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各大媒體紛紛報導了中科大博士生失聯死亡:6年未發一篇論文 常打遊戲
中科大失聯博士6年未發論文#近日,失聯15天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的遺體被發現。劉春楊應該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學位,但他沒有達到博士畢業要求。據紅星新聞報導,劉春楊「6年未發一篇文章」,他身邊的人也表示「最近一年,他過得比較頹廢」「白天睡覺,晚上玩玩遊戲」,對於劉春楊的死因,他的家人說,「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寫不出論文,沒法畢業,壓力太大。」
那麼他們都有哪些壓力呢?
1、工作時間長
我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11為工作時間,除去兩餐(中飯和晚飯)花費1小時,午休1小時,每天淨工作13小時,一個星期工作時間為6天,一天休息時間(有時有實驗安排可能只休息半天),一個星期工作78小時。一年按52個星期算,過年休息2個星期,暑假休息1個星期,其它節假日加起來大概1個星期,等於一年工作48個星期,一年工作78*48=3744小時。
2、經濟壓力
我們是每個月統一發補助2800元,一年發十個月,總共28000元,平均每個月2333元。很多博士都是有家庭或正在構建家庭,一個月租房500元,每天早餐5元,中晚餐共20元,一天25元,一個月750元。朋友聚餐,買衣服,話費等等都要花錢,另外讀博士的年紀也正是朋友結婚的高峰期,份子錢也不是一個小數。每年下來,基本是只能勉強維持基本生活。要是沒有女朋友的話,那就糟糕了,談戀愛也是高消費。
3、課題壓力
博士的日常是看文獻、想課題、做實驗、寫文章、投文章、改文章。這一些都是基於一切都順利的假想狀態。大部分博士都沒這麼順利,實驗卡在哪一步,解決,然後再出現卡住,再解決……小編就在有一步卡過半年,整整半年都是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每天導師問你三遍實驗怎麼樣了?然後把你罵一頓。我想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得了這種壓力的,到最後直接兩邊頭髮都白了,幸運的是最後得到了好的結果,並發了好文章。但是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解決,實在解決不了就只能換課題,有可能半年或一年,也許更多的時間都白費了,只能重頭再來。在科研界經常出現一種情況,你花了一半或幾年做出一個好的結果,正準備寫文章的時候,發現別人把你的概念用掉了,甚至是和自己做的課題極其相似,這種情況真的不在少數。4、畢業壓力
好不容易熬過了幾年,終於盼到了快畢業了。這時候就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了。有的博士什麼要求都達到了,但有一點沒達到,沒有達到某些人的要求,或是沒有讓某些人滿意,這就麻煩了,這方面不多說,會得罪人。
5、就業壓力
相信每個博士除了自己對科研的興趣外,也都是想找份好工作。現在國內過分重視出國經歷,本土博士在就業上也是到處碰壁。
一位網友描述剛讀博,壓力實在太大了。不是我自我要求高,而是事情太多。最近有三個課題,分別是老鼠,斑馬魚和生化實驗。個個都不簡單。接著就是上課,上課就上課吧,什麼grant writing, presentation一大堆,又爆難,讓我們在不熟悉的領域寫個grant 申請,所以要求查閱大量文獻。這樣等於我有四個完全不相關的課題,要查資料,要想idea。 這就算了,一個半月要申請7、8個獎學金,各個獎學金要求都不一樣,還需要變態的教授推薦信。。哪個教授能那麼閒給你推薦個七八九十封啊?
現在就是又忙著分子克隆,剛整完就要做Co IP,同時要做qRT PCR,還要做老鼠行為實驗、接著還要整斑馬魚動物模型以及腦部tissue analysis…
而且而且,我實驗室沒有工作人員,沒有博士後,所有實驗都自己整。。更而且,我沒有讀過碩士,是直接讀的直博。。一上來都是超難的實驗,沒有人指導,整個人都快瘋了。
前一個月好幾個申請文書老師趕地急,就是今天說了,一兩天後要交的那種。連夜想連夜寫,也沒寫的很好,整個人一個月每天腎上腺激素都處於極高狀態,壓力一大痘痘又蹭蹭蹭長滿臉。,
有的時候甚至想,人生這麼苦,其實都是自找的。
有時候甚至羨慕大熊貓,覺得每天好吃懶做賣個萌,就有人每天好吃好喝好玩伺候著,這輩子還要啥追求呢?
人生這麼短,難道不應該開開心心地過麼?