他,不至於失蹤。」

劉春玲稱,進入傳銷的可能已經排除,「聯絡方式都查過,他微信裡只有5個聯繫人,除了我們一家,還有一個同學」。

「警方告訴我們,如果對於結論有異議,需要進行屍檢,目前我們家屬都認可這一結論。」劉春玲告訴記者。

隨後,記者就此致電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一位工作人員稱,需要得到上級批准,才能接受採訪。2月18日,記者多次致電合肥市公安局新聞中心,電話一直無法接通。

此前博士延期,「還想讀,但缺乏方向」

劉春楊死亡的消息傳來,一家人陷入悲慟中,劉春楊的母親登時暈厥過去,被送往醫院急救。

在家人眼中,劉春楊一直是驕傲的存在。

1991年農曆2月13日,劉春楊出生在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排行老么。4歲起,劉春楊便展現出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兩位數內的加減法,隨說隨答。」劉春惠回憶,弟弟平時回家也不怎麼做作業,「期末還經常前三,沒有得過其他的名次。」2008年,劉春楊以668的成績考入中科大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地球化學專業。本科期間,劉春楊曾獲得中科大優秀學生獎學金銀獎、銅獎。

劉春楊本科期間獲得的銀獎和銅獎

高翔(化名)和劉春陽相識,一起玩過遊戲,在他眼中,劉春楊像極了「別人家的孩子」。他回憶,平時經常玩遊戲,但每到期末,劉春楊總是能考前三。

2012年,劉春楊被保送中科大研究生,碩博連讀。「附近幾個村裡唯一的博士生」,劉發友一家一直引以為豪,他將兒子上學期間得到的獎狀裝裱在了客廳的牆上。

劉發友家客廳裡裝裱著兒子上學時獲得的獎狀

「弟弟在家是一個很乖巧懂事的孩子。」劉春惠回憶,每逢春節回娘家,弟弟都不讓兩個姐姐做家務,自己一個人幫助母親燒火做飯、洗碗。

劉春惠不明白,弟弟為何會丟下家人。家人認為, 「我弟弟走向這一步,家庭和自身都有原因。」劉春惠稱,此前劉春楊因為博士論文未通過,延期畢業一年。

劉發友稱,2017年9月,中科大學工部曾打來電話,「說要退宿,學校不給住了」。劉發友隨即給兒子打去電話,劉春楊稱他在杭州跟同學玩。當晚,劉春楊回到合肥,「問了劉春楊還想不想繼續讀書,他表示自己還想攻讀,只是說缺乏方向。」劉發友回憶道。

次日,劉發友聯繫劉春楊的博導陳輝並約好下午見面,這也是他和陳輝的第一次見面。劉發友稱,當日他和妻子、劉春楊以及陳輝坐在一起聊了一下午,「陳輝明確表態,劉春楊很聰明,自己努努力,他再指導指導,應該很快就能畢業」。

2019年2月17日上午,地化學院相關領導在與家人的談話中表示,劉春楊博士延期是因為在規定期限內未達到博士畢業的相關要求。

6年未發一篇文章,其導師「學術水平高」

高翔稱,在中科大,一般博士生有一個大導師和一個小導師,具體學術上的指導由小導師負責。陳輝是劉春楊的小導師。

據地空學院官網資料顯示,2003年陳輝就讀於中科大,2007年到2013年在中科大攻讀博士學位,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在該校擔任特任副教授,2016年3月升副教授,2017年2月升為特任教授。記者注意到,陳輝在校期間曾拿多個獎項,其中2013年獲得中科院院長特別獎,201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地空學院博士生馮源(化名)告訴記者,能拿這兩個獎項,說明陳輝的學術水平非常高。知乎上一匿名用戶也透露,陳輝還是地化本科班的班主任,人品很好,對學生也很照顧。高翔也稱,未曾聽到學生對陳輝有差評。

馮源稱,「到目前為止,劉春楊一篇文章都沒有發出來,這很不正常。」 在馮源的介紹下,記者在scopus、researchgate等專業文獻資料庫上,均未查到劉春楊的相關論文。

一位不願具名的博士生告訴記者,根據學院相關規定,學生要拿到博士學位,必須滿足幾項條件。如劉春楊這種碩博連讀,相當於放棄碩士學位,攻讀博士學位,如果未能按時取得博士學位但滿足碩士畢業要求,也可以繼續申請碩士學位,「這個是必須要申請的,並不自動降級為碩士文憑。如果兩個都申請失敗,學歷則為學士。」

馮源介紹,博士畢業延期屬普遍現象,但超過四年屬於超期培養,這種情況並不罕見。

多位博士生均向記者表示,達到畢業要求並不難,除非是比較特別的方向,但對於地化專業來說,不算特別。

室友:他書柜上沒書,常打遊戲「比較頹廢」

那麼長的時間,劉春楊到底在做什麼呢?

