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讀博士到底有多大壓力麼 中科大博士失聯 6年未發論文

2020-11-30 騰訊網

就在前幾天各大媒體紛紛報導了中科大博士生失聯死亡:6年未發一篇論文 常打遊戲

中科大失聯博士6年未發論文#近日,失聯15天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的遺體被發現。劉春楊應該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學位,但他沒有達到博士畢業要求。據紅星新聞報導,劉春楊「6年未發一篇文章」,他身邊的人也表示「最近一年,他過得比較頹廢」「白天睡覺,晚上玩玩遊戲」,對於劉春楊的死因,他的家人說,「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寫不出論文,沒法畢業,壓力太大。」

那麼他們都有哪些壓力呢?

1、工作時間長

我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11為工作時間,除去兩餐(中飯和晚飯)花費1小時,午休1小時,每天淨工作13小時,一個星期工作時間為6天,一天休息時間(有時有實驗安排可能只休息半天),一個星期工作78小時。一年按52個星期算,過年休息2個星期,暑假休息1個星期,其它節假日加起來大概1個星期,等於一年工作48個星期,一年工作78*48=3744小時。

2、經濟壓力

我們是每個月統一發補助2800元,一年發十個月,總共28000元,平均每個月2333元。很多博士都是有家庭或正在構建家庭,一個月租房500元,每天早餐5元,中晚餐共20元,一天25元,一個月750元。朋友聚餐,買衣服,話費等等都要花錢,另外讀博士的年紀也正是朋友結婚的高峰期,份子錢也不是一個小數。每年下來,基本是只能勉強維持基本生活。要是沒有女朋友的話,那就糟糕了,談戀愛也是高消費。

3、課題壓力

博士的日常是看文獻、想課題、做實驗、寫文章、投文章、改文章。這一些都是基於一切都順利的假想狀態。大部分博士都沒這麼順利,實驗卡在哪一步,解決,然後再出現卡住,再解決……小編就在有一步卡過半年,整整半年都是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每天導師問你三遍實驗怎麼樣了?然後把你罵一頓。我想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得了這種壓力的,到最後直接兩邊頭髮都白了,幸運的是最後得到了好的結果,並發了好文章。但是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實在解決不了就只能換課題,有可能半年或一年,也許更多的時間都白費了,只能重頭再來。在科研界經常出現一種情況,你花了一半或幾年做出一個好的結果,正準備寫文章的時候,發現別人把你的概念用掉了,甚至是和自己做的課題極其相似,這種情況真的不在少數。4、畢業壓力

好不容易熬過了幾年,終於盼到了快畢業了。這時候就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了。有的博士什麼要求都達到了,但有一點沒達到,沒有達到某些人的要求,或是沒有讓某些人滿意,這就麻煩了,這方面不多說,會得罪人。

5、就業壓力

相信每個博士除了自己對科研的興趣外,也都是想找份好工作。現在國內過分重視出國經歷,本土博士在就業上也是到處碰壁。

一位網友描述剛讀博,壓力實在太大了。不是我自我要求高,而是事情太多。最近有三個課題,分別是老鼠,斑馬魚和生化實驗。個個都不簡單。接著就是上課,上課就上課吧,什麼grant writing, presentation一大堆,又爆難,讓我們在不熟悉的領域寫個grant 申請,所以要求查閱大量文獻。這樣等於我有四個完全不相關的課題,要查資料,要想idea。 這就算了,一個半月要申請7、8個獎學金,各個獎學金要求都不一樣,還需要變態的教授推薦信。。哪個教授能那麼閒給你推薦個七八九十封啊?

現在就是又忙著分子克隆,剛整完就要做Co IP,同時要做qRT PCR,還要做老鼠行為實驗、接著還要整斑馬魚動物模型以及腦部tissue analysis…

而且而且,我實驗室沒有工作人員,沒有博士後,所有實驗都自己整。。更而且,我沒有讀過碩士,是直接讀的直博。。一上來都是超難的實驗,沒有人指導,整個人都快瘋了。

前一個月好幾個申請文書老師趕地急,就是今天說了,一兩天後要交的那種。連夜想連夜寫,也沒寫的很好,整個人一個月每天腎上腺激素都處於極高狀態,壓力一大痘痘又蹭蹭蹭長滿臉。,

有的時候甚至想,人生這麼苦,其實都是自找的。

有時候甚至羨慕大熊貓,覺得每天好吃懶做賣個萌,就有人每天好吃好喝好玩伺候著,這輩子還要啥追求呢?