2月17日晚,劉春楊的室友李東,與劉春楊同寢剛滿一年。「沒想到他會做這麼過激的事,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他去某個網吧泡著了」,李東稱,在宿舍的時候,劉春楊會經常打「魔獸世界」,「所以警方找到我的時候,我建議他們去查一下他最近上網登錄遊戲的記錄。」

目前,劉春楊的電腦主機已被搬走,書桌柜上擺著電腦顯示屏、一臺小風扇、兩瓶未喝完的綠茶、一瓶洗髮露,以及幾個未拆封的快遞。李東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快遞包裹內是劉春楊離開前幾天剛買的鞋子和褲子。他的書柜上並沒有書,對此,李東稱,博士生到後期沒什麼課,主要是去辦公室,「但劉春楊基本上沒去過自己的辦公室,平時就是在床上躺著、起來玩玩電腦、看手機,給人感覺就是比較頹廢。」

劉春楊的書櫃

李東身上有傷,必須長時間靜臥,「白天我躺著,他也躺著,下午他一兩點開始玩遊戲,有時玩到凌晨一兩點,感覺他還是比較空虛」。李東稱,據他觀察,劉春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都待在宿舍,「一天基本上就出去一次,中午出去吃飯,他不叫外賣。」

「出事前幾天,他作息還算正常,30日早上也是4點多出去的,回來後,晚上10點多就睡覺了。因為他跟我說第二天要回家,所以31日早上他走的時候我也沒太在意,以為他要趕早班車回家。」李東稱。

在李東看來,劉春楊的主要問題在於博士延期,「今年馬上畢業,不接著延就要搬出去,可能是家裡人態度不清楚,或者期望比較高,他這邊就兩頭為難,另外,可能他對於未來也很迷茫,不知道畢業後幹啥。」

對此,劉春玲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因為學業水平上的差距,她們很少過問弟弟學業上的事情,「我們問地球化學專業是幹嘛的,他回答說,撿石頭的」。「而且我們一直很放心他,相信他會處理好學業上的事情。」劉春玲說,爸媽此前也問過,回答總是「還行,我在努力」。

「我們跟他的溝通還是太少。」劉春玲稱,弟弟有他自己的壓力,「對於他這樣一直在大家眼裡拔尖的人,他自己也有自己的驕傲,可能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

網友留言:斯人已逝,多說無益,安息。

@-優品:人已不在,多說無益,安息。

@Nirneo: 讀博士沒有一個好研究方向真的很難,要是再沒有一個能有效指導的導師,科研工作幾乎開展不下去,論文發表不夠,根本達不到畢業要求。延期畢業的博士沒有補助,生活很拮据。家人一般不做科研相關工作,還以為到了年限就畢業。說了讓他們擔心,只能報喜不報憂。