人生這麼短,難道不應該開開心心地過麼?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博士已死亡:博士們的壓力大到你無法想像……
    就在昨天,已經失聯15天的中國科大博士遺體在某水庫的蘆葦蕩中被發現,看到這個新聞,學霸姐姐實在是覺得很痛心,劉同學今年28歲,是中科大地球化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是時候讓大家了解一下,博士們的壓力到底有多大了:德克薩斯大學的一名神經學家曾經做了一份心理學研究,她分析了全球 26 個國家的 2279 名學生,發現超過 40% 的學生有中度甚至重度抑鬱,
  • 那個選擇自殺的中國留學生:讀博士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正常情況下,論文得中頂會是博士生涯中十分重要的成就了,是值得慶祝的事,Huixiang為什麼要這樣做? 社論中還引用了比利時一項針對數三千多名博士的調查結果: 博士們出現心理問題的機率是其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兩倍以上,三分之一的博士有出現精神疾病的風險,其中抑鬱症的風險格外高。
  • 中科大博士失聯15天後死亡後續:6年未發一篇論文 常打遊戲很頹廢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紅星新聞、新聞晨報轉載請註明來源連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劉春楊春節失聯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 1月31日凌晨,他從學校宿舍離開後失蹤,失聯15天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的遺體被發現。劉春楊應該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學位,但他沒有達到博士畢業要求。據紅星新聞報導,劉春楊「6年未發一篇文章」,他身邊的人也表示「最近一年,他過得比較頹廢」「白天睡覺,晚上玩玩遊戲」,對於劉春楊的死因,他的家人說,「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寫不出論文,沒法畢業,壓力太大。」
  • 中科大畢業到斯坦福讀博士,他卻懸梁自盡?談家庭教育的四大誤區
    昨天我發表了《從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楊的生活細節談孩子兒時養育對人一生的影響》的文章,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讀博士就是自己在那裡悶頭研究,老師什麼也不管嗎?如果我說答案的確如此,你會感到驚訝嗎?博士是學生中壓力最大的一個群體。因為其是一個沒有明確的教育指標的學習過程,而理工科的學生。如果是本科生,只要攢夠了學分,通過考試再按要求寫出論文就可以畢業了。即便出現了單科的不合格,也是可以重修延期,但是有明確的目標更會得到來自學校和教授的指導與幫助。
  • 中科大失聯博士的最後人生:6年未發一篇論文 常打遊戲
    監控顯示1月31日凌晨4時36分,劉春楊獨自撐傘走出了中科大西門。圖片來自網絡一路上,劉春楊劉春楊不時低頭看手機。「我們懷疑他是按著手機導航在走,之前可能沒往那邊去過」,劉春楊的二姐楊春玲說。劉發友這才知道,碩博連讀是五年制,劉春楊應該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學位,但他沒有達到博士畢業的要求。
  • 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到底有啥區別?
    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到底有啥區別?看到這個問題,有點興趣說一說,我是文科博士,和理科的博士論文範式不太一樣,我就是說說文科的吧,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到底有啥區別?記得剛讀博士的時候,管科研的院長我和說,讀一個博士差不多相當讀10個碩士,當時沒有這個概念,現在深有體會。談一談。
  • 中科大博士死因之謎,「都上到博士,為什麼畢不了業?」
    前兩天,已經失聯了15天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的屍體在一個水庫的蘆葦蕩中被發現。網絡中關於他的死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說法,甚至還有很多自媒體也趁著這個機會,開始蹭著各種熱點,進行無端的揣測和杜撰,仿佛「一個著名高校的死」成為了一場「媒體的狂歡」。
  • 造假的翟天臨,不知道中國的博士有多慘
    信中,這位演員使用的公關話術使他成功地避免了使用「抄襲」來定性自己的行為,並且談起了自己讀博的初衷和取得的成績,試圖樹立誤入歧途而又迷途知返的形象。與此同時,「中科大失聯博士遺體被發現」的新聞和翟天臨道歉信一起出現在熱搜中,這位已經讀博四年半的博士生,最終也沒能拿到孜孜以求的學位證書。
  • 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真相令人痛心!博士成了高危人群?