@毀容也不放棄治療:能體會到那種感覺,論文窮途末路,毫無任何解決辦法的時候,天天荒廢在娛樂中,鑽進去讓自己完全與外界屏蔽,以降低焦慮感和抑鬱,形成自我欺騙試的自我保護。但一旦deadline一到,或是拼勁全力試圖找解決辦法,或是全盤崩潰放棄治療。最後應該再增加點什麼呢,是繼續向前的勇氣。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失聯博士的最後人生:6年未發一篇論文 常打遊戲
    監控顯示2019年1月31日凌晨4:30分,劉春楊離開宿舍樓。圖片來自網絡2月14日下午,失聯15天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稱「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的遺體在一片蘆葦蕩裡被發現。但那段時間,留學生發生意外的新聞頻發,父母不希望他離家太遠,勸他留在國內。「成績非常好」的劉春楊留了下來,選擇保送本校本專業五年制的碩博連讀,導師是陳伊翔。根據中科大官網的介紹,陳伊翔於2003年進入中科大讀本科,2013年博士畢業後留校,目前的職稱是特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俯衝帶流體活動及其地球化學效應等。
  • 你知道讀博士到底有多大壓力麼 中科大博士失聯 6年未發論文
    就在前幾天各大媒體紛紛報導了中科大博士生失聯死亡:6年未發一篇論文 常打遊戲 中科大失聯博士6年未發論文#近日,失聯15天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的遺體被發現。劉春楊應該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學位,但他沒有達到博士畢業要求。
  • 中科大博士已死亡:博士們的壓力大到你無法想像……
    就在昨天,已經失聯15天的中國科大博士遺體在某水庫的蘆葦蕩中被發現,看到這個新聞,學霸姐姐實在是覺得很痛心,劉同學今年28歲,是中科大地球化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至於因何原因死亡,目前還沒有調查出來,我們普通大眾最好也不要無端揣測,但是,有一點是證實的:他在失聯前後表現都是「一切正常」,在讀博期間也會定期與家人聯繫,因為劉同學的畢業論文還沒有發出來
  • 又一名博士選擇自殺,中科大再次躺槍,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中國博士
    就在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楊被發現在水庫自殺不久,又有一名中科大的學子選擇自殺,而這位優秀的中科大學霸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根據美國當地媒體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
  • 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在香港大學參加了莫毅明院士等人組織的李群研習課程後,孫斌勇於2001年進入香港科技大學,師從勵建書院士學習李群表示論,並於2004年取得博士學位。2005年起,孫斌勇入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2011年,孫斌勇被破格晉升為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他曾獲2014年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理獎、2016年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 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中科院最年輕院士入職浙大
    在香港大學參加了莫毅明院士等人組織的李群研習課程後,孫斌勇於2001年進入香港科技大學,師從勵建書院士學習李群表示論,並於2004年取得博士學位。2005年起,孫斌勇入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2011年,孫斌勇被破格晉升為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他曾獲2014年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理獎、2016年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 中科大光學工程博士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才能畢業,有這個必要嗎?
    「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即使發再多很好的英文論文,也不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韓正甫告訴記者。
  • 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
    他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師從勵建書院士,一篇論文未發博士畢業訪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2004年,孫斌勇博士畢業的時候,第一篇論文還沒有發表,之前問導師需要有論文嗎,導師的答案是不需要,他畢業的時候也沒有論文
  • 如何看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畢業,要求發表一篇中文文章?
    事件起因:2019年6月2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韓正甫教授要求:自2019年入學的博士開始,必須發表1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是媒體、雜誌的科普文章。小西一下子就想到百家號發文,之前在百家有關注幾個中科大的在讀博士生,非常優秀!