    博士,在最近這一兩個月儼然成為了眾人熱議的高頻詞,從學歷造假的「假博士」翟天臨,到前不久在失聯了15天後,被發現跳河自殺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關於「博士」的討論已然成了教育領域熱搜的關鍵詞。此新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同樣都是頂尖高校的兩位博士,為何最終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並且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其他原因,這兩位博士都曾在中科大就讀!博士生是我國高等教育金字塔中頂尖的人物,一直是被眾人羨慕的對象。然而,隨著越來越多類似信息的曝光,博士頭銜背後的辛酸慢慢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 中科大博士」自殺」真相探究:博士畢業難?地勘專業就業難?
    14日下午,失聯15天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終於在合肥董鋪水庫被找到,只可惜擺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具冷冰冰的屍體。對於劉春楊的死因,儘管官方尚未給出明確說法,但從目前掌握的各種信息推測,其多半屬於輕生。據劉春楊姐姐猜測,弟弟可能是面臨畢業和就業壓力。而這兩點恰恰正是困擾諸多地勘專業大學生的老大難問題。劉春楊博士讀的是地球化學專業,算起來與我們是同行。小編與他雖不認識,但是小編有一哥們,幾年前曾在中科院地化所某期暑假學校與劉春楊做過短暫同窗,現在提起劉春楊,他多少還有些印象。
  • 翟天臨博士論文曾通過雙盲審:是否應對精英教育進行反思?
    要經過「入學考試難、專業學習枯燥、文獻開題複雜、科研實踐繁瑣、畢業論文寫作更是難上加難」這些關口。有媒體報導稱,山東省社科院法學所助理研究員白利寅直言,讀博的過程就是一種煎熬。他說,「我自己在撰寫博士論文過程中的確感覺到是一種煎熬,最後出來的博士論文的成果其實不是特別滿意,但是我覺得大致達到一個要求了」。
  • 中科大博士投河:為什麼知識越多,懂得越多,人反而越脆弱?
    在翟天臨博士論文造假轟轟烈烈發酵進行的同時,中科大博士春節前失蹤的事件也在一直緊鑼密鼓的尋找搜救中,但不幸的是,就在2月14日情人節這天,在他失蹤的水庫中打撈出了遺體,劉春楊博士遇難被證實。博士學位,這是知識的象徵,這是讓多少人嚮往而又遙不可及的事情。一個博士為何在萬家團圓的前夕,放棄了寒窗苦讀僅二十年的美好前途,放棄了年僅28歲的寶貴生命,獨赴黃泉呢?01娛樂圈人稱FAN爺的知名女星曾經說過:我能經得起多大詆毀,就能擔得起多少讚美!
  • 又一名博士選擇自殺,中科大再次躺槍,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中國博士
    就在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楊被發現在水庫自殺不久,又有一名中科大的學子選擇自殺,而這位優秀的中科大學霸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根據美國當地媒體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
  • 去美國讀博士需要幾年才能畢業?
    美國讀博士需要幾年才能畢業你知道嗎?對於準備去美國博士留學的同學來說,博士讀幾年這個問題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這個問題。 美國博士讀幾年除了政策,也有人因為自己特別聰明,可以提前拿到學位。
  • 讀碩士的人很多,但讀博士的人少,原因有點現實
    而且,也有相關數據表明了這一情況的真實性,如很多高校都在網上公布了考研報名人數,西南石油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西南醫科大學等高校的考研報名人數均有上升。然而,想讀碩士的人多,但想讀博士的人卻很少,其實原因有些現實。
  • 「有問必答」留韓博士含金量如何?12天博士速成是真是假?
    留博士:深耕研究生教育諮詢行業10餘年,我知道的行業信息,都告訴想要讀博的你!關注留博士,有你好看。hi,我是留博士。最近韓國留學12天博士速成上了新聞,一時間各大媒體議論紛紛,韓國留學讀博真的那麼簡單麼?
  • 兩個博士相親,男博士私下查了女博士的論文後說他不配
    博士還不配博士,為什麼? 男博士經師兄介紹認識一個師姐,回來後私下搜索師姐的論文。有4篇SCI,兩篇是第一作者,兩篇是導師為第一作者,還獲得國家獎學金。了解SCI的人都知道,這份成績太優秀。怪不得男博士說他不配,自愧不如。
  • 高校博士論文繁瑣冗長創新不足遭詬病
    國防科大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高伯龍在一封「致全國高等學校及教授、博士研究生的公開信」中,對此提出質疑:「閱讀一些博士學位論文,感到頁數越來越多,從10年前的一般不超過100頁向200頁邁進。這是不是向國際一流進軍的標誌之一呢?我感到迷惑。」
  • 為什麼說「論文選題」對博士至關重要?
    第一,選題是關係博士論文質量的關鍵我過去說過,博士論文是博士的名片。名片的作用就是自我介紹,讓人家記住你。如果你的論文出色,人家讀了自然就會記住,所以叫名片。要使論文出色,必須精心挑選課題。挑選課題的過程,或者經過挑選確定下來的課題叫選題。
  • 這個碩士讀得值,連博士學位都要破格「贈送」了?他真厲害
    因為他所在的學院提議要給他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為什麼這個碩士這麼香,連博士學位都要破格贈送了。他究竟牛在哪裡,有什麼突出的貢獻或者表現呢? 我們都知道,研究生畢業的一個門檻,就是要發表一篇甚至幾篇重量級的論文。這名學霸碩士在讀研的3年期間,竟然破天荒地發表了16篇sci論文。有的人覺得發表16篇論文沒什麼,也就是平均1年發表5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