  • 臺博士畢業生代寫碩士論文 一篇開價15萬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2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一名大學教授坦言,聽聞有博士畢業生利用待業期,代寫碩士論文,開價一篇15萬元(新臺幣,下同)。    據報導,新竹陳姓男子曾在讀研究所期間,以8萬元代價幫同學寫論文,未料委託者在論文計劃口試時表現「卡卡的」,差點被教授識破,因此還要幫對方訓練口試技巧,最後驚險過關,委託者要求保密,論文完成後「銀貨兩訖」,之後沒有太多互動。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是否應對精英教育進行反思?
    他說,「我自己在撰寫博士論文過程中的確感覺到是一種煎熬,最後出來的博士論文的成果其實不是特別滿意,但是我覺得大致達到一個要求了」。即便結果並非特別滿意,而他本人身體也受到極大損害,弄得其「扁桃體發炎,一直發燒,就是匆忙地在撰寫,頭髮也白了一半」。從白利寅所說情況看,想要博士畢業,最難過的一關就是最後的博士論文。
  • 中科大畢業到斯坦福讀博士,他卻懸梁自盡?談家庭教育的四大誤區
    昨天我發表了《從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楊的生活細節談孩子兒時養育對人一生的影響》的文章,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讀博士就是自己在那裡悶頭研究,老師什麼也不管嗎?如果我說答案的確如此,你會感到驚訝嗎?這是他博士在讀的第五年,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本科畢業於中科大。短短的一個春節,兩位博士生相繼出事,一個國內,一個國外,一個失蹤後溺水身亡至今仍為查明原因,一個在博士畢業前夕被發現在實驗室內上吊,而他們的本科竟然都是中科大畢業。
  • 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真相令人痛心!博士成了高危人群?
    博士,在最近這一兩個月儼然成為了眾人熱議的高頻詞,從學歷造假的「假博士」翟天臨,到前不久在失聯了15天後,被發現跳河自殺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關於「博士」的討論已然成了教育領域熱搜的關鍵詞。而近日,另一則關於博士的消息更是讓人沉痛不已:據相關外媒2月11日報導,來自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身亡。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據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國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於中科大。
  • 博士論文抄襲豆瓣網友後續:校方公布,撤銷其博士學位!
    南京藝術學院官網消息顯示,該學院研究生處11月9日發布《撤銷學位公告》稱,郭彥努,女,於2019年6月獲得我校藝術學博士學位。 前述公告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十七條、《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4號)第七條、《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教育部令第40號)第二十九條、《南京藝術學院學位授予工作細則》(南藝院發〔2004〕72號)第五條的有關規定,經2020年10月14日校第九屆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表決通過,決定撤銷郭彥努藝術學博士學位
  • 中科大博士自殺,誰之過?
    失聯中科大博士確認蒙難,雖說現在還不能100%確定是自殺,但現在沒有其他證據證明,暫時就認為其是自殺吧。對於這樣的高學歷人才的離世,大家都很痛心,但這也不是第一例博士自殺了,前有西安交大博士,後有浙江大學博士自殺,確實要讓我們大家好好反省一下了。
  • 中科大博士投河:為什麼知識越多,懂得越多,人反而越脆弱?
    在翟天臨博士論文造假轟轟烈烈發酵進行的同時,中科大博士春節前失蹤的事件也在一直緊鑼密鼓的尋找搜救中,但不幸的是,就在2月14日情人節這天,在他失蹤的水庫中打撈出了遺體,劉春楊博士遇難被證實。博士學位,這是知識的象徵,這是讓多少人嚮往而又遙不可及的事情。一個博士為何在萬家團圓的前夕,放棄了寒窗苦讀僅二十年的美好前途,放棄了年僅28歲的寶貴生命,獨赴黃泉呢?01娛樂圈人稱FAN爺的知名女星曾經說過:我能經得起多大詆毀,就能擔得起多少讚美!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 多個審查環節為何失守?
    他指出,官員或者明星讀博士,學校可能是給他一個博士的頭銜,然後去相應地獲得一些資源,這樣一來,老師可能一方面疏於管理,而另一方面可能本身就沒想到要去嚴格要求,由此就導致了網友很容易找出的問題。 根據北京電影學院博士學位申請的相關規定,翟天臨在答辯前需要在國內一級刊物或國際核心刊物上發表或被接受發表至少一篇入學後獨立撰寫的學術論文。
  • 學位論文盲審未過,碩士畢業延期半年,後續問題如何應對?
    南航2360名碩士研究生完成「雲」答辯》,其中南航15個學院2360名碩士完成了學位論文線上答辯(95.8%)。事實上,江蘇省高校論文送審、答辯的進度是較快的,其他區域不少高校正在送審或剛返回評審意見。在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發生後,更多高校提升了碩士學位論文盲審比例或整體盲審,對論文質量儘量更好地把關。
  • 高校教師抄襲豆瓣網友後續:博士論文也是抄的,博士學位被撤銷
    今年8月,杭州師範大學在職教師郭彥努被指涉論文抄襲豆瓣網友一事引發關注。最近,後續來了!南京藝術學院:撤銷郭彥努藝術學博士學位11月,郭彥努的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亦因其論文存在抄襲、剽竊決定撤銷她的博士學位。
  • Nature一篇論文57000位作者,更厲害的是,大多數作者都是遊戲玩家
    論文的署名人數有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了,可是6萬個作者的論文,你見過沒?假裝有6萬個作者的論文前不久 Nature 出了一篇關於遊戲的科研論文,裡面提到了一個遊戲——Foldit。該論文的作者有超過 57,000 位作者,關鍵是,這些作者大多是遊戲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